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寄揚州韓綽判官》課件(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寄 揚 州 韓 綽 判 官杜 牧 了 解 作 者 杜 牧 是 晚 唐 大 家 , 詩 、 賦 、 古 文 均 擅 長 , 書畫 也 精 。 他 在 詩 歌 上 的 藝 術(shù) 成 就 是 以 七 絕 最 為 人稱 道 , 詩 寫 得 感 慨 深 切 , 情 辭 新 秀 , 其 次 是 七 律。 他 的 詠 史 懷 古 詩 有 一 種 傷 今 懷 古 的 憂 患 意 識 。詩 受 杜 甫 、 韓 愈 影 響 較 深 。 總 體 上 說 , 杜 詩 是 以明 麗 的 意 象 和 俊 逸 的 風(fēng) 骨 , 加 上 他 特 有 的 歷 史 感所 形 成 的 詩 的 深 遠(yuǎn) 開 闊 的 視 野 , 構(gòu) 成 了
2、 一 種 特 殊境 界 。 與 李 商 隱 齊 名 , 也 稱 “ 小 李 杜 ” 。 有 詩 文集 樊 川 文 集 。 遣 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唐 代 的 揚 州 , 是 聞 名 海 內(nèi) 外 的 大 都 市 , 很 多 文 人 墨 客都 特 別 向 往 , 留 下 了 很 多 美 好 的 詩 句 “ 腰 纏 十 萬 貫 、 騎 鶴下 揚 州 ” “ 天 下 三 分 明 月 夜 , 二 分 明 月 在 揚 州 ” “ 人 生 只合 揚 州 死 , 禪 智 山 光 好 墓 田 ” 。 對 于 揚 州 , 杜 牧 的 感 情 是 復(fù) 雜 的 。 他
3、早 年 仕 途 失 意 ,曾 十 年 浪 跡 江 南 , 揚 州 是 他 呆 得 最 多 的 地 方 。 他 在 那 里 游山 玩 水 , 出 入 寺 院 , 自 得 其 樂 , 還 進 出 秦 樓 楚 館 , 倚 紅 偎翠 , 以 酒 為 伴 , 過 著 放 浪 形 骸 的 生 活 。 揚 州 是 他 潦 倒 江 湖而 不 堪 回 首 的 地 方 , 但 也 是 他 享 受 生 活 、 飽 覽 江 南 名 勝 與美 女 的 所 在 。 此 詩 是 杜 牧 被 任 為 監(jiān) 察 御 史 , 由 淮 南 節(jié) 度 使 幕 府 回 長安 供 職 后 所 作 , “ 性 疏 野 放 蕩 ” 的 杜 牧
4、, 在 這 樣 的 環(huán) 境中 , 常 出 沒 于 青 樓 倡 家 , 有 不 少 風(fēng) 流 韻 事 , 韓 綽 在 這 方 面是 他 同 道 , 所 以 回 到 長 安 后 寫 詩 寄 贈 。背景介紹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 牧青 山 /隱 隱 /水 /迢 迢 ,秋 盡 /江 南 /草 /未 凋 。 二 十 /四 橋 /明 月 /夜 ,玉 人 /何 處 /教 /吹 簫 ? 詩人站在江邊,隱約遙見江對岸青山逶迤,隱于天際,江水如帶,迢迢不斷 “隱隱”和”迢迢”這兩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fēng)貌, 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diào)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
5、水柔情. 詩人站在江北,遙想江南的秋景此時時令已過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蕭條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還是青山綠水,風(fēng)光依舊旖旎秀美. 江南佳景無數(shù),但我記憶中最美的印象就是揚州二十四橋上的明月夜色 二十四橋,一說揚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于橋上而得名 詩人點名時地對如虹諸橋的描繪目的在于同青山隱隱、流水迢迢相應(yīng)互映,寫出揚州的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對玉人的出現(xiàn)起了映襯作用 韓綽,我的老友,當(dāng)此秋盡之時,你每夜在何處教美人吹簫取樂呢? 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diào)侃,問他這樣,不但韓綽風(fēng)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
