《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9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學案 粵教版《唐宋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9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學案 粵教版《唐宋散文選讀》(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9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觥籌”不能寫成“杯觥”
《我開始輕視語言》(刊于2012年12月14日《文匯讀書周報》)中有這樣一句話:“每當杯觥交錯之際……”其中的“杯觥交錯”應是“觥籌交錯”。
“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盎I”,行酒令的籌碼?!蚌』I交錯”,酒器和酒籌交叉錯雜。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面。語出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睗h語中沒有“杯觥交錯”。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訂本,作者:閻德喜
簡
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
2、(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進士,因通音律授大樂丞。后被張九齡擢為右拾遺。安史之亂前,官至給事中。安史之亂中被俘,被迫做偽官。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
作
品
王維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
書信是人們之間用來表達情感、闡發(fā)事理、敘事狀物的工具或手段。在古代,書信有許多別稱,如尺牘、簡、札、箋、尺素、啟等,而書信這一稱呼是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文學的發(fā)展逐漸形成的固定叫法。
——潘海霞、辛樹洪《古代書信體散文的文體特征》
裴迪(péi) 飯訖(qì) 曩昔(nǎnɡ)
夜舂(c
3、hōnɡ) 仄徑(zè) 憩(qì)
青皋(ɡāo) 矯(jiǎo)
一、基礎考查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飯訖(qì) 朝雊(ɡòu)
輕鯈(tiáo) 玄灞(xuán bà)
B.村墟(xū) 夜舂(chōnɡ)
曩昔(nǎnɡ) 淪漣(lún lián)
C.仄徑(zè) 蔓發(fā)(màn)
輞水(wǎnɡ) 僮仆(tónɡ pǔ)
D.青皋(ɡāo) 黃蘗(bò)
猥(wěi) 矯翼(
4、jiǎo yì)
解析:C項,“仆”讀pú。
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足下方溫經 方:剛剛
B.與山僧飯訖而去 訖:罷,結束
C.然是中有深趣矣 是中:這當中
D.多思曩昔,攜手賦詩 曩昔:從前
解析:A項,方:正在。
3.下列對人稱代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足下方溫經 足下:是第二人稱代詞“你”
B.猥不敢相煩 猥:指本人,自我謙稱
C.倘能從我游乎 我:即古文中的“吾”,同現代漢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我”
D.非子天機清妙者 子:指第三人稱代詞“他”
5、
解析:D項,“子”指第二人稱代詞“你”。
4.下列各句中,“因”的解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B)
A.因馱黃蘗人往
B.蒙故業(yè),因遺策
C.因人動而敝之
D.因河為池
解析:B項,“因”意為“沿襲”,A、C、D三項意為“憑借”。
二、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上梅直講①書
蘇 軾
軾每讀《詩》至《鴟鸮》,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
6、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狈蛱煜码m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后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祿,自度無以進見于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禮部,執(zhí)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zhí)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
7、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余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茍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傳》曰:“不怨天,不尤人?!鄙w“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選自《蘇軾文集》卷四十八)
注:①梅直講:即梅堯臣,字圣俞,北宋詩人。他曾任國子監(jiān)直講。
5.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常竊悲周公之不遇 竊
8、:暗暗地、私下地
B.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 游:游覽
C.軾不自意 意:料想
D.以為有孟軻之風 以為:認為
解析:B項,游:交游。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皆天下之賢才
故更之為愚溪
B.夫子油然而笑曰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C.其后益壯,始能讀其文詞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非左右為之先容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解析:B項,均為連詞,表修飾。A項,助詞,的/代詞,它。C項,代詞,我/副詞,難道。D項,介詞,替/句末語氣詞,不譯。
7.下列各項中,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B)
9、
例句: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
A.為頑童所辱 B.惟兄嫂是依
C.客有吹洞簫者 D.望長安于日下
解析:B項和例句均為賓語前置句。A項為被動句。C項為定語后置句。D項為狀語后置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本文是蘇軾應禮部試考取第二名之后寫給梅堯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暢談了士遇知己的快樂,也含蓄地表達了希望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的愿望。
B.蘇軾在這封信中用孔子及其學生的故事來比照自己與歐陽修、梅堯臣的關系,這樣寫表明對歐陽修與梅堯臣二人學識與人品的高度推崇。
C.蘇軾說自己小時讀書就聽說,歐陽修的文章和孟子、韓愈等人的文章
10、齊名,而且還知道他的性情瀟灑,能自得其樂。
D.蘇軾在這封信中認為人不能茍且追求富貴,也不能空守著貧賤,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賢人一樣也成為賢人,那就十分快樂了。
解析:C項,“其后益壯”才推測出歐陽修性情瀟灑,能自得其樂。
9.將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茍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
答案:(1)先生的主張極為宏大,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接受。
(2)如果僥幸獲得一時的成功,帶著成隊的車馬和幾十個隨從,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圍著觀看并且贊嘆他,又怎么抵得上這種快樂!
參考譯文:
我每次讀到《詩經》的《鴟》,讀到《書經》的《君奭》,總是暗暗地悲嘆周公沒有遇到知己。等到讀了《史記》,看到孔子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而彈琴唱歌的聲音沒斷絕過;顏淵、仲由等學生,互相問答。孔子說:“不是兕,不是虎,卻要在曠野上奔波,我的主張不對嗎?我為什么落到這田地呢?”顏淵說:“先生的主張極為宏大,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接受;雖然這樣,沒人接受又有什么害處?沒人接受,然后才顯出你是君子?!笨鬃?/p>
12、欣慰地笑著說:“顏回,如果你有很多財產,我替你管賬。(我們是這么志同道合啊。)”雖然天下沒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張,但他的學生竟能夠自我滿足而且是這樣地快樂。現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貴實在還比不上孔子的貧賤。像召公這樣的賢人,管叔、蔡叔這樣的親屬,卻不能夠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誰一同享受這富貴的快樂?然而跟孔子一同過著貧賤生活的人,卻都是天下的賢才,光這一點也就值得快樂了。
我七八歲的時候,才知道讀書。聽說如今天下有一位歐陽公,他的為人就像古代孟軻、韓愈一類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歐陽公交游,并且常常和他議論。后來我年紀漸長,才能夠讀他們的文章辭賦,想象他們的為人,料想他們?yōu)t灑地脫離世俗所謂的快樂,
13、而自己愛好圣人引為快樂的事。我當時正在學作詩賦駢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祿,自己估量沒有辦法求見諸位先生。來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門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讀書人聚集在禮部,先生和歐陽公親自考我們。我沒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來聽說,先生喜歡我的文章,認為有孟軻的風格,而歐陽公也因為我能夠不受世俗文風的影響而錄取了,因此我留在這里。不是左右親近的人先替我疏通關系,不是親戚朋友為我請求囑托,從前十多年里聽到名聲卻不能進見的人,一下子竟成為知己。退下來思考這件事,覺得人不能夠茍且追求富貴,也不能夠空守著貧賤,有大賢人而能成為他的學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僥幸獲得一時的成功,帶著成隊的車馬和幾十個隨從,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圍著觀看并且贊嘆他,又怎么抵得上這種快樂!
《左傳》上說:“不怨天,不怪人”,因為“從容自得啊,能夠度過我的天年”。先生名滿天下,但官位不過五品。先生的面色溫和,沒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寬厚質樸,沒有怨言。這必定是對圣人之道有很深的愛好呢。我希望聽到先生的教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