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

上傳人:痛*** 文檔編號:156284807 上傳時間:2022-09-26 格式:DOC 頁數:80 大?。?.05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_第1頁
第1頁 / 共80頁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_第2頁
第2頁 / 共80頁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_第3頁
第3頁 / 共8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8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 77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系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之一:測量學基礎知識 01.地球上自由靜止的水面,稱為( )。 A、水平面 B、水準面 C、大地水準面 D、地球橢球面 02.大地水準面是通過( )的水準面。 A、赤道 B、地球橢球面 C、平均海水面 D、中央子午線 03.大地水準面是( )。 A、大地體的表面

2、 B、地球的自然表面 C、一個旋轉橢球體的表面 D、參考橢球的表面 04.絕對高程指的是地面點到( )的鉛垂距離。 A、假定水準面 B、水平面 C、大地水準面 D、地球橢球面 05.相對高程指的是地面點到( )的鉛垂距離。 A、假定水準面 B、大地水準面 C、地球橢球面 D、平均海水面 06.兩點絕對高程之差與該兩點相對高程之差應為( )。 A、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同 B、絕對值不等,符號相反 C、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 D

3、、絕對值不等,符號相同 07.目前,我國采用的高程基準是( )。 A、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B、1956年黃海高程系 C、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D、1985國家高程基準 08.1985國家高程基準中我國的水準原點高程為( )。 A、72.260 m B、72.289 m C、72.269 m D、72.280m 09.若A點的絕對高程為1548.762m ,相對高程為32.000m ,則假定水準面的高程為( )。 A、-32.000m B、1516.762m

4、C、1580.762m D、72.260m 10.已知A點高程 =72.445m,高差2.324m ,則B點的高程為( )。 A、74.769m B、70.121m C、-74.769m D、-70.121m 11.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以( )為假定水準面,設其高程為±0.00。 A、底層室內地坪 B、院落地面 C、基礎頂部 D、地基最底部 12.某建筑物首層地面標高為±0.000m,其絕對高程為46.000m;室外散水標高為-0.550m,則其絕對高程為( )m。 A、-0.550

5、 B、45.450 C、46.550 D、46.000 13.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縱軸為( )。 A、X軸,向東為正 B、Y軸,向東為正 C、X軸,向北為正 D、Y軸,向北為正 14.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從整體到局部、( )、從高級到低級。 A、先控制后細部 B、先細部后控制 C、控制與細部并行 D、測圖與放樣并行 15.測量上確定點的位置是通過測定三個定位元素來實現的,下面哪個不在其中( )。 A、距離 B、方位角

6、 C、角度 D、高差 16.水準測量原理要求水準儀必須提供一條( )。 A、鉛垂視線 B、水平視線 C、平行視線 D、切線 17.水準測量的目的是( )。 A、測定點的平面位置 B、測定兩點間的高差 C、讀取水準尺讀數 D、測定點的高程位置 18.DS1水準儀的觀測精度要( )DS3水準儀。 A、高于 B、接近于 C、低于 D、等于 19.自動安平水準儀精平時用的是( )。 A、自動補償裝置

7、 B、管水準器 C、圓水準器 D、微傾螺旋 20.轉動目鏡對光螺旋的目的是( )。 A、看清十字絲 B、看清物像 C、使視準軸水平 D、使十字絲橫絲水平 21.轉動物鏡對光螺旋的目的是( )。 A、使視準軸水平 B、看清十字絲 C、使物像位于十字絲分劃板面上 D、使望遠鏡對準目標 22.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操作步驟是( )。 A、儀器安置→粗平→調焦照準→精平→讀數 B、儀器安置→粗平→調焦照準→讀數 C、儀器安置→粗平→精平→調焦照準→讀數 D、儀器安置→調焦照準→粗平→讀數

8、 23.進行四等水準測量時,在水準尺上讀數通常應讀至( )。 A、0.1mm B、5mm C、1mm D、10mm 24.產生視差的原因是( )。 A、觀測時眼睛位置不正確 B、目鏡調焦不正確 C、前后視距不相等 D、物像與十字絲分劃板平面不重合 25.目鏡對光和物鏡對光分別與( )有關。 A、目標遠近、觀測者視力 B、目標遠近、望遠鏡放大倍率 C、觀測者視力、望遠鏡放大倍率 D、觀測者視力、目標遠近 26.水準測量中,設后尺

9、A的讀數a=2.713m,前尺B的讀數b=1.401m,已知A點高程為15.000m,則水準儀視線高程為( )。 A、13.688m B、16.312m C、16.401m D、17.713m 27.在水準測量中,若后視點A的讀數大,前視點B的讀數小,則有( )。 A、A點比B點低 B、A點比B點高 C、A點與B點可能同高 D、無法判斷 28.水準測量時,尺墊應放置在( )上。 A、水準點 B、轉點 C、土質松軟的水準點

