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與檢測技術(shù)自感式傳感器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傳感器與檢測技術(shù)自感式傳感器課件.ppt(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3.1 自感式傳感器 3.1.1 工 作 原 理3.1.2 變 氣 隙 式 自 感 傳 感 器3.1.3 變 面 積 式 自 感 傳 感 器3.1.4 螺 線 管 式 自 感 傳 感 器3.1.5 自 感 式 傳 感 器 測 量 電 路3.1.6 自 感 式 傳 感 器 應 用 舉 例 3.1.5 自感式傳感器測量電路1. 調(diào) 幅 電 路2. 調(diào) 頻 電 路 3. 調(diào) 相 電 路 4. 自 感 傳 感 器 的 靈 敏 度 1.調(diào)幅電路 (1) 變壓器電路輸 出 空 載 電 壓 21 211210 22 ZZ ZZuuZZZ uu 初 始 平 衡 狀 態(tài) , Z1=Z2=Z, u0=0銜 鐵 偏
2、 離 中 間 零 點 時 0021 uZZZ , ,、 ZZZZZZ 21 )/()2/(0 ZZuu 使 用 元 件 少 , 輸 出 阻 抗 小 , 獲 得 廣 泛 應 用 傳 感 器 銜 鐵 移 動 方 向 相 反 時 ,、 ZZZZZZ 21 空 載 輸 出 電 壓 )/()2/( 0 ZZuu 兩 種 情 況 的 輸 出 電 壓 大 小 相 等 , 方 向 相 反 , 即 相 位 差 180為 了 判 別 銜 鐵 位 移 方 向 , 就 是 判 別 信 號 的 相 位 ,要 在 后 續(xù) 電 路 中 配 置 相 敏 檢 波 器 來 解 決 (2) 相敏檢波電路當 銜 鐵 偏 離 中 間
3、位 置 而 使 Z1=Z+ Z增 加 , 則 Z2=Z- Z減 少 。這 時 當 電 源 u上 端 為 正 , 下 端 為 負 時 ,電 阻 R 1上 的 壓 降 大 于 R2上 的 壓 降 ;當 u上 端 為 負 , 下 端 為 正 時 , R2上 壓 降 則 大 于 R1上 的 壓 降 ,電 壓 表 V輸 出 上 端 為 正 , 下 端 為 負 。 非 相 敏 整 流 和 相 敏 整 流 電 路 輸 出 電 壓 比 較(a) 非 相 敏 整 流 電 路 ; ( b) 相 敏 整 流 電 路使 用 相 敏 整 流 , 輸 出 電 壓 U0不 僅 能 反 映 銜 鐵 位 移 的 大 小 和 方
4、 向 ,而 且 還 消 除 零 點 殘 余 電 壓 的 影 響 , (3) 諧振式調(diào)幅電路電 路 的 靈 敏 度 很 高 , 但 是 線 性 差 , 適 用 于 線 性 要 求 不 高 的 場 合 。 2.調(diào)頻電路傳 感 器 自 感 變 化 將 引 起 輸 出 電 壓 頻 率 的 變 化 GC L f靈 敏 度 很 高 , 但 線 性 差 , 適 用 于 線 性 要 求 不 高 的 場 合 )/()2/(4/)( 2/3 LLfLCLCf Lf 0 LCf 2/1 3.調(diào)相電路 傳 感 器 電 感 變 化 將 引 起 輸 出 電 壓 相 位 變 化 )/(tg2 1 RL LLRL RL )/
5、(1 )/(2 2 4.自感傳感器的靈敏度 傳 感 器 結(jié) 構(gòu) 靈 敏 度 轉(zhuǎn) 換 電 路 靈 敏 度 xLLkt /)/( )/(0 LLukc 總 靈 敏 度 xukkk ctz /0 第 一 項 決 定 于 傳 感 器 的 類 型第 二 項 決 定 于 轉(zhuǎn) 換 電 路 的 形 式第 三 項 決 定 于 供 電 電 壓 的 大 小 氣隙型、變壓器電橋 傳感器 2)()(1 22 20 uLR Lk z 傳 感 器 靈 敏 度 的 單 位 為 m V/(m V)電 源 電 壓 為 1V, 銜 鐵 偏 移 1m 時 , 輸 出 電 壓 為 若 干 毫 伏 3.1 自感式傳感器 3.1.1 工
6、作 原 理3.1.2 變 氣 隙 式 自 感 傳 感 器3.1.3 變 面 積 式 自 感 傳 感 器3.1.4 螺 線 管 式 自 感 傳 感 器3.1.5 自 感 式 傳 感 器 測 量 電 路3.1.6 自 感 式 傳 感 器 應 用 舉 例 3.1.6 自感式傳感器應用舉例1. 自 感 式 位 移 傳 感 器2. 自 感 式 壓 力 傳 感 器 1. 自感式位移傳感器1 傳 感 器 引 線 2 鐵 心 套 筒 3 磁 芯 4 電 感 線 圈 5 彈 簧 6 防 轉(zhuǎn) 件 7 滾 珠 導 軌 8 測 桿 9 密 封 件 10瑪 瑙 測 端 2.自感式壓力傳感器變 隙 式 自 感 壓 力 傳 感 器 結(jié) 構(gòu) 圖 變 隙 差 動 式 電 感 壓 力 傳 感 器End the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