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虎門外語學校九年級 第一學期周末作業(yè)第2單元 課題1基礎強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 虎門外語學校九年級 第一學期周末作業(yè)第2單元 課題1基礎強化(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二單元 ?課題1 空氣?強化練習
班級 姓名
一、完成下面的根底練習 ,檢查一下自己的根底知識掌握得怎么樣?
1、空氣中按體積計算 ,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2.在100L空氣里含有氮氣的體積是 〔 〕
A.78L B.78% C.21L D.21%
3.空氣中氧氣與氮氣的體積比約為 〔 〕
A.4:1 B.1:4 C.1:
2、5 D.4:5
4.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 〔 〕
A.氮氣、氧氣 B.稀有氣體、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氣、二氧化碳
5.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
A.空氣的成分是比擬固定的 ,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 ,氮氣占78%
C.在通常狀況下 ,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
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 ,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
6、以下關于空氣成分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空氣中氮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1∶4
B.空氣的成
3、分按質量計算 ,氮氣占78% ,氧氣占21%
C.氧氣能夠燃燒 ,生活中常用氧氣做燃料
D.氦氣、氖氣、氬氣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 ,曾被稱為“惰性氣體〞
7、以下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氣 B.二氧化碳 C.空氣 D.氧氣
8、近幾年 ,我國北方地區(qū)屢次出現(xiàn)“沙塵暴天氣〞 ,造成“沙塵暴天氣〞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壞。沙塵暴天氣使空氣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顆粒物 D.二氧化硫
9、用足量的紅磷放在一密閉的、充滿空氣的容器中燃燒 ,燃燒后溫度恢復到原溫度 ,壓強保持
4、不變 ,那么容器中剩余的氣體體積約為原氣體體積的〔 〕
A.78% B.79% C.100% D.無法判斷
10、有以下幾種氣體: ① 汽車排放的尾氣; ② 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
③ 海水蒸發(fā)形成的水蒸氣; ④ 燒煤產(chǎn)生的煙氣; ⑤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其中都能使空氣受到污染 ,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
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是本單元的重點。以下相關練習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你敢來挑戰(zhàn)一下嗎?
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
5、置如以下圖:
〔1〕燃燒匙內(nèi)的燃燒物為 ;
〔2〕燃燒時的明顯現(xiàn)象為 ;
〔3〕冷卻后松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4〕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
〔5〕該裝置存在很多缺陷 ,譬如污染大、誤差大等;為此 ,有人將裝置改良如以下圖〔一〕 ,說出改良后的優(yōu)點:
圖〔一〕 圖〔二〕
〔6〕上圖〔二〕中 ,玻璃導管上的小氣球的作用是
6、 。
2、在測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 ,選擇的燃燒物必須是在空氣中易燃燒、且燃燒后生成固體 ,假設燃燒后生成的物質是氣體 ,那么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不會明顯改變 ,導致實驗不能成功。
〔提示:木炭在空氣中燃燒二氧化碳氣體〕
〔1〕甲裝置中 ,待完全冷卻后松開止水夾C、D后 ,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2〕乙裝置中 ,待完全冷卻后松開止水夾后 ,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3、某同學用以下圖所示裝置粗略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圖中燒杯上方玻璃管〔預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動的活塞 ,其左端密封有空氣和足
7、量白磷 ,右端跟空氣相通 ,實驗開始前 ,活塞處在5 cm處。燒杯中盛有開水 ,對準白磷底部加熱使白磷發(fā)生燃燒。
〔1〕實驗中可以觀察到玻璃管內(nèi)開始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玻璃管內(nèi)產(chǎn)生大量??????????????? ;
活塞向〔填左或右〕???????????移動。
〔2〕實驗結束后 ,恢復至常溫 ,活塞應停在約?????? cm處 ,
據(jù)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4、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反響容器 ,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 ,用橡皮塞塞緊試管 ,通過導管
8、與實際容積為60mL ,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以下圖的實驗裝置。假設此實驗能夠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
行 ,且白磷所占體積與導管內(nèi)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 ,請答復以下問題:
〔1〕實驗前 ,翻開彈簧夾 ,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 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 ,然后松開手 ,假設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 ,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 〔“好〞或“不好〞〕;
〔2〕假設先夾緊彈簧夾 ,用酒精燈加熱白磷 ,燃燒結束 ,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捎^察到的現(xiàn)象為:活塞向 〔“左〞或“右〞〕移動 ,最終停在 mL處;
〔3〕假設不使用彈簧夾 ,用酒精燈加熱白磷 ,
9、充分反響直至燃燒結束 ,試管冷卻??捎^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動 ,冷卻后又向左移動 ,原因是 ;最終停在 mL處;
〔4〕假設按小華的設想進行實驗 ,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fā)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
例如: 。
5、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 ,請結合圖示答復有關問題〔銅與氧氣在加熱時反響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
? ?
裝置一???
10、?????????????????????? 裝置二
〔1〕根據(jù)下表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 ,完成下表:
硬質玻璃管中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擬優(yōu)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F(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果教師費力,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為難局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
11、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nèi)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chuàng)造和開展。空氣的體積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擬優(yōu)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F(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果教師費力,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為難局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
1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nèi)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chuàng)造和開展。反響前注射器中 空氣體積
反響后注射器中 氣體體積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 ,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 ,“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 ,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
13、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 ,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 ,有德之稱〞的說法。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 ,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磥?,“先生〞之根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 ,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 ,首見于?禮記?曲禮? ,有“從于先生 ,不越禮而與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 ,與教師、老師之意根本一致。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25mL
15mL
9mL
〔2〕裝置一和裝置二中氣球的位置不同 ,你認為??????? ??(填“裝置一〞或“裝置二〞)更合理 ,理由是:?????????????????????????????????????????????????????? ???。
〔3〕假設實驗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21%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舉兩條〕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