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2章 習題課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課件 粵教版必修1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物理 第2章 習題課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課件 粵教版必修11(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習題課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 1下列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觀點正確的是()A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若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則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B加速度大小不變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C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速度變化量為零的運動D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是一個恒量【答案】D精 彩 回 眸 【答案】B 3沿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幾個物體,比較它們在同一段時間內位移的大小,其中位移最大的一定是()A這段時間的加速度最大的物體B這段時間的初速度最大的物體C這段時間的末速度最大的物體D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最大的物體【答案】D 知 識 梳 理 我們運用基本關系式求解有關問題時應注意:(1
2、)應用時要選取正方向,若s、a、vt、v0的方向與正方向相反應取負值;(2)其中兩式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式是它們的導出式,四個式子中只有兩個是獨立的;(3)式中不涉及s,式中不涉及vt,式中不涉及t,式中不涉及a,抓住各公式特點,根據(jù)題意靈活選取公式求解;(4)四個公式共涉及五個量,若知其中三個量,可選取兩個公式求出另外兩個量.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2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差是一個恒量,即ssnsn1aT2(此結論經常被用來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圖237 特別提醒:(1)以上推論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其他性質的運動不能套用推論式來處理問
3、題(2)推論式xxaT2常在實驗中根據(jù)打出的紙帶求物體的加速度 【例1】 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xù)相等的兩個時間間隔內,通過的位移分別是24 m和64 m,每一個時間間隔為4 s,求質點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1 m/s2.5 m/s2 題后反思:解運動學問題要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過程搞清楚整個運動過程按運動性質(勻速、勻加速、勻減速、靜止)可分為哪幾個運動階段,各個階段間有什么聯(lián)系(特別是各階段交接處的速度、各階段之間的時刻、位移等關系)運動學公式較多,根據(jù)分析結果靈活選擇公式是解題的關鍵 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在相鄰的各一秒內通過的位移分別為1.2 m和3.2 m,物體的加速
4、度為_【答案】2 m/s2 11T末、2T末、3T末、n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v1 v2 v3 vn1 2 3 n.21T內、2T內、3T內、nT內的位移之比為s1 s2 s3 sn12 22 32 n2.3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第n個T內位移之比為x x x xn1 3 5 (2n1)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幾個比例 特別提醒:(1)以上比例成立的前提是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對于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應用比例關系,可使問題簡化 【例2】 一滑塊自靜止開始從斜面頂端勻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試求:(
5、1)第4 s末的速度;(2)運動后7 s內的位移;(3)第3 s內的位移 答案:(1)4.8 m/s(2)29.4 m(3)3 m 題后反思:利用比例式處理運動學問題時要注意其適用條件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若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且末狀態(tài)速度為零,則可把物體的運動看做是反方向的勻加速運動,再用比例關系求解 一小球沿斜面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滾下(斜面足夠長),已知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為4 m/s.求:(1)第6 s末的速度;(2)前6 s內的位移;(3)第6 s內的位移【答案】(1)6 m/s(2)18 m(3)5.5 m (2)第1 s內與前6 s內的位移之比xx61262,故前6 s內小球
6、的位移x636x18 m.(3)第1 s內與第6 s內的位移之比xx1(261),故第6 s內的位移x11x5.5 m. 【例3】 從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0.1 s 釋放一個相同的小球在連續(xù)放下n個小球以后,給在斜面上滾動的小球拍攝照片,如圖238所示,測得AB15 cm,BC20 cm,試求:(1)小球滾動的加速度;(2)拍攝時B球的速度;(3)D與C之間的距離;(4)A球上面正在滾動的球還有幾個?綜 合拓 展提 高圖238 答案:(1)5 m/s2(2 )1 .7 5 m/s(3)0.25 m(4)2 題后反思:(1)例題3為類紙帶問題,認定類紙帶問題,要看運動物體是否每隔相等時間留一個點跡,即任何相鄰兩點之間的運動時間都相等(2)推論saT2可以用于判定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還可以用其求解加速度(3)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的方法很多,同學們可嘗試從不同角度選擇公式求解,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