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人教江蘇專版多媒體實用課件:112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上傳人:沈*** 文檔編號:161074788 上傳時間:2022-10-12 格式:PPT 頁數(shù):31 大小:2.99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人教江蘇專版多媒體實用課件:112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1頁
第1頁 / 共3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人教江蘇專版多媒體實用課件:112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2頁
第2頁 / 共3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人教江蘇專版多媒體實用課件:112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3頁
第3頁 / 共3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人教江蘇專版多媒體實用課件:112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人教江蘇專版多媒體實用課件:112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2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0101020203030404唯物史觀:宋代獨特的文官政治唯物史觀:宋代獨特的文官政治楊寧一: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楊寧一: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史學理論;漢代政治特點;科舉制史學理論;漢代政治特點;科舉制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變;漢至元中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變;漢至元中樞權力體系的演變樞權力體系的演變考點一考點一 中央集權的發(fā)展中央集權的發(fā)展考點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考點三考點三 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自主學習考點一考點一 中央集權的發(fā)展中央集權的發(fā)展1.與右圖東漢“冀州刺史”印章有關的歷史信息是()漢武帝時設刺史刺史最初主要監(jiān)察地

2、方政治該制度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冀州后來演變?yōu)榭たh之上的高一級地方機構A B C DB B2.(判斷)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帶“州”的名稱,判斷下列對“州”的表述。漢武帝時期,將全國劃為十三個“州”進行監(jiān)察()尚書禹貢記述了大禹劃分九州的傳說,九州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qū)劃()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美國的各州仍有擁有一定的國家主權()新中國成立后“州”的行政劃區(qū)仍存在()考點一考點一 中央集權的發(fā)展中央集權的發(fā)展2.簡答結合右圖,“推恩令”是如何推行的?有何意義?答案 (1)“推恩令”規(guī)定諸侯王死后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為列侯,歸郡管轄。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得到加強。3.填空(1)宋

3、代在各州郡設置通判,通判有權向朝廷直接奏報。宋統(tǒng)治者的這種做法 。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行政控制(2)宋代設一機構專門負責截流地方財政,除留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外,其余部分上繳中央,有效消除了地方割據(jù)的物質基礎,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該機構是 。轉運使考點一考點一 中央集權的發(fā)展中央集權的發(fā)展5.思考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加強并非直線,而是曲線,經(jīng)歷了加強、削弱,再加強、再削弱的過程。請結合漢到元的歷史說明這一觀點。4.材料元朝趙天麟說:“今立行省于外,維持錯綜,眾建其官,有諸侯之鎮(zhèn)而無諸侯之權,可謂于審力之形矣?!眴栴}材料表明元朝設立行省制目的是什么?答案 分割官員權力,牽制地方重臣。答

4、案 漢初因“王國問題”削弱,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隋唐因藩鎮(zhèn)割據(jù)而削弱;宋代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中央集權加強??键c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1.研讀下面圖示,簡述君主專制的內(nèi)涵及與中央集權的主要區(qū)別。君主專制是與君主專制是與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相對立相對立的概念,體現(xiàn)在帝位終身制和皇的概念,體現(xiàn)在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上,主要特征是皇帝位世襲制上,主要特征是皇帝個個人的專斷獨裁人的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君主專制的加強主要表于一身。君主專制的加強主要表現(xiàn)在現(xiàn)在皇權和相權皇權和相權之爭上。之爭上。君主專制君主專制是指一種決策方式,指君是指一種決策方式,指君

5、主獨自掌握政權,主要特征是皇帝主獨自掌握政權,主要特征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的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于一身。中央集權中央集權是一種政權組織形式。強是一種政權組織形式。強調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權力調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權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中國古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中國古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有:秦朝的有:秦朝的郡縣制郡縣制,漢武帝推行的,漢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推恩令和元朝的和元朝的行省制行省制。而秦朝的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漢代的、漢代的中外中外朝制朝制、唐代的、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明朝的內(nèi)閣制

6、內(nèi)閣制和清代和清代軍機處設立軍機處設立都是強化都是強化君主專制的具體措施。君主專制的具體措施。2.秦漢至元君主專制制度是如何演進的?主要趨勢怎樣?秦漢唐宋元鞏固創(chuàng)立成熟加強強化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重用身邊侍臣“內(nèi)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書省漢至元君主專制演進的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键c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1)漢初,位高權重;漢武帝重用身邊侍從、秘書等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形成 。西漢內(nèi)外朝制度秦皇帝制度與中央官僚機構尚尚 書書 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決策機構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執(zhí)行機構“外朝外朝”“內(nèi)朝內(nèi)朝”空白處任意單擊空白處任意單擊開始演示開始演示

