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5 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課件 岳麓版選修1 .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5 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課件 岳麓版選修1 .ppt(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5課 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預習導引,1.建國統(tǒng)一 (1)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439年,______統(tǒng)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多年來分裂混亂的政治局面。,知識點一 北魏統(tǒng)一北方,北魏,2.社會狀況 (1)落后:與漢族相比,鮮卑族的社會發(fā)展水平落后。 (2)趨勢:各民族__________。 (3)矛盾:鮮卑貴族的__________政策和巧取豪奪。 3.主觀努力 ________和孝文帝具有改革意識和才能。,相互融合,民族歧視,馮太后,1.經濟方面:均田制 (1)前提:______能夠掌握、支配大批的無主荒地。 (2)內容:把國家控制的______分配給農民
2、,農民向政府交納______,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______和征發(fā)徭役。,知識點二 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政府,荒地,租稅,賦稅,宗主督護制,鄰長,黨長,中央集權,俸祿,政績,吏治,黃河流域,洛陽,胡漢,民族文化,漢制,漢服,漢姓,1.經濟方面: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北方出現了________以來空前的繁榮景象。 2.民族關系:加快了各族人民______的進程,為中國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歷史做出了貢獻。 3.政治方面:有利于加速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國家結束分裂走向統(tǒng)一和封建社會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知識點三 孝文帝改革的意義,魏、晉,融合,[概念闡釋]
3、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間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隔閡和民族差異消除的過程,是民族間經濟、文化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系的結果。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國家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前提,民族融合的過程,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講,主要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史論探究】 史料一 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內,路有行饉…… ——《魏書食貨志》 史料二 北魏貴族集團在歧視與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時,對各民族人民的經濟剝削也異常殘酷……自北魏建立后的一個世紀以來,以漢族為主的各族民眾暴動就達七八十次之多。,主題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史料三 (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
4、,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書高祖紀》,思考 (1)從史料一中我們能得到什么信息? (2)史料二反映了北魏怎樣的社會狀況? (3)根據史料三,說明孝文帝改革與孝文帝個人素質的關系。 答案 (1)北魏建立之初,農業(yè)生產凋敝,人民生活困苦。 (2)拓跋貴族采用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政策,從而導致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十分尖銳。 (3)孝文帝從小受到漢文化的熏陶,這對他的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史論歸納】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有利條件 ①北魏統(tǒng)一北方,初步結束了北方長期分裂割據
5、的局面。 ②北魏統(tǒng)治者接受漢文化,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 ③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社會矛盾 ①鮮卑貴族實行民族歧視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②北魏社會動蕩不安,人民起義不斷,北魏統(tǒng)治面臨危機。 (3)個人因素 ①積極推動北魏統(tǒng)治者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馮太后執(zhí)掌朝廷實權。 ②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漢族文化教育,對漢族文化的先進和鮮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認識。,【史料探究】 史料一 遷居洛陽的鮮卑人,經過三十年,大體上已經漢化。一個統(tǒng)治民族僅僅經過三十年時間,就與被統(tǒng)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說是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極大成功。 ——樊樹志《國史十六講》(中華書局)
6、 史料二 北朝的強盛來自體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 ——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主題二 全面認識北魏孝文帝改革,思考 (1)孝文帝漢化政策的內容有哪些?對鮮卑族的發(fā)展歷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進步作用。談談你對當時民族關系的認識。,答案 (1)內容:易漢裝、講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等。影響:與漢族完全融合,歷史上的鮮卑族最終消失。 (2)①作用:促進洛陽的繁盛;推動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促進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
7、 ②認識: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給中原文明帶來了鮮活的元素;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融、互補,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避免民族對立,消除民族隔閡,是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保證。,【史論歸納】 1.從民族融合的角度看待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礎上進行的。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時,那里已經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鮮卑族用落后的制度統(tǒng)治黃河流域,這就導致了尖銳的民族矛盾。要穩(wěn)固北魏的統(tǒng)治,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順應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改革中實行了一系列漢化的措施。接受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孝文帝改革中的漢化措施促進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將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2.孝文帝改革成功
8、的原因 (1)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內容全面,措施得力。 (3)馮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則、信心堅定。 (4)民族融合趨勢的推動。,【課中思考】(教材第28頁) 北魏頒行俸祿制能否達到防止貪污的目的? 提示 北魏實行俸祿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貪污的出現和發(fā)展,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地、從根本上防止貪污的出現。因為貪污的出現及程度與政治清明有很大的關系。,【閱讀與思考】(教材第32頁) 仔細觀察下列插圖,看一看左圖中孝文帝及其侍從的服飾與哪個俑的服飾較為相似。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提示 與漢服俑較相似。因為孝文帝移風易俗的一項措施就是改鮮卑服為漢服。,【解析
9、與探究】(教材第33頁) 這兩段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提示 北魏孝文帝設計遷都洛陽,遷都洛陽后,促進了洛陽的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加速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自我測評】(教材第33頁)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提示 (1)北魏崛起并統(tǒng)一黃河流域;(2)統(tǒng)一黃河流域以后面臨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3)馮太后臨朝聽政并培養(yǎng)孝文帝學習漢族先進文化;(4)孝文帝自身的個性品質和對漢文化的了解;(5)民族大融合趨勢出現。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提示 (1)實行均田制;(2)實行三長制;(3)整頓吏治;(4)遷都洛陽;(5)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3.簡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提示 (1)有利于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2)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fā)展;(3)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4)加強了民族大融合,為國家結束分裂、走向統(tǒng)一和促進封建社會的繁榮奠定了基礎;(5)孝文帝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