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輪復習 第七單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學案 北師大版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3687996 上傳時間:2022-06-09 格式:DOC 頁數:16 大?。?97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輪復習 第七單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學案 北師大版_第1頁
第1頁 / 共16頁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輪復習 第七單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學案 北師大版_第2頁
第2頁 / 共16頁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輪復習 第七單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學案 北師大版_第3頁
第3頁 / 共1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輪復習 第七單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學案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輪復習 第七單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學案 北師大版(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22講 生物的進化 [考綱要求]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Ⅱ)。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Ⅱ)。 考點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1.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過度繁殖:選擇的基礎。 (2)生存斗爭:生物進化的動力和選擇的手段。 (3)遺傳變異:生物進化的內因。 (4)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結果。 2.現代綜合進化論 (1)種群內存在著因隨機突變和重組而產生的遺傳變異,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指在特定環(huán)境空間內和特定時間內的所有個體的集群。 ②基因庫:一個生物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遺傳信息。 ③等位等位基因頻率:一

2、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等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 ④自然選擇決定進化方向的原因 a.原因:不斷淘汰不利變異的基因,積累有利變異的基因。 b.結果: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2)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內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 (3)突變、選擇、隔離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物種形成導致了生物的多樣性。 ①導致等位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有遺傳漂變、突變、遷移和選擇等。 ②遺傳漂變是在小型種群中,偶然性的進化改變,其結果導致種群的基因庫一代代改變。 ③突變就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其作用一方面表現為突變本身是影響等位基因頻率的一種力量,通過突變可以把新基因引進基因庫,突變是

3、所有新等位基因的來源;另一方面作為變異的根本來源,為自然選擇提供了原始材料,是進化材料的主要來源。 ④遷移會帶來生物群體之間相應的基因流動,這種基因流動在一定的條件下同樣能引起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具有明顯的進化效果。 ⑤遺傳漂變是一種隨機改變;基因流動和突變可能在某一方向上發(fā)生,但是該方向卻與環(huán)境特征無關,所以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是產生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進化的方向。 ⑥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⑦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a.隔離類型:常見的有生殖隔離和地理隔離。 b.隔離實質:限制了物種之間的基因交流。 c.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生殖隔離。 ⑧物種進化的方式包括分歧進

4、化和趨同進化。 ⑨物種進化的速率的兩種模式包括漸進模式和間斷平衡模式。 知識拓展 (1)種群和物種的比較 項目 種群 物種 范圍 較小范圍內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 由分布在不同區(qū)域內的同種生物的許多種群組成 判斷 標準 ①種群必須具備“三同”,即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物種;②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不存在生殖隔離,交配能夠產生可育后代 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條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無生殖隔離);②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聯系 (1)一個物種可以包括許多種群;(2)同一個物種的多個種群之間存在著地理隔離,長期發(fā)展下去可成為不同的亞種,進

5、而可能形成多個新物種 (2)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的比較 項目 地理隔離 生殖隔離 概念 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使不同的種群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現象 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夠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夠產生可育的后代 特點 自然條件下不進行基因交流 種群間不進行基因交流 聯系 ①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變時期; ②一般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然后形成生殖隔離,也可能不經過地理隔離直接形成生殖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 ③只有地理隔離不一定形成生殖隔離,但能產生亞種,如東北虎和華南虎; ④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

6、是物種間的真正界限 1.判斷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基本觀點的敘述 (1)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 √ ) (2)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 × ) (3)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導致了生物適應性變異的產生( × ) (4)某種抗生素被長期使用后藥效下降,是由于病原體接觸藥物后,產生對藥物有抗性的變異( × ) (5)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出現的3∶1的過程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 ) 2.判斷有關物種、種群、生殖隔離、地理隔離等基本概念的敘述 (1)交配后能產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種( × ) (2)種群間的地理隔離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現生殖

