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實驗中學(xué)七年級語文下冊 13 音樂巨人貝多芬導(dǎo)學(xué)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西省九江實驗中學(xué)七年級語文下冊 13 音樂巨人貝多芬導(dǎo)學(xué)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3 音樂巨人貝多芬
何為
【導(dǎo)學(xué)目標(biāo)】
1.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歸納出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體會課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寫,學(xué)習(xí)從肖像描寫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個性、氣質(zhì)和精神風(fēng)貌的寫法。
3.了解貝多芬內(nèi)心的痛苦,學(xué)習(xí)他與不幸命運抗?fàn)幍念B強精神,培養(yǎng)堅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
重點
1.深人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2.學(xué)習(xí)從肖像描寫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個性、氣質(zhì)和精神風(fēng)貌的寫法。
難點
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媒體使用】
【導(dǎo)學(xué)過程】
一、預(yù)習(xí)領(lǐng)先一步
1.知識鏈接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
2、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jīng)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chuàng)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羅曼·羅蘭)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于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于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xiàn)。
在貝多芬稍前的時代,歐洲樂壇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莫扎特的音樂的價值,畢竟止于一種“音的建筑”,即僅因音樂的“美”而有存在的意義而已。至于貝多芬,則更
3、有異彩,他的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征。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shù),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豐子愷)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深suì( ) 躊chú( ) pán( )石 門kǎn( )
niē( )弄 清xī( ) 頭lú( ) 喧 xiāo( )
3.給加點字注音。
重荷( ) 蹲伏( ) 女傭( ) 下頦( )
獸穴( ) 躊( )躇 憐( )惜 熔巖( )
4.解釋下列詞語。
雜亂無章:
不見天日:
惹人注目:
零亂不堪:
二、課堂小試身手
問題一:
4、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記敘的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貝多芬會面、交談;貝多芬回憶自己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景。
問題二: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貝多芬穿著和外貌特征的語句,說出其作用,歸納出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1)兩肩極寬——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dān)子。
(2)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后面拖著失效的助聽器——浪漫、不拘小節(jié),典型的藝術(shù)家性格。
(3)有力的大手——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不朽之作。
(4)悲劇一般的神情、包含愁苦和力量的臉、火一樣蓬勃的頭發(fā)、略帶灰色的眼、長而笨重的鼻子、略帶方形的下頦——是一位剛毅、頑強
5、、善良、執(zhí)著的人,透出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
小結(jié):從貝多芬的外貌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其貌不揚、極不講究,可作者在描繪時,不但從遠到近、由上至下進行描寫,秩序井然,而且以形傳神,從對貝多芬的外貌描寫中,表現(xiàn)了他的生活遭際、個性氣質(zhì)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問題三:你印象中的貝多芬跟文中的一樣嗎?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
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問題四: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個比喻。貝多芬的意思是說,一般人都以為他很可怕,很難接近,而“客人”竟然來拜訪他,女傭也未經(jīng)
6、他的允許就讓客人進門,他對他們的做法感到吃驚。
(2)為什么貝多芬說“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其一、透露出他對大自然的向往,向往那種純凈和諧的環(huán)境,暗示出這個時候的他處境不佳;其二、同時也透露出他自己對現(xiàn)狀的深深地?zé)o奈,樹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響,而他作為一個人,卻跟人世遠遠的隔離了……
(3)“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浸透貝多芬心靈的音樂。可以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去理解,也可從摯愛的角度去理解。永恒
(4)“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边@句話應(yīng)如何理解?
7、
《約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現(xiàn)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際和人生追求為基本內(nèi)容,貫穿在小說中的是克利斯朵夫?qū)λ囆g(shù)和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不懈追求??死苟浞虻慕?jīng)歷和性格與貝多芬相似,羅曼?羅蘭完成于此前的《貝多芬傳》是最著名的貝多芬傳記,《約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創(chuàng)作的。茨威格的傳記作品《羅曼?羅蘭》詳細地說明了這一點。
問題五: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
“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這句話
理解: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后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凈和安寧,就心靈的純凈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問題六:就本文的標(biāo)題來看,似乎應(yīng)該寫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然而作者卻從另外獨特的視角來展示,請你談?wù)勎恼碌莫毜街帯?
作為“樂圣”,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無人能及;作為苦難和命運作斗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崇敬。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現(xiàn)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fàn)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