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必修一全冊課后優(yōu)化訓練:2-2-2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化學必修一全冊課后優(yōu)化訓練:2-2-2 word版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課后優(yōu)化訓練
基 礎 強 化
1.下列實驗中,能發(fā)生離子反應的是( )
A. 氫氣還原氧化銅
B. 鹽酸與K2SO4溶液混合
C. 降低飽和KNO3溶液的溫度
D. KOH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
解析 H2還原氧化銅不是離子反應;鹽酸與K2SO4不發(fā)生反應;降低飽和KNO3溶液溫度,析出晶體,不是化學變化;只有KOH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Cu(OH)2沉淀是離子反應。
答案 D
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凡是鹽,在離子方程式中都要以離子形式表示
B. 離子互換反應總是向著溶液中反應物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
C. 所有的酸堿中和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都一樣
2、
D. 復分解反應必須同時具備離子反應發(fā)生的三個條件才能進行
解析 難溶性鹽如CaCO3、BaSO4在離子方程式中要寫化學式,A錯;離子互換反應能發(fā)生的條件是生成氣體、沉淀和水等,反應發(fā)生后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B正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而H2SO4與Ba(OH)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SO+Ba2++2OH-===BaSO4↓+2H2O,二者不同,C錯;復分解反應只要具備離子反應發(fā)生的一個條件即可進行,D錯。
答案 B
3.如表是某礦物質飲用水的部分標簽說明
則該飲用水中還可能較大量存在( )
A. OH- B. A
3、g+
C. Na+ D. Ca2+
解析 OH-與Mg2+不共存;Ag+與SO、Cl-不共存;Ca2+與SO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C
4.下列離子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是( )
A. 碳酸鈣溶于稀鹽酸中CaCO3+2H+===Ca2++H2O+CO2↑
B. 銅片插入硝酸銀溶液中Cu+Ag+===Cu2++Ag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D. 氫氧化鋇溶液與鹽酸混合OH-+H+===H2O
解析 根據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應該用化學式表示的(氣體、沉淀、水、弱酸、弱堿、氧化物、單質等)是否書寫正確;應該刪掉的離子是否刪去;
4、是否配平(電荷守恒、質量守恒、電子守恒),檢查各項。B中電荷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u+2Ag+===Cu2++2Ag。
答案 B
5.重金屬離子具有毒性。實驗室中有甲、乙兩種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液,甲廢液經化驗呈堿性,主要有毒離子為Ba2+,如將甲、乙兩廢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顯降低。則乙廢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是( )
A. Cu2+和SO B. Cu2+和Cl-
C. Na+和SO D. Ag+和NO
解析 根據題意,甲溶液應該是Ba(OH)2溶液,要求甲、乙兩種廢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顯降低,則Ba2+結合SO生成BaSO4,OH-應與Ag+或Cu2+產生沉淀,又因
5、SO與Ag+不共存(二者結合成微溶物Ag2SO4),只有A符合題意。
答案 A
6.只能表示一個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A. H++OH-===H2O
B. CO+2H+===H2O+CO2↑
C. Zn(OH)2+2H+===Zn2++2H2O
D. Mg2++2OH-+Ba2++SO===BaSO4↓+Mg(OH)2↓
解析 H+代表強酸,如H2SO4、HCl、HNO3等,OH-代表強堿,如NaOH、KOH等,A項表示強酸和強堿的多個反應;CO表示可溶性碳酸鹽,如K2CO3、Na2CO3、(NH4)2CO3等,H+代表強酸,B項可表示可溶性碳酸鹽和強酸的多個反應;C項
6、表示Zn(OH)2和強酸的多個反應。
答案 D
7.用一種試劑除去下列各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寫出所用試劑及離子方程式。
(1)CaCl2(HCl)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HCl)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2(CO2)試劑______