7、隔離( √ ) (3)沒有地理隔離也可形成新物種( √ ) (4)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種個體間無法交配,不能產生后代的現象( × ) (5)若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 ) 3.判斷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敘述 (1)鯊魚和海豚的外形非常相似,但卻不是近親,它們的相似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 ) (2)生物的進化與非生物環(huán)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 √ ) 分析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基本環(huán)節(jié)圖解 (1)物種形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圖中①②③④分別是什么? 提示 變異、選擇和隔離。①是變異,②是選擇,③是地理隔離,④是生殖隔離。 (2

8、)為什么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個體? 提示 因為在生物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因此,研究生物的進化時僅僅研究個體是否與環(huán)境相適應是不夠的,還必須研究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 (3)自然選擇的實質是什么?自然選擇作用的直接對象、根本對象分別是什么? 提示 自然選擇的實質是對控制某特定性狀的基因的選擇。自然選擇作用的直接對象是生物個體的變異性狀(表現型);根本對象是與生物個體變異性狀相對應的基因。 (4)試從分子水平和進化角度解釋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分子水平:遺傳多樣性(根本)→蛋白質多樣性(直接)→生物性狀多樣性;進化角度看:生物生存的不同環(huán)境對生物進行

9、不同方向的自然選擇。 命題點一 透過實例辨析其中的生物進化原理 1.(2017·臨沂三模)中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造成上千億元的經濟損失。豚草入侵我國后就迅速生長繁殖,若干年后與原產地豚草相比(  ) A.原產地豚草的遺傳變異決定了入侵豚草的進化方向 B.入侵豚草在進化過程中喪失了部分遺傳多樣性 C.入侵豚草與原產地豚草的基因庫會產生明顯差異 D.入侵豚草與原產地豚草已產生生殖隔離并形成新物種 答案 B 解析 原產地豚草的遺傳變異只能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A項錯誤;入侵豚草在進化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而喪失了部分的遺傳多

10、樣性,B項正確;根據題意可知,豚草入侵我國即迅速生長繁殖,說明我國環(huán)境比較適宜豚草生長,因此入侵豚草與原產地豚草的基因庫差異不大,C項錯誤;入侵豚草與原產地豚草并沒有產生生殖隔離,D項錯誤。 2.(2017·東城區(qū)二模)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屬于兩種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普通草蛉在春夏是淺綠色,秋天變成棕色,前半年生活在多草地區(qū),秋天遷移到落葉樹林中,在夏天和冬天繁殖。下通草蛉則全年都是深綠色,居住在常綠林中,在春天繁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兩種草蛉之間既有地理隔離又有生殖隔離 B.兩種草蛉的體色形成與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無關 C.兩種草蛉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別是不同的 D

11、.兩種草蛉的生殖隔離與棲息地偏好、繁殖時間的差異有關 答案 D 解析 兩種草蛉生活在同一地域,它們之間不存在地理隔離,A項錯誤;兩種草蛉的體色均為保護色,其形成與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有關,B項錯誤;兩種草蛉食性相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別相同,C項錯誤;兩種草蛉的繁殖季節(jié)不同,棲息地也不完全相同,故其生殖隔離與棲息地偏好、繁殖時間的差異有關,D項正確。 命題點二 透過模式圖辨析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原理 3.(2017·臨汾三模)如圖表示某類植物的進化過程:物種A先是分化為A1、A2、A3,后又分別進化成為B、C、D三個物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1、A2、A3應當生活在相

12、同的地理空間 B.B與C存在生殖隔離,但有可能相互雜交產生后代 C.A2中一部分個體計入A3群體,兩者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D.A1、A2、A3的生存環(huán)境相似,則發(fā)生的基因突變也相似 答案 B 解析 A1、A2、A3是由同一物種A進化而來,但它們又分別進化為B、C、D三個物種,故它們應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間,A項錯誤;B與C存在生殖隔離,但有可能相互雜交產生后代,只是后代不育,B項正確;A2中一部分個體計入A3群體,兩者間能進行基因交流,C項錯誤;A1、A2、A3的生存環(huán)境相似,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故發(fā)生的基因突變不一定相似,D項錯誤。 4.如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

