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5 人口與環(huán)境 第1講 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選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5 人口與環(huán)境 第1講 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課件.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五人口與環(huán)境,第一講人口增長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考點指引,思維導圖,一,二,三,四,一、人口增長 1.人口自然增長率 概念:一定時期內人口出生率與人口 死亡率相減的得數。人口年自然增長率=人口 年出生率-人口 年死亡率,或人口自然增長率=(當年人口總量-前一年人口總量)/前一年人口總量。 2.人口自然增長的原因 (1)一定區(qū)域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快慢,受到 生物學規(guī)律的制約,也受到從 經濟基礎到 上層建筑領域的多種因素的影響。 (2)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經濟發(fā)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婦女就業(yè)狀況、婚姻生育觀、戰(zhàn)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其中影響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是 生產力的發(fā)
2、展水平。,,,,,,,,一,二,三,四,二、人口增長模式 1.構成指標 人口增長模式由 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構成。 2.人口增長模式,,,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三、資源問題,,,,,,,,一,二,三,四,四、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在一定的 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能容納的最高人口數量。 (2)特點: 臨界性、相對性、 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續(xù)地利用資源、環(huán)境并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一定地區(qū)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 3.環(huán)境承載力: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環(huán)境、資源所能容納的 人
3、口規(guī)模和經濟規(guī)模的大小。 4.環(huán)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的關系,,,,,一,二,三,四,探究點一,探究點二,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 【典題示例】 讀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統(tǒng)計圖,完成下列各題。,探究點一,探究點二,(1)人口自然增長率從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A.教育壓力大B.人口老齡化 C.勞動力不足D.死亡率高,答案,解析,探究點一,探究點二,方法提升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 1.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數量的增長 (1)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 (2)人口數量的增長與人
4、口基數大小、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遷移率有關。 在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遷移率相同的情況下,人口基數越大,人口增長的數量越多。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數量增長的關系,探究點一,探究點二,探究點一,探究點二,2.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方法 (1)從時空分布規(guī)律判斷 根據所處歷史發(fā)展階段(時間):一般地,農業(yè)社會及其以前屬于“高高低”模式;工業(yè)化初期屬于“高低高”模式(過渡型);后工業(yè)化時期屬于“低低低”模式(現(xiàn)代型)。 根據國家類型(空間):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屬于“高低高”模式(過渡型);個別發(fā)展中國家如中國、古巴等已經屬于現(xiàn)代型;發(fā)達國家則全部屬于現(xiàn)代型。,探究點一,探究點二,(2)從人口增長特征判斷 定
5、性描述:“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定量描述:,探究點一,探究點二,(3)從人口年齡結構特征判斷 金字塔圖形特征判斷。 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把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結合起來,它所體現(xiàn)出的人口增長特點和增長趨勢可判斷人口增長模式,進而預測人口問題。具體如下所示:,探究點一,探究點二,人口金字塔圖的判讀,一般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步:讀構成 可直接讀出該地區(qū)不同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和各年齡段的性別比。 第二步:定類型 年輕型金字塔圖對應“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長模式,其中年輕型人口處于加速增長階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圖對應“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長模式,人口處于減少階段。,探究點一
6、,探究點二,第三步:析變化 A.從年輕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轉變。其變化主要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受人口自然增長的影響,人口增長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轉變。 B.特殊變化。下面圖a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異常偏小,可能是戰(zhàn)爭影響的結果;圖b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較低,這是人口負增長的結果;圖c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異常偏大,這可能是由于該地發(fā)展了服裝、紡織等有利于女性就業(yè)的產業(yè)部門。,探究點一,探究點二,三角坐標圖的簡易判讀。 三角坐標圖的判讀,一般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步:沿著三個坐標軸數值增大的方向畫出三個箭頭,如圖1中的箭頭。,探究點一,探究點二,第二步:過圖中標出的點(在圖中
7、為“”),分別畫出與上述三個箭頭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條斜線。注意:在圖中平行斜線應取a,而不是取b;因為斜線b的延伸方向與箭頭不一致。 第三步:讀出上述斜線與三個坐標軸的交點坐標,這就是待求點在三個坐標軸上的坐標。在圖中待求點“”的三個坐標是014歲約為23%,1564歲約為71%;65歲及以上約為6%。 第四步:驗證,三個數據加起來為100%。,探究點一,探究點二,人口問題分析 【典題示例】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數與少年兒童人口數的比值,用百分數表示;年齡中位數是將全體人口按年齡大小排列,位于中點(在這個點以上的人口數與以下的人口數相等)的那個人的年齡。下圖是某國老少比和年齡中位數變化示意圖。
8、讀圖,完成下列各題。,探究點一,探究點二,(1)讀圖可知,該國2010年后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 A.人口數量萎縮B.人口老齡化 C.人口平均年齡下降D.青壯年人口比重上升 (2)由于年齡中位數的變化,以下產業(yè)受影響較大的是 () A.電子裝配業(yè)B.汽車制造業(yè) C.金融服務業(yè)D.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答案 (1)B(2)A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該國人口年齡中位數上升,老少比上升,說明人口老齡化嚴重,B項正確。第(2)題,人口年齡中位數上升,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主要影響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發(fā)展。電子裝配業(yè)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受影響較大,A項正確。,探究點一,探究點二,方法提升人口問題分析 人口
9、結構主要包括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性別結構等。合理的人口結構會促進人口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不合理的人口結構會引發(fā)人口問題。 1.人口年齡結構與人口問題 人口年齡結構是指各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常見的人口年齡失調有兩種情況:人口年輕化和人口老齡化。,探究點一,探究點二,探究點一,探究點二,2.人口性別結構與人口問題 人口性別結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內),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構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總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別比”來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對應的男性數來衡量。它用來反映該地區(qū)或國家人口的性別結構是否合理或協(xié)調。 性別比失衡會造成婚姻、家庭、社會的不穩(wěn)定,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10、。國家應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嚴謹非醫(yī)學鑒別胎兒性別。 特別提醒(1)人口數量的變化對社會職業(yè)的影響 出生兒童的減少首先影響為這一年齡段提供商品或服務的行業(yè);青少年增加最需增加中小幼教師職業(yè);老年人口增加一般需要增加養(yǎng)老機構。 (2)人口老齡化是指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重10%,或者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重7%。,探究點一,探究點二,3.我國的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 (1)我國人口問題比較特殊,既有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問題,也有發(fā)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這是因為我國的自然增長率雖然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所以增長速度較快。解決我國目前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是繼續(xù)保
11、持較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齡化,因此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探究點一,探究點二,(2)除此之外,我國在人口問題上還存在著其他不合理現(xiàn)象。如下表:,下圖示意我國不同生育率方案預測的2050年人口結構。讀圖,完成第12題。,1.c方案與a方案的人口結構比較,差異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別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壯年人口比重D.少兒人口比重 2.從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判斷,三種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較合理B.b方案較合理 C.c方案較合理D.均不合理,答案,解析,3.(2017浙江選考)二孩是指育齡婦女生育的第二個孩子,下圖為2015年我國某城市育齡婦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孩生育率對生育率曲線的影響最大 平均初婚年齡對二孩生育率影響不大 二孩生育率與人口自然增長率呈負相關 二孩生育率與社會經濟因素密切相關 A.B.C.D.,答案,解析,讀圖,完成第4題。 我國某省19902014年間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示意圖 4.以下四圖中,與該省人口增長率變化過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解析,5.(2016上海高考)人口地理研究對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經濟決策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水資源和耕地資源是制約一個地區(qū)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據下表數據,若不考慮其他條件,我國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