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內容.docx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內容.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內容.docx(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發(fā)展歷程及其重要意義 1.依法治國的發(fā)展歷程 2.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2.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 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 2.提高立法質量,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3.加強法律的實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4.加快推進司法改革 5.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社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
2、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稕Q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本講將從依法治國的發(fā)展歷程及其重要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三個方面做深入分析和解讀。 一、依法治國的發(fā)展歷程及其重要意義 1.依法治國的
3、發(fā)展歷程 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此之前的1999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把“依法治國”寫入了憲法。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加強法治中國建設的要求。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主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zhí)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起建設,這是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基本路徑。這也是我們黨第一次把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放在一起,把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放在一起,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首創(chuàng)。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報告,完全以依法治國為主題來展開,可見我們黨把法治擺在了一個
4、更加神圣、更加重要、更加具有基礎性的地位上了。 2.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重大意義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具有重要意義。十八大報告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有四個法治方面的標準。第一就是依法治國方略全面落實,第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第三是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第四是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法治在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進程中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經濟、軍事、科技的發(fā)展盡管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實力,但真正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實力的是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因為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蘊含有一種力量,與其他物質文明相比的話
5、,更有價值,也更有力量,能夠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而這就是法治。所以,法治是一個國家價值的體現,也是政治文明高度的標準。 2010年,溫家寶同志在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指出,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一個執(zhí)政黨取得政權之后,就要善于把黨的主張和意志通過程序變?yōu)閼椃ê头桑缓笠勒諔椃ê头芍卫韲?,這是執(zhí)政黨和奪取政權的黨最大的差別。執(zhí)政黨要學會怎么用更加符合執(zhí)政黨地位和規(guī)律的要求和方法去執(zhí)政,要學會如何把黨的主張和意志同人民的主張和意志一道,通過程序變?yōu)閼椃ê头?,再依靠?/p>
6、法和法律治理國家。我們講法治,更多是把法治看成是一種人類文明的結晶,這種價值本身,對于一個國家、社會的富強、文明、民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依法治國的第二個重要意義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法治,治理體系實際上就是一套符合現代理念的國家制度體系,因此現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我們深化改革,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每一項重大的改革,都是以法治為推動和保障的。政
7、策改了,法律沒有修改,行不行?肯定不行。最重要的是,法治要起到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沒有法治,很難講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 依法治國的第三個重要意義就在于它是提高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水平,需要體現在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起建設。如今,依法執(zhí)政被納入到整個國家的法治體系、法治框架內,實際上就是我們黨作為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能力提升的一種表現。這說明我們黨在執(zhí)政方面,尤其是執(zhí)政的方式方法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更加注重用法治的方式治國理政,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依靠
