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 生物 地理 歷史上冊知識點
《初一政治 生物 地理 歷史上冊知識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一政治 生物 地理 歷史上冊知識點(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初一政治 生物 地理 歷史上冊知識點 習怎樣分析地圖,地形圖,地球的公轉與自轉,還有經緯線,劃分的溫度帶。第二章是學習陸地和海洋,主要學習地球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組成,還有是記清洲與洲的分界線,一定不能混亂。還學習了海陸的變遷,板塊的運動,證明了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第三章學習了天氣與氣候,主要學習了天氣的兩大重點,分別是短時間與不同地方差別大。還學習了天氣符號,氣溫與氣溫的分布,降水與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氣候。第四章是學習居民與聚落,主要學習世界人口的增長工式(人口自然增長lu=出生lu—死亡lu),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數(shù)量除以地區(qū)面積),世界三大宗教與代表建筑。第五章是學習
2、發(fā)展與合作,國家分為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聯(lián)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上面所說的是重點,一定要牢記!希望你能學好!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1,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 2,中國是人類發(fā)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早期人類化石和遺址最多的國家。 3,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4,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距今70—20萬年之間,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但頭部還保留著猿類的一些特征。他們已經開始使用天然火,還有簡單的語言。 5,山頂洞人也是生活在北京的周口店龍骨山頂,距今18000年,他們使用打制石器,
3、開始掌握磨制和鉆孔的技術,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術。 6,長江下游的河姆渡遺址,距今6000年,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之一。 7,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產工具,還燒制黑色陶器。他們飼養(yǎng)豬,狗水牛等家畜,過者定居的生活。 8,黃河中游的半坡遺址,距今5000年,這個遺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蔬菜的地方。 9,半坡人飼養(yǎng)的家畜主要有豬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馬。羊,雞。他們能紡織麻布。縫制衣服。 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穴式的。 10,在原始時代,按照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生 產和生活集體叫做氏族。 河姆渡和半坡人都是母系氏族社會的人, 11,4000多年以前,
4、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領,他們分別是炎帝,黃帝和蚩尤。 12,黃帝和炎帝結成部落聯(lián)盟,在逐鹿同蚩尤決戰(zhàn),蚩尤戰(zhàn)敗,被黃帝擒殺。 13,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始者,所以我們又稱他是“人文初祖“ 14,黃帝之后,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是堯舜禹。 15,在遠古時代,選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用公共推舉,首領讓賢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制“ 18.舜時,黃河流域發(fā)生特大的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禹用疏導的辦法 把河水引入大海,讓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人們贊揚他治水的功績,稱他為“大禹” 19.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5、 20,禹死后,禹的兒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最高統(tǒng)治者。從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yōu)椤奔姨煜隆? 21,夏的最后一個國王桀是歷史有名的暴君。 22.公元前1600年商的部落首領湯起兵攻夏。推翻夏的統(tǒng)治,建立了商朝,定都于毫。 23.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殷,因此我們又稱商朝為殷朝。 24,商朝的統(tǒng)治區(qū)域比夏廣闊,東到海濱,西至陜西西部, 25,商朝的末代國王紂是個暴君。由于他的殘暴統(tǒng)治引起人們的不滿。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親率大軍討伐商紂。周軍大獲全勝,商朝滅亡。 26,武王滅商后,建立商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7,西周建立后
6、,為了加強對全國廣大地區(qū)的統(tǒng)治,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制度,將王族,功臣以及舊貴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先后分封的有衛(wèi),齊,魯,晉,。宋,燕等十個諸侯國。 28.西周規(guī)定天子,諸侯,卿大夫等職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這就是嫡長子繼 承制。它保證了王室 ,貴族統(tǒng)治權力的 順利繼承,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29,西周的疆域,西到今甘肅的東部,東到今山東的北部,東北到今遼寧南部,南面跨過了長江。 30.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結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31,我們把在殷墟出土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3
7、2.甲骨文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33.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朝權力的象征。 34,青銅工藝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標志,人們稱夏商周時期為青銅時代。 35 .商周時期,一些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由于不、古人稱銅為金,所以這種文字叫做金文。又叫做鐘鼎文。 36,春秋時期,大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支配別國的權力展開了爭霸戰(zhàn)爭, 37.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賤。 38.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增強了國力,并以“尊王攘夷“為號召,通過征戰(zhàn),提高了齊國
8、的地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能夠,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 39.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戰(zhàn)中大敗楚軍,稱霸中原。 40,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的戰(zhàn)役有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41,鐵農具和牛耕在春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在戰(zhàn)國的時候得到了推廣。 4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了商鞅變法。 43,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zhàn),推行縣制。 44,商鞅變法的作用有,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yè)生產,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時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后兼并六國,統(tǒng)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9、。; 45.戰(zhàn)國時期,各國修建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以秦國修建的都江堰最著名。 它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這個工程使得四川平原成為富饒的“天府之國“ 46.中國土木建筑工匠是魯班。 47.戰(zhàn)國時期的神醫(yī)是扁鵲,采用“四診法“成為中醫(yī)的傳統(tǒng)診法。 48,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49,戰(zhàn)國時期,屈原運用楚國方言和民歌形式,創(chuàng)造出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長詩《離騷》 50.西周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音樂制度,戰(zhàn)國時期鐘鼓之樂盛行。湖北隨縣出土的全套編鐘,是當時最珍貴的樂器。 5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婦女鳳鳥圖》》和《御龍圖》是我國最古老的帛畫。
10、 52.孔子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仁”,“仁”是指的是個人的人格和人際關系。 53.相傳,孔子整理了《詩經》〕》,還根據(jù)魯國史籍編訂了《春秋》,孔子的弟子根據(jù)他的言行,編成了《論語》一書。 5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55,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jù),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tǒng)的局面。] 5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57,秦的疆域西到隴西,東到東海,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 58,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1)、在政治上:規(guī)定最高的統(tǒng)治者稱皇帝 在中央設“三公”即丞相,
11、御史大夫,太尉在地方推行郡制 2)、在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統(tǒng)一車弛。 3)、在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 4)、在思想上:焚書坑儒。 59,對于教材上的一些重要的圖片尤其是戰(zhàn)國七雄的形式圖。 60、 學派 人物 主要主張 儒家 孟子 民為貴,君為輕,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輕視。 荀子 人定勝天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倡節(jié)儉,反浪費。選舉賢能 道家 莊子 人是不能戰(zhàn)勝自然的,鄙夷權貴,樂天安命