13、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 C.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等位基因頻率相同,則b和d是同一物種 D.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不同,則c和d是不同物種 答案 B 解析 圖示是物種形成的常見模式,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a通過地理隔離形成兩個種群a1和a2,又分別演化出b、c、d三個種群,b、d雖然有地理隔離

14、,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離,故A項錯誤;由于d是由a1演變而來,c是由a2演變而來,c與d之間可能存在生殖隔離,故B項正確;即使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等位基因頻率相同,但由于b和d兩個種群之間有地理隔離,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離,故二者可能屬于不同的物種,故C項錯誤;同理,即使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不同,只要c和d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它們仍是同一物種,故D項錯誤。 命題點三 透過基因頻率的變化辨析進化原理 5.如圖表示從Q點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后,某種群中A 和a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Q點后基因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huán)境 B.P

15、點時兩曲線相交,此時A和a的等位基因頻率均為50% C.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使得該種群產生了適應性變異 D.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 答案 C 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Q點以后A的等位基因頻率升高,a的等位基因頻率降低,說明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huán)境,A項正確;P點兩曲線相交,說明A與a的等位基因頻率相等,此時A和a的等位基因頻率均為50%,B項正確;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不是由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變化對不定向的變異起選擇作用,C項錯誤;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所以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D項正確。 6.在某動物種群中,V基

16、因在甲種群和乙種群中的基因型個體數如下表。通過分析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基因型 甲種群(個) 乙種群(個)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A.甲種群的基因庫大于乙種群 B.基因Va在甲種群中的頻率約為33% C.若甲、乙兩種群長期隔離,表中基因型數量會發(fā)生變化 D.種群越小,基因的喪失對該等位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小 答案 D 解析 基因庫是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由表格數據可知,甲種群的基因庫大于乙種群,A項正確;基因Va在甲種群中的頻率為(

17、200+50×2+100)÷(200×2+50×2+100×2+150×2+100×2)×100%≈33%,B項正確;若甲、乙兩種群長期地理隔離,兩種群進化的方向不同,基因型數量會發(fā)生變化,C項正確;種群越小,基因的喪失對該等位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大,D項錯誤。 矯正易錯 強記長句 1.突變≠基因突變?!巴蛔儭辈皇腔蛲蛔兊暮喎Q,而是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2.變異先于環(huán)境選擇。農田噴施農藥殺滅害蟲,在噴施農藥之前,害蟲中就存在抗農藥的突變個體,噴施農藥僅殺滅了不抗藥的個體,抗藥的個體存活下來。農藥不能使害蟲產生抗藥性變異,只是對抗藥性個體進行了選擇。 3.能產生后代≠同一

18、物種。兩個個體能夠交配產生后代,但子代可能高度不育,例如馬和驢雖然能夠產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馬和驢是兩個物種。 4.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 5.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物種的形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即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但新物種一旦形成,則說明生物肯定進化了。 1.如圖是將該種植物分別移栽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種植,經過多年的演化后最終形成了不同的五個物種: (1)什么具體證據可以幫助你確定D和C不是一個物種?如果D和C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一個物種(或若D和C雜交,存在生殖隔離,說明它們不是

19、同一物種)。 (2)圖示中B物種進化為D、E兩個物種的機理是:地理隔離造成基因交流的阻斷,不同環(huán)境的自然選擇造成不同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當等位基因頻率變化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形成生殖隔離,從而形成物種D和E。 2.在一個海島上,一種海龜開始時,連趾和分趾基因的頻率各為0.5,當海龜數量增加到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海龜容易從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龜則因不易從海水中獲得食物而餓死,若干萬年后,等位基因頻率變化成 W為0.2,w為0.8。這種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發(fā)生了生物進化?是。請簡述理由:因為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這種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產生了新的物種?沒有產生新物