7、漢承漢承秦制秦制3.觀看秦漢政治制度動畫演示,完成(1)(2)題。丞相內(nèi)外朝制(2)“(漢代)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反映漢代宰相怎樣的地位?對君主專制制度有何影響?答案 位高權重,預示著皇權與相權矛盾突出??键c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1)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三省長官都是 ,相權一分為三。(2)三省六部制與西方三權分立制都體現(xiàn)了“三權分立”但本質不同。()唐朝中央的三省六部制決決 策策執(zhí)執(zhí) 行行審審 議議4.觀看唐三省六部制動畫演示,完成(1)(6)題。宰相(3)據(jù)演示簡述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答案 集體宰相制,相權一分為三,是中國古代政

8、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分割了相權,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考點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4)史料右側圖示反映三省六部制的實質是什么?答案 相權一分為三,相互牽制,皇權得以加強。實質是分割宰相權力,加強皇權。(5)史料唐中宗不經(jīng)中書省和門下省而徑自封拜官職,因心怯,故他裝置詔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發(fā),而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也不敢用朱筆,而改用墨筆,當時稱為“斜封墨敕”。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問題史料四畫線部分唐中宗的兩個“不敢”反映了什么問題?答案 唐代政制對皇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答案 中樞權力機構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日趨成

9、熟,選官用官制度更加完善;諫議制度建立。(6)唐朝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關鍵時期,請用史實加以說明。考點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中書門下樞密院財政行政軍事(三司)度支鹽鐵戶部參政政事(二府)宋朝時期的中央集權體制宋朝時期的中央集權體制 4.研讀圖示二完成(1)(4)題。(1)宋代設 作為最高行政機構,后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 ,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中書門下三司使(2)(選擇)據(jù)宋史記載:“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故仕人以登臺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以差遣要劇為貴途,而不以階、勛、爵邑有無為輕重?!贝爽F(xiàn)象直接導致了

10、()A中央集權削弱 B行政效率降低 C腐敗現(xiàn)象叢生 D積貧積弱局面B考點二考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進君主專制的演進(3)“(宋)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于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體現(xiàn)怎樣的君主集權方式?導致宋怎樣的結果?答案 分化事權;加強了中央集權,但也導致了“三冗”和“積貧”“積弱”的局面。(4)宋太祖曾說:“五代諸侯跋扈,有枉法殺人者,朝廷置而不問。人命至重,當若是耶?”針對這種現(xiàn)象,宋代所采取的措施是設()監(jiān)察刑獄。B.提點刑獄司5.(2015上海單科)“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怎樣的行政體制?答案 元朝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關,行省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掌地方軍政經(jīng)濟大權。A.十

11、三部州刺史C.監(jiān)察御史B考點三考點三 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1.圖示反映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呈現(xiàn)出什么趨勢?助學助記助學助記 用用“圖示圖示法法”掌握選掌握選官制度的演官制度的演變及標準變及標準 答案 選官標準漸趨公平、客觀;選撥方式漸趨嚴密科學,人才選舉漸趨制度化2.“天下之士群趨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風俗隨之,人才之高下、士風之醇漓,率由是出?!辈牧厦枋龅闹贫仁?)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D.科舉制D3.(2012安徽文綜)唐太宗曾對吏部尚書杜如晦說:“今專以言辭刀筆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敗職,雖刑戮之,而民已敝矣?!睋?jù)材料判斷:才學是科舉制選官的唯一標準。

12、()考點三考點三 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6.根據(jù)所學知識,你如何理解“科舉制實施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觀點?5.材料自世卿門閥舉薦制度推翻,唐宋厲行考試,明清峻法執(zhí)行,無論試詩賦、策論、八股文,人才輩出;雖所試科目不合時用,制度則昭若日月。孫中山問題根據(jù)材料三,概括孫中山先生對科舉制的看法。答案 科舉制取代薦舉制,以考試成績?yōu)檫x官的標準,有利于國家選拔人才,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4.錢穆國史新論載:“自經(jīng)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狈从沉丝婆e制的什么特點?答案 科舉考試不論貧富貴賤,均可參加。答案 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選

