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經(jīng)絡》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臟腑經(jīng)絡》PPT課件(4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概 述,第三章 臟腑經(jīng)絡,,臟腑,概念:,人體內(nèi)臟的總稱。,組成及功能:,五臟:心、肝、脾、肺、腎 (陰) 化生和貯藏精氣血津液,六腑:胃、 小腸、大腸、膽、膀胱、三焦 (陽)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藏象的概念,藏(臟也):指深藏于體內(nèi)的臟腑,象(征象):指人體內(nèi)在臟腑的生理功能、 病理變化反映于機體外部的征象,,藏象學說,是通過對人體外部征象的觀察,研究內(nèi) 在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 系;研究精、氣、血、津液和臟腑的關系 以及人體臟腑與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概念:是經(jīng)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運行氣血、 聯(lián)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nèi)外的通道。,經(jīng)絡,組成:,經(jīng)
2、(路徑)脈:縱行的主干,循行于人體深部,絡(網(wǎng)絡)脈:經(jīng)脈的分支,循行于人體表淺部位,,,第一節(jié) 心 概述,位置:,形態(tài):“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外有心胞,別名:“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經(jīng)脈聯(lián)系:屬手少陰心經(jīng) 絡手太陽小腸經(jīng),主血脈,其華在面,含義:,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以營養(yǎng)全身的功能,其功能是否正??梢詮拿娌可珴珊兔}搏上反映出來。,一、心的生理功能,臨床意義:,生理:,心氣旺盛 血脈充盈 脈道通利,血運正常:,脈搏均勻 和緩有力 面色紅潤光澤,病理:,臨床意義:,心氣不足 血液虧虛,,心血瘀阻面色灰暗或青紫,脈結代,面色蒼白無華 脈搏細弱無力,,,主神志(心
3、藏神),神的含義:,廣義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狹義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生理:,臨床意義:,心氣血充盈,精神充沛 意識清楚 思維敏捷 反應正常,病理:,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心煩、失眠、多夢、健忘,血熱擾心譫妄、昏迷、不省人事,,,,,,開竅于舌, 含義:,心的別經(jīng)上系舌本,心的氣血與舌相通, 舌的正常功能有賴于心主血脈和主神的功 能正常。, 臨床意義:,生理:,心功能正常,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 味覺靈敏, 語言流利,病理:,心血不足:舌質(zhì)淡白 心火上炎:舌尖紅赤或舌體糜爛 心血瘀阻:舌紫暗 邪熱擾心或痰迷心竅:舌強、語謇,,主汗液,“汗血同源” “汗為心之液”,二、心病辨證,心
4、病癥狀:,血脈癥狀:心悸、胸悶、胸痛 (心搏、脈搏、面色),神明癥狀:,舌診:,正常為得神;病則有少神、無神、假神,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善驚,心神失常:癲狂、昏迷,,,得神(有神),神志清楚, 語言清晰 兩目有神, 呼吸平穩(wěn) 面色榮潤, 肌肉不削 動作自如, 反應靈敏,正氣未傷,精氣未衰, 或見于正常人,,失神(無神),目無光彩 神情萎靡 身體沉重 反應遲鈍 呼吸異常 語聲斷續(xù) 意識朦朧 大肉已脫,正氣大傷,精氣衰竭 病情深重,預后不良,心病證候,心氣虛、心陽虛和心陽暴脫:,面白無華,體倦乏力,心悸氣短,活動時加重,自汗,舌淡苔白,脈細弱或結代。 或兼見形寒肢冷,心胸憋悶,淡胖或紫
5、暗為心陽虛 若更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脈微欲絕,則為心陽暴脫。,,治法:,補益心氣四君子湯、五味子湯,溫補心陽保元湯,回陽救逆四逆湯,心病證候,,,心病證候,心血虛、心陰虛: 心悸失眠,健忘多夢;此為其共有癥狀; 若兼面白無華,眩暈,唇舌色淡,脈細為心血虛; 若兼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兩顴發(fā)紅,舌紅少 津,脈細數(shù)為心陰虛。,心病證候,治法:,養(yǎng)血寧心歸脾湯,養(yǎng)陰寧心天王補心丹,,,心病證候,心火亢盛:心胸煩熱,失眠多夢,面赤口渴, 舌尖紅赤,苔黃脈數(shù);或口舌生瘡,或見吐血 衄血,甚或狂躁譫語等。,治法:清心瀉火,宜導赤散、朱砂安神丸,心病證候,心血瘀阻: 心胸憋悶不舒,心痛
6、或心前區(qū)、胸骨后悶痛、刺痛,或痛引肩背內(nèi)臂,甚則暴痛欲絕,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口唇面色指甲青紫,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嚴重者可致心陽暴脫證。,心病證候,,治法:寬胸利氣,活血逐瘀 宜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合瓜蔞 薤白半夏湯,心病證候,痰迷心竅: 面色垢滯,胸脘痞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舌 質(zhì)淡紅而嫩,舌苔白膩,脈滑。 或神志癡呆,舉止失常;或神志模糊,甚至昏不 識人;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 痰鳴,兩目上視,手足抽搐等。,心病證候,治法:導痰開竅,宜導痰湯合蘇合香丸,心病證候,痰火擾心: 發(fā)熱,面赤氣粗,口苦,痰黃,喉間痰鳴,狂躁 譫語,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