20、種。請簡述理由:只是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并沒有產生生殖隔離。 3.長期使用殺蟲劑,發(fā)現滅蟲效果越來越差,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解釋是經自然(殺蟲劑)選擇作用,種群中抗藥性等位基因頻率升高。 重溫高考 演練模擬 1.下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生抗藥性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 B.基因pen的自然突變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變?yōu)樯镞M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C項正確;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突變的結果是產生新基因,但突變生

21、物與原生物并沒有形成生殖隔離,B、D項錯誤;據圖中信息可知,野生型昆蟲細胞的靶位點與殺蟲劑結合后,殺蟲劑進入細胞內,說明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并不會形成抗藥靶位點,pen基因突變型昆蟲細胞的抗藥靶位點不能與殺蟲劑結合,說明抗藥靶位點的形成可能與靶位點結構發(fā)生變化有關,A項錯誤。 2.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B.雖然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 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

22、 答案 A 解析 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部分基因,A項錯誤;雖然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仍屬于同一個物種,B項正確;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從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項正確;因為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簡單到復雜,所以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D項正確。 3.(2015·安徽,5改編)現有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的A等位基因頻率為80%,a等位基因頻率為20%;種群2的A

23、等位基因頻率為60%,a等位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可隨機交配的種群,則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是(  ) A.75% B.50% C.42% D.21% 答案 C 解析 兩種群均處于遺傳平衡狀態(tài),且種群大小相等,故兩種群完全合并后A、a的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兩種群A、a等位基因頻率的平均值,A等位基因頻率=(80%+60%)÷2=70%,a等位基因頻率=(20%+40%)÷2=30%。該種群隨機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2×70%×30%=42%,故選C。 4.(2013·海南,15)果蠅長翅(V)和殘翅(v)

24、由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蠅種群有20 000只果蠅,其中殘翅果蠅個體數量長期維持在4%。若再向該種群中引入20 000只純合長翅果蠅,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關于純合長翅果蠅引入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v基因的頻率降低了50% B.V基因的頻率增加了50% C.雜合果蠅比例降低了50% D.殘翅果蠅比例降低了50% 答案 B 解析 因該果蠅種群長期保持vv的基因型頻率為4%,由此算出v基因的頻率為0.2,V基因的頻率為0.8,進而計算出引入純合長翅果蠅前,vv基因型的果蠅有0.04×20 000=800(只),Vv基因型的果蠅有2×0.2×0.8×

25、20 000=6 400(只),VV基因型的果蠅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入純合長翅果蠅后,v基因的頻率為(800×2+6 400)/(40 000×2)=0.1,V基因的頻率為1-0.1=0.9,A項正確,B項錯誤;因Vv、vv基因型的果蠅的數目不變,而該種群個體總數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頻率降低50%,C、D項正確。 5.(2015·全國Ⅰ,32)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等位基因頻率∶a等位基因頻率為________。理論

26、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數量比為________,A等位基因頻率為________。 (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________。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純合致死 1∶1 解析 (1)由題干信息可知,種群中只有Aa一種基因型個體,因此種群中A∶a比例是1∶1,產生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隨機結合,后代中基因型A

27、A為×=、基因型Aa為2××=、基因型aa為×=。A的等位基因頻率為AA基因型頻率+的Aa基因型頻率=+×=。(2)該種群隨機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說明AA基因型個體死亡。且Aa和aa兩種基因型比例為2∶1,這時種群中產生的配子比例為1/3A、2/3a,依據哈迪-溫伯格定律,求得后代AA為1/9、Aa為4/9、aa為4/9,其中AA個體死亡,Aa和aa的比例為1∶1。 1.(2017·宜賓二診)下列有關種群及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個體的基因型,并決定了生物的進化方向 B.只有突變和基因重組才能導致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

