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導學案 1.新聞兩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初中語文導學案 1.新聞兩則(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 科
語文
課 題
1、新聞兩則
課 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能力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閱讀課文,把握新聞的特點、結構。
過程
方法
能根據(jù)新聞的結構理清內(nèi)容、層次并體會語言的準確、簡潔。
情感
態(tài)度
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
把握新聞的特點,重點把握新聞的結構,了解導語的作用。
教學難點
把握新聞的特點,體會新聞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2、 動
設 計 意 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配樂朗誦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聲情并茂地導入課文。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1949年4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jīng)過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二、檢查預習
課件投放,主要檢查學生字詞掌
3、握情況。
蕪湖 荻港 潰退 銳不可當 簽訂
三、背景簡介
(課件投放)
也可讓學生展示課下搜集到的資料,然后教師再補充投放有關資料。
四、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錄音,(朗讀水平較高的教師也可范讀)要求學生注意體會文章的情感。
學生聽,進入情境。
學生朗讀,記憶字詞讀音以及字形
學生展示搜集的資料,聽教師補充介紹背景資料。
聽錄音或聽教師的范讀。
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便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度嗣窠夥跑娬碱I南京》這首詩大氣磅礴,與本文的文氣一脈相承。
布置、檢查預習情況,有利
4、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介紹事件的歷史背景,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10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大家下載后可以自行修改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2、學生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氣勢。
3、點名讀,師生評價,明確朗讀要領。
4、學生從兩則新聞中任選一篇,自由朗讀課文,在文中圈點批注內(nèi)容的六要素,整體把握新聞的內(nèi)容。
5、分別選兩位同學指出內(nèi)容的六要素,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明確: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
5、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里長江戰(zhàn)線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議,人民解放軍為打倒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而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
經(jīng)過及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占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jīng)過整天激戰(zhàn),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退,被迫將整個南陽戰(zhàn)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qū)
6、。在我強大的野戰(zhàn)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jīng)過與結果:自去年7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jù)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jù)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6、引導學生把握兩則新聞戰(zhàn)爭的主題。
明確:兩則新聞記述了正義戰(zhàn)爭的勝利,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通過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大敵人取得的,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7、再讀課文,體會文章的主旨與氣勢(學生任選一則新聞來讀)。
四、作業(yè)布置
7、
觀看本晚的《新聞聯(lián)播》,選擇感興趣的新聞,概括出六要素。.
學生試讀,讀出氣勢,評價其他學生的朗讀。
學生概括新聞的六要素,補充其他學生的答案。
掌握閱讀新聞的一般方法,即概括新聞的六要素
將朗讀放在課堂教學的突出地位,以讀促思,在多次的朗讀中,學生的思維與情感貼近文本,使陌生的文字資料變成自己大腦中的初步影像,從而激活作者與讀者、文本與讀者的的思維、情感斷裂帶。
把握新聞的六要素,是初學新聞的第一臺階。也是迅速了解一則新聞內(nèi)容的必由階段。
把握新聞的主題,讓學生通過
8、新聞明理、知情。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第二課時
一、新聞發(fā)布會
1、學生就昨晚觀看的新聞概述內(nèi)容,概括本新聞的六要素。
2、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
二、合作探究,理清兩則新聞的結構
1、教師投放新聞的有關知識,學生了解。
2、理清《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結構,并探討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新聞的結構。
(2)、讀出新聞的結構。
提問:標題中的“百萬”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
明確:“百萬”是實數(shù)。中路軍三十萬,西路軍、東路軍各三十五萬。看來,“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提問:導語從哪幾方面總
9、領了全文?
明確:導語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边@一導語從渡江作戰(zhàn)兵力、戰(zhàn)線(渡江區(qū)域)、戰(zhàn)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提問:文章主體部分可分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在一起的?