6、,兩人親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溫 1 讀 了 題 目 , 你 能 發(fā) 現(xiàn) 哪 些 信 息 ? 知 道 這 首 詩 是 唐 代 詩 人 杜 牧 寫 給 在揚 州 作 判 官 的 韓 綽 的 一 首 詩 。 從 一 個 “ 寄 ” 字 , 我 讀 出 了 已 經(jīng) 離開 揚 州 的 杜 牧 對 朋 友 韓 綽 的 思 念 之 情 。 2 “ 隱 隱 ” “ 迢 迢 ” 疊 詞 用 得 很 好 ,請 試 分 析 。 “ 隱 隱 ” 足 以 說 明 作 者 距 離 這 山 的 遙 遠(yuǎn) , 遠(yuǎn)到 已 經(jīng) 模 糊 看 不 清 了 ; 而 這 “ 迢 迢 ” 二 字 可 以看 出 水 的 源 遠(yuǎn) 流 長 , 作
7、者 借 以 暗 示 距 離 朋 友 很遙 遠(yuǎn) 。 青 山 逶 迤 , 隱 于 天 際 , 綠 水 如 帶 , 迢 遞 不斷 。 “ 隱 隱 ” 和 “ 迢 迢 ” 這 一 對 疊 字 , 不 但 畫出 了 山 清 水 秀 、 綽 約 多 姿 的 江 南 風(fēng) 貌 , 而 且 隱約 暗 示 著 詩 人 與 友 人 之 間 山 遙 水 長 的 空 間 距 離 ,那 抑 揚 的 聲 調(diào) 中 仿 佛 還 蕩 漾 著 詩 人 思 念 江 南 的似 水 柔 情 。 3. “ 秋 盡 江 南 草 未 凋 ” 一 句 是 否 顯 得多 余 ? 為 什 么 ? “ 秋 盡 ” 說 明 已 經(jīng) 是 晚 秋 了 。
8、雖 然 已 經(jīng)到 了 晚 秋 , 但 是 江 南 的 草 木 還 沒 有 掉 落 。杜 牧 當(dāng) 時 是 被 調(diào) 到 北 方 任 職 。 北 方 的 晚 秋時 節(jié) , 秋 風(fēng) 四 起 , 樹 葉 已 經(jīng) 飄 落 , 給 人 一種 蕭 條 之 感 。 而 此 時 的 江 南 風(fēng) 光 依 舊 。 詩人 之 所 以 這 樣 寫 , 就 是 因 為 心 理 上 已 經(jīng) 有了 強 烈 的 反 差 。 由 于 環(huán) 境 的 對 比 , 讓 詩 人更 加 思 念 故 地 的 朋 友 。 所 以 , 這 一 句 不 多余 。 4. “ 二 十 四 橋 ” “ 玉 人 ” 如 何 理 解 ? 二 十 四 橋 , 一
9、 說 揚 州 城 里 原 有 二十 四 座 橋 , 一 說 即 吳 家 磚 橋 , 因 古 時有 二 十 四 位 美 人 吹 簫 于 橋 上 而 得 名 ?!?玉 人 ” , 既 可 借 以 形 容 美 麗 潔 白 的女 子 , 又 可 比 喻 風(fēng) 流 俊 美 的 才 郎 。 從寄 贈 詩 的 作 法 及 末 句 中 的 “ 教 ” 字 看來 , 此 處 玉 人 當(dāng) 指 韓 綽 。 5. “ 二 十 四 橋 明 月 夜 , 玉 人 何 處 教吹 簫 ” 中 體 現(xiàn) 了 作 者 的 什 么 感 情 ? 在 那 月 朗 星 稀 的 夜 晚 , 此 時 此 刻 , 韓 綽 你 在二 十 四 橋 中
10、的 哪 一 橋 上 教 歌 女 伎 倡 們 吹 簫 作 樂 、流 連 忘 返 呢 ? 這 幅 用 回 憶 想 像 織 成 的 月 明 橋 上教 吹 簫 的 生 活 圖 景 , 不 僅 透 露 了 詩 人 對 揚 州 繁華 景 象 , 令 風(fēng) 流 才 子 們 醉 心 不 已 的 生 活 的 懷 戀 ,而 且 借 此 寄 托 了 對 往 日 舊 游 之 地 的 思 念 , 重 溫了 彼 此 同 游 的 情 誼 ; 既 含 蓄 地 表 現(xiàn) 了 對 友 人 的善 意 調(diào) 侃 , 又 對 友 人 現(xiàn) 在 的 處 境 表 示 了 無 限 欣慕 。 一二兩句:青山綠水秋草,意象創(chuàng)造氛圍,不僅是自然景物的再現(xiàn),在景物無休止的延伸中蘊含詩人無限情思 三四兩句:月光籠罩、美人吹簫、簫聲飄散、嗚咽悠揚,對江南風(fēng)光和對游人歡聚的無限向往之情深蘊其中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配圖欣賞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二 十 四 橋 二 十 四 橋 玉 人 何 處 教 吹 簫 玉人何處教吹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