28、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利于種群的發(fā)展 D.研究種群間差異的關鍵是它們能否出現地理隔離和形成生殖隔離 答案 C 解析 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個體的表現型,并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A項錯誤;導致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的因素很多,如突變、基因重組、遷入和遷出以及選擇等,B項錯誤;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利于促進種群的發(fā)展,C項正確;研究種群間差異的關鍵是研究它們的種群特征,D項錯誤。 2.下圖表示種群與物種的關系,關于它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個物種可以有很多種群,地理隔離阻礙了這些種群進行基因交流 B.若物種2是由物種1形

29、成的,則物種1一定發(fā)生了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 C.由物種1形成物種2的必要條件是地理隔離 D.若種群1與種群2的等位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 答案 C 解析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種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地理隔離。 3.下列有關種群和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同一種群個體間可以相互交配產生后代,同一物種的個體間也能相互交配產生后代 B.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物種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C.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發(fā)展,物種的等位基因頻率往往保持不變 D.物種基因庫的基因一般

30、不如種群基因庫的基因豐富 答案 A 解析 同一種群內的個體都是同一物種,可以相互交配產生后代,A項正確;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B項錯誤;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不是一成不變的,物種的等位基因頻率也是不斷變化的,C項錯誤;物種基因庫是同一物種的各個種群基因的總和,種群基因庫是指該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豐富,D項錯誤。 4.經調查發(fā)現,某地區(qū)青菜蟲種群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其原因是連續(xù)多年對青菜蟲使用農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使用農藥導致青菜蟲發(fā)生抗藥性變異 B.青菜蟲抗藥性的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C.通過選擇導致青菜蟲抗藥性不斷積累 D.環(huán)境是造成青

31、菜蟲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動力 答案 C 解析 青菜蟲先發(fā)生抗藥性變異,農藥只是選擇有利變異,A項錯誤;青菜蟲抗藥性的增強是農藥選擇的結果,B項錯誤;通過選擇導致青菜蟲抗藥性不斷積累,C項正確;連續(xù)多年對青菜蟲使用農藥是造成青菜蟲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動力,D項錯誤。 5.(2018·大連質檢)如圖所示的是施用某種殺蟲劑以后,昆蟲種群所發(fā)生的改變。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類個體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該殺蟲劑未能誘發(fā)其產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的根本來源是可遺傳變異,②③類個體的抗性基因一定來源于遺傳 C.若連續(xù)使用該殺蟲劑,抗該殺蟲劑的等位基因頻率會越來越趨近1 D.殺蟲劑直接選

32、擇的對象是昆蟲的抗藥性或不抗藥性的表現型 答案 B 解析 觀察題圖可知,②類個體是在施用殺蟲劑之前,已經發(fā)生基因突變產生抗性基因的個體,②③類個體的抗性基因可能來源于原種群中含抗性基因的個體,殺蟲劑在此只起選擇作用,①類個體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確、B錯誤;若連續(xù)使用該殺蟲劑,不含抗性基因的個體被淘汰,而含抗性基因的個體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故抗殺蟲劑的等位基因頻率會越來越趨近1,C正確;施用殺蟲劑后,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不具有抗藥性的個體被淘汰,故殺蟲劑直接選擇的對象是昆蟲的抗藥性或不抗藥性的表現型,D正確。 6.某昆蟲的長翅(B)對殘翅(b)、黑體(E)對灰體(e)

33、為顯性,這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環(huán)境導致bbE_ _基因型和B_ 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純合的雄蟲(BBEE)與雌蟲(bbee)交配,則F2群體中E的等位基因頻率是(  ) A.50% B.60% C.40% D.100% 答案 B 解析 BBEE和bbee交配,F1基因型均為BbEe,由于bbE_ _和B_ 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則F2中能存活下來的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EE∶BBEe∶BbEE∶BbEe∶bbee=1∶2∶2∶4∶1,關于E、e的基因型及比例整合后為EE∶Ee∶ee=3∶6∶1,則E的等位基因頻率為(3×2+6)/20×100%=60%。 7.甲海島上