10、 D、需要立尺的所有點 29.設HA=15.032m,HB=14.729m,hBA=( )。 A、-29.761m B、-0.303m C、0.303m D、29.761m 30.某站水準測量時,由A點向B點進行測量,測得AB兩點之間的高差為0.506m,且B點水準尺的讀數為2.376m,則A點水準尺的讀數為( )m。 A、1.870 B、2.882 C、2882 D、1870 31.轉點在水準測量中起傳遞( )的作用。 A、高程 B、水平角 C、距離

11、 D、方向 32.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規(guī)定,四等水準測量每測段測站數應為( )。 A、奇數站 B、偶數站 C、不作要求 D、視環(huán)境而定 33.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規(guī)定,四等水準測量中紅黑面高差之差不得超過( )mm。 A、2 B、3 C、5 D、10 34.四等水準測量時要求每測段測站數為偶數站,主要目的是消除( )。 A、i角誤差 B、標尺零點差 C、讀數誤差 D、視差 35

12、.從一個已知的水準點出發(fā),沿途經過各點,最后回到原來已知的水準點上,這樣的水準路線是( )。 A、附合水準路線 B、閉合水準路線 C、支水準路線 D、支導線 36.一閉合水準路線測量6測站完成,觀測高差總和為+12mm,其中兩相鄰水準點間2個測站完成,則其高差改正數為( )。 A、+4mm B、-4mm C、+2mm D、-2mm 37.水準測量過程中,若標尺傾斜,則讀數( )。 A、偏大 B、偏小 C、均有可能 D、無影響 38.兩次儀高法觀測兩

13、點高差得到兩次高差分別為1.235m和1.238m,則兩點高差為( )。 A、1.236m B、1.237m C、2.473m D、0.003m 39.已知AB兩點高程為11.166m,11.157m。今自A點開始實施水準測量觀測至B點,得后視讀數總和26.420m,前視讀數總和為26.431m,則閉合差為( )。 A、+0.001m B、-0.001m C、+0.002 m D、-0.002 m 40.水準儀讀得后視讀數后,在一個方格的四個角M、N、O和P點上讀得中絲讀數分別為1.254m、0.49

14、3m、2.021m和0.213m,則方格上最高點和最低點分別是( )。 A、P和O B、O和P C、M和N D、N和M 41.自水準點M(HM=100.000m)經8個站測至待定點A,得hMA=+1.021m;再由A點經12個站測至另一水準點N(HN=105.121m),得hAN=+4.080m,則平差后的A點高程為( )。 A、101.013m B、101.029m C、101.031m D、101.021m 42.水準路線閉合差調整是對觀測高差進行改正,方法是將高差閉合差按與測站數(或路線

15、長度)成( )的關系求得高差改正數。 A、正比例并同號 B、反比例并反號 C、正比例并反號 D、反比例并同號 43.測得有三個測站的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各站觀測高差分別為+1.501m、+0.499m和-2.009m,則該路線的閉合差和各站改正后的高差為( )m。 A、+0.009;1.504、0.502和-2.012 B、-0.009;1.498、0.496和-2.012 C、-0.009;1.504、0.502和-2.006 D、+0.009;1.498、0.505和-2.006 44

16、.往返水準路線高差平均值的正負號一般是以( A )的符號為準。 A、往測高差 B、返測高差 C、往返測高差的代數和 D、往返高差閉合差 45.水準儀的( )應平行于儀器豎軸。 A、視準軸 B、圓水準器軸 C、十字絲橫絲 D、管水準器軸 46.水準儀i角是指( )在豎直面上的投影夾角。 A、縱絲與視準軸 B、管水準軸與視準軸 C、管水準軸與橫絲 D、視準軸與圓水準器軸 47.水準測量中,水準儀的i角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可用( )方法消減。 A、求改正數 B、多次觀測求平均數

17、 C、后前前后 D、前后視距相等 48.水準儀i角檢測中,前后視距均為41.2m求得高差后,移儀器于一尺近旁求得遠處尺上讀數b′,其與應讀前視b之差b′- b=-6mm ,則此儀器的i角為( )。 A、-15″ B、+15″ C、-30″ D、+30″ 49.一點到兩目標的方向線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夾角稱為( ) A、豎直角 B、水平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50.水平角測量的主要目的是確定( )。 A、點的高程 B、水平距離 C、點的平面位置