8、法治來加強和提升我們黨執(zhí)政的能力以及治國理政的能力。 依法治國第四個重要意義就在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能夠有效約束、規(guī)范公權力,保護公民私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剛提出依法治國的時候,很多人不能夠準確、完整、全面地理解它,甚至提出依法治村、依法治家。一個國家推行法治,講依法治國,必須落實到方方面面、各個層次,但法治的核心不是治老百姓。盡管嚴刑峻法總能讓老百姓服服帖帖,但如果法治的中心放在了治老百姓上,那事實上就已經背離了法治的含義。所以說,法治不是簡單地理解為管老百姓的法,真正意義上的法治是法的統治,不是人的統治。大家都按統一的、平等的規(guī)則,即良法來履行自己的義務,行使自己的權力,承擔自己的責任
9、,這才是法治。 溫家寶同志曾經講過一段話,法治天下,只有法比天還大的時候,才能做到法治天下。他說,現在都講法治,法治精神,我理解的法治精神是什么呢?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憲法、法律的尊嚴高于一切。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一切組織機構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第四,立法要發(fā)揚民主,法律要在群眾中得到宣傳普及。第五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這五句話,基本上是把法治的最核心的幾個要素都講清楚了。我們說的法治,首先應該強調憲法法律要有尊嚴,第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是一切組織機構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里講的一切組織機構,包含了執(zhí)政黨、參政黨,包含了各類國家機關
10、企事業(yè)單位。法治強調的所謂的良法就是制定良好的規(guī)則,而良法又必須要得到全社會的一體遵行,誰都不能逃脫,老百姓要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表達自己的訴求。最后,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所以我們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約束、規(guī)范國家公權力,保障老百姓的私權力、個人權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法律的權威靠人們的信仰,靠人們的信賴和維護。同時,人們也有義務有責任去維護法治的權威。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概括起來是兩句話。一是建設中國特色
11、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表述是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的概念。過去我們有法律體系一說,我們制定了242部法律,700部行政法規(guī),8600部地方性法規(guī),還有數以萬計的政府規(guī)章,形成了一個多層次、跨領域、完整的、有機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但是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法治體系”。一字之差,意義完全不同。法律制定完備且能夠得到切實的遵守和執(zhí)行,又有相應的監(jiān)督保障機制,這才叫法治體系。法治體系是動態(tài)的、立體的、完整的,包含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一個有機的完整的體系。 那么,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
12、義法治體系。也就是說,我們在立法層面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在法律的實施層面,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在監(jiān)督層面,我們要形成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在保障層面,我們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同時還要建立健全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這五個體系,跟過去我們很多提法是有關聯的,前后出現的概念之間不是完全割裂的。 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主要是對監(jiān)督部門而言的。監(jiān)督機關要對整個法治的運轉形成嚴密的監(jiān)督,當然這也包含了司法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黨內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這些不同主體完成的監(jiān)督要形成一套完備的、立體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這是從黨的領導、從全社會法治意識提高的角度來談法治的保障問題。如果我們都不懂
13、法,如果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面沒有傾注這么多的精力,沒有做出全面統籌的規(guī)劃和推進的話,那法治也很難得到保障,也就更難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障體系。黨內法規(guī)體系是指黨內的一套規(guī)范體系,這也是首此納入到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之中。所以,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建成了一個由五個體系共同構成的法治體系,旨在建成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按照公報的要求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體建設。
14、2.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有兩條特別要求。 第一,要在黨的領導下,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相統一。 第二,為了實現這個上述五個體系和建設法治國家的“三個依法”,我們需要共同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國家一起建設。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 我們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特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任務包含有以下幾點。 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個大任務,就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以往我們強調未來的法
