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基礎》教學體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解剖學基礎》教學體會(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解剖學基礎》教學體會
一、上好第一堂課很關鍵
如果第一課上失敗,以后學生不僅對該門學科不感興趣,科任教師也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第一堂課前自己在特別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花費了大量精力下載了與教材內容配套的彩圖做成課件,用圖表法勾勒出《解剖學基礎》三大塊(組織學、八大系統(tǒng)和胚胎學)十三章內容及相關章節(jié)的知識聯系。課堂采用放映式結合解釋,圖片清晰展示人體分部及各器官的位置毗鄰關系,再列舉生活實例,如在心絞痛和急性胃炎發(fā)作時,如何用器官位置定位法簡單準確判斷病變部位,防止病急亂投醫(yī)或延誤病情。這樣,不僅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后學習的動力
2、十足,課堂效果只高不低,我們何樂而不為?
二、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是教師力求取得高效課堂效果的先決條件。首先,不僅要備基礎知識,還要備技巧技能。《解剖學基礎》作為專業(yè)基礎課,識記的理論知識占90%以上,要準確記憶這么多瑣碎的知識點,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技能技巧著手,將乏味不易記憶的知識轉化為易操作理解的技能技巧,課堂效果不錯。比如,男性尿道的劃分,采取單純記憶法學生極其容易把前后尿道混淆。如果改為臨床為男性病人插導尿管,學生觀看視頻后記憶迅速而且牢固。諸如此類的知識比如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和卵巢的關系、脊柱橫斷和半橫斷的后果等,均可采用
3、此法,學生即學即會,效果不錯。其次,不僅要備學生,還要備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師生的互動情況,如果教師一味地唱獨角戲,沒有表演機會的學生充其量只是個忠實的觀眾,遇上表演不精彩的教師,學生會昏昏欲睡。試想,觀看完一場節(jié)目后,有多少觀眾能對節(jié)目的內容熟記于心?所以,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角”位置,教師則做好“配角”,需要學生自己主動鉆研思考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絕不越俎代庖,逐步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肌學中肌的分類、分布及作用這部分知識,簡單直觀,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內容,足以學通弄懂,教師適時點撥即可完成學時任務。這樣,不但達到教學目標,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習慣。最后,不僅要
4、備過程,還要備結果。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虎頭蛇尾、前松后緊、草草收場的課堂活動,往往做的是無用功,學生一無所獲。所以,備課時除了考慮教師“授人以漁”的時間外,還要在課時小結前留有足夠的時間采用及時抽查、問題反饋、分類提問等方法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客觀評價課堂效果,以便及時查缺補漏,亡羊補牢。
三、教法選擇決定于教學對象
雖說教無定法,但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必須有適合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只要“對癥下藥”,肯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督馄蕦W基礎》的教學內容宜采用三類教法:第一,讀圖理解識記法:教學內容有立體感,知識點密集,專業(yè)術語超多的器官解剖結構知識,
5、只要讀懂相關器官的解剖圖,器官的結構就一目了然。各系統(tǒng)中器官微觀解剖結構適合此法的講解。第二,構建知識框架法:描述文字冗長的知識,可以先列出知識提綱,相近的知識點編成口訣或幾個字的情景,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記憶后容易加強鞏固。比如,連于腦干的10對腦神經,可以編成口訣“延髓(二舌謎副)、腦橋(面前三展)、中腦(滑動)”容易記憶。類似的還有腦神經和脊神經的性質、分類,體循環(huán)動脈和靜脈的分布等。第三,歸類總結法:對分散于相鄰章節(jié)容易遺忘的知識點,采用歸納總結法理解識記效果好。比如聯系上下腔靜脈的血管、含有副交感纖維的神經等。
四、強化復習鞏固堅持經?;?
對學習普遍不主動的中職生
6、,要經常在課堂或課后采用不同方式督促他們鞏固所學知識,方可保證課堂效果。本人覺得適合職校學生實用有效的方法有:課堂隨機提問,就是學生沒有充分準備的時候,教師就某一知識點從不同側面提問(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所選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和突破性);課堂小結工作轉化角色,教師不再敘述,列好提綱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效果會更好;早晚讀時間對識記內容及時抽查,有拖欠任務者立馬督促其強化記憶,防止出現知識“賴賬”;章檢測不放松,上完一章內容,及時檢測評閱,對人對點做好分析講授,采用有效獎勵機制,達到預期的授課效果。
總之,《解剖學基礎》是公認的難度較大的醫(yī)學專業(yè)基礎課,作為教者,我們只要用心、留心,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使教法適合教學對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落在實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