18、 D、高差 51.在一個豎直面內,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叫做( )。 A、水平角 B、豎直角 C、天頂距 D、方位角 52.全站儀整平目的是使( )處于鉛垂位置。 A、儀器橫軸 B、儀器豎軸 C、水準管軸 D、視線 53.全站儀對中誤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與測站點到目標點的距離( )。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沒有關系 54.全站儀對中和整平的操作關系是( )。 A、互相影響,應反復進行 B、先對中后整平,不能反復進行 C、相互獨立

19、進行,沒有影響 D、先整平后對中,不能反復進行 55.全站儀精平操作是通過( )實現的。 A、升降腳架 B、調節(jié)腳螺旋 C、調整腳架位置 D、平移儀器 56. 全站儀十字絲分劃板上絲和下絲的作用是( )。 A、防止傾斜 B、消除視差 C、瞄準目標 D、測量視距 57.下列關于全站儀的螺旋使用,說法錯誤的是( )。 A、制動螺旋未擰緊,微動螺旋將不起作用 B、旋轉螺旋時注意用力均勻,手輕心細 C、瞄準目標前應先將微動螺旋調至中間位置 D、儀器裝箱時應先將制動螺旋鎖緊 58.全站儀(經緯儀)望

20、遠鏡的縱轉是望遠鏡繞( )旋轉。 A、豎軸 B、橫軸 C、管水準軸 D、視準軸 59.水平角測量中,( )誤差不能用盤左盤右觀測取平均值的方法消減。 A、照準部偏心 B、視準軸 C、橫軸 D、豎軸 60.測回法觀測水平角時,照準不同方向的目標,照準部應( )旋轉。 A、盤左順時針、盤右逆時針方向 B、總是順時針方向 C、盤左逆時針、盤右順時針方向 D、總是逆時針方向 61.水平角觀測時,各測回間改變零方向的度盤位置是為了削弱( )誤差的影響。

21、 A、視準軸 B、橫軸 C、指標差 D、度盤分劃 62. 適用于觀測只有兩個方向之間的水平角的方法是( ) A、測回法 B、方向法 C、全圓方向法 63.當觀測方向數有4個時,測角方法應采用( )。 A、測回法 B、方向法 C、全圓方向法 64.水平角測量通常采用測回法進行,取符合限差要求的上下半測回平均值作為最終角度測量值,這一操作可以消除的誤差是( )。 A、對中誤差 B、整平誤差 C、視準軸誤差 D、讀數誤差 65.水平角觀測短距離遷站時,下列做法正

22、確的是( )。 A、儀器固定于腳架,扛在肩上 B、一手托住儀器,一手抱住架腿,夾持腳架于腋下 C、雙手抱住腳架,夾持于腋下 D、不作要求 66.水平角測量時,角值β=b-a。現已知讀數a為182°33′24″,讀數b為102°42′12″,則角值β是( ) A、-79°51′12″ B、280°08′48″ C、79°51′12″ D、-280°08′48″ 67.采用測回法測水平角時,盤左、盤右2個半測回角值應( )。 A、相差40″ B、是6的倍數 C、為不等于0的常數 D、理論值相等 68.下列記錄格

23、式正確的是( )。 A、28°6′8″ B、28°6′08″ C、28°06′08″ D、028°06′08″ 69.測量水平角時,計算角度總是用右目標讀數減左目標讀數,其原因在于( )。 A、水平度盤刻度是順時針增加的 B、右目標讀數大,左目標讀數小 C、水平度盤刻度是逆時針增加的 D、倒過來減可能得負數 70.用同一臺儀器觀測兩個角,∠A=10°20′30″,∠B=80°30′30″,測角中誤差均為7″,這兩個角的精度關系是( )。 A、B角精度高 B、A角精度高 C、兩個角

24、精度相同 71.下列關系中,( )不是全站儀應滿足的條件。 A、橫軸垂直于豎軸 B、視準軸垂直于橫軸 C、水準管軸垂直于豎軸 D、視準軸垂直于豎軸 7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儀器誤差的是( )。 A、橫軸誤差 B、豎軸誤差 C、目標偏心誤差 D、視準軸誤差 73.在實際測量中,根據角度測量原理,豎軸必須處于鉛垂位置,而當儀器軸線的幾何關系正確時,這個條件滿足的主要前提是( )。 A、垂球線所懸掛垂球對準地面點 B、圓水準器氣泡居中 C、光學

