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2016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文學類文本閱讀 分析表現手法(一)學案
《(全國通用)2016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文學類文本閱讀 分析表現手法(一)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通用)2016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文學類文本閱讀 分析表現手法(一)學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學案 分析表現手法(一) ——題型與方法 學案目標 掌握表現手法的設題形式和解答技巧,重點掌握景物描寫技巧。 一、表達方式 1.知識梳理 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五種。其中描寫、抒情是重點。考查的內容有: ①描寫:重點是景物描寫。 ②記敘人稱:重點是第二人稱的運用。有時考查整篇人稱的運用,有時是局部人稱的改變。 ③整篇文章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對于這類題目,做時首先應確認指定句段或全篇的表達方式,然后依據所用的表達方式的作用并結合文句作答。 2.演練體悟 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我放下聽筒,可是我仍在聽著,聽著,聽遠方的松濤: 初時,舒緩如空
2、蒙月夜的琴聲,如紛紛揚揚的擊瓦的雪聲。接著如嗶嗶剝剝的火聲。沸沸揚揚的水聲又繼之。旋即錯雜成踢踢踏踏的大馬群的蹄聲,馬上又演變成轟轟隆隆的荒野炮聲。最后,響起石破天驚的雷聲。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彎彎曲曲的年輪;自撥云撣日的長柯,自條柯上戟張的針葉。那可怕的松濤,在幽邃的天穹下炸響了。仿佛五百年內的聲音,都聚到這一塊兒同時爆炸。 這真是一個蔥嶺欲拔、巨山若裂的時刻。我沒有見過龍,但從那松濤里我分明聽到了龍叫。山川震怒,讓我聽到中國魂的狂吼。松既有情,發(fā)出搖蕩乾坤的正氣;人非草木,在此振聾發(fā)聵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興呢? 放下聽筒,我仍在聽松。我的心,始而醉,繼而癡,爾后又惶
3、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為人過中年,從此只談風月為好。豈知今夜的松濤,再一次沖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塵垢被蕩滌一盡。松濤呵松濤,多謝你吹碎一個詩人病態(tài)的淡泊,再開他熱血男兒的襟抱。 從此,他不僅僅聽松,感受劇烈的震蕩,他更想變成一棵松,植入中國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開他的臂,加入偉大的吶喊。(選自《燈花帶夢紅》,有刪節(jié)) (1)最后兩段人稱有所變化,這種變化有何藝術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表現手法 1.知識梳理 散文最常用的表現手法有:①象征(托物言志),②對比,③虛實結合,④聯(lián)想想象,⑤襯托,⑥以小見大,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對上述七種表現手法,要找到對應的例文例段,仔細揣摩其特征,做到快速、準確地辨認出。 答題時應掌握兩點:①確認篇章或文段所用的表現手法,②依據所用表現手法的作用并結合文句作答。 2.演練體悟 (1)簡要
6、分析《荷塘月色》主要的表現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文段,從表現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該段進行賞析。 母親依然走在前面。從上山那一刻起,她的雙目就被山
7、巒霧氣染得濕潤。樹林深處鳥鳴啁啾,聲聲如歌,讓人想起遙遠的青春季節(jié):一群女生歡笑著從禪源寺的臨時課堂上跑出來,手拉手圍著寺前的老銀杏樹,雄壯的抗日軍歌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待她幾年后重回天目山,卻是被押解著,一步步踩著前頭他沉穩(wěn)的腳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見他坦然的目光,如陽光下流淌的山澗小溪,從石縫里透出烏亮的光澤。 (節(jié)選自2010年上海卷《天目山》第⑨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辭手法 1.知識梳理 修辭手法是表達技巧鑒賞中的重點,常見??嫉男揶o手法共九種。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修辭手法考查有這樣三個特點:①綜合考查,一句或一段綜合運用了好幾種修辭手法;②確認手法和作用效果一塊考,
9、它很少單考“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般都要求有作用效果分析;③一般為局部考查(句段),很少整篇考查。 做修辭題的重點與難點是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一般分析要將其本身作用與所要表達的內容效果結合起來。 2.演練體悟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一旦選擇了返身向上,樺就變成了岳樺。而今,不管我們把怎樣的情感與心愿給予岳樺,岳樺也不可能變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樺了,如同山下的白樺永遠也不能夠站到它們這個高度一樣,它們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與平淡。因為從白樺到岳樺,作為一種樹已經完成了對樹本身或者對森林的超越,它們的生命已經發(fā)生了某種質變。而今,與山中的那些樹相比,岳樺更像一場風;與那些各
