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四年級科學下冊實驗
本冊教材共5個單元,典型的實驗操作有個,其中,演示實驗個,學生制作實驗個,學生分組實驗個。
第一單元 熱脹冷縮
1課 溫度計的秘密
實驗1:自制溫度計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制作材料】找一個盛過青霉素的小瓶,準備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針管中性筆芯(含筆尖密封的塑料帽)和一杯茶水。
【制作方法】
1.把針管筆尖從橡皮瓶蓋下部穿向上部(可用鐵圓規(guī)腳先打一個小孔,但要確保筆芯與瓶蓋密合),套上密封塑料帽。
2.把茶水倒一些到小瓶內(nèi)盛滿,滴一滴紅墨水或藍墨水將水染色。
3.蓋上插有筆芯的橡皮瓶蓋,并蓋緊
2、,以保證密封性,注意不要弄濕桌面。自制溫度計就這樣做成了。
4.然后,將小瓶先放入預制溫度的熱水里,后放入預制溫度的冷水里,觀察到的水柱變化范圍,劃上相應刻度,根據(jù)兩次溫度差值均分標記范圍的刻度,這樣一個簡單測量溫度的溫度計就制作成功了。
實驗2:液體的熱脹冷縮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內(nèi)容】:液體的熱脹冷縮
【實驗目標】:探究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實驗準備】:燒瓶、膠塞、細玻璃管、大燒杯、紅色水、熱水、冷水、醋、醬油、白酒等。
【實驗過程】:1、將燒瓶內(nèi)裝滿紅色水,用中間插有細玻璃管的膠塞塞緊瓶口,紅色水就升到細玻璃管中,在紅色水液面處做一記號。
2、將裝置好的燒
3、瓶放入盛熱水的大燒杯中,過一會即見玻璃管內(nèi)液面上升,超過原液面的記號,說明瓶內(nèi)紅色水受熱后體積膨脹了。
3、將此瓶放入冷水中,過一會即見玻璃管內(nèi)液面下降,說明瓶內(nèi)紅色水遇冷后體積 收縮了。
4、同樣,將此燒瓶換裝醋、醬油、白酒等,用同樣的實驗方法,所得結果相同,學
生通過實驗探究可歸納出: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實驗建議】:1、實驗的液體一定要裝滿燒瓶。
2、實驗時一定要垂直輕輕地提起或放入。
【實驗注意事項】:1、玻璃器材要輕拿輕放,以免打碎傷手。
2、大燒杯倒熱水時先均勻受熱,并倒至三分之二處為宜。
3、實驗時,時刻注意衛(wèi)生和安全。4、實驗結束后及時倒出實驗液體并清洗
4、整理實驗器材。
2課 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
實驗名稱:固體熱脹冷縮實驗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鐵墊圈一個、木板、小釘兩個、酒精燈、鑷子、冷水、燒杯。
【實驗方法】
1.在木板上釘兩個小釘,便兩釘間的距離正好通過鐵墊圈。
2.加熱前,觀察鐵墊圈確能從鐵釘間通過。
3.將鐵墊圈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4.觀察加熱后鐵墊圈能不能從兩釘間通過。
5.將鐵墊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觀察能不能從兩釘間通過。
【注意事項】
1.墊圈最好是銅的,直徑要大一些。
2.兩釘間距要恰好通過鐵墊圈,縫隙越小越好。
第二單元 巖石的科學
4課 做個巖石百寶箱
實驗名稱:做個巖石百寶
5、箱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目的】制作巖石標本。
【實驗材料】木板、三合板、采集的各種巖石、標簽紙。
【實驗步驟】
1.用木板、三合板等制作一個標本盒。
2.將采集或收集來的巖石洗凈,加工成適當大小。
3.將選擇好的各種巖石裝入盒內(nèi),貼上標簽,留作標本。
6課 巖石的風化
實驗名稱:溫度變化對巖石的破壞作用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溫度對巖石的影響。
【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鑷子、小塊巖石、燒杯、冷水。
【實驗步驟】
1.用鑷子夾住一小塊巖石在酒精燈上燒一會兒,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觀察有什么變化。
2.照上述方法反復做幾次,觀察這塊巖石有什么
6、變化。
【實驗現(xiàn)象】
巖石的表面出現(xiàn)裂縫,而且裂縫越來越大,甚至一塊塊往下掉碎石屑。
【實驗結論】
當巖石受熱時,體積膨脹,由于巖石從表面到內(nèi)部受熱程度不一樣,因此整塊巖石各部分的膨脹程度也就不同。當巖石受冷時,體積收縮,同樣,由于從巖石表面到巖石內(nèi)部冷的程度不一樣,整塊巖石各部分收縮的程度也不同。時間長了,巖石各部分總是脹縮不均,內(nèi)部結構就會受到破壞,產(chǎn)生裂縫,甚至脫落下碎石屑。
第三單元 土壤與植物
7課 土壤里有什么
實驗名稱:土壤成分分析實驗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實驗材料】燒杯、量筒(或試管)、鐵架臺、酒精燈、滴管、鐵盤、鐵網(wǎng)、
7、一小塊土壤。
【實驗步驟】
1.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仔細觀察,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2.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或試管)里,盡量攪拌,然后靜置。觀察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3.用滴管取上層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將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4.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火燒,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1.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會發(fā)現(xiàn)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里含有空氣。
