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匯率制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浮動匯率制度(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什么是浮動匯率制度? 2、浮動匯率制度的誕生背景及發(fā)展歷程是怎樣的? 3、浮動匯率制度的類型有哪些? 4、浮動匯率制度的優(yōu)缺點有哪些? 5、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宏觀經(jīng)濟政策是如何作用的? 浮動匯率制度的含義: 指政府對匯率不予固定,也不規(guī)定波動幅度,而是聽任外匯市場供求情況,自行決定本國貨幣對其他國家貨幣匯率的匯率制度。 誕生背景 1973年主要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度。但浮動匯率制度卻不是1973年以后才出現(xiàn)的新的匯率制度。美元第二次貶值后,西方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度。 1978年4月,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關(guān)于第二次修改協(xié)定條例”
2、,正式廢止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至此,浮動匯率制度在世界范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發(fā)展歷程 美 國 在 1879年 開 始 正 式 實 行 金 本 位 制 以 前 , 曾 在 不 太 長 的時 間 內(nèi) , 實 行 過 浮 動 匯 率 制 度 。 在 各 國 普 遍 實 行 金 本 位 制以 后 , 一 些 銀 本 位 國 家 的 匯 率 仍 然 經(jīng) 常 波 動 。 1919年 3月 1926年 (1924年 除 外 ), 法 國 實 行 法 郎 完 全 無管 制 的 浮 動 匯 率 制 度 。 在 30年 代 大 危 機 時 期 英 國 曾 于 1932年 底 試 行 浮 動 匯 率 制 。
3、 美 國 從 1933年 4月 至 1934年 1月 也 實行 浮 動 匯 率 制 度 。 加 拿 大 1950年 9月 實 行 浮 動 匯 率 , 一 直 到 1962年 5月 底 再 恢復 為 固 定 匯 率 , 但 1970年 5月 底 又 實 行 了 浮 動 匯 率 。 1971年 5月 , 聯(lián) 邦 德 國 與 荷 蘭 實 行 浮 動 匯 率 制 度。 1971年 8月 美 國 政 府 停 止 美 元 兌 換 黃 金 后 , 大 多 數(shù) 西 方 國家 都 實 行 浮 動 匯 率 , 直 到 1971年 12月 “ 華 盛 頓 協(xié) 議(Washington Arseement)” 后 ,
4、 才 恢 復 固 定 匯 率 。 1973年 初 , 又 爆 發(fā) 了 一 次 新 的 美 元 危 機 , 各 主 要 金 融 市 場大 量 拋 售 美 元 , 搶 購 馬 克 和 日 元 , 金 價 上 漲 , 外 匯 市 場 關(guān)閉 。 同 年 2月 12日 , 美 國 政 府 再 次 將 美 元 貶 值 10 , 黃 金官 價 從 每 盎 司 38美 元 提 高 到 42 23美 元 。 浮動匯率制度的類型 一 政府是否干預來劃分 1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指匯率完全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自由漲落、自由調(diào)節(jié),政府不加干預。 2管理浮動或骯臟浮動:指政府或貨幣管理當局對匯率波動進行不同程度的
5、干預,使匯率向著有利于本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方向浮動。 按浮動程度或浮動方式劃分 1. 單獨浮動:是指一國貨幣不與其他國家貨幣發(fā)生固定聯(lián)系,其匯率根據(jù)外匯市場供求變化而自動調(diào)整。2. 聯(lián)合浮動:又稱共同浮動,是指國家集團在成員國之間實行固定匯率,同時對非成員國貨幣采取共同浮動的方法。3. 釘住浮動:指一國貨幣與某種外幣保持固定比價方式,隨該外幣的浮動而浮動。4. 聯(lián)系匯率:是一種特殊的釘住匯率制,最具典型意義的是港元聯(lián)系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度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增強各國實行本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避免或減弱國際性通貨膨脹的傳播。節(jié)約外匯儲備,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1.無需以犧牲國內(nèi)經(jīng)濟為代價實現(xiàn)國際收支平衡。 浮
6、動匯率制度的優(yōu)缺點缺點:由于匯率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了國際貿(mào)易的風險,加大了成本計算及國際結(jié)算的困難。從而阻礙了國際貿(mào)易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各國的國際清償能力和商品價格不穩(wěn)。助長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投機活動。1.助長了各國匯率政策上的利己主義。 在浮動匯率制度條件下的貨幣、財政政策兩種政策的有效性都比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有絕對的提高,而且,在浮動匯率制下,從政策對產(chǎn)量的影響看,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為有效。 知識補充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進展: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升值,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貨幣 2003年起:國際社會強烈呼吁人民幣升值。國內(nèi)外關(guān)于人民幣升值與否的論戰(zhàn)不斷升級。 1997年之后:人民幣匯
7、率始終保持在較窄范圍內(nèi)浮動,波幅不超過120個基本點,并沒有隨宏觀基本面變動而波動。 1994-1996年間:出現(xiàn)嚴重通貨膨脹和大量資本內(nèi)流,及亞洲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承受巨大壓力。 1994年1月1日:匯率體制重大改革,實施有管理浮動匯率制。人民幣一步并軌到1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度上升。 1990年11月17日:由1美元換4.7221元人民幣調(diào)到1美元換5.2221元人民幣,貶值對宏觀經(jīng)濟運行的沖擊相當大。 1989年12月26日:由1美元3.7036元人民幣調(diào)到1美元換4.7221元人民幣。 1986年7月5日:由1美元換3.1983元人民幣調(diào)到1美元換3.7036元人民幣。 1985年1月1日起:取消貿(mào)易內(nèi)部結(jié)算價,重新實行單一匯率,l美元合2.7963元人民幣。 1981-1984年:官方牌價與貿(mào)易內(nèi)部結(jié)算價并存。 1981年起:人民幣實行復匯率,牌價按一籃子貨幣加權(quán)平均的方法計算。 改革開放前:人民幣長期實行固定匯率制度,長期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