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 第4章 遺傳信息的傳遞規(guī)律 第3節(jié) 伴性遺傳 第1課時 果蠅的伴性遺傳練習 北師大版必修2
-
資源ID:103572646
資源大?。?span id="e4ygsoe" class="font-tahoma">202.50KB
全文頁數(shù):1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22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 第4章 遺傳信息的傳遞規(guī)律 第3節(jié) 伴性遺傳 第1課時 果蠅的伴性遺傳練習 北師大版必修2
第1課時 果蠅的伴性遺傳
[隨堂檢測]
1.果蠅的紅眼(R)對白眼(r)是顯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F(xiàn)用一對果蠅雜交,一方為紅眼,另一方為白眼,雜交后F1中雄果蠅與親代雌果蠅眼色相同,雌果蠅與親代雄果蠅眼色相同,那么親代果蠅的基因型為( )
A.XRXR×XrY B.XrXr×XRY
C.XRXr×XrY D.XRXr×XRY
解析:選B。根據(jù)題意,F(xiàn)1中雄果蠅與親代雌果蠅眼色相同,因此,親本雌果蠅一定為純合體,由此排除C和D項;若選A項,則子代雌果蠅與親代雄果蠅的眼色會不同,因此,只有當雌性親本為隱性個體,雄性親本為顯性個體時,才符合題中條件,即XrXr×XRY。
2.果蠅的紅眼基因(R)對白眼基因(r)為顯性,位于X染色體上;長翅基因(B)對殘翅基因(b)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F(xiàn)有一只紅眼長翅果蠅與一只白眼長翅果蠅交配,F(xiàn)1雄蠅中有1/8為白眼殘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親本雌蠅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現(xiàn)長翅雄蠅的概率為3/16
C.雌、雄親本產(chǎn)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殘翅雌蠅可形成基因型為bXr的極體
解析:選B。F1雄蠅中有1/8為白眼殘翅(bbXrY),1/8=1/4×1/2,可推出親本的基因型為BbXRXr、BbXrY,A正確;F1中出現(xiàn)長翅雄蠅的概率為3/4(長翅)×1/2(雄性)=3/8,B錯誤;親本雌蠅產(chǎn)生XR和Xr兩種配子,親本雄蠅產(chǎn)生Xr和Y兩種配子,在雌、雄親本產(chǎn)生的配子中Xr均占1/2,C正確;白眼殘翅雌蠅的基因型為bbXrXr,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極體的基因型可為bXr,D正確。
3.紅眼(R)雌果蠅和白眼(r)雄果蠅交配,F(xiàn)1全是紅眼,自由交配所得的F2中紅眼雌果蠅121只,紅眼雄果蠅60只,白眼雌果蠅0只,白眼雄果蠅59只,則F2卵細胞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分別是( )
A.卵細胞:R∶r=1∶1 精子:R∶r=3∶1
B.卵細胞:R∶r=3∶1 精子:R∶r=3∶1
C.卵細胞:R∶r=1∶1 精子:R∶r=1∶1
D.卵細胞:R∶r=3∶1 精子:R∶r=1∶1
解析:選D。親代紅眼雌果蠅基因型可能為XRXR、XRXr,白眼雄果蠅基因型為XrY,因F1全為紅眼個體,所以親代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只能為XRXR,F(xiàn)1中紅眼雄果蠅基因型為XRY,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r,二者交配,F(xiàn)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XRXR∶XRXr∶XRY∶XrY=1∶1∶1∶1,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白眼雄果蠅=2∶1∶1。F2中紅眼雌果蠅產(chǎn)生的卵細胞有兩種類型:R∶r=3∶1,紅眼雄果蠅和白眼雄果蠅產(chǎn)生含R、r兩種類型的精子,其比例為1∶1。
4.果蠅中,正常翅(A)對短翅(a)為顯性,此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紅眼(B)對白眼(b)為顯性,此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現(xiàn)有一只純合紅眼短翅的雌果蠅和一只純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蠅雜交得到F1,F(xiàn)1中雌雄果蠅雜交得F2。你認為雜交結(jié)果正確的是( )
A.F1中無論雌雄都有紅眼正常翅和紅眼短翅
B.F2雄果蠅的紅眼基因來自F1中的雌果蠅
C.F2雌果蠅中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雌果蠅中正常翅個體與短翅個體的數(shù)目相等
解析:選B。純合紅眼短翅的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純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Y,F(xiàn)1中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Y,均表現(xiàn)為紅眼正常翅;讓F1雌雄個體交配,后代雄果蠅的紅眼基因來源于F1中的雌果蠅;F2雌果蠅中純合子(1/8aaXBXB和1/8AAXBXB)占1/4,雜合子占3/4,兩者的比例不相等;翅型的遺傳與性別無關,F(xiàn)2中正常翅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4,短翅占1/4。
5.選純種果蠅進行雜交實驗,正交:朱紅眼♂×暗紅眼♀,F(xiàn)1中只有暗紅眼;反交:暗紅眼♂×朱紅眼♀,F(xiàn)1中雌性為暗紅眼,雄性為朱紅眼。與上述性狀相關的基因為A和a,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正、反交實驗常被用于判斷有關基因所在的染色體類型