15、治任務就是科學立法,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的是要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強憲法的實施。 那么為什么要以憲法為核心呢?為什么要形成這樣一個體系之后要加強憲法的實施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重申了這樣一個說法,把憲法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憲法意識淡薄,落實憲法、實施憲法的保障機制不完備,違憲現象時有發(fā)生,憲法在很多人的眼里是空洞的、抽象的,大家不認為憲法重要,甚至認為憲法可有可無,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哪個人違反憲法被追究責任,至少這樣的事
16、情在中國很少發(fā)生,但違憲的事例實際上時有發(fā)生,但是我們說它是違法違紀、違反原則、違反政策。在這一點上,我們跟西方很多國家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國總統就職,手要按在憲法上,對著首席大法官宣誓忠于憲法、維護憲法、實施憲法。我們是沒有這樣的制度的。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規(guī)定了憲法宣誓制度,所有的領導干部上任時都要對憲法宣誓。這樣一個制度,它可以有力提升憲法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此外,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設立了憲法日,實際上是喚醒全民族對憲法的高度認同,維護憲法的權威,保障憲法的有效實施。這個制度影響深遠,相信對于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為了保障憲法權威,還要加強憲法解釋,要完善憲
17、法的解釋程序機制,同時要加強和完善憲法實施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前,學術界、理論界提了很多建議,有人提出要搞違憲審查,有人說人大要設立憲法委員會,甚至有人提出要設立憲法法院。當然這些觀點最后都沒有被采納,但是這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全國人大加強憲法的解釋機制、程序機制,要加強憲法的實施監(jiān)督制度。 2.提高立法質量,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需要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把提高立法質量作為一個關鍵,而且必須堅持立法先行。過去我們一般都講政策先行,領導講話先行,會議精神先行,現在強調立法先行是有針對性的。很多情況下,我們不考慮立法的問題,只顧著改革創(chuàng)新,只顧著突破
18、現有的羈絆,最后就導致我們的很多改革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所以現在提出了立法要先行。比如上海自貿區(qū),全國人大要立法、要授權,不能使上海自貿區(qū)試驗處于一種違法改革的境地。還有很多重要的制度,它本身的改革就是修改法律,所以說立法先行,很多東西是靠立法去引領和推動的,尤其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的這個關鍵。要把公平、公正、公開貫穿到立法的全過程,要完善立法的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所謂立改廢釋并舉,就是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廢止法律、解釋法律齊頭并舉,目的是為了增強法律實施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立法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它的實施過程,關鍵是要在立改廢釋這個方面把握好。 如何提高立法質量,十八屆四中全
19、會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即健全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依法賦予地方立法權,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這是針對長期以來我們的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的利益法制化、部門主導法律的起草而言的。近一二十年,部門立法已經成為常態(tài),部門起草法律,制定出一些有操作性、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款,這固然是好的,但部門立法最大的弊端在于立法時因為有部門的利益在摻和其中,因此立法時更多是維護了本部門的權利和利益。許可權、審批權、收費權、處罰權、強制權、政策制定權,這些都是通過立法的方式把它固化下來。我們中央五十多個部委,有的地方更多,每個部門起草法律時都試圖把自己的利益、權力固化、強化、法制化,因而很難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性和
20、有效性。很多部門的法律起草論證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并且這一問題有時還非常嚴重,誰都不愿意放棄自己已有的權利,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越大越好。所以國務院法制辦最困難的工作就是協調好各個部門的關系,最后導致的結果就都是空話、套話,把能操作的東西都刪了。這是部門互相爭權奪利的一個惡果,這樣制定出來的法律是沒有辦法實施的。 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在全國就是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在地方,比如在北京,就由北京市人大來主導北京的地方立法工作,包括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章都要由人大來主導,因為它是法律的問題,必須交給人大主導。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要依法
21、賦予設區(qū)市的地方立法權,當然也有法律界的人士擔心這些城市的人大政府從來沒立過法,因此懷疑他們有沒有能力立法,立的法律會不會形成新的法多擾民、上下沖突矛盾這些問題,但是總的來說,未來發(fā)展的大方向是依法賦予設區(qū)的市地方立法權,這是立法體制變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提出了要有序擴大公民在立法中的參與權。這一問題可以分兩方面。一方面,公民要參與立法的論證,另外一方面,這次新提出了立法項目的征集也要擴大公眾的參與。制定什么法律,不制定什么法律,老百姓也有發(fā)言權,也有參與權。群眾的認可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大政府就有立法的義務或者責任了。 同時,十八屆四中全會還提出要加快重
