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課后限時集訓: 3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課后限時集訓: 3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Word版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后限時集訓(三)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時間:40分鐘 分值:8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江西名校聯(lián)盟高三質檢)梭倫改革時規(guī)定:除了橄欖油之外,禁止雅典城邦出口食品。此外,他還統(tǒng)一了雅典的度量衡,并鼓勵外來工匠移民雅典。這些改革措施( )
A.限制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B.有利于平民獲得民主權利
C.擴大了雅典民主政治范圍
D.有利于雅典城邦經(jīng)濟發(fā)展
D [“統(tǒng)一了雅典的度量衡”“鼓勵外來工匠移民雅典”說明梭倫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移民政策來發(fā)展雅典的經(jīng)濟,故選D項;禁止食品出口有利于平民階層,無法反映出是
2、否限制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排除A項;題干中所述及的改革措施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排除B項;外來移民不屬于雅典的公民,排除C項。]
2.(2019·濰坊一模)古代雅典法律規(guī)定:凡不信神或教授有關宇宙的理論者,都將遭到起訴。普羅泰格拉提倡“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結果他的著作遭雅典人查封,他本人也因其學說而被判了死刑,只因僥幸才得以逃走。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明顯缺乏人文精神
B.公民個人自由受到限制
C.實行思想專制統(tǒng)治
D.法律體系達到完備程度
B [普羅泰格拉的言論自由不能完全得到保障,這說明公民的個人自由受到限制,故選B項;普羅泰格
3、拉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排除A項;雅典寬松的政治體制推動思想自由,排除C項;普羅泰格拉被判死刑等現(xiàn)象說明雅典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排除D項。]
3.(2019·新鄉(xiāng)二模)古代雅典法律規(guī)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應該向元老院說明理由,并在得到許可后去死。不幸的人應該說出他的不幸,法官應該向他提供補救的辦法。只有當法官與元老院也無能為力的時候,才可以選擇自殺。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具有尊重生命價值的人文情懷
B.法律關注社會公平與公正
C.法官與元老院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D.法律體系達到完備的程度
A [根據(jù)材料“不愿再活下去的人……法官應該向他提供補救的辦法。只有當法官與元老
4、院也無能為力的時候,才可以選擇自殺”可知,古代雅典盡力阻止人隨意自殺,反映出古代雅典法律具有尊重生命價值的人文情懷,故選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法律關注人的生死,排除B項;材料無法說明法官與元老院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法律體系的完備,排除D項。]
4.(2019·德州一模)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對公共文化活動中的節(jié)日慶典、戲劇表演、競技比賽等捐助,如支付戲劇表演的舞臺設置和服裝費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贏得尊重和名聲,甚至是政治資本。這說明當時( )
A.社會普遍追逐名利
B.公民貧富分化嚴重
C.雅典民主實質是貴族統(tǒng)治
D.權利和義務具有一定平衡
D [材料表明,當時
5、雅典賦予公民在經(jīng)濟上付出之后,政治上就有一定回報的權利,體現(xiàn)了權利和義務具有一定平衡的特點,故選D項;材料未涉及普通民眾對名利的態(tài)度和人們之間的財富差距,也不能說明雅典民主的主體為貴族,排除A、B、C三項。]
5.(2019·江門一模)公元前5世紀末,雅典出現(xiàn)了官員問責機制,即“審查”。一方面對即將離任的各級官員進行強制性稽查,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隨時對公職人員發(fā)起指控,主持審查的人員也受該制度的約束。該舉措( )
A.引發(fā)了官員與公民之間的對立
B.說明了民主政治存在嚴重弊端
C.避免了官員的權力濫用和腐敗
D.有利于維護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D [雅典的官員問責機制對于防止官員濫
6、用職權,進而維護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具有積極作用,它不屬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排除B項,選D項;官員問責機制是維護民主制度的一種手段,不會引發(fā)官員和公民之間的對立,排除A項;官員問責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民主制度,但不能完全遏制官員的權力濫用和腐敗,排除C項。]
6.(2019·云南一模)伯利克里與外邦女子育有一私生子,在伯利克里晚年失去兩個公民兒子后,公民大會才在他的懇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權。這體現(xiàn)了雅典( )
A.人文關懷的普遍性 B.法律執(zhí)行的隨意性
C.公民大會權力擴大 D.民主政治的狹隘性
D [由材料“在伯利克里晚年失去兩個公民兒子后,公民大會才在他的懇求下破格
7、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權”可知,雅典公民權范圍的狹隘,是雅典民主政治狹隘的體現(xiàn),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民主政治的弊端而非人文關懷,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及雅典法律的執(zhí)行情況,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雅典公民權范圍而非公民大會的權力,排除C項。]
