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撬起地球》教案33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能撬起地球》教案33頁(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我能撬起地球》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說出什么是杠桿。
2、能辨認杠桿的三個點:支點、重點、力點。
3、能描述杠桿的工作原理。
科學探究能力:
1、通過對杠桿模型的體驗會推測出杠桿省力的條件。
2、能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研究杠桿是否一定省力。
3、會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能主動與同伴合作與交流。
2、能借助起釘錘、鉗子等工具體會杠桿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教學重點:
通過設計實驗,搜集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杠桿省力的條件。
教學難點:
明確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省力。
材料準
2、備:
演示材料:蹺蹺板、杠桿尺1個、鉤碼1盒、重物(三個鉤碼)、 起釘錘、鉗子。
分組體驗材料:(每組)自制杠桿1個
分組實驗材料:(每組)杠桿尺1個、鉤碼1盒、重物(三個鉤碼、 兩個鉤碼)各3組
教學過程:
引入: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當人借助于某些機械就可以變得力大無窮。也許一塊大石頭你會移不動,如果你用一根硬棒,就能很輕易的把它移開。大家想一想,怎樣讓一個人提起兩頭牛呢?請看課本中古人想出的辦法?提起兩頭牛也是借助了一根硬棒,是一根能繞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人們把這個固定點叫做支點。有一位名叫阿基米德的科學家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這是他關于杠桿原理
3、研究后的一句大話。那么究竟什么是杠桿呢?關于杠桿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
新課:[板書] 第3課 我能撬起地球
在學這節(jié)課之前我們先自學5分鐘
自學指導:
閱讀全文注意以下問題:
1、什么是杠桿?杠桿的支點、力點、重點分別是什么?
2、是發(fā)明最早,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簡單機械。
3、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4、用杠桿尺做杠桿省力或費力實驗并做好記錄。
5、想一想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還有哪些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其支點、力點、重點分別在什么地方?
組織學生看課本上的插圖
古人是怎樣移開大石頭和一個的提起兩頭牛的呢?
生:用一根棍子
4、。
對,像這樣用一根棍子撬起生物或拉起重物時,它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杠桿。杠桿有三個點,哪三個點呀?
生:支點、力點、重點
[板書] 支點 力點 重點
很正確,在杠桿上起支撐作用的那點叫做支點;人(或人通過其它裝置)對杠桿用力的那點叫做力點;承受重物的那點叫做重點。杠桿是人們發(fā)明最早,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簡單機械。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jīng)利用杠桿這種簡單機械。那么,是不是用杠桿就一不定省力呢?我們可以在做了下面的實驗再回答。(時間用2分鐘)
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呀?
生:不是,有省力的,也不費力的。
是的,不省力的杠桿、費力杠桿、還有不省力不費力杠桿。那么杠桿省力與費力有什
5、么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做一個實驗來研究:
[簡單介紹杠桿尺什么地方是支點、重點、力點]
分四組實驗,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與費力有什么規(guī)律?
先讓學生回答,然后教師板書:
1、 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省力;
2、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費力;
3、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杠桿在人們?nèi)粘I詈蜕a(chǎn)中應用很廣泛,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它們分別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為什么?它們的三個點分別在哪里?
學生盡情發(fā)言。
思考:為什么有的杠桿要做成費力的?
拓展活動:仔細看身體的哪些部分也具有杠桿的功能?
師生一起總結本課內(nèi)容:
1、用一根棍子撬起生物或拉起重物時,它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杠桿。
2、杠桿包括支點、力點、重點。在杠桿上起支撐作用的那點叫做支點;人(或人通過其它裝置)對杠桿用力的那點叫做力點;承受重物的那點叫做重點。
3、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省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費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布置作業(yè):
查找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杠桿?都是什么杠桿?支點、力點、重點分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