10、種形態(tài)的物質存在比,岳樺更像一種抽象的精神。(節(jié)選自2009年全國卷Ⅱ《岳樺》) 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現岳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語言
11、表達 1.知識梳理 語言賞析是平時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內容。高考中一般不涉及這塊,如若考查這塊內容,就會在題干中說明,如“請從語言表達角度”或“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角度加以賞析”等,語言表達賞析的角度一般是從詞語的選用(選用什么樣的詞語,如口語、疊字等)、詞語的錘煉(精心煉字)、句式的選用、修辭手法四個角度賞析。 2.演練體悟 (1)下面文段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試舉例分析。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
12、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里風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節(jié)選自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從詞語選用、句式選擇、修辭手法三個方面對下面文段加以簡要賞析。 窗子的功用,雖是到處一樣,而窗子的方向,卻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獨喜歡北窗,那就全是光的問題了。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歡強烈的光而喜歡清淡的光,不喜歡敞開的光而喜歡
14、隱約的光,不喜歡直接的光而喜歡反射的光。就拿日光來說罷,我不愛中午的驕陽,而愛“晨光之熹微”與落日的古紅??v使光度一樣,也覺得一片平原的光海,總不及山陰水曲間光線的隱翳,或枝葉扶疏的樹蔭下光波的流動。至于反光更比直光來得委婉?!皻堃顾鳂恰笔悄前愕那逄摽蓯?,而“明月照積雪”使你感到滿目清暉。(節(jié)選自2009年湖北卷《書房的窗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描寫 描寫是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高考考表達技巧考得最多的一種。描寫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它所運用的技巧也往往與“表現手法”相交錯。因此,在復習表達技巧時一定要突破“描寫”這一重點。 1.知識梳理 (1)描寫技巧 ①細節(jié)描寫,場面描寫,白描與細描 ②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 ③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寫 ④選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寫 ⑤語言特點 (2)寫景角度 ①感覺角度—
16、—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形、聲、色、角度) ②觀察角度——定點觀察、移步換景 聽課記錄: ③寫景順序——遠近結合、高低結合、外內結合 (3)景物、環(huán)境描寫作用 ①交代時間、季節(jié)、地點、氣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動的特定場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渲染氣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 ④為下文作鋪墊 ⑤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2.題型特點 (1)試題示例 ①文章某段描寫了××的哪些特點?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②××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 ③這句話描寫了××的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
17、特色。 ④寫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試題特點 ①所賞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題干一般出現“描寫”字樣。 3.演練體悟 (1)畫線句子描寫了樹的多種姿態(tài),請分析其表達特色。 至于畫中的樹,我常常把它們當做一個個人物。它們或是一大片肅然站在那里,莊重而陰沉,氣勢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態(tài),各不相同,帶著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從畫面的森林中發(fā)現一棵婆娑而輕盈的小白樺樹。它嬌小,寧靜,含蓄;那葉子稀少的樹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畫時我并沒有著意地刻畫它,但此時,它仿佛從森林中走出來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個少女寫出來。 繪畫如同文學一樣,作品完成后往往與最初的想
18、象全然不同。作品只是創(chuàng)作過程的結果。而這個過程卻充滿快感,其樂無窮。這快感包括抒發(fā)、宣泄、發(fā)現、深化與升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文段寫到了母親在燈下納鞋底的情