7、見失眠心煩,痰 多胸悶,頭暈目眩,重則神志錯亂,語言舛誤, 哭笑無常,不避親疏,狂躁妄動,甚則打人毀物。,心病證候,治法:清心豁痰,宜滌痰湯合礞石滾痰丸,三、心病論治,心病治則,氣血陰陽皆顧并調(diào);,心血虛心悸不寧當佐養(yǎng)心安神之品;,實邪擾亂心神加用重鎮(zhèn)安神之品;,注意虛實辨證。,心病用藥,清心瀉火藥:治療心經(jīng)熱證,性味苦寒,如黃連、梔子、苦參、竹葉、木通等;,溫陽祛寒藥:溫通心陽,溫散里寒,治療心腎陽衰。味辛,性溫熱或大熱。包括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等;,,安神藥:鎮(zhèn)靜安神,治療心神不安、煩躁失眠。多甘味,性平,包括朱砂、龍骨、酸棗仁、遠志、柏子仁、五味子等。,心病用藥,黃連,黃連,性味歸經(jīng)
8、苦,寒。歸心、脾、胃、肝、膽、 大腸經(jīng)。,功效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治濕熱黃疸,痞滿嘔吐,吞酸吐酸;心火亢盛,心煩不寐,高熱神昏,癰腫疔毒;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等。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等。,用量用法 21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山梔,,山梔,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心、肺、肝、胃、 三焦經(jīng)。,功效主治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治心經(jīng)熱盛的心煩狂躁,神昏譫語;肝熱目赤腫 痛;濕熱黃疸,熱淋;血熱妄行的出血衄血,癰 瘡腫毒。,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附子,,附子,性味歸經(jīng)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 脾經(jīng)。,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溫腎助
9、陽。 治亡陽,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脈微欲絕;腎陽 虛證,畏寒肢冷,腰酸弱,陽痿尿頻;風寒濕痹, 周身骨節(jié)疼痛較甚等。,用量用法 12克,宜久煎。,肉桂,,肉桂,性味歸經(jīng)辛、甘,大熱。歸心、腎、肝、脾經(jīng),功效主治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 治腎陽虛證,見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尿頻; 脾腎陽虛,脘腹冷痛,食少便溏;血寒瘀滯,痛經(jīng) 閉經(jīng),寒濕痹痛;氣血虛衰的癰腫,膿成不潰,或 潰后不斂。,用量用法 25克,研末沖服,入湯劑后下。,朱砂,朱砂,性味歸經(jīng) 甘,微寒。歸心經(jīng)。,功效主治 鎮(zhèn)心安神,清熱解毒。 治心火亢盛所致心神不安,心悸易驚,失眠多夢, 癲癇發(fā)狂,小兒驚風;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
10、用量用法 0.31.0克,入丸散,或拌染他藥同 煎;外用適量。不可過量,不可久服,酸棗仁,酸棗仁,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心、肝經(jīng)。,功效主治 養(yǎng)心安神,斂汗生津。 治心肝血虛引起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 體虛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用量用法 1018克,煎服。,心病用方,補心方:五味子湯、保元煎、四逆湯、 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清心瀉火方:導赤散、朱砂安神丸,豁痰開竅方:礞石滾痰丸、蘇合香丸,四逆湯,組成 附子15克 干姜 6克 炙甘草 6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溫中散寒。,治陽氣暴脫,四肢厥逆,冷汗淋漓,神疲欲寐; 或腹中冷痛,口淡不渴,下利清谷,脈微欲絕者。,
11、常用于心衰、休克等。,炙甘草湯,組成 炙甘草12克 人參 6克 桂枝10克 阿膠 6克 生地黃30克 麥冬10克 麻仁10克 生姜10克 大棗10枚,用法阿膠另烊,余藥酒水各半煎取汁,入阿膠,功效主治 益氣滋陰,補血復脈。,常用于心肌炎、冠心病、風心病等,見心律不齊者。,治氣虛血弱,脈結代,心動悸,體弱氣短,舌光色淡少津。,五味子湯,組成 黃芪30克 人參20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10克 炙甘草 5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主治 補益心肺之氣。,治心氣不足,心悸氣短,頭暈乏力,自汗,動則悸 作,靜則悸緩,舌淡脈細弱;久咳肺氣虛衰,咳喘 無力,痰少清稀,短氣自汗,語聲低微,動則氣促。,導赤散,組成 生地黃12克 木通 6克 竹葉6克 生甘草梢6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主治 清心養(yǎng)陰,利水通淋。,治心經(jīng)熱盛,心胸煩熱,面赤口渴,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蛐囊茻嵊谛∧c,小便赤澀刺痛。,常用于口腔炎、急性腎盂腎炎等。,重點內(nèi)容,心的生理功能 黃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