7.(2019·南昌一模)《全球通史》寫道:“羅馬人……瘋狂地爭奪金錢,暴發(fā)戶故意炫耀地揮霍浪費,以及對人類一切社會準則的冷漠無視,成為共和國末期的主要特征。”材料反映,當時羅馬( )
A.成文法的制定迫在眉睫
B.公民法的調整勢在必行
C.萬民法的推行激化矛盾
D.自然法的觀念深入人心
B [“暴發(fā)戶故意炫耀地揮霍浪費,以及對人類一切社會準則的
8、冷漠無視”說明羅馬共和國末期,羅馬人特別是富人的價值觀發(fā)生扭曲,人們之間的社會準則被漠視,這些都需要用法律來規(guī)范,故選B項;羅馬成文法形成于公元前450年,與材料“共和國末期”這一時間不符,排除A項;萬民法形成于公元3世紀,排除C項;自然法是反映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人性、秩序等自然理性的集合,排除D項。]
8.古代羅馬法規(guī)定:在商品交換中,未成年人如因對方利用其無經(jīng)驗而遭受損失的,可訴請追回已交付物件,縱使對方?jīng)]有欺詐行為,只要未成年人確實受到很大損失,也可申請“恢復原狀”,要求返還原物件。這反映出,古代羅馬( )
A.注重維護誠信交換原則
B.禁止未成年人交換商品
C.法律嚴懲
9、侵犯私有財產
D.重視保護弱勢群體利益
D [由材料可知,古羅馬法特別保護未成年人在商品交換中因無經(jīng)驗導致的損失,說明古羅馬重視保護弱勢群體利益,故選D項;材料沒有涉及是否誠信交換的問題,排除A項;材料說明允許未成年人交換商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對未成年人私有財產侵犯的懲罰,排除C項。]
9.(2019·德州一模)羅馬共和國晚期,城市街道兩邊建筑物密集,街道狹窄,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人從樓上潑水或投擲物品而致人傷害的情況。羅馬法規(guī)定訴訟應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無論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權人還是承租人,均應承擔賠償責任。該規(guī)定( )
A.推動了羅馬的城市建設
B.體現(xiàn)了公平原則
C.具有濃
10、厚形式主義色彩
D.混淆了法律責任
B [依據(jù)材料“羅馬法規(guī)定訴訟應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無論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權人還是承租人,均應承擔賠償責任”可知,該規(guī)定是為了確保公共場所安全,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也說明羅馬法明確區(qū)分法律責任,故選B項,排除D項;羅馬的城市建設與法律無關,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羅馬法具有形式主義特征,排除C項。]
10.(2019·鄂爾多斯一模)古羅馬實行的是嫁妝婚姻。在共和國早期,嫁妝處于丈夫的管理之下,妻子沒有擁有權。到了帝國時期,妻子取得了對嫁妝的管理權和使用權。這主要反映了( )
A.羅馬法逐步發(fā)展走向成熟
B.古羅馬婦女地位的提高
C.古羅馬婚
11、姻制度日趨完善
D.古羅馬嫁妝制度的演變
B [古羅馬婦女對嫁妝的權利從無到有,在嫁妝制度的演變過程中,擁有了對嫁妝的管理權和使用權,從而參與到社會財產分配之中,提高了她們在社會中的地位,故選B項;羅馬法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頒布,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古羅馬婦女地位的提高,而不是古羅馬婚姻制度的日趨完善,排除C項;D項未說明材料的實質,排除。]
11.(2019·石家莊一模)在古代羅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級的人擁有不同的公權和私權,其評判根據(jù)是法律人格。而要成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備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種身份。這表明羅馬法( )
A.有利于維護奴隸主
12、階級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圍
C.明確了身份和權利繼承的關系
D.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
A [古代羅馬只有貴族才有顯赫的家族身份,因此材料中“要成為具有……三種身份”表明羅馬法有利于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公法和私法,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身份和權利繼承的關系問題,排除C項;羅馬法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但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D項。]
12.(2019·唐山一模)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格指出,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強調( )
A.德國應向羅馬學習如何征服世界
B
13、.羅馬人是世界一體化的偉大先驅
C.征服世界始終是羅馬民族的夢想
D.法律是國家治理的有效途徑
D [該法學家認為羅馬法影響深遠,法律是國家治理的有效途徑,故選D項;該法學家并未提及德國應當征服世界,排除A項;羅馬式的征服并非世界一體化,排除B項;該法學家提及羅馬對世界產生影響的輝煌歷程,而未提及羅馬民族的夢想,排除C項。]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據(jù)《舊唐書·刑法志》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同州人房強,弟弟在岷州任統(tǒng)軍,因為謀反伏誅;按照
14、當時的法律,房強應當因為連坐處死。太宗得知此案,憐憫其將死,于是對大臣們說:“因為風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這不是庶人的過錯,怎么能因此濫施重刑呢?這更顯得君主不德?!趺茨懿徊炱湓径桓偶右哉D罰呢,這違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則?!边@對《唐律疏議》的修訂產生了影響,如將原《貞觀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為“情理切害”。后來以其為代表的法律體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繼承,在東亞被其他國家所接受。