2.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或試管)里,盡量攪拌,然后靜置。會發(fā)現(xiàn)土壤分層沉降,下層是粗粒的砂,上層是很細的粘土。這說明土壤中含有顆粒較大的砂和很細的粘土。
3.燒干水后,發(fā)現(xiàn)玻璃片
8、上就會有一些“臟”的痕跡。說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質(zhì),例如鹽類。
8課 土壤的種類
實驗名稱:土壤性質(zhì)實驗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三種土壤的特點。
【實驗材料】砂質(zhì)土、壤土、黏質(zhì)土,去底塑料瓶、紗布、玻璃杯、支架。
【實驗步驟】
1.把三個同樣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紗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別加入同樣多的砂質(zhì)土、壤土、黏質(zhì)土。
2.同時倒入同樣多的水。
【實驗現(xiàn)象】
砂質(zhì)土滲水最快,粘質(zhì)土滲水最慢,壤土滲水適中。停止滴水后,盛砂質(zhì)土的瓶子內(nèi)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質(zhì)土的瓶子內(nèi)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內(nèi)剩下的水適中。
【實驗結論】
砂質(zhì)土:滲水快,保水性能差。
9、
壤 土:滲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質(zhì)土:滲水慢,保水性能好。
9課 土壤與植物
實驗名稱:土壤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目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實驗材料】砂質(zhì)土、壤土、黏質(zhì)土,花盆、豆苗。
【實驗步驟】
1.在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分別加入同樣多的砂質(zhì)土、壤土、黏質(zhì)土。
2.同時栽入三棵生長情況相同的豆苗,同時澆同樣多的水。
3.一周后,觀察豆苗的生長情況。
【實驗現(xiàn)象】
壤土中的豆苗生長得最好,砂質(zhì)土中的居中,黏質(zhì)土中的最差。
【實驗結論】
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長情況也不同。豆苗適于生長在壤土中。
10課 保護土壤
實驗名稱:
10、水土流失實驗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實驗材料】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一塊長有青草;噴壺;量筒;燒杯。
【實驗步驟】
1.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一塊長有青草,把兩塊木板傾斜相同的角度。
2.同時用噴壺澆同樣多的水。用燒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來。
3.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有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少,而且比較清;無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多,而且比較渾濁。
【實驗結論】
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護土不被水沖走,同時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沒有植物的保護,土容
11、易被水沖走,同時也使水流失;沒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第四單元 光與我們的生活
11課 認識光
實驗名稱:光的傳播實驗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方法一:
【活動目的】研究光的傳播路線。
【活動材料】三張硬卡紙、蠟燭、小刀。
【活動過程】
1.用小刀在三張硬卡紙上分別刻出一個小孔。
2.點燃蠟燭,放在桌子的一端。
3.將三張硬卡紙放在人的眼睛與蠟燭之間,想辦法固定住。
4.調(diào)整硬卡紙,想辦法看到蠟燭的火苗。
【實驗現(xiàn)象】只有當人的眼睛與硬卡紙的三個小孔、蠟燭在一條直線上時,才能看到蠟燭的火苗。
【實驗說明】光沿直線傳播。
方法二:
【活動目的】研究光的傳播路線
12、。
【活動材料】水槽、水、激光燈、牛奶。
【活動過程及發(fā)現(xiàn)】在水槽中加上水,用激光燈從水槽的一側(cè)通過水照向另一側(cè),發(fā)現(xiàn)激光燈在水中留下了一束筆直的光束。如果看不清楚,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再用激光燈照,這時,在水槽中會看到一條很清晰的筆直的光束。
【實驗說明】光沿直線傳播。
12課 玩鏡子
實驗名稱:凹面鏡里的顛倒世界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凹面鏡,大卡紙,桌子。
【實驗步驟】
1.在窗戶邊的桌子上放一面凹面鏡,讓鏡面對著窗戶。
2.把卡紙放在凹面鏡的斜對面(可以選取幾本書或支架使卡紙立起來),調(diào)整凹面鏡與卡紙的位置,我們將在卡紙上看到窗戶清晰倒立的影像。這是
13、為什么呢?
【實驗分析】光線落在凹面鏡上發(fā)生反射,由于凹面鏡不能像平面鏡那樣呈現(xiàn)水平面,因此所有的反射光線組成的影像與入射光線的景象剛好相反,落在卡紙上就形成顛倒的影像。
13課 筷子“折”了
實驗名稱:光的折射實驗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紙,剪刀,尺子,彩筆,手電筒,水。
【實驗步驟】
1.把紙剪成“長等于杯的周長、寬等于杯高”的長方形;將紙右半涂黑,在涂黑部分豎著刻一條直縫。把紙貼在杯的外壁。
2.讓手電筒光的光通過直縫射入杯內(nèi),從縫的對面觀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紙上做個記號。
3.在杯內(nèi)倒入水,不改變光射入的方向,觀察
14、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變化?