B.反交的實驗結(jié)果說明這對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體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蠅的基因型都是XAXa
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蠅均自由交配,則其后代表現(xiàn)型的比例都是1∶1∶1∶1
解析:選D。正、反交實驗常用于判斷有關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性染色體上,若正、反交結(jié)果相同,則位于常染色體上,若不同則在性染色體上,故A、B正確;純種暗紅眼♀×純種朱紅眼♂的正交實驗中,F(xiàn)1只有暗紅眼,說明暗紅眼為顯性,F(xiàn)1中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AXa,F(xiàn)1中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現(xiàn)型的比例是1(XAY)∶2(XAXA、XAXa)∶1(XaY);純種朱紅眼♀(XaXa)×純種暗紅眼♂(XAY)的反交實驗中,F(xiàn)1雌性為暗紅眼(XAXa),雄性為朱紅眼(XaY),F(xiàn)1中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現(xiàn)型的比例是1(XAXa)∶1(XaXa)∶1(XAY)∶1(XaY),故C正確,D錯誤。
6.某種羊的性別決定為XY型。已知其有角和無角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對白毛為顯性。回答下列問題:
(1)公羊中基因型為NN或Nn的表現(xiàn)為有角,nn無角;母羊中基因型為NN的表現(xiàn)為有角,nn或Nn無角。若多對雜合體公羊與雜合體母羊雜交,則理論上,子一代群體中母羊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_;公羊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為了確定M/m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讓多對純合黑毛母羊與純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們認為根據(jù)這一實驗數(shù)據(jù),不能確定M/m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需要補充數(shù)據(jù),如統(tǒng)計子二代中白毛個體的性別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M/m是位于X染色體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M/m是位于常染色體上。
(3)一般來說,對于性別決定為XY型的動物群體而言,當一對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體上時,基因型有________種;當其僅位于X染色體上時,基因型有________種;當其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時(如圖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_種。
解析:(1)根據(jù)題中已知條件,交配的公羊和母羊均為雜合子,則子代的基因型為NN∶Nn∶nn=1∶2∶1,已知母羊中基因型為NN的表現(xiàn)為有角,nn或Nn無角,則子一代群體中母羊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有角∶無角=1∶3;公羊中基因型為NN或Nn的表現(xiàn)為有角,nn無角,則子一代群體中公羊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有角∶無角=3∶1。(2)若M/m位于常染色體上,則白毛個體中雌雄比例為1∶1;若M/m位于X染色體上,則子二代的基因型為XMXM、XMXm、XMY、XmY,其中白毛個體均為雄性。(3)一般來說,對于性別決定為XY型的動物群體而言,當一對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體上時,其基因型有AA、Aa、aa三種;當其僅位于X染色體上時,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種;當其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時,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種。
答案:(1)有角∶無角=1∶3 有角∶無角=3∶1
(2)白毛個體全為雄性 白毛個體中雄性∶雌性=1∶1
(3)3 5 7
[課時作業(yè)]
一、選擇題
1.果蠅的紅眼對白眼為顯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下列雜交組合中,通過眼色即可直接判斷子代果蠅性別的一組是( )
A.雜合紅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
B.白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
C.雜合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
D.白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
解析:選B?!巴ㄟ^眼色即可直接判斷子代果蠅性別”即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果蠅眼色不同。設紅眼為A控制、白眼為a控制。A項為XAXa×XAY→雌性都是紅眼,雄性1/2紅眼、1/2白眼,不能直接判斷子代果蠅性別;B項為XaXa×XAY→雌性都是紅眼,雄性都是白眼,可以直接判斷子代果蠅性別;C項為XAXa×XaY→后代雌雄各1/2紅眼和1/2白眼,不能直接判斷性別;D項為XaXa×XaY→后代全是白眼,也不能直接判斷性別。