13、官權力基本在地方,而科舉制公開考試,選官權力由地方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對接高考(2017全國II)魏晉以來史書官修(2015課標全國,25)漢代外戚干政“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2016課標全國,26)古代重史傳統(tǒng)影響宋代君主專制 【例1】(2017課標全國,26)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jù)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知識定位史學理論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素養(yǎng)解讀運用“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歷史史料記載真?zhèn)蔚谋嫖觥?疾樗仞B(yǎng) 點撥說明 史料實證新、舊唐書有關唐武德元年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zhàn)的史料記載歷史解釋解讀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記

14、載和闡述。C記述出處“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zhàn)于涇州,我?guī)煍】??!迸f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舊唐書太宗本紀“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舉戰(zhàn)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新唐書太宗本紀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zhàn)于涇州 B.劉文靜是戰(zhàn)役中唐軍的主帥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zhàn)失敗 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zhàn)役失敗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4848分選擇題分選擇題【例2】(2015全國卷)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xiàn)了()A地方

15、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知識定位西漢以來政治特點。素養(yǎng)解讀從西漢地方管理制度角度考查“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疾樗仞B(yǎng) 點撥說明 史料實證由史料“與朕”得出“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家國情懷由“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說明吏治建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確保國家長治久安。A點撥新課標全國卷歷史試題,承擔著“學以致用,資政教化”的社會功用。因此試題的命制會隱含時政熱點,達到呼應社會熱點的隱性考查。本題意在強調地方長官為政好壞,對于維持一方安寧,進而實現(xiàn)國家政治安寧的重要意義。再如漢代外戚干政

16、,科舉制與選官用官試題,無不暗合當前的反腐倡廉,整頓吏治,公平公正文明社會的構建等社會熱點。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4848分選擇題分選擇題【例3】(2016課標全國,25)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jīng)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差額錄用的科舉制??婆e制更有利于()A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知識定位從漢到隋唐選官制度的演變。素養(yǎng)解讀從科舉制的影響角度考查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疾樗仞B(yǎng) 點撥說明 時空觀念據(jù)題干從兩漢、魏晉及隋唐可以說明時空觀念的變遷。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對科舉制的內(nèi)容、選才標準等歷史概念的歷史解釋;隋唐科

17、舉制的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等角度,置于當時歷史背景下評價。D史論鏈接科舉制的特點及歷史影響 見創(chuàng)新設計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4848分選擇題分選擇題1.(2017課標全國,25)右表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變化表。據(jù)此可知()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 D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C2.(2016課標全國,26)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傳統(tǒng)影響君主個人行為 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

18、A皇帝紀年公元紀年郡級政區(qū)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國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國3.(2017課標全國,25)史記漢書均為私家撰著。魏晉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負責修撰本朝或前朝歷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親自參與,這反映出官修史書()A記載的真實性 B評價歷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釋歷史的客觀性C4.(2017課標全國,27)關于宋太祖駕崩前夜宋太宗(時為晉王)的活動,北宋時期有不同記載。續(xù)湘山野錄記載,宋太宗當晚曾與其兄宋太祖在宮中飲酒,并宿于宮中;涑水記聞則稱,那晚宋太宗并未進宮。這反映出()A歷史事實都是通過歷史敘述呈

19、現(xiàn) B同一歷史事實會有不同歷史記載C歷史敘述不能客觀準確再現(xiàn)歷史事實 D綜合多種歷史敘述即可確認歷史事實B變式訓練 見創(chuàng)新設計之“課時演練”史料一隋代雖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國鈞者惟內(nèi)史(中書)、納言(門下),而尚書令事無不統(tǒng),即不預機事,亦稱政本之地。永瑢歷代職官表內(nèi)閣 唐制:每事先經(jīng)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蛴形串?,則門下繳駁,又還中書,中書又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又付門下。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語類 學會讀史史料一論述了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變歷程。學會用史(1)與隋代相比較,唐代的三省輔政體制有何不同?提示不同:確定了三省各

20、自的職權;確立了三省的運行機制;三省的權力相等?!纠?】漢至元中樞權力體系的演變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2525分綜合題分綜合題【例4】漢至元中樞權力體系的演變史料二議事已定,德彝(尚書仆射)數(shù)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時房玄齡(中書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書仆射)而親德彝,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論之,辭指寥落,由是忤旨,會瑀與陳叔達(宰相)忿爭于上前,庚辰,瑀、叔達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輒諫。資治通鑒 考查素養(yǎng)史料實證:三省宰相“忿爭”;歷史解釋:“上”指皇帝;“制衡”體現(xiàn)的是三省長官共同議事;“專制”則強調皇帝的決策權讀史用史(

