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專題《光的折射透鏡》(新版)蘇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專題《光的折射透鏡》(新版)蘇科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光的折射 透鏡》
一、選擇題
1. 下列光學圖示中正確的是 ( )
2. 如圖所示,對下列光現(xiàn)象解釋正確的是 ( )
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凹透鏡只能透光,不能成像
B. 正常眼睛看物體時,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C. 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
D. 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是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
4. 用照相機對下圖左側的小貓咪拍照, 則右邊四圖中, 能正確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 ( )
5. 如圖所示,關于小杰使用光學儀器觀察物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如圖甲所示,用凸透鏡觀察自己的指紋,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2、
B. 如圖乙所示,用凸透鏡觀察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像
C. 如圖丙所示,用平面鏡觀察身后的物體,看到的是正立、縮小的像
D. 如圖丁所示,用潛望鏡觀察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像
6. 如圖所示, 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 在容器底形成一個光斑, 保持入射光路不變,
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則容器底的光斑將 ( )
A. 向右移動 B. 保持不動 C. 向左移動 D. 無法確定
7. 如圖,將一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xiàn)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透鏡
的距離為 L. 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A. 由于紙上呈現(xiàn)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鏡
3、
B. 一定是凸透鏡,紙上的光斑是太陽通過透鏡所成的實像
C. 一定是凸透鏡,若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透鏡的焦距一定小于 L
D. 一定是凸透鏡,若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透鏡的焦距也隨之變大
8. 蠟燭放在凸透鏡前 24 cm處,在透鏡另一側移動光屏得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 移動蠟燭
至距離凸透鏡 16 cm 處,所成的像 (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9.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的
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4、 ( )
A. 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 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蠟燭的像向上移動
C. 為了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光滑的玻璃板
D. 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小,只需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10.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
規(guī)律時,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并繪制了物距 u 和
像距 v 之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 . 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8 cm
B. 當 u=3 cm 時,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C.當 u=20 cm 時,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D.當物體從距凸透鏡 30 cm 處移到 10 cm
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11. 小明
5、在家中做“研究光的傳播”實驗,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輕輕注入濃糖水,
從側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內光的路線如圖所示 .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這個現(xiàn)象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B. 這個現(xiàn)象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C.當攪拌缸中的水后,觀察到光的路線
依然是彎曲的
2
D.當攪拌缸中的水后,觀察到光的路線是沿直線傳播的
12. 如圖所示,a、b、c、d 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 F 為焦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幻燈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 c 點時的成像特
點制成的
B. 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 d 點時的成像特
點制成的
C.使用放大鏡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
6、a
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D.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 F 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13. 智能手機的攝像頭不但可以拍照, 還能掃描黑色二維碼快速登錄網(wǎng)頁、 網(wǎng)上支付或加微
信好友 . 如圖所示是手機掃描廣告紙上二維碼時的情形,關于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二維碼是光源
B. 二維碼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線
C. 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
D. 手機的厚度小于攝像頭透鏡的焦距
14. 某同學為了探究“視力矯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裝置做了以下實驗 . 如
圖所示, 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實像, 他將一個眼鏡片放在凸透鏡和燭焰之間, 發(fā)
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清晰了
7、, 他移走眼鏡片, 稍微將光屏遠離凸透鏡, 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
像,則該眼鏡片是 ( )
A. 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 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C. 近視眼鏡片,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D. 近視眼鏡片,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15. 如圖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個小泥娃,透過水杯觀察小泥娃的圖象 . 改變泥娃與水杯的
距離,下面是關于我們所能看到的像的特點,其中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 當泥娃比較靠近水杯時,可能看到泥娃變高又變粗的像
B. 當泥娃離水杯足夠遠時,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變高
的像
C.當泥娃離水杯一定距離時,可能無論人眼在什么位置都
看不清泥娃
8、的像
D.只要是人眼透過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一定是虛像
16. 在課外小實驗活動中,小明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物理課本,透過玻璃杯觀
察書上的小丑圖片 ( 圓圈中的小丑圖片與課本中的小丑圖片實際大小相等 ) ,如圖所示 .
他所看到的虛像是圖中的 ( )
3
二、填空題
17.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來向 ( 選填“上”或“下”彎折,都是由于
光從 斜射向 時發(fā)生了折射的緣故 .
