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漢為明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課件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漢為明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課件 新人教版(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置錦衣衛(wèi);八股取士;明成祖遷都北京、實行削藩、增設東廠加強君主專制的基本史實。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 學習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學習難點:八股取士。 被宋神宗認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史書是 ( ) A、水經(jīng)注 B、史記 C、資治通鑒 D、三國演義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這些發(fā)明對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有利于人類文化快速、廣泛傳播和交流的 ( )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術 A、
2、 B、 C、 D、 一、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元朝滅亡原因: 、 。 明朝建立:建立時間: 建立者: . 都城: 改稱 . 加強君權措施: 在地方:廢除 ,設立直屬 。的 ,分管 、 、 。 在中央:廢除 ,撤銷 ,由 、 、 、 、 、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 負責。 后果:全國的 ,都集中到了 手里。政治腐敗 災害頻繁1368朱元璋應天南京行中書省中央三司民政司法軍事丞相中書省吏戶禮兵刑工皇帝軍政大權皇帝 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貧困,從小給地主放牧牛出生于安徽,家境貧困,從小給地主放牧牛羊。羊。17歲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災荒和瘟疫,他只好歲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災荒和瘟疫,他只好出
3、家到一座寺廟出家到一座寺廟當和尚當和尚。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寺廟被。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寺廟被戰(zhàn)火燒毀,他就投奔起義軍,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謀,作戰(zhàn)火燒毀,他就投奔起義軍,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謀,作戰(zhàn)勇敢,幾年后成為這支起義軍的首領。他率領隊伍戰(zhàn)勇敢,幾年后成為這支起義軍的首領。他率領隊伍南南征北戰(zhàn)征北戰(zhàn),建立了明朝。,建立了明朝。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年在位)應天應天(南京南京)朱元璋朱元璋 明太祖明太祖1368年年時間時間: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改革前改革后地方:行中書省地方:行中書省 ( (行省行省) )地方地方結(jié)果:加強了君權中央中央左左丞相丞相(中書省)
4、(中書?。┯矣邑┫嘭┫嗟?方地 方( 行行 省省 )布政司布政司民政民政按察司按察司刑獄刑獄都司都司軍政軍政吏部吏部戶部戶部禮部禮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六部六部三司三司錦衣衛(wèi)錦衣衛(wèi) 特務統(tǒng)治: 授權侍衛(wèi)親軍 。 職責:兼管對臣民的 , 。 錦衣衛(wèi)由 直接指揮,不受 的約束成為了 機構。 文化專制: 八股取士目的:為了選拔 的官吏。 考試范圍:在 范圍內(nèi)命題。 考試特點:考生只能根據(jù) , 不準 。 答卷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 。 影響: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 , , 不講求 ??贾凶龉俸?,大都成為 。明太祖錦衣衛(wèi)監(jiān)視偵查皇帝法律聽命于皇帝四書五經(jīng)指定的觀點答卷發(fā)揮自己的見解八股文埋頭攻讀
5、經(jīng)書 專研八股實際學問皇帝的忠實奴仆2 、 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明朝的特產(chǎn))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明朝的特產(chǎn))職能:職能:特點:特點:對臣民監(jiān)視、偵查。對臣民監(jiān)視、偵查。由皇帝直接指揮,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不受法律的約束。安然朝中坐,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卻知天下事。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命題特點:命題特點:答題觀點:答題觀點:文體特點:文體特點:只能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nèi)命題;只能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nèi)命題;只能根據(jù)指定的觀點答題只能根據(jù)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fā)揮自己的見解;不準發(fā)揮自己的見解;只能分為八個部分。只能分為八個部分。四書:四書:論語論語 孟子孟子 大學大學 中庸中庸五經(jīng):五經(jīng):詩經(jīng)詩經(jīng) 尚