25、對中器對準地面點 D、水準管氣泡居中 74. 下列關于觀測誤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經緯儀中心與測站點不在同一鉛垂線上所造成的誤差稱為對中誤差 B、對中誤差可以通過觀測方法消除 C、瞄準點越高,目標偏心誤差越大 D、水平角觀測時應盡量使標桿豎直,瞄準時盡可能瞄準標桿底部 E、測角精度要求較高時,應用垂球代替標桿 75.量得兩點間的傾斜距離為S,傾斜角為α,則兩點間水平距離為( )。 A、S·sinα B、S·cosα C、S·tanα D、S·cotα 76.已知AB直線的仰角α、傾斜距

26、離為S,則=( )。 A、-S·sinα B、S·sinα C、-S·tanα D、S·tanα 75.坐標方位角是以( )為標準方向,順時針轉到直線的夾角。 A、真子午線方向 B、磁子午線方向 C、坐標縱軸方向 D、鉛垂線方向 77.標準方向的北端或南端與直線間所夾的銳角叫做( )。 A、正象限角 B、反方位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78.確定直線與( )之間的夾角關系的工作稱為直線定向。 A、標準方向 B、東西方向 C、水平方向

27、D、基準線方向 79.已知A(40.00,20.00)和B(10.00,50.00),則=( )。 A、45° B、135° C、225° D、315° 80.已知A(10.00,20.00)和B(20.00,30.00),則DAB=( )。 A、14.14 B、28.28 C、42.42 D、56.56 81.設AB邊距離為200.23m,方位角為121°23′36″,則AB邊的x坐標增量為( )m。 A、-170.92 B、+1

28、70.92 C、+104.30 D、-104.30 82.象限角的角值為( )。 A、0°~360° B、0°~90° C、0°~180° D、0°~270° 83.某直線AB的坐標方位角為230°,則其坐標增量的符號為( )。 A、Δx為正,Δy為正 B、Δx為正,Δy為負 C、Δx為負,Δy為正 D、Δx為負,Δy為負 84.某直線的方位角為260°,則該直線的象限角為( )。 A、NE60° B、SE30° C、SW80°

29、 D、SE80° 85.方位角αAB=255°,右夾角∠ABC=290°,則αBC為( )。 A、5° B、75° C、145° D、325° 86.正西南方向的象限角為( )。 A、WS45 B、WN45 C、NW45 D、SW45 87.用鋼尺丈量某段距離,往測為149.914m,返測為149.929m,則相對誤差為( )。 A、1/2000 B、1/5000 C、1/10000 D、1/20000 88.一鋼

30、尺名義長度為30米,與標準長度比較得實際長度為30.015米,則用其量得兩點間的距離為61.780米,該距離的實際長度是( )。 A、61.749m B、61.811m C、64.891m D、61.795m 89.下列選項不屬于測量誤差因素的是( )。 A、測量儀器 B、觀測者的技術水平 C、外界環(huán)境 D、測量方法 90.測量誤差按其性質可分為( )和系統誤差。 A、偶然誤差 B、中誤差 C、粗差 D、平均誤差 91.衡量一組觀測值的精度的指標是( )。 A、允許誤差

31、 B、極限誤差 C、中誤差 D、真誤差 92.等精度觀測是指( )。 A、允許誤差相同 B、系統誤差相同 C、觀測條件相同 D、偶然誤差相同 93.下列誤差中,( )為偶然誤差。 A、照準誤差和估讀誤差 B、橫軸誤差和指標差 C、水準管軸不平行于視準軸的誤差 D、支架差和視準差 94.鋼尺的尺長誤差對丈量結果的影響屬于( )。 A、偶然誤差 B、系統誤差 C、粗差 D、相對誤差 95.在距

32、離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 A、往返較差 B、相對誤差 C、閉合差 D、中誤差 96.某邊長丈量若干次,計算得到平均值為540m,平均值的中誤差為0.05m,則該邊長的相對誤差為( )。 A、0.0000925 B、1/10800 C、1/10000 D、1/500 97.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進行一系列的觀測,如果誤差出現的符號和大小具有確定性的規(guī)律,這種誤差稱為( )。 A、偶然誤差 B、極限誤差 C、相對誤差 D、系統誤差 98.對某角觀測4測回,每測回的

33、觀測中誤差為±8.4″,其算術平均值中誤差為( )。 A、±2.1″ B、±1.0″ C、±4.2″ D、±8.5″ 99.觀測一四邊形的3個內角,中誤差分別為±2″、±3″、±6″,則計算得第4個內角角值的中誤差為( )。 A、±5″ B、±7″ C、±9″ D、±11″ 100.丈量正方形的4條邊長,其觀測中誤差均為±2cm,正方形的周長中誤差為( )。 A、±0.5cm B、±2cm C、±4cm D、±8cm 101.丈量正方形的