【實驗分析】倒入水后,光點的位置會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從空氣進入水中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注意手電筒的光線不要垂直射入,否則不會發(fā)生偏折。
硬幣升高
準備一只空杯,投入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你的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杯子和你的頭的位置不變,慢慢向杯中倒水。你居然可以看到硬幣了。
這和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筷子看上去變得向上彎折是同樣的道理,都是由于光線從一種物質(zhì)(水)進入另一種物質(zhì)(空氣)時發(fā)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眼里,在我們視覺上感覺是杯底的位置升高了一點,你就看到硬幣了。
14課 彩虹的秘密
實驗名稱:自制彩虹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
15、驗材料】清水、臉盆、平面鏡等
【實驗方法】讓我們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正當太陽斜射的時候,把一凳子放在門口陽光下,把一只盛有清水的臉盆放在凳子上。
拿一塊長方形鏡子,與水平面成30角放進臉盆,這時陽光透過水面正好照到鏡面上,再由鏡面把陽光透過水面反射映照在室內(nèi)白色的墻壁上。這時在墻上會出現(xiàn)一條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光帶,跟天空的彩虹一樣美麗。
15課 飛旋的陀螺
實驗名稱:三色光的混合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直徑約10厘米的硬白紙板,彩筆,針,1米長的細繩,
【實驗步驟】
1.把硬紙板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并分別用彩筆按順序涂成紅色、綠色和藍色。
2.在圓心兩
16、側(cè)小心的各打兩個孔,兩個孔相距2厘米。
3.用細繩穿過兩個孔,把繩的兩端系在一起。
4.使盤兩邊的繩的長度相等,轉(zhuǎn)動圓盤使繩索繃緊。當圓盤快速旋轉(zhuǎn)時,你看到了什么顏色?
【實驗分析】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它們混合后就會出現(xiàn)白色,當圓盤快速旋轉(zhuǎn)時,由于視覺暫留的效應,就會讓三種光混合在一起,成為白色。
第五單元 我們的家園——地球
18課 地球上有什么
實驗名稱:觀察地圖和地球儀的發(fā)現(xiàn)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觀察地圖和地球儀發(fā)現(xiàn)地球的表面有什么
[實驗材料] 世界地形圖、地球儀
[實驗過程]
1.觀察地圖及地球儀,發(fā)現(xiàn)藍色的表示海洋,黃褐色的表示陸地;
17、地球的表面積很大,有5.1億平方千米;
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占29%,海洋面積占71%;
海洋面積大,陸地面積小。
2、地球陸地上各式各樣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地球儀上有經(jīng)線、緯線、赤道、五帶分布。
20課 蘋果為什么落地
實驗名稱:模擬蘋果落地的實驗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蘋果落地現(xiàn)象的實驗,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重力。
[實驗材料]細線、小木塊、皮球、毽子、橡皮、鉤碼、火柴等。
[實驗步驟]
1.一細線拴住一鉤碼吊在鐵架臺上,用火柴把細線燒斷,鉤碼會落回地面。
2.用手托住一木塊,松手,看到木塊會落到
18、地面上。
3.用手拍皮球,球彈起很高,但總會落回地面。
[實驗結果]
這些物體都會落回地面,說明這些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
21課 測量重力
【實驗1】
實驗名稱:正確使用測力計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學會正確使用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實驗材料]測力計、鉤碼、各種被測物體。
[實驗步驟]
1.使用測力計之前要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0刻度處。
2.用右手握住測力計的提環(huán),讓測力計豎直垂下,然后在掛鉤處掛上重物(鉤碼),把重物提起。注意不能讓指針或掛鉤的上卡住測力計的底板,以免影響測量結果。讀數(shù)時,重物必須懸
19、空,讓視線與指針相平。
3.每個測力計都標有允許測量的最大數(shù)值,測力時不可超過這個最大數(shù)值,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4.不用刻度已被損壞的彈簧測力計。
5.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實驗2】
實驗名稱:用橡皮筋自制測力計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目的]學會用橡皮筋自制測力計,進一步認識測力計的構造
[實驗材料]橡皮筋、木塊、一小段鐵絲、鐵釘、鉤碼
[實驗步驟]
1.橡皮筋代替彈簧,找一塊小木板,一小段鐵絲做掛鉤和指針。
2.鐵釘固定在木塊的一端,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一端的鐵釘上。
3.把一小段鐵絲做掛鉤,再取一段鐵絲做指針,一個簡易的測力計就做成了。
4.在木塊上用筆劃出刻度,自然狀態(tài)時為0刻度的位置,然后用測力計測已知鉤碼的重力,標出刻度。
5.利用做成的簡易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