21、2)根據(jù)史料二,說明唐代三省輔政體制在運行中是如何體現(xiàn)“制衡”與“專制”的?如何評價這一制度?提示制衡:三省長官共同議事;宰相設置眾多。專制:議事過程發(fā)生分歧異議時,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諫官駐閣監(jiān)督。評價: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2525分綜合題分綜合題【例5】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變及影響史料讀史用史從史料中提取兩項有關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演變的信息,并加以簡要分析。(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思維提示題目要求:知識來源:信息角度:兩項,演變信息,簡要分析信息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最高一級單位原是監(jiān)察單位層級數(shù)量;高級單位演變;監(jiān)察單位到地方

22、行政單位;縣的地位等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1212分開放題分開放題案例分析(1)所提取的信息都體現(xiàn)了地方區(qū)劃的“演變”;(2)邏輯論證:論證分析時主要闡述對古代行政區(qū)劃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認識,如信息1分析了層級變化的意義。但缺少對這一變化特點的概括,如三級制占主體地位。【例5】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變及影響p 對接高考對接高考1212分開放題分開放題答題提示信息信息1 1:中國古代經(jīng)歷了從郡縣二級制到州中國古代經(jīng)歷了從郡縣二級制到州(道、路道、路)郡縣三級制再郡縣三級制再到四級制、五級制的演變過程,其中,三級制占主體地位,層級的增加體現(xiàn)了中到四級制、五級制的演變過程,其中,三級制占主體地位,層級的

23、增加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央集權的不斷強化。信息信息2 2: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中最穩(wěn)定的單位是縣,它始終是我國古代行政區(qū)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中最穩(wěn)定的單位是縣,它始終是我國古代行政區(qū)劃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級的行政單位,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劃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級的行政單位,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信息信息3 3:在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變中,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qū)劃單位變化最在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變中,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qū)劃單位變化最大,同時最為頻繁。秦為郡,漢為郡、國,魏晉南北朝和隋為州,唐為道,宋為大,同時最為頻繁。秦為郡,漢為郡、國,魏晉南北朝和隋為州,唐為道,宋為路,元為行省,明為布政使司,清為省。

24、路,元為行省,明為布政使司,清為省。信息信息4 4:隨著州、道、路等監(jiān)察區(qū)轉化為一級行政單位,原有的州、道、路等一隨著州、道、路等監(jiān)察區(qū)轉化為一級行政單位,原有的州、道、路等一級行政單位的級別不斷下降,淪為二級或者三級行政單位。級行政單位的級別不斷下降,淪為二級或者三級行政單位。信息信息5 5: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終處于動態(tài)的變化之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終處于動態(tài)的變化之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變革是絕對的,穩(wěn)定是相對的。斷演變,變革是絕對的,穩(wěn)定是相對的。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宋代獨特的文官政治例(2018河南洛陽模擬)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家法

25、,以后的歷代皇帝也都秉承這一精神,堅持“與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終宋之世,文臣無歐刀之辟?!边@反映了宋代()A文官政治的形成 B重武輕文的風尚C以武治國的方針 D興武抑文的國策命題突破史料反映了兩宋時期,獨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體制得以確立的歷史因素及帶來的深遠影響。歸納分析時可充分運用唯物史觀的有關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評述。宋代文官政治是唐五代以來社會結構變化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同時也與宋代的科舉制度、崇文抑武國策等因素密切相關。它改變了自漢代以來官僚集團的結構,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官僚集團的整體素質,醞釀出獨樹一幟的政治文化。A素養(yǎng)解讀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歷史因素及深遠影響充分體現(xiàn)了歷史

26、學科中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人類對歷史的認識是由表及里、逐漸深化的,要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觀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科學,只有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識。其核心概念如下:(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存在。(2)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生產(chǎn)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最初源泉、根本動力。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生產(chǎn)關系對生產(chǎn)力有反作用。(3)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有反作用。(4)階級斗爭:在

27、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宋代獨特的文官政治【命題素材】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兩宋時期,文臣群體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以科舉出身為主體的文官隊伍成兩宋時期,文臣群體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以科舉出身為主體的文官隊伍成為政治的中堅力量,獨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體制得以確立。這種政治體制的為政治的中堅力量,獨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體制得以確立。這種政治體制的確立是唐五代以來社會結構變化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同時也與宋代的科舉制確立是唐五代以來社會結構變化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同時也與宋代的科舉制度、崇文抑武國策等因素密切相關。度、崇文抑武國