34、1條邊長,其觀測中誤差為±2cm,正方形的周長中誤差為( )。 A、±0.5cm B、±2cm C、±4cm D、±8cm 102.容許誤差是指在一定觀測條件下( )絕對值不應超過的限值。 A、中誤差 B、偶然誤差 C、相對誤差 D、觀測值 103.導線的轉折角,一般用( )進行觀測。 A、測回法 B、方向觀測法 C、三角高程法 D、二次儀器高法 10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導線坐標計算的步驟的是( )。 A、半測回角值計算 B、角度閉合差計算 C、

35、方位角推算 D、坐標增量閉合差計算 105.導線坐標計算時,角度閉合差的調整方法是將閉合差反符號后( )。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按角度個數平均分配 C、按邊長成正比例分配 D、按邊長成反比例分配 106.導線坐標增量閉合差調整的方法是( )。 A、反符號按邊長比例分配 B、反符號按邊數平均分配 C、按邊長比例分配 D、按邊數平均分配 107.某導線全長640m,縱橫坐標增量閉合差分別為,,則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為( )。 A、1/21

36、00 B、1/3200 C、1/4500 D、1/6400 108.衡量導線測量精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 )。 A、坐標增量閉合差 B、導線全長閉合差 C、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D、相對閉合差 109.閉合導線觀測轉折角一般是觀測( )。 A、左角 B、右角 C、外角 D、內角 110.五邊形閉合導線,其內角和理論值應為( )。 A、360° B、540° C、720° D、900° 111.實測四邊形內

37、角和為359°59′24″,則每個角的改正數為( )。 A、-9″ B、+9″ C、+6″ D、-6″ 112.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 )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 A、地物、地貌 B、房屋、道路、等高線 C、人工建筑物、地面高低 D、地物、等高線 113.地形圖的比例尺是1:500,則地形圖上1mm表示地面的實際的距離為( )。 A、0.05m B、0.5m C、5m D、50m 1

38、14.地形圖上如沒有指北針則可根據圖上( )方向判定南北方向。 A、河流流水方向 B、山脈走向方向 C、房屋方向 D、坐標格網 115.地形圖上的地貌符號用( )表示。 A、不同深度的顏色 B、暈消線 C、等高線 D、示坡線 116.下列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117.比例尺為1:2000的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是( )。 A、2m B、0.002m

39、 C、0.02m D、0.2m 118.等高距是兩相鄰等高線之間的( )。 A、高差 B、平距 C、間距 D、差距 119.下面選項中不屬于地性線的是( )。 A、山脊線 B、山谷線 C、山腳線 D、等高線 120.在1:1000地形圖上,設等高距為1m,現量得某相鄰兩條等高線上兩點A、B之間的圖上距離為0.02m,則A、B兩點的地面坡度為( )。 A、1% B、5% C、10%

40、 D、20% 121.地形圖的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點連成的( )。 A、閉合曲線 B、曲線 C、閉合折線 D、折線 122.一組閉合的等高線是山丘還是盆地,可根據( )來判斷。 A、助曲線 B、首曲線 C、高程注記 D、間曲線 123.同樣大小圖幅的1:500與1:2000兩張地形圖,其表示的實地面積之比是( )。 A、1:4 B、1:16 C、4:1 D、16:1 124.在布設施工控制網時,應根據( )和施工地區(qū)的地形

41、條件來確定。 A、建筑總平面設計圖 B、建筑平面圖 C、基礎平面圖 D、建筑立面及剖面圖 125.對于建筑物多為矩形且布置比較規(guī)則和密集的工業(yè)場地,可以將施工控制網布置成( )。 A、GPS網 B、導線網 C、建筑方格網 D、建筑基線 126.臨街建筑的施工平面控制網宜采用( )。 A、建筑基線 B、建筑方格網 C、導線網 D、建筑紅線 127.設已知水準點A的高程HA =6.953m,道路起點B的設計高程HB =7.381m,若水準儀后視A點水準尺讀數為1

42、.262 m,則B 點的前視讀數為( )時,水準尺尺底就是B點設計標高位置。 A、0.834 B、1.690 C、1.262 D、0.417 128.建筑施工測量中設置的龍門板的頂部應為( )位置。 A、建筑物室外地面 B、建筑物室內地面 C、建筑物相對標高 D、建筑物±0標高 129.全站儀測量點的高程的原理是( )。 A、水準測量原理 B、導線測量原理 C、三角測量原理 D、三角高程測量原理 130.若某全站儀的標稱精度為3+2p

