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人版八年級思想品德 行為與后果的關系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人版八年級思想品德 行為與后果的關系說課稿(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蘇人版八年級思想品德 行為與后果的關系說課稿
第7課第一框《行為與后果的關系》說課稿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行為與后果的關系》是蘇人版教材第三單元第一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一第二單元,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八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到生活在社會關系中的每個人都會產生一定的行為,體驗到任何行為都一定會帶來相應的后果。
2.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感悟行為與
2、后果的必然關系。懂得每一種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為不同產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體驗選擇行為時要考慮后果。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行為與后果的關系
教學難點:在法律上,人的行為有作為和不作為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品德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的
3、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周邊的客觀事物,發(fā)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诒菊n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
4、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由于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xiàn)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
5、”,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案例導入:播放視頻
思考: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車禍?
過渡: 從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行為與后果是有密切關系的。
[探究平臺]
(一)關于行為
閱讀書
6、P76海因茨的的故事,并根據(jù)要求進行分析。
1.如果你是海因茨,你是偷藥還是不偷藥,為什么?
這個故事最美好的結局是什么?并談談理由。
2問:其實,面對如此復雜的道德情形,人的行為不只是“偷藥”與“不偷藥”的選擇,評價的標準也不只是簡單的對與錯。那么,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幫助海因茨,使他既放棄“偷藥”與“不偷藥”的痛苦抉擇,又可以得到藥物醫(yī)治愛妻挽救她的生命呢?為實現(xiàn)這樣的后果,海因茨還有其他選擇嗎?
為了救妻子,海因茨還有其它更好的行為選擇嗎?(分組討論后回答)
過渡:海因茨的目的只有一個,但是他可能采取的行為是多樣的。
認真思考行為的分類:對照提示閱讀課本P78第一段:
1.
7、從有無意識的角度看:有意識、無意識;
2.從動機的角度看:善良、不道德;
3.從行為的性質看:合法、非法
4.從法律角度看:作為、不作為
不作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沒有去做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行為人有義務實施且可能實施而沒有實施的行為,即當為而不為,其實質就在于:應當履行而不履行。
舉出三個生活中“不作為”的例子:
I. 警察接警不出
II. 父母不撫養(yǎng)、教育子女
III. 醫(yī)生見死不救
(二)關于后果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僅行為是多樣而復雜,行為導致的后果也是多樣而復雜的。
[生活在線] 一人闖紅燈到底后果會多大?早7 點40,湖塘武宜路路口。路口東西向紅燈閃爍時,一
8、位行人打頭,七八名行人“殿后”,三兩成群闖紅燈過馬路。違章者振振有詞地表示:不就闖了個紅燈嗎,車流間有空隙,利用空余資源,沒什么危險??墒聦嵣?,一個人闖紅燈就會帶動一群人效仿,車輛慌忙避讓,本來就超飽和的路口,經過這一耽擱,車輛排起長龍,一條線上百余輛車停滯難行。
[探究]
行為 可能的后果
闖紅燈
隨地吐痰
沉溺于電子游戲
……
[歸納] 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有行為。只要有行為就會產生一定的后果,不管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都會產生后果。只是有些行為會產生預期的效果,有些行為帶來的后果會出乎人的意料;有些行為會產生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后果。而有些行為則有損于他人和社會的
9、利益;有些行為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有些行為的后果可能不會直接表現(xiàn)出來;有些行為的后果會隨著行為的發(fā)生而發(fā)生,有些行為的后果則可能在一段時間后產生。
(三)行為與后果的關系
播放視頻
問:根據(jù)材料,談談行為與后果的關系應該有哪些?(書P79)
行為與后果具有一致性。有的行為會產生一個后果,而有些行為則會產生多個后
果,甚至是連鎖的后果。有行為就會有后果,不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后果。某
種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為引起的。有的后果是一個行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
多個行為造成的。
[情感升華]
過渡:個人的行為是這樣,對一個集體、國家也是如此,請列舉一個集體(班級、學校)、國家采取
10、的積極的行為,并談談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后果。
(引導學生感受國家、集體積極行為帶來的積極影響,激發(fā)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集體 國家
行為 圖書管理制、飲水制、值日班長制、學習互助活動等 希望工程、義務教育、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fā)、、“天宮一號”與神八對接、蛟龍一號潛入深海等
后果
[小結]
人的行為帶來一定后果,一個集體,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行為也會帶來一定的后果。因此,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國家在做出某一個決定時,一定要考慮后果,要選擇正義的事,選擇對國家、人民有利的事,選擇對自己有利而又不會損害他人的事。七、結束語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