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三語文一輪復習 特色訓練39 120個文言實詞歸納串記練(造、知、致、質(zhì)、治、諸)-人教版高三語文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通用版)高三語文一輪復習 特色訓練39 120個文言實詞歸納串記練(造、知、致、質(zhì)、治、諸)-人教版高三語文試題(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特色訓練39 120個文言實詞歸納串記練(造、知、致、質(zhì)、治、諸)
記住經(jīng)典
歸納義項
語段串記
(1)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
(司馬遷《屈原列傳》)
太宗年間,魏徵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宮中,造(制定)法令,興水利,以利民生。
(2)復造候風地動儀(范曄《張衡傳》)
(3)徑造廬訪成(蒲松齡《促織》)
110.知
記住經(jīng)典
歸納義項
語段串記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師說》)
梁惠王問政于孟子,曰:“本王處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對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聞片面之詞,當身體力行,方知(智
2、慧)明而無過?!?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3)絕賓客之知
(司馬遷《報任安書》)
(4)君何以知燕王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5)三年而知鄭國之政也
(《呂氏春秋》)
111.致
記住經(jīng)典
歸納義項
語段串記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司馬遷《屈原列傳》)
齊王欲致(招納,引來)天下之士,致(送給)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達)誠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貧,無從致(得到)書以觀,而思維精巧,尤致(最,極)思于天文陰陽歷算,為晏子之誠所感,前往晏子處。兩人席談,方覺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歡。
(2)以致天下之
3、士 (賈誼《過秦論》)
(3)何意致不厚 (《孔雀東南飛》)
(4)而致千里 (《勸學》)
(5)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6)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7)書問致簡,益用增勞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
記住經(jīng)典
歸納義項
語段串記
(1)厚幣委質(zhì)事楚
(司馬遷《屈原列傳》)
屈原借《離騷》“唯昭質(zhì)(本質(zhì))其猶未虧”表忠,而秦使離間計,令人厚幣委質(zhì)(通“贄”,見面禮)事楚,使楚太子赴秦為質(zhì)(人質(zhì))。屈原力諫,而子蘭肉袒伏斧質(zhì)(殺人時
4、作墊用的砧板)請罪于楚王,讒之。楚王怒,質(zhì)(質(zhì)問)屈原,后逐于江濱。此地有蛇,黑質(zhì)(質(zhì)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之為藥,醫(yī)百姓之患。
(2)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屈原《離騷》)
(4)其俗以男女質(zhì)錢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記住經(jīng)典
歸納義項
語段串記
(1)博聞強志,明于治亂 (司馬遷《屈原列傳》)
曹操有疾,久治(醫(yī)治)不愈。受人詬病,因其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quán)、劉備等共治(對付)之,于危急之中以義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與“亂”相對,特指國家治理得好,安定
5、太平)。
(2)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扁鵲見蔡桓公》)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李密《陳情表》)
(5)不效,則治臣之罪 (諸葛亮《出師表》)
(6)于是文帝使使治廟汾陰,南臨河(王充《論衡》)
(7)治《春秋》,為郡文學,進退必以禮
(班固《漢書》)
記住經(jīng)典
歸納義項
語段串記
(1)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智叟見愚公一家人搬山,將石投諸(兼詞,相當于“之于”)渤海之尾,嘆曰:“諸(眾多,各)人
6、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聞諸(兼詞,相當于“之乎”)?
(2)投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3)晉薦饑,使乞糴于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 (薦饑:連年饑荒)(《左傳》)
(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
答案:109.(1)制定 (2)作,制造,創(chuàng)建 (3)往,到……去
110.(1)知道,懂得 (2)通“智”,智慧 (3)交情 (4)了解 (5)主持,掌管
111.(1)表達,傳達 (2)招納,招引 (3)招致,招來
(4)到達 (5)獲得,得到 (6)意志,情趣 (7)極,最
112.(1)通“贄”,見面禮 (2)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 (3)本質(zhì),實質(zhì) (4)抵押,典當
113.(1)安定,有秩序,與“亂”相對 (2)部署 (3)醫(yī)治
(4)治理,管理 (5)懲治,治罪 (6)營造,修建 (7)研究
114.(1)各,眾多 (2)兼詞,相當于“之于” (3)相當于“之”
(4)兼詞,相當于“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