34、的某種鳥一部分遷徙到乙、丙兩個海島(三個島嶼相互隔絕),下圖所示為剛遷入時和遷入多年后決定羽毛顏色的相關基因的調查結果(B—黑色、b—灰色、B1—黃色)。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三個海島上的這種鳥既存在地理隔離,又存在生殖隔離 B.鳥類遷入新海島后會與其食物、天敵和非生物環(huán)境共同進化 C.甲、丙兩個海島的相同環(huán)境決定羽毛顏色朝著相同方向進化 D.乙海島的環(huán)境促進羽毛顏色基因發(fā)生定向突變,產生B1基因 答案 B 解析 三個海島上的這種鳥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是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生殖隔離,A項錯誤;鳥類遷入新海島后與島上原有的生物、非生物環(huán)境相互影響,共同進化,B項正確;多年后,

35、對于甲海島上的種群而言,b的等位基因頻率下降,而對于丙海島上的種群而言,b的等位基因頻率上升,故甲、丙兩個海島上鳥類羽毛顏色進化的方向是不同的,C項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通過選擇作用對這些突變后的基因進行了篩選,D項錯誤。 8.下列關于現代綜合進化論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 A.發(fā)生在生物體內的基因突變,有可能使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和基因突變的方向 C.自然狀態(tài)下得到的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不是同一物種 D.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 答案 B 解析 影響種群等位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有遺傳漂變、突變、遷移和選擇等

36、,A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但是不能決定基因突變的方向,基因突變具有多向性,B錯誤。自然狀態(tài)下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的后代三倍體西瓜高度不育,所以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存在生殖隔離,不是同一物種,C正確。生殖隔離的產生是物種形成的標志,D正確。 9.如圖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圖中上為甲島,下為乙島,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請據圖回答問題: (1)由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的內因是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島上的B物種遷到乙

37、島后,不與C物種發(fā)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遷到乙島的B物種可能會__________________。 (4)假設種群中有一對等位基因A、a,A的等位基因頻率為10%,a的等位基因頻率為90%,那么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若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等位基因頻率逐漸下降,A的等位基因頻率逐漸上升,則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的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 答案 (1)遺傳變異 甲、乙兩島環(huán)境不同且有地理隔離 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 (2)已形成生殖隔離 (3)形成新的物種(答案合理即可) (4)1%

38、、18%、81% 逐漸減少 解析 (1)生物進化的內因是遺傳變異;外因是環(huán)境不同以及地理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2)當兩個種群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時,說明二者之間已經形成生殖隔離。(3)因甲、乙兩島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使B物種不能與C物種自由交配,故B可能會形成新物種。(4)根據題意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頻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頻率是90%×90%=81%;若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等位基因頻率逐漸下降,A的等位基因頻率逐漸上升,則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將逐漸減少。 10.某自由交配

39、的種群在Ⅰ、Ⅱ、Ⅲ時間段都經歷了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 AA、aa的個體數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Ⅱ、Ⅲ段,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能力弱 B.A基因突變?yōu)閍基因導致基因型頻率在Ⅱ段發(fā)生劇變 C.在Ⅰ段內A的等位基因頻率是40% D.Aa個體在Ⅰ、Ⅲ段數量均為40,說明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 答案 A 解析 在Ⅱ、Ⅲ段,AA減少、aa增多,說明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能力弱,A項正確;導致基因型頻率在Ⅱ段發(fā)生劇變的原因是自然選擇對不同表現型的個體進行了定向選擇,B項錯誤;在Ⅰ段內,AA的基因型頻率是40%,aa的基因型頻率是