19、景,請具體分析這一段描寫的表達特色。 過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與你最親密的女性才會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親、妻子或情人。常憶起兒時的冬夜,母親在油燈下納鞋底。她用頂針使勁地將針頂過厚鞋底,再用鉗子夾住那露出的針尖將它拔出來,隨后用手拉著針眼后的白線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聲響。我在這斷斷續(xù)續(xù)的響聲中漸漸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許就臥著一雙新鞋。鞋里裝滿了母愛的溫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文段中畫線部分所描寫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特征?這樣描寫起什么作用? 且說我那天來到了行吟閣畔,東湖兩岸,積雪茫茫,素裹紅裝,江山如畫,四顧無人,萬籟俱寂,連幾里外水鳥振翅的聲音都聽得到。我參觀過屈原紀念館之后,又在矗立湖濱的屈原像前憑吊了一番。我仿佛看到了這位項上掛著花環(huán)、腰間佩著長劍,足下穿著芒鞋的古代詩人,披發(fā)佇立,蹙額低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
21、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著破舊的長袍、飄拂著長髯、背著雙手的聞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脈憤張,作獅子吼:“有一句話說出來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后來這兩個形象就合而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為聞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節(jié)選自2006年安徽卷《行吟閣遐想》) ①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課記錄:
23、 (一)審題 這一考點的考題審題關鍵在于審清鑒賞角度和要求。 1.審清是“多角度”還是“單角度” 所謂“多角度”,就是題干沒有給出明確的鑒賞,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鑒賞。題干用語多是“寫作特色”“藝術手法”“表達特色”等。 例如: (1)(2009·江蘇卷,13)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請具體說明它在藝術表現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僮h論和抒情相結合。(表達方式角度) 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追懷。(表現手法角度一) 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達對現實環(huán)境問題的憂思。(表現手法角度二) ④虛實結合: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
24、考。(表現手法角度三) (2)(2008·天津卷,20)賞析本文(《敦煌》)第五自然段畫線的文字。 答案 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修辭角度),將靜態(tài)畫面賦予動態(tài)美(以動寫靜,描寫角度),表現了對生命的張揚和對自由的渴望。 多角度可以有優(yōu)先角度,優(yōu)先角度是表現手法,其次是修辭手法,再次是表達方式。對結構技巧和語言技巧的考查一般要有明確的要求;不作要求的,一般不予以考慮。 所謂“單角度”,就是題干中有明確的鑒賞切入角度。有明確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表達”“描寫”等詞語。 例如: ①(2010·天津卷,18)描寫這些植物時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鑒賞角度很明確:修辭手法。
25、不能從其他角度切入。 ②(2010·全國卷Ⅰ,16)文章在人稱的使用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鑒賞角度明確:人稱使用,主要考慮第一、二、三人稱。 如果題干上出現了“從表現手法”角度,則要先“狹”后“廣”。因為“表現手法”這個概念有廣狹之分。狹義的專指“托物言志”“對比”等,廣義的與“表現特色”“寫作特色”一樣。 2.審清是整體還是局部 就是看要你鑒賞的是“全文”還是“局部”(某句某段)。整體鑒賞優(yōu)先看“表現手法”,局部鑒賞優(yōu)先看“修辭手法”。當然,“優(yōu)先”不是說不要考慮其他切入角度,而是說“首先”“主要”。 3.審清是“主要”還是“多種” 題干中如出現“主要”“突出”等詞
26、語,表明答“手法”,只能選擇最主要最突出的一點作答;題干中如出現了“哪些”“多種”“多角度”等詞,表明可以答多個“手法”,不能只答“一個”。 4.審清是“明”還是“暗” 分析表現手法題大多數采用的是“明考”,即在題干中直接告訴你。像這樣的題干用語,如“賞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是怎么寫的”,這叫“暗考”,答題時要答出表現手法來。 (二)答題 答題模式:三步答題 明確手法+具體解釋+簡述好處 第一步:確認該句(段、篇)所用的表現手法。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結合內容具體解釋。如“對比”,要說出“把……與……對比”。 第三步:簡述好處。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
27、作用結合起來分析,如比喻、擬人,自身作用是生動形象。答時可答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學案42 分析表現手法(一) 知識整合 一、2.(1)將“松濤”稱作“你”,賦予松濤人格化的特點,有利于抒發(fā)情感,表達了對松濤的感激之情;將“我”稱作“他”,突出“我”和聽到松濤的每個人,都會進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認識和胸襟。 解析 注意人稱的兩重變化,第二人稱有擬人化,便于對話、抒情的效果。 (2)選取了麥天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方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解析 這句話是關于關中麥收的描寫,寫了收割機的顏色、聲音,還寫了麥秸香,從不同感官寫起。 二、