明確:主體部分可分三個層次,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渡江作戰(zhàn)情況。第二層開頭說時間,“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與第一層開頭“二十日起”相并列。第二層末的議論說到戰(zhàn)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zhàn),說到督戰(zhàn)原因:“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苯又猿靶鞑目谖钦f:“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
10、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边@一句在二、三層之間起了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由“西路軍”很巧妙很自然地轉(zhuǎn)入“東路軍”。
提問:三路大軍為什么不以地點為序從東往西,或從西往東?采用現(xiàn)在的順序有什么考慮?
學生深思,教師明確:文章報道的順序遵循的是時間順序。因為中路渡江最早,結束渡江也最早,因而把它排在最前面。西路和東路雖然同為二十一日下午開始渡江,但它們的順序也不能調(diào)換,因為西路和中路戰(zhàn)斗大致相同,所遇抵抗均較微弱,緊接在一起來介紹,自然而且行文也較方便。
3..理清《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的結構。
(1)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新聞結構。
(2)選兩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這一則新聞沒
11、有分段,要理清結構,需要劃分層次。
第一層,是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是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第三層,是背景資料,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勾勒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三、引導學生品析兩則新聞的語言
1.要求學生評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用“從……我聽出了……”的句式說話。
示例一:從“百萬大軍:,我聽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無堅不摧的氣勢。
示例二:“
12、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我聽出了人民軍隊所向披靡的輝煌戰(zhàn)績。
示例三:“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中的“均是”,我聽出了勝利的豪情。
示例四:“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中的“很”,我聽出了湯恩伯驕傲自負的心理和毛主席對敵人的嘲弄。
2.引導學生通過揣摩語言,把握新聞語言準確、精煉的特點。
多媒體顯示:
(1)、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二十四小時內(nèi)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突破”“渡至”能否換成“越過”“到達”?去掉“二十四小時內(nèi)即已”換成“共”好不好?)
(2)、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
13、突破了。
(加粗的句子換成“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好不好?)
明確:(見教學參考書)
四、課堂小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結千里戰(zhàn)線,大氣磅礴。《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縱橫揮寫,儒雅廣博,在今天來說,雖已成為歷史,但我們依舊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軍的威武氣勢,他們?yōu)槿嗣穸鴳?zhàn),為正義而戰(zhàn),他們是后代子孫心目中永遠的豐碑。
新聞的結構把握,有助于我們高效閱讀,閱讀時事,閱讀社會,閱讀人生。
回顧舊知,概括所選新聞的六要素。
朗讀、記憶新聞的有關知識。
學生邊讀邊勾畫新聞的結構要素
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問,邊讀邊思邊整理文本材料,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14、,深入理解文章的謀篇布局特點。
速讀課文,在上篇文章學習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結構。把握新聞“倒金字塔式’的
結構布局。
學生用給出的句式說話,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隱形內(nèi)容,品析新聞的語言特色。
分析多媒體展示的內(nèi)容,深入理解本文準確、精煉的語言特色。
別開生面的活動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
理解新聞的結構,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讓學生圈點勾畫,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動手能力,允許學生出錯,在多次的跌倒與碰
15、撞中,學生的能力才會形成。
教師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思考。問題不多但要處處抓住要害。
通過上文的學習,本文的學習要放開手腳讓學生去做,夯實對新聞結構的理解。概括不求準確全面,大意對即可。
通過一定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開放的句式便于激活學生的思維。
引導學生推敲字詞的妙處,訓練學生的語感,發(fā)現(xiàn)遣詞造句的妙處,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簡單總結,有開有合,引向深入。
作
業(yè)
設
計
16、
1、 觀看最近幾天的《新聞聯(lián)播》,邊聽邊分析新聞的結構。
2、 根據(jù)所學的新聞知識,自己動手寫一則身邊的新聞,報道開學至今學?;虬嗉壞橙?、某事或某項活動。
板
書
設
計
新聞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新聞兩則
新聞的語言:準確、精煉
教
學
反
思
相
關
鏈
接
時代背景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內(nèi)轉(zhuǎn)入戰(zhàn)略反攻。1948年春天,人民解放軍連續(xù)發(fā)起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給國民黨反動派以致命打擊。為了獲得喘息的機會,以便卷土
