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教材要三思而后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改編教材要三思而后行(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改編教材要三思而后行
新課程實施以來,許多老師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對教材動輒就重組。我們都知道,教材是由專家、學者和有經(jīng)驗的優(yōu)秀教師構(gòu)成的群體編寫而成的,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靜態(tài)的文本資料,它不可能將這種文本演繹成我們每個教師都能領(lǐng)會的“詞典”。所以,如果僅憑借經(jīng)驗或提供的靜態(tài)文本即對教材進行改組,我以為是不恰當?shù)?,也是不嚴肅的。是否重組教材,前提要吃透教材的編排意圖。最近我看到一位老師撰寫的蘇教版五下“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教學設計,這位老師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qū)}進行了全新的改編?,F(xiàn)把書本例題與這位老師的改編題分別摘錄如下:
?、僭?:甲乙兩杯果汁共4
2、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現(xiàn)在兩杯果汁同樣多。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新例1:甲杯倒出40毫升果汁,還剩160毫升。原來甲杯有果汁多少毫升?②原例2:小明原來有一些郵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后,還剩52張。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新例2:甲杯先倒出40毫升果汁,然后又倒進60毫升果汁,現(xiàn)在杯中有果汁160毫升。原來甲杯有果汁多少毫升?③原練一練:小軍收集了一些畫片,他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自己還剩25張。小軍原來有多少張?新練一練:原例1。我們對三組題稍作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這位老師對教材的把握比較膚淺,僅僅停留在表面,缺少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深層次思考和理解。教材編排的例
3、1是兩種數(shù)量的一次變化,而這位老師改編成一種數(shù)量的一次變化,這樣做大大降低了難度,要知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且教材編寫者編排的例1,目的是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畫圖、列表等策略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體會不同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價值,顯然改編題無法承載。再來看例2,題中發(fā)生變化的都涉及一種數(shù)量,從“原來”到“現(xiàn)在”發(fā)生兩次變化,改編的意義不大。正如特級教師趙云峰老師所說:“如果重新改組后的學習素材比原教材更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這樣的改組是有效的,否則還是以按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比較切合實際?!边@位老師放棄教材中的“練一練”,則更不當。教材中的練一練,
4、旨在幫助學生建立逐步倒推的模型,題中條件可整理成“原有?張→送出一半→再送出1張→還剩25張”,再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即“原有?張←要回一半←要回1張←還剩25張”。這道題與例2有相同之處,都可以用逐步倒推的方法解決;不同之處,例2可以先比較收集與送出的張數(shù)多少,再一步倒推,而“練一練”則必須“逐步”倒推?;谝陨戏治觯矣X得如何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關(guān)鍵在于挖掘例題所負載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與掌握功能,以此為途徑,通過它去實現(xiàn)智慧的或發(fā)展的目的,而不是盲目重組教材。
在例1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整理信息。學生
5、可以畫杯子圖,可以畫示意圖,如圖(1)引導學生分別算出現(xiàn)在兩杯果汁的毫升數(shù),再倒推出原來兩杯果汁的毫升數(shù)。如圖(2)這樣的示意圖與教材提供的表格相一致,能很好地反映學生思考的過程。如果學生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引導學生列表時最好體現(xiàn)事情發(fā)展的次序,即把“原來”放在上面,“現(xiàn)在”放在下面,體現(xiàn)正推與逆推的數(shù)學思想,為解決復雜倒推問題作孕伏。如解決“書架上、中、下三層,一共放192本書。現(xiàn)在從上層取出與中層同樣多的書放入中層,再從中層取出與下層同樣多的書放到下層,最后從下層取出與上層同樣多的書放到上層,這時三層所放的書本數(shù)相等。試問:這個書架的上、中、下層原來各有多少本書”這樣的問題,學生如果能按照變
6、化的過程(原來、上→中、中→下、下→上)列表解決,則清晰明了,這也許就是編者為什么選用例1且呈現(xiàn)列表法解決的良苦用心所在。
在例2的教學中,教師在點評學生整理信息的策略時,應突出“流程圖”的策略。筆者建議對書本流程圖稍作修改,將變化過程寫在箭頭上,而每次變化的結(jié)果用括號表示,如圖(3)這樣處理,一方面便于學生倒過來算,另一方面與以前解決的問題相溝通,如低年級時就曾解決過如圖(4)這樣的問題,學生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練一練”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整理信息的策略。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采用線段圖來幫助理解題意,教師要加以引導,對于解決“幾分之幾多幾或幾分之幾少幾”的倒推
7、問題,用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比用列表或流程圖的策略更清晰。特別是解決“幾分之幾少幾”的倒推問題,用流程圖表達,要對題目中條件進行改變,如將“送出一半少1張”變?yōu)椤八统鲆话?,要?張”,倒過來推算時,又要變?yōu)椤斑€掉1張,要回一半”,學生容易出錯。而畫線段圖,能順著變化的方向。怎樣有效發(fā)揮線段圖的功能?筆者建議畫線段圖時,讓學生順著變化的過程采用分層畫圖。如“小軍收集了一些畫片,他拿出畫片一半少1張送給小明,自己還剩25張,小軍原來有多少張?”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畫成如圖(5)所示。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的一些陋見,還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但有一點,我們在重組數(shù)學教材時,應該三思而后行,不能輕易“另起爐灶”,否則難于保證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張春梅(海門市東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