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滅吳》教學設計7-教學教案-高一語文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勾踐滅吳》教學設計7-教學教案-高一語文教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勾踐滅吳?教學設計7-教學教案-高一語文教案
吐魯番鐵中劉松義教學目的:1、反復誦讀課文,到達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才能。2、積累文言詞語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語法現象。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清代蒲松齡有副對聯——有志者,事競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其中“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苦心人〞,指的就是臥薪嘗膽,雪恥復仇的越王勾踐。那么勾踐終究是如何忍辱負重、厲兵秣馬,最終打敗吳王夫差,滅掉吳國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勾踐滅吳?。二、解題?勾踐滅吳?節(jié)選自?國語·越語上?,原文沒有標題,題目是后人加的,是第一部國
2、別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說,五霸的一般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稱霸,而爭霸的大國還有吳、越,于是對“五霸〞,其說不一。爭霸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齊桓公稱霸?!?〕晉文公稱霸。〔3〕楚莊王稱霸?!?〕吳、越爭霸。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越滅吳的故事,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中的著名史實。記載這一史實的古代典籍很多,民間傳聞也很豐富,而尤以?國語?中的?勾踐滅吳?寫得最為簡練、精彩,最富文學意味。統觀全篇,故事情節(jié)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外交辭令巧妙傳神,特別是史實所提供的教訓,驚心動魄,發(fā)人
3、深省。公元前494年,吳、越大戰(zhàn)于五湖夫椒,越王勾踐兵敗會稽,瀕于亡國。吳國以伍子胥為代表的“滅越派〞和以太宰嚭為代表的“存越派〞,反映了吳國內部上層的矛盾。在大是大非、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攸關時刻,方能顯示出歷史人物的卓見、才華和品性。伍子胥深謀遠慮,一番興霸良言,精湛深化、一針見血,極具預見性。但遺憾的是,沽名釣譽、自矜功伐的吳王夫差,利令智昏,倨傲輕敵,一心北進中原,爭當盟主,他怎聽得進伍子胥不合己意的言論!至于太宰嚭,鼠目寸光,貪色受賄,十足的誤國小人。他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的姑息之論,荒唐迂腐,愚不可及,是“婦人之仁〞,又極具迷惑性。他的庇護,對越國是“福音〞,對吳國卻是“禍水〞,
4、事實上他已淪為越國的內奸了,真是“國有佞臣,敵國之福也〞!而昏聵的夫差卻親嚭疏伍,近佞遠賢(后來竟殺害了伍),非但未乘勝滅越,擴大戰(zhàn)果,反放勾踐返國,放虎歸山,使越國有了韜光養(yǎng)晦、休養(yǎng)生驟、東山再起的良機。吳國的君昏臣佞,為其滅亡埋下了禍根。從公元前494年越國戰(zhàn)敗瀕亡,到公元前473年吳國由盛而衰,以致滅亡,才短短二十余年,其間,吳、越兩國的興衰消長,“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竟如斗轉星移,天翻地覆,其歷史教訓,令人深思。令人慨嘆的是,僅隔二百余年(前473年—前206年)后的“楚、漢相爭〞,“鴻門宴〞上又再現了與“吳越相爭〞驚人相似的一幕:占盡優(yōu)勢的項羽(類似夫差),不聽從范曾(類似伍子胥)的
5、忠言,卻聽信內奸項伯(類似太宰嚭)的盅惑,不以史為鑒,一味沽名釣譽,剛愎自用。他可以殘忍地坑殺20萬秦降軍,也可以燃燒壯麗的阿房宮,但卻“不忍〞誅殺一個政敵劉邦,這種“匹夫之勇,婦從之仁〞致使項羽重蹈了歷史的覆轍,犯了同夫差一樣的低級錯誤。歷史的教訓是多么沉痛啊!明人陶望齡以“妙理瑋辭〞評價?國語?,這“妙理〞中即蘊涵了歷史的經歷教訓,確實有“驟讀之而心驚,潛玩之而味永〞之境界。三課文研讀〔一〕整體感知課文 1、對照注解,學生自讀2、教師范讀或聽錄音 〔二〕講讀文章第一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質疑,教師答疑,掃清字詞 點撥:實詞------棲、退、進、資、行、成 虛詞------乃、那么、夫
6、、雖、之、然 固定短語------無乃……乎? 特殊句式------何后之有? 古今異義------行成 3.考慮: ⑴.開篇寫“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為何用一“棲〞字,而不用“退〞“守〞“軍〞等字?探究學習:?史記?中稱:“猶鳥棲于木以避害也。〞這就形象地寫出了勾踐兵敗退守會稽山的窘迫、凄惶。⑵.勾踐事急而求賢,越國大夫種對勾踐“求謀臣〞所持的觀點是什么?文種用了一段精彩的語言闡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道理,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探究學習:凡事應該早做準備。比喻說理。形象生動,深化淺出。⑶.本段大意:勾踐求賢,文種定計,向吳求和。 〔三〕講解文章第二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 2、利用注解,學
7、生自我疏通字詞 3、教師點撥: 實詞------說、暴露、更、致、誓、帥、蕃、取、免、餼、釋、潔、禮 虛詞------于、以、而 通假字------帥、取、免、政、摩厲、 難句翻譯------ 4.考慮: ⑴、勾踐對內對外“請更〞,有哪些詳細措施?對內: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缺乏。對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⑵、勾踐這一系列的“更〞,其目的是什么?臥薪嘗膽,準備復國⑶.為復國勾踐采取了那些一系列詳細措施?鼓勵生育,減免賦稅,廣招賢才,休養(yǎng)生息。 ⑷.按說,富民強邦,重點應是開展消費,但文中勾踐制訂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圍繞繁衍人口這個中心,特別是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這是為什么?探究學習:此即?左傳?所稱的“十年生聚〞。需知在消費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時期,一個國家要強盛,要開展消費,首先需要的是勞動力;同時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兵員的多寡。勾踐要復興越國,首先重視開展人口,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不過是為了贏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時勾踐給予“達士〞優(yōu)厚待遇,禮賢下士,廣攬人才,說明他在重視人口數量的同時,更注重人口質量。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
?勾踐滅吳?教學設計7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