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一年級人教版新課標必修一表達交流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高一年級人教版新課標必修一表達交流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教學設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教學設計
西安市東方中學 張建平
一、教材依據(jù)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一(人教版)表達交流部分中《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
二、 設計思想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旨在讓學生領會什么是事件的波瀾及其藝術效果,進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的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從而在這個基礎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學生深切體驗、真實再現(xiàn)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寫作基礎。
(二)教學設想
通過精讀品味具體的文章,學生自主參與討論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善于運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復雜性和一些常見的興波瀾
2、、生變化的技法,巧妙著筆,再現(xiàn)生活,要做到方法指導與材料積累相結合,讓學生在討論中共同提高,讓方法成為學生的一種體會。
(三)具體學情
有利條件:初中階段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零星地接觸了一些有波瀾的文章,有些方法老師都滲透講過。另外,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想象聯(lián)想豐富。
不利條件:由于學生生活閱歷不豐富,加之想象聯(lián)想豐富,容易為了敘事曲折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穿鑿附會,破綻百出,將事件描寫得繁復曲折,但與突出的中心關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長拖沓。
(四)注意問題
作文技法應落實在具體運用方法寫作的實踐中,而不是強調幾個方法的概念,也要讓學生走出編故事等常見誤區(qū)。
三、教學目
3、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領會什么是事件的波瀾及其藝術效果,進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的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遷移、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構思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通過品味經(jīng)典的文章,體悟什么是事件的波瀾及品味其藝術效果,進而掌握寫出事件波瀾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寫作水平。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進而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四、教學重點
(1)領會什么是事件的波瀾及品味其藝術效果。
依據(jù):這是寫出事件的波瀾的前提和基礎。
(2)掌握一些敘事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
依據(jù):這是
4、解決如何寫出事件波瀾的途徑和方法。
五、教學難點: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復雜性,運用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方法,寫出事件的波瀾。
依據(jù):事件的波瀾并不是方法簡單疊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豐富和波瀾。這是學生難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視的。
突破策略:通過精讀品味具體的文章,學生自主參與討論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善于運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復雜性和一些常見的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巧妙著筆,再現(xiàn)生活。
六、教法學法
1、教法:學生精讀品味具體的文章,自主參與討論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做到材料積累、體悟鑒賞、方法指導與實
5、戰(zhàn)練習相結合,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和探究性。
2、學法:學生應充分利用多角度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來激發(fā)自身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深入思考,交流討論,把握精髓,形成體悟。
理論依據(jù):建構主義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中心”的闡釋,教師應該做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3、學生心理特征:思想活躍,敢于表現(xiàn)自我,獨立性強,想象聯(lián)想豐富,但在思維的深度廣度和伏筆處理上還需改進。
4、預期目標: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寫作的興趣與能力,鍛煉學生觀察想像的思維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整體構思能力,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七、課型:新授課
八、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
6、,印發(fā)例文。
2、學生準備:預習課本。
九、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十、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這節(jié)課主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釋放激情,演繹事件的波瀾。
(二)導入新課:(出示幻燈)
一位老太太做壽,她的子孫請來唐伯虎為她題詩。全家大小及親朋好友爭著來看。唐伯虎揮筆寫下:
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皆驚) 九天仙女下凡塵。(人人喝彩)
兒孫個個都是賊,(兒孫驚怒) 偷得壽桃獻至親。(拍手叫好)
當時老師也參加了這次宴會,揮毫潑墨寫下了詩作,大屏幕展示:
這位婦人真幸福,日子美滿子孝順。
生日宴會齊道喜,愿她美滿又長壽。
活動設計:比較兩首詩哪一個好,好在什么地方?
7、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點評。
總結:兩首詩內(nèi)容相同,但手法不同。老師的詩平鋪直敘,把簡單的事件敘述轉化成了一個富有情節(jié)的故事;而唐伯虎的詩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把富有情節(jié)的故事寫得有波瀾,更突出了婦人的幸福和子女的孝順,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板書: 仙女 偷桃獻親
不是人 賊
唐伯虎這首詩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確,一池春水,風平浪靜,縱然有寧靜柔和之美,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水面的蕩漾、荷花的搖曳、游魚的沉浮則會給人更多的聯(lián)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讓平靜的水面波瀾起伏,一波三折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出示課題
8、)。
(三)寫作知識及技巧:
(1)那么,怎樣才能在敘事的文章中寫出事件的波瀾?