40、20%,Aa的基因型頻率是40%,則A的等位基因頻率=AA的頻率+1/2Aa的頻率=40%+1/2×40%=60%,C項錯誤;在Ⅲ段,AA的基因型頻率是20%,aa的基因型頻率是40%,Aa的基因型頻率是40%,則A的等位基因頻率=20%+1/2×40%=40%,而在Ⅰ段內,A的等位基因頻率=60%,即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說明種群發(fā)生了進化,D項錯誤。 11.許多年前,某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甲、乙兩個種群,兩個種群所發(fā)生的變化如下圖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變異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離,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出現生殖隔離 B.b過程表示基因重

41、組和染色體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c過程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導致生物定向進化 D.在自然狀態(tài)下,物種1和物種2相互交配可能產生不育后代 答案 B 解析 根據物種的形成過程可以判斷:a、b、c分別為地理隔離、突變和基因重組及自然選擇,A項正確;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變和基因重組,突變包括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B項錯誤;自然選擇定向改變生物的等位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項正確;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D項正確。 12.將原產某地的某種一年生植物甲,分別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種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產地,開花時期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植

42、物甲引種到低緯度與高緯度地區(qū),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和c之間形成______________,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生了______________。種群b和種群c是不是同一物種?______________。 (2)在對植物乙的某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_____。 (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____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______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可遺傳變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答案 (1)地理隔離 生殖隔離 不是 (2)沒有 該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變化  (3)種群 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 隔離 解析 (1)將植物甲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和c之間會形成地理隔離,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生了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形成是新物種產生的標志。(2)計算可知,兩次調查種群

44、中D的等位基因頻率都為20%,d的等位基因頻率都為80%,故盡管基因型頻率發(fā)生了改變,但等位基因頻率并沒有改變,因此,沒有發(fā)生進化。(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可遺傳變異、自然選擇和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13.(2017·泉州模擬)科學家在研究北美兩種不同物種果蠅(種1與種2)的進化過程時發(fā)現,在百萬年之前,北美大陸只有一種果蠅,其基因型為aabbccDDeeff。隨后不同區(qū)域的果蠅出現了不同的基因(如圖);當基因A與B同時出現在個體中會發(fā)生胚胎早亡;同樣,基因C與D或E與F同時出現也有胚胎早亡現象。請回答問題: (1)

45、甲地所有的果蠅構成一個________________。北美大陸不同區(qū)域在歷史階段Ⅰ出現了基因的差異,這種變化說明基因突變的________性。 (2)果蠅最多只能飛躍鄰近兩地的距離。對歷史階段Ⅰ而言,甲地與乙地果蠅之間的差異可能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樣性,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兩地的果蠅之間的差異可能屬于________多樣性。 (3)甲地與戊地果蠅最終進化成兩個物種,運用現代綜合進化理論解釋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地果蠅(種1)一個基因組含有15 000個基因,甲地共有果蠅50 000只;戊地果蠅(種2)一個基因組比甲地果蠅多了25個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蠅38 000只。比較兩地的果蠅種群基因庫的大?。篲_____________________

4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種群 多向 (2)物種 甲、乙兩地果蠅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離) 遺傳 (3)兩地距離遙遠,超越果蠅飛行距離,基因不能發(fā)生交流;兩地環(huán)境不同,環(huán)境對變異的選擇不同,等位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同的改變,最終導致生殖隔離 甲地大 解析 (1)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稱為一個種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蠅構成一個種群。北美大陸不同區(qū)域出現了基因的差異,說明基因突變具有多向性的特點。(2)由題意可知,甲、乙兩地果蠅之間交配后會發(fā)生胚胎早亡,說明甲、乙兩地果蠅間存在生殖隔離,他們之間的差異屬于物種多樣性,物種內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樣性叫做遺傳多樣性。(3)由于環(huán)境對變異的影響,加上兩物種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最終導致甲地與戊地果蠅的生殖隔離。種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所有生物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總和,由此可知,甲地果蠅種群基因庫較大。 16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五月丁香婷婷狠狠色,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久久久不卡,欧美日韩国产黄片三级,手机在线观看成人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