18. 星期天, 小明約小剛逛公園 . 在游玩時看見了一些現(xiàn)象, 他倆從物理角度議論起了下列問
題.
(1) 陽光下, 小明看見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 可以用光的 知識來解釋
9、. 看見
公園中紅色的花朵,是因為花朵 ( 選填“反射”或“吸收” ) 紅色光的緣故 .
(2) 來到湖邊,小剛看見湖水中的魚在藍天白云間游弋 . 看見的魚是光的 形成的
像,看見的藍天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像 .
(3) 若湖中的水深 lm,則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 ( 選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1 m.
19. 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的現(xiàn)象,其中折
射光線是 ,反射角等于 度,分界面的 側是玻璃 .
20. 古詩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現(xiàn)象的詩句,如 “潭清疑水淺” 說的就是光的 現(xiàn)象;“大
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的詩句中, 詩
10、人觀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光線
經(jīng)過不均勻大氣時發(fā)生 而成的像,此時太陽的實際位置是圖中的 ( 選
填“甲”或“乙” ).
21. 如圖所示是一束激光射向空水槽,激光沿 射到水槽底部 O 點,形成一個光斑 .
向水槽中注入適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 O點的 ( 選填“左”或“右” )
側. 繼續(xù)沿水槽壁緩慢注水, 在此過程中, 折射角 ( 選填“增大”“不變” 或“減
小”).
22. 烈日下,洗車后必須及時擦干,否則會導致車漆失去光澤,這是因為留在車身上的水滴
相當于 鏡, 具有 作用, 使太陽光在 位置形成高溫, 導致車漆
失去光澤 .
4
23. 近期
11、流行的“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方便 . 如圖所示, 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 利
用自拍桿可以 物距, 減小人像的大小, 從而 取景范圍, 取得更好的拍攝
效果.( 選填“增大”或“減小” )
24. 如圖在“自制水滴顯微鏡”的實驗中 .
(1) 應使紅箭頭、小水滴、凸透鏡在同一豎直直線上,且始終保持凸透鏡是水平的,眼
睛離凸透鏡不要太近 .
(2) 圖中的水滴相當于 鏡,透過它應該能看到一個 ( 選填“正立”
或“倒立” ) 、 ( 選填“放大”或“縮小” ) 的箭頭,人眼通過顯微鏡觀察紅
色箭頭時看到的是放大的 ( 選填“實”或“虛” ) 像.
25. 小華同學最近視力
12、下降, 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其原因是眼睛晶狀體的焦距與原來正常時
相比變 ( 選填“長”或“短” ) ,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 ( 選
填“前”或“后” ) 方,他需要配戴 (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 矯正視力 ;
目前有一種手術治療方案, 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 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
的偏折能力變得 ( 選填“強”或“弱” ) 一些,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 .
三、作圖題
26. (1) 完成如圖甲、乙中的光路圖 .
(2) 一條光線射到水面后發(fā)生反射和折射, 折射光線 OA如圖丙所示, 試畫出入射光線的
大致方向并作出反射光線 .
四、實驗探究題
27.
13、 (10 分) 小明同學在探究光的反射與折射活動中,做了如下實驗 : 把半圓形玻璃磚放在帶
有刻度的轉盤上, 用激光器作為光源, 用激光束照射到半圓形玻璃磚上, 觀察到如下現(xiàn)
象.
①讓光束沿著半圓形玻璃磚的半徑射到它的平直的邊上,當入射角小于 42° 時,可以
觀察到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當增大入射角角度,反射光增強、折射光線減弱 ( 如圖
甲、乙所示 ).
②當入射角大于 42° 時,折射光線消失了 ( 如圖丙所示 ) ,若再讓入射角小于 42° 時,
折射光線又會出現(xiàn) .
回答下列問題 :
(1) 光沿著半圓形玻璃磚的半徑射到它的平直的邊上,光先從空氣進入玻璃磚,光在玻
14、
璃磚的平直邊上反射后, 又從玻璃磚返回空氣中, 兩次經(jīng)過兩種介質分界面時光束都
5
沒有發(fā)生偏折, 而在半圓形玻璃磚的平直的邊上, 光從玻璃磚進入空氣中, 光卻發(fā)生
了偏折,前者光束不發(fā)生偏折的原因是 .
