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滾動訓練(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滾動訓練(三)(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人教版八下物理 滾動訓練(三)
1. 如圖所示工具中,使用時不能省力但能省距離的是
A.
動滑輪
B.
訂書機
C.
羊角錘
D.
鑷子
2. 下圖中,所作力 F 的力臂 l,正確的是
A.
B.
C.
D.
3. 如圖所示的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yōu)樵瓉淼?12,杠桿仍然保持平衡狀態(tài),可以
A.把彈簧測力計向左移動一個小格 B.減少三個鉤碼
C.把鉤碼向左移動一個小格 D.把鉤碼向右移動一個小格
4. 如圖所示,點 O 是杠桿的支點,在杠桿的中點處掛有重物,要使
2、杠桿從圖中位置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逆時針緩慢轉動,則作用在杠桿末端的水平力 F 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
5. 在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的情況下,不能用 10?N 的拉力剛好提起重 20?N 物體的簡單機械是
A.一個動滑輪
B.一個定滑輪
C.杠桿
D.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
6. 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中,忽略機械自重、繩重及摩擦,當提起同一重物時,最省力的是
A.
B.
C.
D.
7.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 1.5?N 的物體勻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
3、此過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實際應該是
A.小于 0.75?N B.等于 0.75?N C.大于 0.75?N D.等于 0.5?N
8. 如圖所示,OA=25?cm,OB=20?cm,OC=20?cm,AC=15?cm,B 點所掛物體的重力為 45?N,當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A. 36?N B. 45?N C. 50?N D. 60?N
9. 如圖所示,物體 A 重 100?N,B 重 20?N,當 B 勻速下降了 40?cm 時,A 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和 A 移動的距離分別是(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滑輪摩擦)
4、A. 20?N,40?cm B. 10?N,20?cm C. 10?N,80?cm D. 20?N,20?cm
10. 建筑工地上,工人用獨輪車運送石塊的情景如圖所示,石塊與獨輪車的總重為 600?N,重心在 A 點,則工人兩手對車把所施加向上的力是 N;要想使力 F 更小一些,你的建議是 。
11. 如圖所示,大李和小李用一根均勻的木棒抬重物。大李為了減輕小李的負擔,他可以 (寫出一種合理的做法);假如大李要承擔 35 的力,那么,小李的肩頭到重物懸掛點 O 的距離與大李的肩頭到重物掛點 O 的距離之比是 。
12. 如圖所示,用滑
5、輪組勻速提起一個重為 400?N 的物體,物體豎直上升了 2?m,人拉繩的力為 250?N。此過程中人所做的功是 J,動滑輪的重力為 N。(不計繩重及摩擦)
13. 如圖所示,O 為輕質杠桿的支點,左端掛一重物,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請作出最小動力 F1 的示意圖和阻力的力臂 l2。
14. 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若拉力 F 將繩子的自由端移動 1.5?m 時,重物上升了 0.5?m,請你在圖中畫出繩子的繞法。
15. 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
6、
(1) 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杠桿不掛鉤碼時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2) 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 A 點處掛 4 個鉤碼,在 B 點處掛 6 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用字母表示)。他這樣得出結論是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 。
(3) 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
7、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16. 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繩重、摩擦不計,當物重 G=1600?N 、拉力 F=450?N 時,可使物體勻速上升。問:
(1) 當拉繩的速度為多大時,可使重物以 0.5?m/s 的速度勻速上升?
(2) 當被提起的物體重 G?=2600?N 時,拉力 F? 為多大可以使物體勻速上升?
答案
1. 【答案】D
2. 【答案】A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B
6. 【答案】A
7. 【答案】
8、C
8. 【答案】B
9. 【答案】C
10. 【答案】240;
11. 【答案】向 ;
12. 【答案】1000;100
13. 【答案】如圖所示
14. 【答案】如圖所示。
15. 【答案】
(1) 左
(2) F1l1=F2l2;不合理;實驗次數太少,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3) 杠桿本身受到重力作用
16. 【答案】
(1) 2?m/s
(2) 700?N
【解析】
(1) 由題圖知,承重繩子的段數 n=4,則 v繩=nv物=4×0.5?m/s=2?m/s。
(2) 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F=1n(G+G動),G動=4F?G=4×450?N?1600?N=200?N。
當被提起的物體重 G?=2600?N 時,
F?=G?+G動4=2600?N+200?N4=7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