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學科教學設計模版(4)【分子原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4初中學科教學設計模版(4)【分子原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我的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 分子與原子
科目
化學
教學對象
九年級學生
課時
1
提供者
白云霞
單位
平遙縣朱坑三中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分子與原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生活實例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建立“
2、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本課題的學習能把前面內容(如物理、化學變化,純凈物、混合物等)從微觀結構的角度上認識得更加深刻,而且還是繼續(xù)學習化學方程式等內容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工具(指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它在本單元中能幫我們深切體會化學反應的實質,從微觀角度解釋生活常識;學好本課題是學好化學重要基礎。
三、學情分析
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關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分子和原子的體積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其確實客觀存在。因此
3、,本課題的引入并不困難,但涉及的一些微觀概念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能熟練掌握的是物理學上常提到的一些變化,如蒸發(fā)、擴散、物質三態(tài)及熱脹冷縮。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首先提出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引發(fā)思考,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觀點,然后通過學生的活動探究,認識分子的基本性質;繼而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互相交流、分析與討論,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從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學會探究;分子、原子基本概念的形成;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宏觀現象。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從微觀角度認
4、識物質的變化。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激趣) 向表面皿中倒入花露水
(提問) 你聞到了什么氣味?
它能夠看見嗎?
(設問) 這是為什么呢?
你能解釋嗎?
(分組實驗)品紅的擴散
(組織討論) 為什么會這樣?
(講解)科學技術證明物質就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構成的。
觀察,聞氣味
回答:聞到了花露水的香味,但看不見。
思考
1、帶著問題觀看,思考;動手實驗;
2、討論得出假設:物質由許多看不見的東西構成
討論結果得到肯定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興趣。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ㄩ喿x)教材P49-50頁
播放幻
5、燈苯分子的放大倍數及水分子與水滴的大小比喻
(看圖)世界上最小的漢字
閱讀、觀察、對比
理解分子很小,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提問)從品紅的擴散、水的蒸干、聞到香味等現象說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質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分子的運動。
1、(演示、分組)取一只試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試液。
(提問) 有什么現象呢?
2、(演示、分組)在燒杯C中裝入10ml濃氨水。用一只大燒杯把A、C兩燒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圖)
過幾分鐘,同學們看到了小燒杯A、B有何現象?
(提問)上述現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引導實驗)請大家用簡單實驗證明自己的假設。
(提問
6、)這些說明了什么?如果改變溫度會怎樣呢?
(練習)如圖,濾紙條上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回答:分子可以運動
回答:酚酞遇氨水變成了紅色,聞到刺鼻的氣味。
回答:A變紅,B不變。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假設:
1、A燒杯滴入的酚酞要過一會兒才能變色,與燒杯無關;
2、大燒杯壁一沾有某種物質,散發(fā)出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與A燒杯中溶液接觸,使其變紅;
3、燒杯C中的濃氨水散發(fā)出一種肉看不見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燒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變成紅色。
實驗探究:
1、在潔凈燒杯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靜置,觀察現象;
2、將其單獨罩在大燒杯里,觀察現
7、象。
3、另取兩只燒杯替代A和C。一只中的溶液與A相同,另一只用蒸餾水,同時罩入大燒杯內,觀察現象。
獲得結論: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C燒杯濃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見的粒子進入了燒杯A中的溶液,使溶液顏紅;
(結論):分子是在不停地運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養(yǎng)成實踐證明理論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演示實驗)兩個集氣瓶中分別盛放O2和NO2兩種氣體,口對口放置,抽去中間的毛玻璃片后,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
(提問)從體積上來說,1+1=2嗎?為什么? 請同學舉例
(分組實驗)酒精與水混合
(講
8、解)熱脹冷縮及物質三態(tài)
(練習)見課內作業(yè)
觀察,并描述現象。
學生回答: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兩者相互混合進入對方。
理解分子的運動,初步形成分子間有間隔的想象表象
做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減小的實驗。(水預先染色,現象更明顯。)
回答: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舉例:熱脹冷縮及物質三態(tài)等。
完成練習。
再次激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
?
(引導歸納)分子與原子的區(qū)別?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練習)見課內作業(yè)
(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得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歸納結論。
完成練習。
小結發(fā)言。
培養(yǎng)學生的
思維能力
隨堂鞏固知識
加強對新學知識的理解憶。
八、板書設計
課題2 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的運動
3、分子間有間隔
三、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四、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結合形成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