2.一種魚的雄性個體不但生長快,而且肉質(zhì)好,具有比雌魚高得多的經(jīng)濟價值,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魚X染色體上存在一對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雜交子代全是雄魚,可以選擇的雜交組合為( )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Y D.XDXD×XdY
解析:選B。因為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XDXD的個體,A、D不符合題意;XdXd×XDY→XdY,雜交子代只有雄魚,B符合題意;XDXd×XdY→XDXd、XdXd、XDY、XdY,雜交子代既有雄魚,也有雌魚,C不符合題意。
3.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雌雄果蠅都表現(xiàn)紅眼,這些雌雄果蠅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中,紅眼雄果蠅占1/4,白眼雄果蠅占1/4,紅眼雌果蠅占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紅眼對白眼是顯性
B.眼色遺傳符合分離定律
C.眼色和性別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
D.紅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解析:選C。由紅眼果蠅和白眼果蠅交配,子代全部表現(xiàn)為紅眼,推知紅眼對白眼是顯性;由后代果蠅紅眼和白眼的比例(3∶1),推知眼色遺傳符合分離規(guī)律;子代雌雄果蠅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性狀與性別有關,判斷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眼色和性別不是自由組合,只有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狀才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
4.果蠅的灰身與黑身是一對相對性狀,紅眼與白眼為另一對相對性狀?,F(xiàn)有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分析,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A、a)位于什么染色體上,哪種性狀為顯性性狀,控制紅眼與白眼的基因(B、b)位于什么染色體上,哪種性狀為隱性性狀( )
A.常、灰身,X、白眼 B.X、灰身,常、白眼
C.常、黑身,X、紅眼 D.X、黑身,常、紅眼
解析:選A。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后代中灰身∶黑身=3∶1,且雌雄比例相同,故灰身為顯性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白眼=3∶1,但白眼性狀僅出現(xiàn)于雄性個體,故紅眼為顯性性狀,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5.某雌雄異株植物,其葉形有闊葉和窄葉兩種,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有3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表:
雜交組合
親代表現(xiàn)型
子代表現(xiàn)型及株數(shù)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闊葉
闊葉
闊葉243
闊葉119、窄葉122
2
窄葉
闊葉
闊葉83、窄葉78
闊葉79、窄葉80
3
闊葉
窄葉
闊葉131
窄葉127
下列有關表格數(shù)據(jù)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根據(jù)第1組或第3組實驗可以確定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用第1組子代的闊葉雌株與窄葉雄株雜交,后代窄葉植株占1/4
C.僅根據(jù)第2組實驗無法判斷兩種葉形的顯隱性關系
D.用第2組的子代闊葉雌株與窄葉雄株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闊葉∶窄葉=3∶1
解析:選D。由組合1雙親都是闊葉,子代雄株出現(xiàn)窄葉而雌株都是闊葉,說明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窄葉為隱性性狀;由組合3雙親為闊葉和窄葉,而子代所有雄株的葉形都與母本的相同,所有雌株的葉形都與父本的相同,也可以說明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窄葉為隱性性狀。組合2親本的基因型為XBXb和XbY,子代闊葉雌株的基因型為XBXb,窄葉雄株為XbY,后代雌株中闊葉與窄葉的比例為1∶1,雄株中闊葉與窄葉的比例為1∶1,因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闊葉∶窄葉=1∶1。
6.如圖為
大麻的性染色體示意圖,X、Y染色體的同源部分(圖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為等位,非同源部分(圖中Ⅱ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為等位。若大麻的抗病性狀受性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D控制,大麻的雌、雄個體均有抗病和不抗病類型?,F(xiàn)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兩個品種的大麻雜交,如果子代雌性全為不抗病,雄性全為抗病,則這對基因位于哪一片段上( )
A.Ⅰ B.Ⅱ1
C.Ⅱ2 D.Ⅰ或Ⅱ1
解析:選A。由大麻的雌、雄個體均有抗病和不抗病類型可知,控制大麻抗病性狀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圖中的Ⅱ2片段上。如果位于Ⅱ1片段上,則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兩個品種的基因型分別為XdXd、XDY,后代應是雌性全為抗病,雄性全為不抗病。故這對基因位于Ⅰ片段上。
7.