6、書尚書 禮記禮記 周易周易 春秋春秋 子謂顏淵曰: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破題破題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承題承題 蓋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規(guī),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蓋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規(guī),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起講起講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 入手入手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 起股起股 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滯,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滯, 一于藏者緩,果于藏
7、者殆,一于藏者緩,果于藏者殆, 中股中股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nèi)有其人焉。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nèi)有其人焉。 則又嘗身為試之,今者轍環(huán)之際有微擅焉,則又嘗身為試之,今者轍環(huán)之際有微擅焉, 后股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束股束股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 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 積極方面:積極方面:是考試規(guī)范化的結(jié)果,增大了考試標準是考試規(guī)范化的結(jié)果,增大了考試標準 的客觀性,對于以后的考試制度也有借的客觀性,對于以后的考試制度也有借 鑒意義。鑒意義。消極方面:
8、消極方面: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造成嚴重阻礙。造成嚴重阻礙。1 1、廢行省,設三司、廢行省,設三司2 2、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明朝君權的加強 _的 朱元璋3 3、設立錦衣衛(wèi)、設立錦衣衛(wèi)4 4、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煞費苦心5 5、分封諸王、分封諸王朱元璋朱元璋建文帝建文帝朱棣朱棣京師京師靖難之役靖難之役xu fn削削 藩藩yn d燕燕 王王 朱朱 棣棣 jng靖靖 難難 背景:為了 , 把子孫封到各處做 ,授予 大權。 削藩原因: 看到 , ,下令 。 靖難之役:旗號:“ ” 實質(zhì): 發(fā)起的與 爭奪 的戰(zhàn)
9、爭。 結(jié)果:以 的勝利而告終。 稱帝,就是 。 遷都: 目的:加強 。 時間: 。 將都城從 遷都到 。 明成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 1繼續(xù)執(zhí)行 ; 2增設特務機構: 在錦衣衛(wèi)之外,增設特務機構 。由皇帝親信的 統(tǒng)領。 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標志 : 的設置。鞏固統(tǒng)治朱元璋藩王軍政建文帝藩王勢力日漸壯大 威脅自己統(tǒng)治實行削藩靖難燕王朱棣建文帝帝位燕王朱棣明成祖中央對北方的控制1421 明成祖南京北京削藩政策明成祖東廠宦官廠衛(wèi)特務機構二、二、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1、 “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明太祖死后,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建文帝聽取大聽取大臣的建議,實行臣的建議,實行削藩政策削藩政策。
10、燕王朱棣先發(fā)制人,打著燕王朱棣先發(fā)制人,打著“靖難靖難”的旗號,在的旗號,在1399年起兵下爭奪皇位。年起兵下爭奪皇位。歷史上稱這次戰(zhàn)爭為歷史上稱這次戰(zhàn)爭為“靖難之役靖難之役”。1 1、遷都北京、遷都北京2 2、繼續(xù)削藩、繼續(xù)削藩明朝君權的加強明朝君權的加強 _的的 朱棣朱棣3 3、增設東廠、增設東廠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立,標志明朝君主專制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立,標志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高度強化。處心積慮明清皇宮紫禁城明清皇宮紫禁城返回返回 1. 1.本課可歸納為本課可歸納為“一、二、五一、二、五” (1 1)一一個目的:加強君權。個目的:加強君權。 (2 2)二二個人物: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個人
11、物: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棣。 (3 3)五五項措施:改革行政機構;設立廠衛(wèi)項措施:改革行政機構;設立廠衛(wèi)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遷都北京;削藩政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遷都北京;削藩政策。策。二、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改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久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職官志請回答:(1)“這是哪個朝代的官制變化?文中“帝”指誰?(2)“六部”指的是?他們對誰負責?(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明朝朱元璋吏、戶、禮、兵、刑、工皇帝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在了皇帝手里 1、明清時期,專制統(tǒng)治不斷強化,其中屬于明太祖的集權措施有 ( ) 廢丞相 廢行中書省 設錦衣衛(wèi) 設東廠 A B C D. 2、小明對同學說“明朝官吏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 ) A焚書坑儒 B設置廠衛(wèi)機構 C八股取士 D大興文字獄 3、明代科舉制度與唐代科舉制度最大的差異在于 ( ) A、考試方式不同 B、考試內(nèi)容不同 C、考試目的不同 D考試管理不同 4、明朝建立是在 ( ) A、13世紀60年代 B、13世紀80年代 C、14世紀60年代 D、14世紀80年代 5、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說二者都 ( ) A、削弱了儒學地位 B、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C、損害了國家統(tǒng)一 D、引發(fā)了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