——摘編自陶舒亞《中國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學階梯》是羅馬法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間(527-565年)編寫的一部法學教科書。書名取自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大法學家
15、蓋尤斯、保羅、烏爾比安以及其他法學家如弗洛倫丁和馬其安的同名著作。簡要闡明了法學原理,如“正義是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的這種堅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違背自然法的(因為根據(jù)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學階梯》隨著羅馬帝國的分治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逐漸湮沒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中,直到人類走出中世紀邁向近代時,其命運又發(fā)生了變化。
——摘編自徐國棟譯《法學階梯》等
(1)根據(jù)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律、羅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們產生的背景。(11分)
(2)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以前兩部法律的不同命運,簡析主要原因。(14分)
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一中
16、“違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則”、材料二中“奴役是違背自然法的”等信息歸納。第二小問,唐律依據(jù)唐朝經(jīng)濟、思想和社會等角度思考回答,羅馬法依據(jù)所學知識從古希臘人文主義、法學家努力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等角度回答。第(2)問的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一中“以其為代表的法律體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繼承,在東亞被其他國家所接受”以及材料二中“隨著羅馬帝國的分治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逐漸湮沒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中”的信息歸納回答。第二小問,唐朝的原因依據(jù)所學知識從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體制以及法律適應統(tǒng)治階級要求回答;羅馬的原因從羅馬帝國分裂以及基督教占據(jù)主導地位回答。
答案:(1)思想:
①唐律:德主刑輔,禮法結合。
②羅馬法:自
17、然法思想(理性、正義、自由、平等)。
背景:
①唐律:儒家思想占據(jù)主導地位;統(tǒng)治者“德政”意識濃厚;農業(yè)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相對安定。
②羅馬法:受古希臘人文精神影響;眾多法學家對法律思想的研究與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
(2)《唐律疏議》的命運:為后世所繼承并影響東亞其他國家。
原因:中國小農經(jīng)濟發(fā)達;中國及東亞均為君主專制政體;以唐律為代表的法律體系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
《法學階梯》的命運:湮沒在中世紀的歷史中。
原因:羅馬帝國分裂,出現(xiàn)封建割據(jù),阻礙了法律的統(tǒng)一執(zhí)行;基督教意識形態(tài)占據(jù)了主導地位。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學者主張重新審視古希臘文明中的法治和
18、憲政與近現(xiàn)代西方法治和憲政的關系。
古希臘
近代西方
①
雅典人認同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離開了城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雅典人沒有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個人財產不受保護。
②
雅典城邦的公民大會和陪審法庭包攬制定、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法律的全部權力。
③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平等參與、直接民主、抽簽選舉、投票表決、輪番而治以及較短的任期等。
——據(jù)羅洪洋、趙大華《重新思考古希臘與近現(xiàn)代
西方法治和憲政的關系》整理
結合所學知識解讀材料,從上述表格中任選一個主題,并結合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解
19、析:通過對題干材料的分析可得到以下幾個主題:
①古代雅典強調城邦至上,而近代西方法治強調對個人和個人權利的尊重及對國家權力的限制。
②古代雅典的權力機關權力廣泛且強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強調分權與制衡。
③古代雅典是公民可直接參與的直接民主,而近代西方法治是代議制的間接民主。
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進行論述,注意觀點要明確,論據(jù)要充分。
答案:示例:
主題:古代雅典的權力機關權力廣泛且強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強調分權與制衡。
論述:雅典城邦的公民大會和陪審法庭包攬制定、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法律的全部權力,缺少必要的制約機制。近代啟蒙運動中,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權力分立,彼此制衡,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憲法的理論基礎。1787年美國憲法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tǒng)掌握國家行政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三個部門互相制約,防止了任何部門的獨斷專行,體現(xiàn)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