28、策等因素密切相關。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 新知識【觀點解讀】材料主要闡述了宋代文官政治確立的特點及原因,認為宋代文臣士大夫政治體制是隋唐五代以來政治統(tǒng)治、社會結構變化和經(jīng)濟文化的產(chǎn)物。【命題預測】根據(jù)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認為兩宋時期“文臣士大夫政治體制”形成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影響。答案 (1)原因: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世家大族的衰落、中小地主的崛起;科舉制的推行和發(fā)展;崇文抑武的政策等。(2)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強化了君權,但在一定程度上對君權又有制約;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等?!久}素材】秦漢政治體制的繼承與發(fā)展 自古就有“漢承秦制”之說,在國家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法律、職官等領域內(nèi)考察,這

29、是非常準確的概括。秦所創(chuàng)設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號、最顯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權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它通過朝議和文書、輿服、后宮、陵寢等相關規(guī)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倫理制度化,樹立了絕對皇權的統(tǒng)治秩序。故自漢及清,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不替。自上而下的專制官僚體制,取代了此前的貴族等級制。中央有以丞相為首的政治中樞機構。摘自劉芃、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劉芃劉芃:教育部考試中心研究員,命題中心主任。劉:教育部考試中心研究員,命題中心主任。劉 教授非常重視考生對歷史教授非常重視考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把握,突出對重大歷史概念的考查,關注考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善于基礎知識的把握,突出對重

30、大歷史概念的考查,關注考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善于從微觀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歷史的大意。從微觀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歷史的大意。朱漢國朱漢國:歷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兼任教育部:歷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兼任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研制組負責人等職。多年來致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研制組負責人等職。多年來致力于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史研究。力于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史研究?!久}素材】秦漢政治體制的繼承與發(fā)展 秦王朝全面推行郡縣制,意義同樣重大。秦始皇采納了廷尉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nèi)普遍推廣

31、郡縣制??たh作為中央政府轄屬的地方行政機構,各級長官的任免、考核、獎懲之權,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與此前的分封制相比較,郡縣制把中央集權制的特點給以充分展示。漢初的統(tǒng)治體制是“郡國并行”制,即“郡縣制”與“封國制”并存。景帝時期突然爆發(fā)的“吳楚七國叛亂”,把“郡國并行”體制的潛在危機,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出來。在平定了叛亂之后,景帝挾戰(zhàn)勝之威,繼續(xù)推行削藩政策,剝奪了諸侯王親理國事的權力。朝廷對封國的控制力已大大強化。經(jīng)過景帝、武帝兩代經(jīng)營,漢初諸侯王國的威勢和地位不復存在,“郡國并行”之制名存實亡,國家政體復歸為典型的郡縣制。摘自劉芃、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觀點解讀】本段評論性材料,從歷史解

32、釋角度分析了秦創(chuàng)立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及“漢承秦制”的文明傳承。材料肯定了秦朝政治制度的意義及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轉型的影響,推動了貴族政治體制向官僚政治體制的轉變?!久}預測】依據(jù)材料及所學,分析秦漢時期“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主要表現(xiàn),并談談如何理解這一變化。答案 (1)表現(xiàn):三公九卿等中央官員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和罷免,其待遇是國家發(fā)給俸祿,不再封地;郡縣長官也由皇帝直接任免,也由國家給予俸祿,由此形成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打破了分封制下王侯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2)理解:官員是國家機器內(nèi)的官員,國家供給俸祿,不是終身制;國家所有權力悉歸中央政府和皇帝,諸侯王國名存實亡。1史論觀點行省制

33、的特點和作用它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行省為樞紐,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該體制有三個特點:行省性質具有兩重性又長期代表中央分馭各地,主要為中央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專。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 世紀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的較大變動,對元代社會和后來的明清、近代影響至深。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2史論觀點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宋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由于矯枉過正,后繼者又不知變通,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消極后果。如地方權力太弱,在反侵略戰(zhàn)爭中無力抵抗;對軍隊防范過甚,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在對外戰(zhàn)爭中居于弱勢;官僚機構分化事權和互相牽制不當,造成機構重疊、官員隊伍龐大、效率低下等問題。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 新知識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五月丁香婷婷狠狠色,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久久久不卡,欧美日韩国产黄片三级,手机在线观看成人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