22、點領域的立法,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guī)則公平,要推進保障公民人身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力這方面的立法,使得公民權利得到切實的保障和落實。 最后就是強調立法的時候,要做到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與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所以說立法和改革的關系更加明確了。第一,該修改、制定、廢止、解釋的法律,不能滯后于改革,要主動適應改革的要求。第二,改革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重大改革要與法有據,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有同志可能會想,如果某一領域里根本就沒有立法,那改革應該如何展開呢?那就要制定新的法律。李克強總理講,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要想順利推進改革,必須加強立法,
23、立法更要主動適應改革發(fā)展的要求。 3.加強法律的實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權威也在于實施,各級政府要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那法治政府是什么樣子,標準是什么,框架是什么呢?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叫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高效廉潔、公開公正、守法誠信,概括就是公開、透明、負責任、便民高效、誠實守信的政府。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特別強調職能科學。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這個政府就是法治政府。 2004年,國務院明確提出用10年
24、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建成法治政府,到了今年卻沒敢說我們建成了,那么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還有六年,這確實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2013年,中國政法大學組成了一個課題組,對全國的53個有立法權的城市政府進行了法治政府第三方評估,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最后評價下來總的結論是全國的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整體不高,形式主義比較嚴重,而且發(fā)展非常不平衡??偟膩碚f,法治政府建設未來的任務非常重,我們說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重點還是在法治政府這一塊,所以我們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關于法治政府,我們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就是關于決策,即行政決策的規(guī)范化。十八屆四中全會
25、確定了五個法定程序,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而只有這五個程序都做到位了,才能稱為依法決策。事實上,分門別類的行政機關行為的規(guī)范化、法治化并不是問題的主要方面,最大的問題在于政府的重大決策權。在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與國計民生,關系到整個區(qū)域發(fā)展的經濟文明、社會文明、政治文明、生態(tài)文明、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的決策時,這個重大決策權過去我們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由于沒有程序的要求,出現了“三拍現象”,即拍腦瓜決策、拍胸脯執(zhí)行與拍屁股走人。看起來是一時的政績,但實際上可能給國家、給老百姓的合法權益,給公共的利益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第二個就是要健全行政機關內部的合法性審查機制。
26、我們行政機關做重大決策的時候,都應該交給法制辦或法制部門認真審核,簽署意見,只有得到簽署的意見我們才能夠做決策,沒經過合法性審查的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全國各地太多政府一把手或者黨委一把手,沒經過法制部門論證就做出了錯誤違法的決策,這只能是決策者負責了。第三個是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這就有點像我們搞工程、搞機械,蓋一棟樓的監(jiān)理、施工單位、法定代表人、業(yè)主單位都要質量終身負責。以后行政重大決策也是終身負責制,有了這個緊箍咒,很多領導會高度重視決策的合法性問題。 第二個重點就是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zhí)法和行政司法的銜接。第一,要注重將執(zhí)法的力量下沉到基層,比如說街道、鄉(xiāng)鎮(zhèn),
27、要賦予它們一定的執(zhí)法權,因為我們很多違法現象都發(fā)生在基層。除了充實基層執(zhí)法力量之外,要加強聯合執(zhí)法。第二,要強化綜合執(zhí)法,以后在城市管理、文化管理、農業(yè)管理等各個領域里,都應該盡可能建立綜合執(zhí)法機構,必須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第三,在法治政府建設領域里強調的就是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加大重大領域的執(zhí)法力度。這是有所指的,即在食品、藥品、涉及到安全生產與民生這些方面要加大重點領域的執(zhí)法力度,嚴懲各類違法行為,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同時,還要健全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執(zhí)法責任制,強化監(jiān)督制約機制,完善問責和糾錯機制。最后,就是要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的范圍。中央要求,進一步擴大政