(2) 在圖乙中,入射角是 ° ,折射角是 ° .
(3) 當入射角大于 42° 時, 折射光線消失 ; 當入射角小于 42° 時, 折射光線又出現(xiàn) . 我們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晶瑩的露珠, 從有些位置看過去特別明亮, 而有些位置就相
對較暗,請對此現(xiàn)象作出簡要解釋 . .
(4) 在以上活動中,入射角大于 42° 時,折射光線消失的現(xiàn)象在光從玻璃進入空氣中會
出 現(xiàn)
15、 , 如 果 光 是 從 空 氣 進 入 玻 璃 , 這 種 現(xiàn) 象 會 發(fā) 生 嗎 ? 請 說 明 理
由 .
.
28. (8 分) 在探究“模擬人眼視力缺陷”的實驗中 .
(1) 圖甲是實驗中出現(xiàn)的情形, 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 應將凸透鏡向 ( 選
填“上”或“下” ) 調整.
(2) 若凸透鏡的焦距是 10 cm,當燭焰距凸透鏡 20 cm 時,能成倒立、 的實像 ;
當燭焰向左 ( 遠離透鏡 ) 移動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 ( 選填
“左”或“右” ) 移 .
(3) 在上一步實驗獲得清晰的像后, 小明取了一副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前, 如圖乙所示,
16、
要使光屏上還能成清晰的像,可將蠟燭向 ( 選填“左”或“右” ) 移.
29. (14 分)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 .
(1) 如圖甲所示,讓平行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
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 實驗前需調節(jié)燭焰、 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比較規(guī)范的是 ( 填
選項前的字母 ).
A. 將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節(jié)
B. 將三者靠攏,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節(jié)
(3) 為了方便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 光屏應選用較 ( 選填“粗糙”或“光
滑”) 的玻璃板 .
(4) 如圖乙所示,用該凸透鏡做成
17、像實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 18 cm 的位置,移動光
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 若撤去光屏, 人眼在圖乙所示的位置 ( 選填“能”
或“不能”) 觀察到蠟燭的像 ; 當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后, 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
應將光屏向 ( 選填“左”或“右” ) 移動.
6
(5) 若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 25 cm 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A”; 接
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 28 cm 的位置,再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B”.
由實驗可知像“ A” ( 選填“大于”或“小于” ) 像“B”.
(6) 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實像時,小明用不透明的
18、紙擋住透鏡下半部分,則
光屏上所成的像 ( 選填“完整”或“不完整” ).
(7) 將透鏡及蠟燭、光屏置于光具座上 ( 如圖丙 ) 做成像實驗,記錄每次成實像的物距 u,
像距 v. 物像間距 L( u+v) ,繪出圖丁 (以 f 為長度單位 ) ,由圖可知,要想成實像,蠟
燭與光屏的間距應滿足 L . 經(jīng)“百度”發(fā)現(xiàn),物理學中,有一個凸透鏡成像
的“新概念” : 放大率
n= .
n
A 'B'
AB
v
u
,結合丙、丁兩圖,可知當物距 u=3f 時,
參考答案
1. A 2. A 3. D 4. B 5. B 6. C 7. C 8. C
19、
9. B 10. A 11. D 12. A 13. C 14. A 15. C 16. A
17. 上 水中 空氣
18. (1) 直線傳播 反射
(2) 折射 反射
(3) 大于
19. OG 30 左
20. 折射 折射 乙
21. 直線 左 不變
22. 凸透 會聚 焦點
23. 增大 增大
24. (2) 凸透 倒立 放大 虛
25. 短 前 凹透鏡 弱
26.
27. (1) 光垂直射到兩種物質的界面上,故光線不發(fā)生偏折
(2) 40 80
7
(3) 露珠特別明亮的位置,是光從水珠里反射時,沒有折射光線,所以看起來特別明亮
(4) 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折射角比入射角大,當折射角等于 90°時,光開始全部退回
玻璃中,所以反射光最強. 如果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入
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不可能達 90°
28. (1) 下
(2) 等大 左
(3) 右
29. (1) 10.0 (2) B. (3) 粗糙
(4) 能 右 (5) 大于 (6) 完
(7) ≥ 4f( 或不小于 4f) 0.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