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遼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中語文第三冊 伶官傳序課件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吉林省東遼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中語文第三冊 伶官傳序課件 新人教版(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伶官傳序 歐陽修教學(xué)目的1.學(xué)習(xí)“盛”“告”“困”“于”“其”“之”等產(chǎn)件文言詞語的用法。2.體會一些文言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識。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題和寫作目的;體會圍繞中心步步深入地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4.體會本文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表現(xiàn)主旨的方法教學(xué)重點:文言詞語的用法教學(xué)難點:步步深入的寫作方法教學(xué)課時:2課時教學(xué)方法:文言教學(xué)三讀法第一課時一.教學(xué)導(dǎo)入:同學(xué)們,初中時我們學(xué)過醉翁亭記,通過學(xué)習(xí)我們了解了歐陽修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風(fēng)格,體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灑脫之氣。今天我們將學(xué)習(xí)歐陽修的另一篇傳記伶官傳的序言伶官傳序,從中學(xué)習(xí)他的另一人生
2、觀點。二.作者作品與時代背景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刻苦自學(xué),宋仁宗天圣八年進士及第。晚年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卒謚文忠。早年熱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對王安石變法有所不滿。為文主張切合實用,重內(nèi)容,反浮靡。積極培養(yǎng)后進,因而成為北宋中葉文壇領(lǐng)袖。他的散文明暢簡潔,豐滿生動,說理透徹,抒情委婉。詩、詞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伶官傳序是他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短序。伶官傳是一篇合傳,寫敬新磨、景進、史彥瓊、郭從謙四個伶人。寫敬新磨善于
3、諷諫,沒有貶詞。另三個人都出入宮掖,貨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滅族,使后唐上下離心,互相猜忌,禍亂不息。作者作此序是為了告戒當(dāng)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yīng)滿足表面的虛榮。三.聽朗讀錄音,正音正句讀1.判斷下列對劃線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是否正確A 以三矢(shi 弓箭)賜莊宗而告之曰( )B 在遣從事以一少牢(shaolao 指祭品)告廟( )C 請其矢,盛(sheng 豐盛)以錦囊( )D 方其系(xi 捆縛)燕父子以組( )E 及仇讎(cou 仇人)已滅,天下已定( )F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jing 衣襟)( )2.判斷下列各句中停頓是否正確,并說明
4、理由。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與/爾三矢,爾/其勿忘乃父之志!C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D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四.閱讀分析第一、二段(一)補充注釋1.盛衰之理 理:道理2.豈非人事哉 人事:人力3.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4.與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5.而皆背晉以歸梁 以:而6.爾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詞,相當(dāng)于“應(yīng)該”“一定”的意思。7.負而前驅(qū) 負:背負8.及凱旋而納之 及:等到(二)理解下列詞語在句中的用法和意義1.知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C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D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2.與A 與其所以失之者B 與爾三矢,爾其勿忘乃父之志C 無乃爾是過與D 與秦而不助六國也3.以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B 可以知之矣C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D 而皆背晉以歸梁E 請其矢,盛以錦囊4.乃A 爾其勿忘乃父之志B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C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D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E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三)判斷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3.此三者,吾遺恨也。4.爾其無忘乃父之志!5.請其矢,盛以錦囊6.夫晉,何厭之有?7.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
6、又在六國下矣。(四)自讀一二段,邊讀邊翻譯。五.分析賞讀1.作者對天下興衰持怎樣的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答:“盛衰之理,雖曰天命”,也在于“人事”;(后問討論)2.通過第二段的敘述來看,“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答:“憂勞可以興國”。3.晉王臨終遺言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話簡單回答。答:告知三件憾事,勸莊宗完成遺愿。4.這兩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兩段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答:一段議論,二段記敘;總分關(guān)系。六.自讀并背誦一二段。七.作業(yè)(略)八.教學(xué)后記第二課時一.背誦并復(fù)述第一課時內(nèi)容(略)二.分析閱讀三四段(一)補充注釋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方:當(dāng);組:繩子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
7、匣子裝著3.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意氣:氣勢,指驕傲之氣4.抑本其成敗之跡 抑:或者;跡:跡象5.舉天下豪杰 舉:全6.數(shù)十伶人困之 困:圍困7.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萬分之一;微:一寸的百萬分之一(二)理解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1.方A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萬仞C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D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2.盛A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B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其非人事哉C 太后盛氣而揖之D 請其矢,盛以錦囊3.告A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B 則遣一從事以一少牢告廟C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4.困A 數(shù)十伶人困之B 天下諸侯已
8、困矣C 牛困人饑日已高D 困獸猶斗,而況國相乎5.于A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B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C 而皆自于人歟D 智勇多困于所溺E 霜葉紅于二月花6.其A 與其所以失之者B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何其衰也E 其真無馬耶7.之A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B 莫能與之爭C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D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蟲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D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四)比較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2.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3.與其所以失之者4.契丹與吾約為兄弟5.其后用兵6.則遣一從事以一少牢告廟7.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8.還矢先王,而告以
9、成功9.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10.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12.自然之理也13.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五)解釋下列各句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2.世言晉王之將終也3.負而前驅(qū)4.函梁君臣之首5.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6.倉皇東出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六)朗讀三四段,邊讀邊翻譯三.分析與賞鑒1.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答;本段只要寫莊宗失天下的經(jīng)過,是對“逸豫可以亡身”的說明。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關(guān)系?試具體說明。答:是對照關(guān)系。二段正面敘說,三段反面敘說。3.第四段以問句結(jié)尾有何作用?答:引人深思,啟發(fā)人們通過歷史看到現(xiàn)實,告戒人們不要走歷史的覆轍,記住“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教訓(xùn)。4.(討論)本文在寫作構(gòu)思上有何特點?四.自讀并背誦三四段五.作業(yè):課后練習(xí)六.教學(xué)后記:附:板書設(shè)計伶官傳序歐陽修總起提出論題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分說正面敘說后唐莊宗得天下憂勞可以興國分說反面敘說后唐莊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啟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謹小慎微,防微杜漸小心玩物喪志,不要滿足于表面的虛榮總結(jié)得出論點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