17、重來,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總統(tǒng),支撐殘局,并大搞和平談判的陰謀。在這歷史的緊要關頭,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為新華社寫了一篇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已經(jīng)是確實無疑了,國民黨反動派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的勝利,已不能用單純的軍事斗爭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陰謀。我們不能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卷土重來,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國共雙方談判,我方提出8條21款,限蔣介石20日前表態(tài)。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xié)議上簽字,談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發(fā)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
18、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nèi)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人民,保衛(wèi)中國人民領土主權的獨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軍即執(zhí)行最高統(tǒng)帥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一千華里的戰(zhàn)線上,發(fā)動了渡江戰(zhàn)役,國內(nèi)的反對派慘淡經(jīng)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一觸即潰。23日晚,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派政權的覆滅。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則新聞說:“去年7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實行英勇的進軍”,又說到“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zhuǎn)入戰(zhàn)略反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在
19、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nèi)線作戰(zhàn),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fā)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zhàn)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了戰(zhàn)略決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xù)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
這一則新聞發(fā)表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zhàn)役業(yè)已勝利結束,電文說“杜聿明剛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zhàn)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沈戰(zhàn)役中的失敗?;春?zhàn)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fā)起的,這則新聞發(fā)電之日正是淮海戰(zhàn)役前夜。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語言藝術
準確、
20、簡明、概括性強,鮮明、生動、富于感情色彩,均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所極具的語言特色——
莊重鮮明,激情昂揚。這篇內(nèi)容重大、舉世關注的消息,好似有著莊嚴性質(zhì)的文告,無異于一份人民勝利的宣言,承擔了昭告天下、瓦解敵人的目的,因而呈現(xiàn)很強的政策性,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不料……”一句就有嘲諷蔑視的意味,敵人“不料”,我軍“突破”,“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如此強烈對比中,足見敵人狼狽,足見我軍神勇。而將“東路軍”改為“我軍”,在不影響確切明了的前提下,自然地融入親切自豪之情。例子還有很多,如“百萬大軍”“1000余華里”(氣勢豪邁,排山倒海)“沖破”“橫渡”“突破”(勝利豪情,
21、激動人心);如寫我軍的“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與敵軍的“紛紛潰退,毫無斗志”,贊揚與藐視涇渭分明。
凝縮精練,深刻概括。全文只有500余字,卻全面報導了渡江戰(zhàn)役的偉大歷史場面。時間、地點、人數(shù)、敵我態(tài)勢一清二楚,都是確鑿有據(jù)、毫不含糊的,同時分析了雙方情狀之原因,預示了戰(zhàn)役前景。“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八個字,極有氣勢的寫出渡江戰(zhàn)役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均是”二字則概括了戰(zhàn)線之寬廣和勝利之巨大?!熬沤ú缓币辉~,準確表明當時九江尚未解放的狀況;“我東路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精確到日到時;“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可見我軍指揮部運籌帷幄,指戰(zhàn)員胸有成竹,恰切表明我軍銳不可當
22、的氣勢。
措詞準確、文白相間。以對東路軍戰(zhàn)果的敘述為例,就分別用了“殲滅”及“擊潰”(不是籠統(tǒng)地說“消滅”或“打垮”),“占領”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進了一步,江陰要塞已為我所用),對長江是“封鎖”(不準船只自由通航),對鐵路則用“切斷”(堵住了敵人從鐵路逃跑的退路),這一系列動詞,真實地反映戰(zhàn)況,雄闊有力。用詞準確還表現(xiàn)在對某些概念的適當限制上,如說西路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所遇之抵抗則“較為頑強”,就非常適當?shù)乇憩F(xiàn)了敵我雙方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貶抑敵人,而是恰到好處地從正面或反面表現(xiàn)我軍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作者還采用了文白相間的表達方式,多處文言詞語和句式,在文中顯得鄭重得體。例如:“均是”“即已”“業(yè)已”“至……止”“所遇之”“甚為”“然”“諸縣”等等,讀起來更見嚴肅而令人激動。
新聞兩則資料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