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第一課時《三角形的邊》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角形第一課時《三角形的邊》導學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八年級數學助學案
課題:《三角形的邊》
課 型:
第 1 課時
教師復備或學生筆記欄
一、學習目標: 1. 認識三角形 , 了解三角形的意義
, 認識三角形的邊、內角、頂
點,能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 懂得判斷三條線段可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
,
并能運用它解決有關的問題 .
二 、學習重點難點: 1.
對三角形有關概念的了解
, 能用符號語言表示三條形 .
2. 能從圖中識別三角形
.3.
通過度量三角形的邊長的實踐活動
, 從中理解三角形
三邊間的不等關系 .4.
用三角形三邊不等關系判定
2、三條線段可否組成三角形.
三、學法指導: 1、獨學:每個問題,要學會獨立思考。
2、對學:我能主動向別人請教
疑惑,或我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3、群學:我們小組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四、自學導學:(課前完成)
指導學生預習課本 P2-4, 并回答以下問題 :
(1) 什么叫三角形 ?(2) 三角形有幾條邊 ?有幾個內角 ?有幾個頂點 ?
(3) 、三角形 ABC用符號表示 ________.(4) 三角形 ABC的邊 AB、 AC和 BC可用小寫字母分別表示為 ________.
( 5)、三角形按邊、角可以分成幾類 ?
3、
五、 1.自學本課內容后,你有哪些疑難之處? 2.你有哪些問題要提交小組討
論?學生展示預習所遇到問題。
六、激趣(情境) 導入:老師自己設計,教師展示設置課核問題,小組討論并解決以下問題:( 10 分鐘左右)
教師敘述 : 三角形是一種最常見的幾何圖形之一 . 從古埃及的金字塔等, 結合
實際使學生了解到 : 我們所研究的“三角形”這個課題來源于實際生活之中 .
七、自主完成→合作探究→進行交流展示、精講精評。 (15 分鐘左右)
探究一:學生活動 :1 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2 選派代表說明三角形
的
4、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
3 板書 : 在黑板上老師畫出以下幾個圖形 .4 、三條線段 AC、CB、AB是否首尾順序
相接 .5 、觀察發(fā)現 , 以上的圖 , 哪些是三角形 ?6、描述三角形的特點 :
板書 : “不在一直線上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
教師提問 : 上述對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認為有幾個部分要引起重視 .a. 不在一直線
上的三條線段 .b. 首尾順次相接 .
教師復備或學生筆記欄
探究二: 1、在同一個三角形中
差與第三邊有什么關系 ?
, 任
5、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有什么關系
?任意兩邊之
十一、改進設想:
2. 三角形三邊有怎樣的不等關系 ?通過動手實驗同學們可以得到哪些結論 ?
八、梳理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呢?交流討論并且展示本組的觀點。
九、學以致用 (自主完成→展示交流,檢測學習效果為目的, 7 分鐘左右)
1、畫出一個△ ABC,假設有一只小蟲要從 B 點出發(fā) , 沿三角形的邊爬到 C, 它有幾
種路線可以選擇 ?各條路線的長一樣嗎 ?同學們在畫圖計算的過程中 , 展開議論 ,
6、
并指定回答以上問題 :
(1) 小蟲從 B 出發(fā)沿三角形的邊爬到 C有如下幾條路線
a. 從 B→ C b. 從 B→ A→ C
(2) 從 B 沿邊 BC到 C 的路線長為線長為 BA+AC.經過測量可以說
BC的長 . 從 B 沿邊 BA 到 A, 從 A沿邊 C到 C 的路BA+AC>BC,可以說這兩條路線的長是不一樣的 .
2、有三根木棒長分別為 3cm、 6cm 和 2cm, 用這些木棒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 ?
分析 :(1
7、) 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 , 關鍵在撿判定它們是否符合三角形三
邊的不等關系 , 符合即可的構成一個三角形 , 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構成一個三角形 .
錯導 : ∵ 3cm+6cm>2cm
∴用 3cm、 6cm、 2cm的木棒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 .
錯因 : 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關系為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 任意兩邊之差小于
第三邊 , 這里 3+6>2, 沒錯 , 可 6-3 不小于 2, 所以回答這類問題應先確定最大邊 ,
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兩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 , 大時就可構成 , 小時就無法構成 .
3、作業(yè) 課本 P8 習題 11.1 第 1、 2、 6、7 題 .
十、課后反思(亮點、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