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課時跟蹤練(四十六)專題探究課(四) 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屆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課時跟蹤練(四十六)專題探究課(四) 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時跟蹤練(四十六)
A組 基礎(chǔ)鞏固
1.(2019·黃山模擬)如圖,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平面PAD⊥底面ABCD,且△PAD是邊長的2的等邊三角形,PC=,M在PC上,且PA∥平面MBD.
(1)求證:M是PC的中點;
(2)求多面體PABMD的體積.
(1)證明:連接AC交BD于點E,連接ME.
因為四邊形ABCD是矩形,所以E是AC的中點.
又PA∥平面MBD,且ME是平面PAC與平面MDB的交線,
所以PA∥ME,所以M是PC的中點.
(2)解:取AD中點O,連接OC,PO,則PO⊥AD,
又平面PAD⊥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
2、BCD=AD,PO?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
因為OC?平面ABCD,所以PO⊥OC,在Rt△POC中,PO=,PC=,則OC==,所以CD==3,
所以VP-ABCD=×2×3×=2,
由(1)知M到平面ABCD的距離等于點P到平面ABCD的距離的一半,為,所以VMBCD=××2×3×=,
所以V多面體PABMD=2-=.
2.如圖,直角三角形ABC中,A=60°,沿斜邊AC上的高BD將△ABD折起到△PBD的位置,點E在線段CD上.
(1)求證:PE⊥BD;
(2)過點D作DM⊥BC交BC于點M,點N為PB的中點,若PE∥平面DMN,求的值.
(1)證明:因
3、為BD⊥PD,BD⊥CD,且PD∩CD=D,PD,CD?平面PCD,
所以BD⊥平面PCD.
又PE?平面PCD,
所以BD⊥PE.
(2)解:由題意,得BM=BC.
取BC的中點F,連接PF、EF,
則PF∥MN.
又PF?平面DMN,MN?平面DMN,
所以PF∥平面DMN.
由條件PE∥平面DMN,PE∩PF=P,
所以平面PEF∥平面DMN,所以EF∥DM,
所以==.
3.(2017·全國卷Ⅲ)如圖,四面體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
(1)證明:AC⊥BD;
(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為棱BD上與D不重合的點
4、,且AE⊥EC,求四面體ABCE與四面體ACDE的體積比.
(1)證明:取AC的中點O,
連接DO,BO.
因為AD=CD,所以AC⊥DO.
又由于△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C⊥BO.
從而AC⊥平面DOB,
故AC⊥BD.
(2)解:如圖所示,連接EO,
由(1)及題設(shè)知∠ADC=90°,所以DO=AO.
在Rt△AOB中,BO2+AO2=AB2.
又AB=BD,所以BO2+DO2=BO2+AO2=AB2=BD2,
故∠DOB=90°.
由題設(shè)知△AEC為直角三角形,所以EO=AC.
又△ABC是正三角形,且AB=BD,所以EO=BD.
故E為BD的中點,從而
5、E到平面ABC的距離為D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四面體ABCE的體積為四面體ABCD的體積的,即四面體ABCE與四面體ACDE的體積之比為1∶1.
4.(2019·北京模擬)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PD,PA⊥AB,N是棱AD的中點.
(1)求證:平面PAB⊥平面PAD.
(2)求證:PN⊥平面ABCD.
(3)在棱BC上是否存在動點E,使得BN∥平面DEP?并說明理由.
(1)證明:在矩形ABCD中,AB⊥AD.
又因為AB⊥PA且PA∩AD=A,
所以AB⊥平面PAD.
又因為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AD.
(2)證明
6、:在△PAD中,PA=PD,N是棱AD的中點,所以PN⊥AD.由(1)知AB⊥平面PAD,所以AB⊥PN.
又因為AB∩AD=A,所以PN⊥平面ABCD.
(3)解:在棱BC上存在點E,使得BN∥平面DEP,此時E為BC的中點.
證明如下:
取BC中點E,連接PE,DE.
在矩形ABCD中,ND∥BE,ND=BE.
所以四邊形BNDE是平行四邊形,則BN∥DE.
又因為BN?平面DEP,DE?平面DEP.
所以BN∥平面DEP.
B組 素養(yǎng)提升
5.(2019·鄭州模擬)在如圖所示的五面體ABCDEF中,四邊形ABCD為菱形,且∠DAB=60°,EA=ED=AB=2EF
7、=2,EF∥AB,M為BC中點.
(1)求證:FM∥平面BDE;
(2)若平面ADE⊥平面ABCD,求F到平面BDE的距離.
(1)證明:取BD中點O,連接OM,OE,
因為O,M分別為BD,BC中點,
所以O(shè)M∥CD,且OM=CD,
因為四邊形ABCD為菱形,
所以CD∥AB,因為EF∥AB,
所以CD∥EF,又AB=CD=2EF=2,所以EF=CD.
所以O(shè)M∥EF,且OM=EF,
所以四邊形OMFE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FM∥OE.
又OE?平面BDE且FM?平面BDE,所以FM∥平面BDE.
(2)解:由(1)得FM∥平面BDE,
所以F到平面BDE的
8、距離等于M到平面BDE的距離.
取AD的中點H,連接EH,BH,
因為EA=ED,所以EH⊥AD,
因為平面ADE⊥平面ABCD,
平面ADE∩平面ABCD=AD,
所以EH⊥平面ABCD,因為BH?平面ABCD,所以EH⊥BH.
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所以AB=AD=2,
又∠BAD=60°,所以△AB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H=.易得EH=.
在Rt△EHB中,因為EH=BH=,
所以BE=,
由已知,知△AB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D=AB=ED=2,所以△BDE中斜邊BE上的高為 ,
所以S△BDE=×× =,
設(shè)F到平面BDE的距離為h,
連接DM,
因為
9、S△BDM=××4=,
所以由VEBDM=VMBDE,得××=×h×,
解得h=.
即F到平面BDE的距離為.
6.(2018·天津卷)如圖,在四面體ABCD中,△ABC是等邊三角形,平面ABC⊥平面ABD,點M為棱AB的中點,AB=2,AD=2,∠BAD=90°.
(1)求證:AD⊥BC;
(2)求異面直線BC與M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線CD與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
(1)證明:由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平面ABD=AB,AD⊥AB,可得AD⊥平面ABC,故AD⊥BC.
(2)解:取棱AC的中點N,連接MN,ND.
又因為M為棱AB的中點,
10、所以MN∥BC.
所以∠DMN(或其補角)為異面直線BC與MD所成的角.
在Rt△DAN中,AM=1,故DM==.
因為AD⊥平面ABC,所以AD⊥AC.
在Rt△DAM中,AN=1,故DN==.
在等腰三角形DMN中,MN=1,
可得cos∠DMN==.
所以,異面直線BC與M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3)解:連接CM.因為△ABC為等邊三角形,M為邊AB的中點,故CM⊥AB,CM=.
又因為平面ABC⊥平面ABD,
而CM?平面ABC,故CM⊥平面ABD,
所以,∠CDM為直線CD與平面ABD所成的角.
在Rt△CAD中,CD==4.
在Rt△CMD中,sin∠CDM==.
所以,直線CD與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