7、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除去雜質不能再引入新的雜質,O2中的CO2應用NaOH溶液除去,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除去CO2,因澄清石灰水溶液較稀,可能CO2除不盡。
答案 (1)CaCO3固體 CaCO3+2H+===Ca2++H2O+CO2↑
(2)飽和NaHCO3溶液 HCO+H+===H2O+CO2↑
(3)NaOH溶液 2OH-+CO2===H2O+CO
8.某有色電解質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H+、Cu2+、CO、OH-、Cl-
8、,你認為一定有的離子是________,一定沒有的離子是________,還需進一步確認的離子是________。
解析 含Cu2+的溶液呈藍色,該有色溶液含有Cu2+,因CO、OH-與Cu2+反應不能存在,說明溶液中含Cl-,與Cl-反應的Ag+不能在溶液中存在,不能確定H+是否存在。
答案 Cu2+、Cl- OH-、CO、Ag+ H+
能 力 提 升
1.某溶液遇石蕊試液顯紅色,下列各組離子中能在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NO、Ca2+、Cl-
B. Cu2+、SO、HCO、Na+
C. Fe2+、NO、OH-、Ba2+
D. MnO、SO、NO、CO
解
9、析 能使石蕊試液顯紅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B項中HCO和D項中CO均不與H+共存;C項中Fe2+與OH-、H+與OH-不能共存。
答案 A
2.下列各組中的兩個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aCO3和HCl、K2CO3和HCl
B. BaCl2和H2SO4、Ba(OH)2和H2SO4
C. HCl和Na2CO3、HCl和NaHCO3
D. NaOH和H2SO4、Ba(OH)2和HNO3
解析 A中離子方程式分別為CaCO3+2H+===Ca2++H2O+CO2↑和CO+2H+===CO2↑+H2O;B中離子方程式分別為Ba2++SO===Ba
10、SO4↓和Ba2++2OH-+2H++SO===BaSO4↓+2H2O;C中離子方程式分別為CO+2H+===CO2↑+H2O和HCO+H+===CO2↑+H2O;D中離子方程式均為H++OH-===H2O。
答案 D
3.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現(xiàn)用NaOH溶液、鹽酸和Na2SO4溶液將這三種離子逐一沉淀分離。其流程圖如圖,則
(1)沉淀的化學式:沉淀1________,沉淀2________,沉淀3___ ____。
(2)寫出混合液+A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溶液+B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使Ba2+
11、、Cu2+、Ag+逐一沉淀分離,必須考慮除雜試劑的加入順序。由于OH-、SO均能同時與兩種陽離子生成沉淀,故應先加入鹽酸。除去Ag+,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g++Cl-===AgCl↓,然后再加NaOH(或Na2SO4),除去Cu2+(或Ba2+)。
答案 (1)AgCl BaSO4[或Cu(OH)2] Cu(OH)2(或BaSO4)
(2)Ag++Cl-===AgCl↓ Ba2++SO===BaSO4↓[或Cu2++2OH-===Cu(OH)2↓]
4.氧化銅是一種黑色固體,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學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種粒子(H2O、H+、SO)能使氧化銅溶解,請你和他一起通過下圖所示Ⅰ、Ⅱ和
12、Ⅲ三個實驗完成這次探究活動。
(1)某同學提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實驗Ⅰ可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證明另外兩種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銅,還需要進行實驗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銅溶解,則進一步確認的實驗操作是:在Ⅲ中先加入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既基礎又靈活,以學生非常熟悉的CuO與H2SO4的反應為起點,去探究硫酸中的H+、SO和H2O三種微粒中哪種微粒使CuO溶解,在Ⅲ中應先加入可溶性的硫酸鹽,以證明CuO的溶解過程中SO不起作用,然后再加入稀硫酸,從而證明CuO溶解是硫酸中的H+起作用。(4)加入HNO3、HCl等均可使CuO溶解。
答案 (1)H2O、H+、SO中的某一種微粒能使CuO溶解
(2)水不能使氧化銅溶解,而是另外的H+、SO兩種粒子的一種粒子使CuO溶解
(3)Na2SO4(或K2SO4等) 稀H2SO4
(4)氧化銅固體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中的H+在起作用,而H2O、SO兩種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5)CuO+2H+===Cu2++H2O
所有資源來自網絡;更多免費資源關注公眾號:化學研究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