12、 法家 韓非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fā)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 觀察法 P2 第二節(jié)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tài)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13、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jié)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jié) 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14、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jù)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jié)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jié)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jié)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節(jié) 生態(tài)系統(tǒng) 一、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1、 食
15、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wǎng)流動 3、 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少;營養(yǎng)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jié)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一、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 二、 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時練習卷子的題目)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
16、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
17、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 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X目鏡倍數(shù)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jié)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液泡:細胞液 7、 線粒體:呼吸的
18、場所 第三節(jié)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細胞質:液態(tài),可以流動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jié)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
19、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fā)動機”。 第二節(jié)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
20、體在形態(tài)、數(shù)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shù)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jié)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期中考后內容(重點復習)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jié)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 經細胞
21、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tài)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四、 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lián)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tǒng)。 八、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和人體
22、 九、 P65題3 十、 八大系統(tǒng)的名稱 第二節(jié)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 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養(yǎng)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 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jié)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筆記 2、 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
23、物 一、 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 蕨類植物出現(xiàn)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fā)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yōu)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墻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24、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huán)境。 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
25、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yè)、醫(yī)藥上使用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 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看筆記 第二節(jié) 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二、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
26、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jié) 種子的萌發(fā) 一、 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 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 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 種子萌發(fā)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yǎng)物質轉運——胚根發(fā)育成根——胚芽胚軸發(fā)育成莖、葉 第二節(jié)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qū)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qū)增加細胞的
27、數(shù)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qū)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fā)育成莖 2、 芽原基——發(fā)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并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fā)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 氮、磷、鉀 第三節(jié) 開花和結果 一、 花由花芽發(fā)育而來 二、 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藥、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 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五、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
28、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tài) 3、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shù)娜軇? 4、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二、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jié)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qū),成熟區(qū)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 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
29、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第三節(jié)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一、 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 氣孔的結構,保衛(wèi)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wèi)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 蒸騰作用的意義: 1、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shù)闹饕獎恿?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huán)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第一節(jié)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一、 天竺葵的實驗
30、 1、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2、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3、 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結論:淀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二、 光合作用 1、 產生了淀粉等有機物 2、 并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 第二節(jié)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 綠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 用來構建之物體 2、 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線粒體里進行 2、 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儲存的能量也被釋放,供生命活動需要。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光 無機物+水 ———— 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儲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植被覆蓋率低 2、 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