明確:
第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復雜性。
第二:要了解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方法。
(2)下面我們就通過幾篇例文來總結幾個興波瀾的方法。
例文1
慈善家
(萊尼斯拉托維亞)
他有錢,他心軟
聽見窮人哭聲就心酸——
隨伸手,入口袋,
慢慢掏……出手帕來。
活動設計:師生共同完成。
【提問】:這篇文章有沒有寫出什么波瀾?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興波瀾的方法是什么?
【點撥】:一個“慈善家”, 他很有錢,他很心軟。聽見窮人哭聲就心酸——便伸手到口袋慢慢掏,按常理,他應該掏的
9、是“錢”??伤统龅膮s是“手帕”!至此,情節(jié)發(fā)生了一個大突轉,就把這個慈善家虛偽的面目刻畫得淋漓盡致。那么,這是一種什么興波瀾的方法呢——“情節(jié)突轉法”。
活動設計:下列三篇文章都暗含波瀾,選擇你們小組共同欣賞的一篇,討論文中情節(jié)設置的巧妙之處在什么地方,波瀾是如何體現(xiàn)的,這些波瀾又是如何體現(xiàn)或強化相應的主旨的。
例文2
牧羊犬之死
一對年輕夫婦婚后多年沒有小孩,兩人頗感寂寞,于是養(yǎng)了一條小狗——條德國牧羊犬。這條小狗非??蓯?,他們精心喂,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這條德國牧羊犬長大了,長得很漂亮,而且成為他們忠成的朋友。這對年輕夫婦的家里不止一次遭遇到偷盜和搶劫,每一次都是
10、它沖在前面,將歹徒趕走,使主人免遇傷害。
在為條牧羊犬7歲時候,夫婦倆喜得貴子。兩個人對孩子寵愛有加,慢慢冷落了牧羊犬。牧羊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冷落,于是它開始嫉妒這個孩子,它再也不像過去那樣聽話,那樣可愛了。
有一天,夫婦倆將孩子放在搖籃里睡覺,然后到院子里去烤肉。院子里香味四溢。男主人向嬰兒房間走去,他想看看小寶貝睡得怎么樣。他在嬰兒房間的門口驚呆了,他看到牧羊犬站在門口,滿嘴是血,而且得意地搖著尾巴,他舉起手里的刀將犬殺死。
接著,他沖進嬰兒房間,看到孩子安然無恙,還在搖籃里睡覺,地上有一條很長的蛇,但是已經(jīng)被咬死了,他一下子明白牧羊犬為什么對他搖尾巴了。男主人流著眼淚喊:“是我
11、錯殺它!”
【提問】:這篇文章有沒有寫出什么波瀾?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興波瀾的方法是什么?
【點撥】:這篇文章實際上寫了一個誤會。文章的末段以前,通過主人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狗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反復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預感:這狗和主人之間早晚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果然,最終主人以為狗傷害了嬰兒,舉起手里的刀將犬殺死。本文的誤會給主人公的是無盡的悔恨,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思索。本文以悲劇的形式寫了狗的忠誠,來呼喚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信任等嚴肅的重大問題。
誤會源于人與人之間的錯誤理解。這種錯誤理解使得人物之間的對話、行動、感情等等都朝著意外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掀起事件的波瀾。這種興波瀾的方法叫“鋪陳誤會法
12、”。應該說誤會的產(chǎn)生大多是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誤會來表現(xiàn)某些必然的思想感情、人生百態(tài),往往會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例文3
寒 冬 里
寒風凜冽。
一個禿頭的老乞丐在街頭乞討。
人們縮頸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個子兒也沒有討到。
饑寒交迫中,他發(fā)現(xiàn)一個衣冠楚楚的紳士朝這邊走來。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臟兮兮的手,顫巍巍地說:“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賞幾個銅板吧?!?
紳士看了看這個裹著破爛棉襖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fā)抖的禿頭老漢,便開始摸自己的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沒有找到一個銅板——他身上沒有帶錢。
可憐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紳士躊躇了—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攤著的手上。
13、
老乞丐捧著溫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著紳士在寒風中漸漸遠去——因為他發(fā)現(xiàn),紳士也是個禿頭。(選自《中學生讀寫》2000年6期《寒冬里》作者周維娜)
【提問】:這篇文章有沒有寫出什么波瀾?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興波瀾的方法是什么?