43、pm,則用此全站儀測量2km長的距離,其誤差的大小為( )。 A、±7mm B、±5mm C、±3mm D、±2mm 131.全站儀有三種常規(guī)測量模式,下列選項不屬于全站儀的常規(guī)測量模式的是( )。 A、角度測量模式 B、方位測量模式 C、距離測量模式 D、坐標測量模式 132.用全站儀觀測水平角n測回,其度盤可按( )配置。 A、180°/n B、根據儀器精度采用不同配置公式 C、某一固定值進行 D

44、、根據需要任意 133.某全站儀測距標稱精度為a+b·ppm ,數字a和b分別表示( )。 A、固定誤差、相對誤差 B、比例誤差、絕對誤差 C、固定誤差、比例誤差 D、比例誤差、相對誤差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系 “測量技術基礎”強化訓練材料之二:四等水準測量測站及成果計算 南宋詩人陸游在教子詩《冬夜讀書示子律》寫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要理解知識的真諦,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本

45、訓練材料旨在養(yǎng)成學生水準測量測站及成果計算能力。 水準路線:水準測量設站觀測經過的路線。 水準測量任務,是從已知高程的水準點開始測量其他水準點或地面點的高程。測量前應根據要求布置并選定水準點的位置,埋好水準點標石或標志,擬定水準測量路線。 在進行水準測量時,安置一次儀器叫一個測站,每個測站要觀測8個數據,其中黑面6個,紅面2個。兩個水準點之間叫一個測段,對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要求測站數設置成偶數站。在進行水準測量時,水準尺立在選定水準點或轉點(記為TP,臨時的立尺點,作為傳遞高程的過渡點。當一個測段的高差觀測不能用一個測站完成時,中間必須設置轉點,轉點數為測站數減1)上,必須注意的是,若立

46、尺點是選定的水準點,則不能放置尺墊;若立尺點是轉點,則必須放置尺墊。示例中的BM01是已知的水準點,A、B、C是(選定)待測的水準點,在這四個點上立尺是不允許放置尺墊的。訓練材料中的BM04是已知的水準點,F01~F07是(選定)待測的水準點,在這八個點上立尺是不允許放置尺墊的。 一條水準測量路線一般由若干個測段組成,其形式有以下三種: 1.附合水準路線:從一個高級水準點開始,結束于另一高級水準點的水準路線。這種形式的水準路線,可使測量成果得到可靠的檢核。 2.閉合水準路線:從已知高程的水準點開始,最后又閉合到起始點上的水準路線。這種形式的水準路線也可以使測量結果得到檢核。 3.水準支

47、線:是由一已知高程的水準點開始,最后沒有閉合到起始點,也沒有結束于另一高級水準點的水準路線。這種形式的水準路線由于不能對測量成果自行檢核,所以必須進行往測和返測,或者用兩組儀器進行并測,讓測量最后閉合到起始點上。 一、四等水準測量測站技術要求 視線長度(m) 視線高度(m) 前后視距差(m) 前后視距 累積差(m) 紅黑面讀數差(mm) 紅黑面所測 高差之差(mm) ≤80 下絲≥0.2 ≤5 ≤10 ≤3 ≤5 二、四等水準測量的方法 (一)觀測方法 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應在通視良好、望遠鏡成像清晰穩(wěn)定的情況下進行,若用普通DS3水準儀觀測,則應

48、注意:每次讀數前都應精平(即:使符合水準氣泡居中)。如果使用自動安平水準儀,則無需精平,工作效率大為提高。 四等水準測量記錄表(后后前前) 測 站 編 號 后尺 上絲 前尺 上絲 方向 及 尺號 標尺讀數(中絲) K+ 黑 減紅 高差中數 備考 下絲 下絲 后距 前距 黑面 紅面 視距差d ∑d (1) (5) 后 (3) (4) (13)=(3)+K-(4) 使用紅面所測高差時要加上或減去100mm。 (2) (6) 前 (7) (8) (14) =(7)+K-(8) (9)=[(1)-(2)]÷10

49、 (10) =[(5)-(6)]÷10 后-前 (15)=(3)-(7) (16) =(4)-(8) (17) = (13)-(14) (17) = (15)-(16) (18)=[(15)+(16)]÷2 (11)=(9)-(10) (12)=上站(12)+本站(11) 以下介紹用雙面水準尺法一個測站的觀測程序: ①后視水準尺黑面,讀取上、下絲和中絲讀數,記入記錄表中(1)、(2)、(3); ②后視水準尺紅面,讀取中絲讀數,記入記錄表中(4); ③前視水準尺黑面,讀取上、下視距絲和中絲讀數,記入記錄表中(5)、(6)、(7); ④前視水準尺紅面,讀取中絲讀數,

