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以德》《克己復(fù)禮》同步練習(x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為政以德》《克己復(fù)禮》同步練習(xí)(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課 “為政以德”課后練習(xí)
班級: 姓名:
一、基礎(chǔ)積累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庶民 遮掩 摭拾 甘蔗 B、顓臾 祥瑞 揣測 水流湍急
C、案牘 瀆職 牛犢 買櫝還珠 D、郾城 都江堰 偃旗息鼓 揠苗助長
2、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陳力就列(擺出來;職位) 相夫子(輔佐)
B、齊之以刑(齊備) 使民敬、忠以勸(努力)
C、有國有家(邦國;家庭) 蕭墻之內(nèi)(宮門照壁
2、)
D、爾言過矣(過分) 爾是過與(責(zé)備)
3、下列對加點字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使民以時 ②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③民免而無恥 ④節(jié)用而愛人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尚德哉若人 君子之德風(fēng) B、敬事而信 民無信不立
C、羿善射 舉善而教不能 D、富之 季氏富于周公
5、下列加點詞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3、 )
①曰:“富之。” ②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③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④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⑤故人不獨親其親 ⑥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⑧吾妻之美我者
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 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
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
6、下列加點詞的古今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B、民免而無恥
C、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D、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7、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4、 B、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C、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8、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 無乃/爾是/過與 B、無乃/爾是過/與
C、無/乃爾/是過/與 D、無乃/爾/是/過與
9、下列各句句式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B、無乃爾是過與
C、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D、季氏富于周公
10、下列成語的來源與孔子的言論無關(guān)的一項是( )
A、禍起蕭墻 B、舍本逐末 C、分崩離析 D、既來之,則安之
5、 1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墩撜Z》是以記載孔子言行為主,并且兼記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在文學(xué)上沒有什么價值。我們學(xué)《論語》,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導(dǎo)我們的生活。
B、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不能苛求孔子,因為當(dāng)時社會混亂不堪,思想當(dāng)然也難免混亂。
C、“仁”是孔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諸多方面多與“仁”有關(guān)。仁的基本含義是仁愛。仁是一種普遍的愛,但并不是一視同仁的愛,而是有親疏遠(yuǎn)近之別的有差等的愛。
D
6、、孔子認(rèn)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捌渖碚涣顒t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比绻y(tǒng)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張“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二、閱讀理解
閱讀課文《季氏將伐顓臾》一章,完成12-20題。
12、找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項( )
A、無乃爾是過與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誰之過與D、夫如是,遠(yuǎn)人不服
13、找出加點詞用法不同的項( )
A、危而不扶,顛而不持 B、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資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D、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14、指出下
7、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見于孔子 ②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龜玉毀于櫝
⑤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 ⑥而謀動干戈于邦
1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項( )
A、既來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則安之 D、吾恐季孫之憂
16、從孔子的話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違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張的行為是( )
A、相夫子 B、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C、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D、謀動干戈
8、于邦內(nèi)
17、從課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張是( )
A、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B、均無貪,和無寡,安無傾。
C、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8、請從《季氏將伐顓臾》中找出三個成語并作解釋
①成語: 釋:
②成語: 釋:
③成語: 釋:
9、
19、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 , ,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季氏 。
20、孔子批評冉有,說了哪幾點道理,作出簡要回答。
①
②
③
10、
第二課“克己復(fù)禮”同步練習(xí)
一、基礎(chǔ)積累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qu)如也 有酒食,先生饌(zhun)
B、曾(cng)是以為孝乎 舊谷既沒(m)
C、八佾(y)舞于庭 觚(gu?。┎货?
D、子將奚(xī)先 鉆燧(su)取活
2、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天下歸仁焉(歸附) 請問其目(細(xì)目)
B、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已
11、經(jīng)) 而好犯上者,鮮矣(少)
C、郁郁乎文哉(完美) 孔子謂季氏(評論)
D、期可已矣(一周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免除)
3、對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②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③人而不仁,如禮何 ④吾得而食諸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C、①②④相同,③則是另一種意思 D、②和④相同,①和③不同
4、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12、 B、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
C、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D、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取火,期可已矣
5、下列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君不君,臣不臣 B、食夫稻,衣夫錦
C、非禮勿視 D、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齊景公問政于孔子 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B、禮云禮云 鐘鼓云乎哉
C、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13、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D、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7、下列各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B、有事,弟子服其勞 曾是以為孝乎
C、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
D、富貴而知好禮 居處不安
8、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野哉,由也 B、甚矣吾衰也
C、齊景公問政于孔
14、子 D、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9、下列各句中成語運用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年年夏季洪水肆虐,淹沒無數(shù)的城鎮(zhèn)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必須精誠團(tuán)結(jié),戰(zhàn)勝洪魔。
B、孔子生在春秋末期,面對當(dāng)時“禮崩樂壞”的社會局面,他大力宣揚(yáng)“仁”的學(xué)說,以“仁者愛人”和“克己復(fù)禮”為人格修養(yǎng)準(zhǔn)則,并進(jìn)而在政治上提倡文教德化。
C、長大了,于是失去了光明正大落淚的理由,失去了名正言順依賴的理由!
D、古代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在母親的支持下犯上作亂,被莊公擊敗。
10、下列句子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
A、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15、 譯文:雖然有糧食,我能得到并吃嗎?
B、人而不仁,如禮何? 譯文:作為一個人卻不仁義,把禮置于何地呢?
C、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愛護(hù)弟弟,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D、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我雖然愚鈍,也愿意照這些話去做。
11、填入橫線上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鬃永硐肴烁竦幕緝?nèi)容是“禮”和“仁”?!岸Y”是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仁”是內(nèi)在的精神原則。 。
A、孔子發(fā)展了前人的學(xué)說,把禮和仁統(tǒng)一起來了。
B、孔子認(rèn)為禮和仁是區(qū)分庸
16、人與圣賢的根本標(biāo)志。
C、孔子把禮視為立身之本,并用仁來補(bǔ)充規(guī)定禮。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內(nèi)仁外禮的“仁-禮”人格。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2、說說下面的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
17、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
13、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子將奚先 必也正名乎
蓋闕如也 則言不順
則刑罰不中 無所茍而已矣
1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譯文: 。
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譯文: 。
15、孔子認(rèn)為治理國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請簡述出來。
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