【點撥】: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設計了兩個個巧合。巧合一:紳士欲給乞丐錢,但卻沒有帶錢;巧合二:紳士把帽子給乞丐,禿頭乞丐發(fā)現(xiàn)紳士也是禿頭。這種巧合突出了紳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樂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
我們把這種興波瀾的方法叫“巧合興波法”。
例文4
地球上最后一個人
地球上只剩下了一個人。在房間里,他突然聽到了一陣敲門聲……
【提示】:這
14、據(jù)說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說,只有25字。盡管字數(shù)少,卻渲染了一種氣氛,給人以想象的余地。為什么“地球上只剩下了一個人”?又是誰在“敲門”?為什么“敲門”?接下來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懸念設置得好,能使文章峰回路轉,使讀者心急如焚。但在構思懸念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a.設置懸念不僅是表達的技巧,而且要能使讀者產(chǎn)生真實感,所以要以事實為依據(jù),精心剪裁。
b.設置懸念后要解開,否則就會含糊不清,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c.凡事有一個度,不能過分設置“懸念”,而沒有敘述和暗示。
(四)寫出事件的波瀾之訓練。
1、根據(jù)情景續(xù)說簡短的結尾,使其有波瀾。
情景材料:
送禮的人都
15、走了,牛書記像往常一樣,興奮地欣賞著禮品。
“嘿嘿,這是什么?”他懷著極大的興趣拿起紙筒展開,啊,是一幅國畫!牛書記高興極了!因為他姓牛,而畫的又是一頭“孺子?!保澴u之意,躍然紙上。
不過,作畫者似乎功底不夠,把牛畫得有點像鼠,突然……
老師展示一種答案:
(一只貓竄了出來,直撲國畫。)
注意提示“牛”和“鼠”是否一樣,牛書記是怎樣一個官吏。
活動設計:學生發(fā)言,老師點評,揭示方法、主旨。
2、揣摩運用適當?shù)姆椒?,根?jù)情景續(xù)說情節(jié),使其有波瀾。要求:體現(xiàn)本次創(chuàng)作目標,生活中有可能發(fā)生,內(nèi)容積極向上。
情景材料:
槍
(臺灣)林雙不
車子愈往南駛,我愈覺得不對勁。司機始終
16、不懷好意地透過后視鏡瞅著我,恐怕我是上了賊船了。報紙上幾乎天天有出租車司機在荒郊野外劫財搶色,甚至還要傷人的報道,為什么我這么大意?
果然,車子剛開不久,我就感到異樣了。司機一再從后視鏡瞅我,瞅得我心底發(fā)毛。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他的右手從方向盤挪開,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東西,大概是扁鉆或刀子吧?車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帶的山間,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動手了吧?我下意識坐直身子,冷汗開始往外冒。
……
活動設計:請三四位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總結。
活動設計:展示原文的后半部分。
可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他的手又伸了上來,放在方向盤上,沒有拿什么東西。
我看到,他又從后視鏡飛快地掠了我
17、一眼。 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來不曾看過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終于到了。當出租車在公路局車站前一停,我立刻打開車門沖了下去。松了一口氣,才想到還沒有付錢給司機,便繞過車后,走到司機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錢。突然,車子往前沖,迅速拐一個彎,消失在不遠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機無比驚惶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車錢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見旅行袋的右方開口突出一截槍管。那是我在臺北特地為孩子買回來的玩具槍,槍管太長了,無法全部塞進旅行袋。
【總結】整篇文字的情節(jié)均是由誤會構成。開篇,直入誤會,隨著誤會的加深,故事情節(jié)也層層推進,直
18、至篇末,才“霧過天晴”,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五)小結:
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種方法,而是綜合運用幾種方法。這樣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見奇。具體寫作中應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將事件描寫得繁復曲折,但與突出的中心關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長拖沓。
2、情節(jié)的構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達不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3、為了敘事曲折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穿鑿附會,破綻百出。
4、運用縱向聯(lián)想與橫向聯(lián)想,可以開闊思路,使文章有波瀾可設。 縱向聯(lián)想,就是從過去、現(xiàn)在及將來的角度,展開聯(lián)想。
(六)課后作業(yè)
依照課本68頁第二第四題的情景任選一題展開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敘事有一定的起伏變化,能顯現(xiàn)出一定的波瀾。
十一、板書設計:
情節(jié)突轉法
鋪陳誤會法
巧合興波法
設置懸念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