50、記入記錄表中(8); 這樣的觀測順序簡稱為“后-后-前-前”,每個測站共需讀取8個讀數,并立即進行測站計算與檢核,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有關限差要求后方可遷站。 (二)測站計算與檢核 ① 視距計算 根據前、后視的上、下絲讀數計算前、后視的視距: 后視距離:(9)=100×[(1)-(2)] 前視距離:(10)=100×[(4)-(5)] 由于上、下絲讀數記錄為mm,故有 ◆后視距離:(9)= [(1)-(2)]÷10 前視距離:(10)= [(4)-(5)]÷10 ◆計算前、后視距差(11): (11)=(9)-(10) 對于四等水準測量,城市測量規(guī)范要求前

51、、后視距差不得超過5m(國家水準測量規(guī)范要求前、后視距差不得超過3mm)。 ◆計算“測段”前、后視距離累積差(12): (12)=上站(12)+本站(11) 前、后視距離累積差是按“測段”累計的,對于四等水準測量,前、后視距離累積差不得超過10m。 當視距離累積差達到較大值(如7m)時,可通過調整下一測站的前后視距的長度來減小視距離累積差的大小。如視距離累積差為正時,說明后視累積過長,下一測站可適當減小后視長度;如視距離累積差為負時,說明前視累積過長,則下一測站可適當減小前視長度。 ② 同一水準尺紅黑面讀數差的檢核 同一水準尺紅、黑面讀數差為:(13)=(3)+K – (4) (1

52、4)=(7)+K - (8) K為水準尺黑紅面的常數差,一對水準尺的常數差分別為4.687和4.787。對于四等水準測量黑紅兩面的讀數差不得超過3mm。 ③ 高差計算與檢核 按前、后視水準尺紅、黑面中絲讀數分別計算該站高差: 黑面高差:(15)=(3)-(7) 紅面高差:(16)=(4)-(8) 紅黑面高差之差:(17)=(15)-(16) ±100mm=(13)-(14) 如果觀測沒有誤差,(17)應為0mm。對于四等水準測量,(17)的值不得超過5mm。紅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許范圍以內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站的觀測高差: (18)={(15)+[(16)±100mm]}/2

53、 上式計算時,當(15)>(16),100mm前取正號計算;當(15)<(16),100mm前取負號計算??傊骄卟?18)應與黑面高差(15)很接近。 三、測段的計算 總視距的計算:總視距=∑(9)+∑(10) 測段高差的計算:測段高差=∑(18) 四、四等水準測量路線的成果整理(實例) 【例1】如圖為一閉合水準路線,BM01為已知水準點,HBM01=56.345m,點A、B、C為待測水準點,各測段高差觀測數據見表1,完成測站計算及高差閉合差的分配。 表1 四等水準測量觀測記錄表 序 號 測 站 編 號 后尺 上絲 前尺 上絲 方向 及 尺號

54、標尺讀數 K+黑 減紅 高差 中數 備 考 下絲 下絲 后距 前距 黑面 紅面 視距差d ∑d 1 BM01 ↓ TP 1750 0990 后 1485 6271 +1 視距=117.7 hBM01-A=-0.904 1219 0478 前 0733 5420 0 53.1 51.2 后-前 0752 0851 +1 0.7515 1.9 1.9 2 TP ↓ A 0695 2347 后 0660 5347 0 0627 2281 前 2315 7102 0

55、 6.8 6.6 后-前 -1655 -1755 0 -1.6550 0.2 2.1 3 A ↓ TP 1330 2090 后 0969 5754 +2 視距=285.8 hA-B=-0.552 0610 1360 前 1727 6413 +1 72.0 73.0 后-前 -0758 -0659 +1 -0.7585 -1.0 1.0 4 TP ↓ B 2041 1842 后 1693 6380 0 1342 1133 前 1487 6273 +1 69.9 7

56、0.9 后-前 0206 0107 -1 0.2065 -1.0 -2.0 5 B ↓ TP 1943 1793 后 1582 6371 -2 視距=209 HB-C=-0.256 1220 1059 前 1425 6113 -1 72.3 73.4 后-前 0157 0258 -1 0.1575 -1.1 -1.1 6 TP ↓ C 1654 2074 后 1499 6187 -1 1344 1751 前 1912 6700 -1 31.0 32.3 后-前

57、 -0413 -0513 0 -0.4130 -1.3 -2.4 7 C ↓ TP 1774 1901 后 1459 6248 -2 視距=153.1 HC-BM01=+1.700 1141 1290 前 1597 6282 +2 63.3 61.1 后-前 -0138 -0034 -4 -0.1360 2.2 2.2 8 TP ↓ BM01 2157 0340 后 2095 6781 +1 2032 0178 前 0259 5046 0 12.5 16.2 后-前