28、務公開的范圍,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以不公開為例外。有些地方,老百姓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全體會議,列席人大的會議,有些提出會議要公開、要上網直播。有些提出,不光結果要公開,過程也要公開。所以這次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推進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這五公開制度,也是下一步對政府的一個挑戰(zhàn)?,F在老百姓這方面的意識增強了,老百姓的公民意識、權利意識與民主意識不斷增強,信息公開的強烈要求會逼迫我們政府不斷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 4.加快推進司法改革 第四個重點任務是在司法領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明確提出了要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
29、究制度。我們希望這個制度能越來越健全完善,因為中國的司法核心問題,還是在司法不能夠依法、獨立、公正地審理案件,受制于太多的因素,司法的地方化、行政化問題實際上是非常嚴重的。馬克思曾經講過,法官沒有上司,他的上司就是法律。然而事實上,我國現有的情況卻是法官還有無數的上司。 第二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目的是為了維護司法的公正,提升司法的公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高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qū)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這是近期媒體熱議的問題,最高法院設立巡回法庭第一是方便當地的老百姓,另外也是為了維護司法公正。 最后一條就是強調了法官辦案質量,提出終身負責
30、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錯案的責任倒查問責制盡管在理論界是有爭議的,但至少對法官形成了一定的約束。 5.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社會 弘揚法治精神涉及到幾方面的問題,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這是最難實現的,因為這需要內化為意識。我們長期以來是人治社會,人治的觀念影響太深,特權思想、等級觀念等很多糟粕的東西深深扎根在我們的意識之中。盡管我們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真正輪到自己的時候,人人都想有特權而不希望平等,除非覺得沒有得到平等適用、面臨著權利受侵害的情況下,人們才會希望平等適用。 因此,讓法治形成為一種文化關鍵需要做
31、到四條。 第一,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帶下,以上率下。只要中央下決心,中央以上率下,領導率先垂范,很多問題實際上是能推得開的,也能堅持下來的。我們中央現在已經做了這樣一個重大的部署,能夠率先垂范、以上帶下,相信全社會,尤其是領導干部、各級公務員在法治方面的意識會在一定時間內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弘揚法治精神需要形成法治信仰,建設法治文化。針對這一點,學校教育工作者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們現在的思想品德課,天天跟孩子們提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樹立共產主義理想。這些問題太宏觀、太高大。我們真正應該講的是愛你的親人、愛你的父母、愛同學、愛老師,不能打架斗毆、不能損害他人權益,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這
32、些最起碼的底線規(guī)則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這些才是更重要的,因為只有通過這種不斷的訓練、不斷的提升,孩子們的意識才能夠得到強化。所以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在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第三,媒體要理性傳播。現在的媒體天天炒作明星的八卦消息,對關系到社會正義、公平良知的這些重大話題,沒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和責任擔當。在這樣的媒體氛圍下,我們的法治文化很難形成?,F在媒體都有所謂的利益的壓力,都為了點擊率、發(fā)行量而忽略了、忘卻了媒體應當承擔的理性傳播、構建公眾理性的重大責任。 第四,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法治文化不是光靠宣傳教育就能解決,最終還是要靠制度。中國現在最缺
33、乏的就是制度,比如我們的信用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最后,在推動社會法治建設方面,要形成全民增強法律意識,守法、遵法、用法的好習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要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現在我們老百姓的權力意識增強了、民主意識增強了,但是責任意識、理性表達權力與訴求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增強。我們希望信訪改革和司法改革要同步進行,信訪要重新定位,所有的案件都應該回到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群眾反應社情民意的功能上來,不再具體地解決糾紛矛盾。信訪機關不應該受理,也不應該批示,也不應該批準,更不應該具體解決這類糾紛矛盾,維穩(wěn)費用不是通過這個渠道發(fā)的,因為信訪不是
34、法定的救濟渠道,它不應該成為一個解決糾紛矛盾的渠道。同時,領導要減少批示,這就有利于減少信訪。領導批得越少,信訪的量越??;領導批得越多,信訪量越多。這是規(guī)律性的問題。領導盡少地發(fā)揮個人、人治的東西在糾紛矛盾處理中的作用。改革信訪制度,中央政法委提出就是要回歸到法治軌道上,即使是信訪的東西也是要嚴格限制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暢通法律救濟渠道。司法改革之所以關鍵、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能夠提供一個可預期的、長遠的、穩(wěn)定的、公正合理的解決方案。所以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平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社會法治建設,實際上是要多管齊下的,不光是老百姓要有意識觀念,政府也要率先垂范,而且司法機關的救濟渠道要暢通,我們的信訪、我們的社會管理制度也要不斷改革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總書記說的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才能夠得到最終的落實。 12 / 12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