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7.7《朱子語類》三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7.7《朱子語類》三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ppt(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七單元天理人欲 第7課朱子語類三則,【詞句積淀】 一、字音辨識 著意() 憒憒() 蕪穢()() 恁地() 剖判() 不肖() 昏塞() 札定腳() 戰(zhàn)戰(zhàn)兢兢() 答案:zhukuw hunnpuxioszhjn,,,,,,,,,,,二、熟語積累 1.戰(zhàn)戰(zhàn)兢兢:戰(zhàn)戰(zhàn):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因害怕而微微發(fā)抖的樣子。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 2.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火眼金睛(判斷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正誤。) 1.有志氣的青年在困難面前一定十分沉著,想辦法加以克服,而不會 戰(zhàn)戰(zhàn)兢兢,被困難嚇倒。() 2.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沖擊,曾經富庶
2、的大西洋某島 國如今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 答案:1.2.所指對象錯誤。,【文言歸類】 一、通假字 1.此便是無克己工夫(“__________”同“__________”) 2.極要與他埽除打疊(“__________”同“__________”) 3.然小路面前有個物引著(“__________”同“__________”) 4.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治(“__________”同“__________”) 答案:1.工夫功夫2.埽掃3.著著4.克治克制,二、一詞多義 1.窮 答案:動詞,推究、追究到底/形容詞,困厄,處境艱難/動詞,窮盡、走到盡頭,窮得多少義理( )
3、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2.及 答案:介詞,等到/動詞,到達/動詞,比得上/介詞,和、與,及到做時,乃為人欲引去( )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 )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荊軻刺秦王)( ),,3.乃 答案:連詞,卻/連詞,于是、就/副詞,才/表示判斷,為,是的意思,及到做時,乃為人欲引去( ) 良乃入,具告沛公(鴻門宴)( )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三、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名詞活用 若是上智圣人底資
4、質()______________ 2.形容詞活用 (1)圣賢教人()____________ (2)用之則愈明()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詞作形容詞上等的2.(1)形容詞作名詞圣賢之人(2)形容詞作動詞明白事理,,,,,四、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為己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且須分個內外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方位詞。內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答案:1.學習的人2.“內”指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外”指學習是為了炫耀自己,3.若是中人之資質 古義: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為雙方介紹買賣、調解糾紛等并做見證的人;在身材、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 4.須大段著力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大部分,形容數(shù)量多,重要的、主要的 答案:3.一般人,普通人4.仔細,五、判斷下列文言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戰(zhàn)之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為人欲引去。()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斷句?!?/p>
6、是”為判斷句的標志。這就是天理和人欲交鋒的關鍵。2.被動句?!盀椤睘楸粍泳涞臉酥尽s被人的欲望牽引而去。,3.君子喻于義。() 翻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須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狀語后置句。狀語“于義”置于謂語“喻”后。品德高尚的人懂得理義。 4.狀語后置句。狀語“以先之”置于謂語“明理”后。這(就要求)必須先明白事理,(然后)勇猛地去做。,5.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翻譯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定句式,“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嗎?”以實現(xiàn)仁德于天下為己任,不是很沉重嗎?到死才能停止,不是很遙遠嗎?,【語句品評】 1.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若讀之數(shù)過,略曉其義即厭之,欲別求書看,則是于此一卷書猶未得趣也。 【句意品讀】常言道:“好書不厭百回讀?!敝祆湔J為,書須精讀,反復讀,深思,不貪多,要勤奮。因為只有通讀精讀,才能掌握書中的義理,即真味;只有從反復誦讀入手,才能真正把書讀通、讀透。他還特別指出不好的讀書習慣,“讀之數(shù)過,略曉其義即厭之”,讀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說沒有弄
8、懂書中的真趣。,【知行啟迪】若要把握書中的精髓,就要勤學苦思;若淺嘗輒止,就不能掌握義理、獲得知識。在信息爆炸的當代,若要擴大知識面,一目十行、觀其大意的速讀也是必不可缺的能力。精讀與泛讀有機結合才是高效的讀書法。,2.問:“尋常遇事時,也知此為天理,彼為人欲。及到做時,乃為人欲引去,事已卻悔,如何?”曰:“此便是無克己工夫。這樣處,極要與他埽除打疊,方得?!?【句意品讀】理與欲的問題,就是道德規(guī)范與人的物質欲望之間的關系。天理與人欲是對立的,人欲橫行則天理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用儒家的道德倫理學說去規(guī)范人的行為,也就是“存天理、滅人欲”。,【知行啟迪】重拾中國傳統(tǒng)儒家的“節(jié)欲”觀,則將大有益于
9、人們對自我節(jié)制欲求問題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當今世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危機,追根究底,是由于人們對自己欲望的無限度放縱和追求。許多貪官私欲無度,身陷囹圄,就是因為無“克己工夫”,不時常打掃心靈塵埃的緣故。,3.今人只一言一動,一步一趨,便有個為義為利在里。從這邊便是為義,從那邊便是為利;向內便是入圣賢之域,向外便是趨愚不肖之途。 【句意品讀】重義輕利是儒家的一貫立場,朱熹把義利問題等同于理欲問題,把孔孟關于義利的關系從理學的角度做了進一步的論證。在他看來,一個人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主要的就是要嚴守義利之分別。 【知行啟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示例:儒家的“義利觀”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但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當今社會,二者之間更需要協(xié)調,一味地強調“義”或一味強調“利”都是不合時宜的,找準義與利的結合點,發(fā)揮這兩者的積極作用,只有在“義”與“利”之間求和諧,才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促進時代的進步。,【精要研習】 1.第一則講了一種怎樣的讀書方法?請結合具體的內容加以分析。 【明確】,2.圣人、賢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間是如何選擇的?應如何看待? 【明確】,3.本則門人向朱熹問的是關于讀書的問
11、題,朱熹卻回答義利之辨,是否答非所問?為什么? 【明確】并不是答非所問。 讀書首先要明辨義利,是“為人”還是“為己”,是為了成圣成賢,還是趨于愚昧不肖,這是讀書的原則。所以,整段語錄也是和讀書密切相關的,他說的是讀書的一個原則性問題。,【探究平臺】 朱子語錄集中體現(xiàn)了理學的思想,閱讀下面材料,概括理學思想的 進步之處。 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tǒng)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 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天理是 公道與良知。朱熹說:“須知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 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shù)?!敝祆鋮^(qū)分了“欲”和“人欲”。欲是 正常的,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滅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朱熹認為當時國之大患根在君王心術已受蒙蔽。,根據(jù)大學之教,以正心誠意作為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針對當時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禪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得知識?!?洪映萱另一種聲音對朱熹 “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我的觀點: 答案:進步之處:理學思想具有憂患意識,關注國家政治;崇尚道德,強調道德對社會的重要性;主張力行,具有務實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