28、2.(1)主要的表現手法是情景交融。作者無論是寫荷塘上的月色還是月光下的荷塘,都能自然地融入自己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景與情達到了高度融合,富有意境美。 (2)虛實結合,將現實場景與歷史回憶交織起來(由林中景色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歲月);歡快的場景與悲壯的場面形成對比,突出了蕭洪明堅毅不屈的形象,表達了母親對青春歲月的追念。 三、2.第一問:①擬人,②比喻?!〉诙枺孩偻ㄟ^擬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由谷底到峰頂、由平凡到卓越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②通過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的內在氣質得以揭示和提升。 解析 答題時要先找到使用修辭的地方,弄清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然后結合文章中心來談其表達效果,不能空洞、
29、籠統(tǒng)地作答。 四、2.(1)①新鮮生動的比喻,整齊勻稱的對偶。如“想這樣子的臺北……黑白片子”用一個準確、簡潔而又奇妙的比喻,把作者對現實的真切的感受表露無遺?!皶r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把傘撐著?!弊x來朗朗上口,有醉人的韻味。②重重疊疊的字句,參差有致的韻語。作者充分運用雙聲疊韻,講究平仄,轉換同音異字,創(chuàng)造了音樂美。如:“驚蟄一過……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2)①選用了諸如“山陰水曲”“隱翳”“枝葉扶疏”“清虛”“清暉”等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格調典雅。(或:在用詞上使用了對比手法,如“強烈”與“清淡”、“敞開”與“隱約”、“中午的驕陽”與“落日的古紅”等成對的詞語并舉,使語言繁富而典雅
30、。)②句式上長短相間,以長句為主,且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個“不喜歡……喜歡……”,顯得整齊、工穩(wěn)、典雅。(或:多處直接引用了古典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使語言具有古典韻味。) 重點突破 3.(1)這段文字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寫出畫中樹的各種姿態(tài),形象地表明敏感又敏銳的心靈,能夠使得創(chuàng)作者內心積淀的偶然性轉換為藝術的必然性。(可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思路等方面分析) (2)①多角度描寫。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細致入微地描寫了母親納鞋底的情景,表現出母親的勤勞、靈巧。 ②細節(jié)描寫。通過母親深夜納鞋底的細節(jié),
31、表現了鞋承載著母親深深的愛,字里行間滲透著對母親的敬仰、感激和緬懷之情。 ③“頂過”“夾住”“拔出”“拉”“抽”等動詞使用準確、生動,極富感染力。 (3)①秀美、寧靜。 ②以秀美的山河烘托兩位愛國詩人的偉大形象,以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作者激蕩的內心世界。 感動中國人物 雷鋒傳人——郭明義 獲獎名片 傳人 頒獎辭 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么;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fā)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人物介紹 郭明義,遼寧鞍山人,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
32、得了突出的業(yè)績。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 000多小時,相當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礦業(yè)公司領導則稱因郭明義使整個“礦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華。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義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鞍山市第一批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義成為鞍山市第一批遺體和眼角膜自愿捐獻者。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qū)群眾捐款12萬元,先后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卻一貧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鞍山市千山區(qū)齊大山鎮(zhèn),一個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里。 運用方向 “雷鋒”精神、平凡與偉大、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共產黨員的風采、愛心奉獻、奉獻與享樂。 9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