58、 1836 1735 +1 1.8355 -3.7 -1.5 【解】 (1) 測站計算(見表1中藍色數字)。 在進行水準測量時,測站計算完成后經檢查無誤方可搬站。 (2)計算各測段高差及視距長(見表1中備考欄) hBM01-A= hBM01-TP + hTP-A=0.7515-1.6550=-0.9035=-0.904(奇進偶不進) LBM01-A=53.1+51.2+6.8+6.6=117.7≈0.12km(BM01-A測段水準路線長度) hA-B= hA-TP + hTP-B=-0.7585+0.2065=-0.552 LA-B=72.0+73.0+69

59、.9+70.9=285.8≈0.29km(A-B測段水準路線長度) hB-C= hB-TP + hTP-C=0.1575-0.4130=-0.2555=-0.256 (奇進偶不進) LB-C=72.3+73.4+31.0+32.3=209≈0.21km(B-C測段水準路線長度) HC-BM01= hA-TP + hTP-B=-0.1360+1.8355=+1.700 LC-BM01=63.3+61.1+12.5+16.2=153.1≈0.15km(C- BM01測段水準路線長度) (3)將計算各測段高差及視距長填入表2(黑色數字),并完成各項計算(藍色數字)。 表2 四等水準測量路

60、線成果計算表 點號 路線長度 (km) 測站數 (n) 實測高差(m) 改正數 (m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 (m) 備注 BM01 0.12 -0.904 +2 -0.902 56.345 已知高程點 A 55.443 0.29 -0.552 +5 -0.547 B 54.896 0.21 -0.256 +3 -0.253 C 54.643 0.15 +1.700 +2 +1.702 BM01 56.345 ∑ 0.77 -0.012 +12 輔 助

61、 計 算 -0.012 L=0.77km 18mm 符合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按路線長度分配閉合差,計算待定點的高程。 四等水準測量記錄表 往 測:自 BM04 至 BM04 2013 年 1 月 20 日 時 刻:始:08 時 28 分 天氣:晴 終:11 時 26 分 成象:清晰 序 號 測 站 編 號 后尺 上絲 前尺 上絲 方向及 尺號 標尺讀數 K+黑 減紅

62、高差中數 備考 下絲 下絲 后距 前距 黑面 紅面 視距差d ∑d 1 BM04 ↓ TP1 2750 0990 后 B 2485 7271 視距累積差開始累計 測站計算完成后,將BM04至F01間前后視距累加填入成果計算表中水準路線欄,以公里為單位,保留2位小數,將高差中數累加填入成果計算表中保留3位小數。 每個測段都要累計水準路線長度和高差中數累。 2219 0478 前 A 0733 5420 后-前 2 TP1 ↓ TP2 0695 2347 后 A 0660

63、 5347 0627 2281 前 B 2315 7102 后-前 3 TP2 ↓ TP3 1330 2090 后 B 0969 5754 0610 1360 前 A 1727 6413 后-前 4 TP3 ↓ TP4 2041 1842 后 A 1693 6380 1342 1133 前 B 1487 6273 后-前 5 TP4 ↓ TP5 1943

64、 1793 后 B 1582 6371 1220 1059 前 A 1425 6113 后-前 6 TP5 ↓ F01 1654 2074 后 A 1499 6187 1344 1751 前 B 1912 6700 后-前 7 F01 ↓ TP1 1774 1901 后 B 1459 6248 視距累積差重新開始累計 1141 1290 前 A 1597 6282 后-前

65、 8 TP1 ↓ TP2 2157 0340 后 A 2095 6781 2032 0178 前 B 0259 5046 后-前 四等水準測量記錄表 往 測:自 BM04 至 BM04 2013 年 1 月 20 日 時 刻:始:08 時 28 分 天氣:晴 終:11 時 26 分 成象:清晰 序 號 測 站 編 號 后

66、尺 上絲 前尺 上絲 方向及 尺號 標尺讀數 K+黑 減紅 高差中數 備考 下絲 下絲 后距 前距 黑面 紅面 視距差d ∑d 9 TP2 ↓ TP3 2919 0943 后 B 2904 7693 2890 0909 前 A 0927 5613 后-前 10 TP3 ↓ TP4 0943 2919 后 A 0927 5613 0909 2890 前 B 2904 7693 后-前 11 TP4 ↓ TP5 0295 2136 后 B 0213 5001 0134 1987 前 A 2061 6748 后-前 12 TP5 ↓ F02 1582 1899 后 A 1273 5961 0962 1259 前 B 1579 6367 后-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五月丁香婷婷狠狠色,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久久久不卡,欧美日韩国产黄片三级,手机在线观看成人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