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指導 詩歌中的虛與實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復習指導 詩歌中的虛與實課件(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詩歌中的虛與實詩歌中的虛與實一、一、眼下為實,心想為虛;眼下為實,心想為虛;(回憶、想象、夢境等)(回憶、想象、夢境等)送魏二送魏二王昌齡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愁聽清猿夢里長。請從虛實的角度分析這首詩。請從虛實的角度分析這首詩。虛與實的關系虛與實的關系越中覽古越中覽古李白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浣溪沙浣溪沙李煜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
2、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岸,曉風殘月。虛寫與實寫的關系:虛寫與實寫的關系:1 1、反襯、反襯2 2、烘托、烘托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歸去。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歸去。更不怕、江闌住。更不怕、江闌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又還是、秋將暮。 注: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和下
3、片。 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后兩句虛寫夢中相見慰孤獨;想象中后兩句虛寫夢中相見慰孤獨;想象中的相見反襯了現(xiàn)實中的孤獨。的相見反襯了現(xiàn)實中的孤獨。 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后兩句虛寫想象借大雁傳信;想象中后兩句虛寫想象借大雁傳信;想象中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xiàn)實中的情感阻隔。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xiàn)實中的情感阻隔。作用:作用: 虛實結合,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虛實結合,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擴大了意境,更助于表現(xiàn)感情。擴大了意境,更助于表現(xiàn)感情。 二二、具體為實,抽象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 1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問君能有幾多愁
4、?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2 2、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3 3、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如何載得起?4 4、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絮,梅子黃時雨?;摓閷嵉淖饔没摓閷嵉淖饔檬钩橄蟮臇|西形象化,變無形為有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變無形為有形,使虛幻空泛變得可觸可感,形,使虛幻空泛變得可觸可感,“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三、顯者為實,隱者為虛。三、顯者為實,隱者為虛。 請從虛實的角度分析下列詩歌請從虛實的角度分析下列詩歌 尋隱者
5、不遇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 聽流人水調子聽流人水調子王昌齡王昌齡孤舟微月對楓林,孤舟微月對楓林,吩咐鳴箏與客心。吩咐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斷弦收與淚痕深。第三句詩在寫法上虛實結合,試做簡要分析。第三句詩在寫法上虛實結合,試做簡要分析。 實寫景物,描繪出層層山嶺雨實寫景物,描繪出層層山嶺雨霧迷蒙的視覺形象;虛寫音樂,以霧迷蒙的視覺形象;虛寫音樂,以比喻的手法描繪出了音樂復疊、繁比喻的手法描繪出了音樂復疊、繁促的聽覺形象。促的聽覺形象。 初入淮河四絕句 (09年江西) 楊萬里
6、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飛 。 (注(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到南宋賀歲,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到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xiàn)已成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xiàn)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 答案:答案: 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鶩可以南北自由飛后兩句實寫鷗鶩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由往來的強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