如圖表示果蠅的一個細胞,其中數(shù)字表示染色體,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從性染色體情況來看,該果蠅只能形成一種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雌雄個體中出現(xiàn)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時基因A、a與B、b間自由組合
D.只考慮3、4與7、8兩對染色體時,該個體能形成四種配子
解析:選D。圖中7為X染色體,8為Y染色體,因此,只從性染色體情況看,該果蠅能形成X、Y兩種配子;e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e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雄性個體中出現(xiàn)的概率高于在雌性個體中出現(xiàn)的概率;A、a與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A、a與B、b之間不能自由組合;只考慮3、4與7、8兩對同源染色體時,二者為非同源染色體,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組合,故能產(chǎn)生四種配子。
8.菠菜是雌雄異株植物,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與不抗霜、抗病與不抗病為兩對相對性狀。用抗霜抗病植株作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表。下列對雜交結(jié)果分析正確的是( )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
B.抗霜性狀和抗病性狀都屬于顯性性狀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D.上述雜交結(jié)果無法判斷抗霜性狀和抗病性狀的顯隱性
解析:選B。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代中抗病和不抗病在雌、雄個體中的比例都為3∶1,無性別差異,可判斷出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再根據(jù)“無中生有”(親本都為抗病個體,后代出現(xiàn)不抗病個體),可推出不抗病為隱性性狀。子代中,雄株全表現(xiàn)為不抗霜性狀,雌株全表現(xiàn)為抗霜性狀,子代性狀與性別相關,可判斷出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父本為子代雌性個體提供抗霜基因,母本為子代雌性個體提供不抗霜基因,而子代雌性個體全表現(xiàn)為抗霜性狀,可推出不抗霜為隱性性狀。
9.用純合體果蠅作為親本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結(jié)果如表所示:
P
F1
①灰身紅眼♀×黑身白眼♂
灰身紅眼♀、灰身紅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紅眼♂
灰身紅眼♀、灰身白眼♂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灰身、紅眼
B.體色和眼色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規(guī)律
C.若組合①的F1隨機交配,則F2雄果蠅中灰身白眼的概率為3/4
D.若組合②的F1隨機交配,則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為1/8
解析:選C。根據(jù)第①組的實驗可以判斷出灰身、紅眼是顯性性狀;根據(jù)第②組的后代可以判斷出控制眼色遺傳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假設控制體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第①組中的F1的基因型為BbXAXa和BbXAY,則F2雄果蠅中灰身白眼的概率為(3/4)×(1/2)=3/8。第②組中F1的基因型為BbXAXa和BbXaY,則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為(1/4)×(1/2)=1/8。
10.果蠅的眼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體上,B、b僅位于X染色體上。A和B同時存在時果蠅表現(xiàn)為紅眼,B存在而A不存在時為粉紅眼,其余情況為白眼。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由于A、a和B、b控制一類性狀,所以它們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
B.紅眼果蠅的基因型有四種
C.某粉紅眼果蠅(aaXBXb)和一白眼果蠅(AaXbY)雜交,后代中紅眼∶粉紅眼∶白眼=1∶1∶2
D.由于A、a不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果蠅的眼色遺傳不是伴性遺傳
解析:選C。由于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A項錯誤。紅眼果蠅的基因型有六種,B項錯誤。aaXBXb×AaXbY→2/8紅眼∶2/8粉紅眼∶4/8白眼=1∶1∶2,C項正確。由于B、b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果蠅的眼色遺傳屬于伴性遺傳,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1.如圖所示為果蠅細胞分裂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Ⅱ的細胞叫________________。每個細胞有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
(2)圖Ⅰ、Ⅱ、Ⅲ連續(xù)的分裂過程是否是一個細胞周期?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蠅的紅眼(W)對白眼(w)為顯性,這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若圖Ⅰ表示一只紅眼雄果蠅的精原細胞,請在圖Ⅰ中標出該基因的位置。
(4)按(3)題假設,若圖Ⅲ中的a變形后的精子與一只紅眼雌果蠅產(chǎn)生的卵細胞結(jié)合發(fā)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蠅,則b含有的性染色體為________。
解析:(1)已知圖 Ⅰ 為精原細胞,則圖 Ⅱ 為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產(chǎn)生的次級精母細胞,因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所以無同源染色體。(2)細胞周期是對連續(xù)分裂的細胞而言,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體數(shù)減半,不再進行分裂。(3)W基因在X染色體上,Y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識別圖解找出不一樣的同源染色體就是雄性果蠅的XY性染色體。(4)一個精原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4個精細胞,兩兩相同,即兩個含XW、兩個含Y。由a變形后的精子與一只紅眼雌果蠅產(chǎn)生的卵細胞結(jié)合發(fā)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蠅,知a含Y染色體,b與a相同,故也含Y染色體。
答案:(1)次級精母細胞 0 (2)不是。因為減數(shù)分裂不可能周而復始地進行連續(xù)分裂 (3)如圖所示 (4)Y
12.已知果蠅中,灰身與黑身為一對相對性狀(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與分叉毛為一對相對性狀(顯性基因用F表示,隱性基因用f表示)。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得到以下子代類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果蠅
3/4
0
1/4
0
雄果蠅
3/8
3/8
1/8
1/8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控制直毛與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
(2)親代果蠅的表現(xiàn)型:雌果蠅為________;雄果蠅為________。
(3)親代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現(xiàn)型為灰身直毛的雌果蠅中,純合體與雜合體的比例為________。
(5)子代雄果蠅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為________。
解析:由題意可知,雜交后代的雌果蠅和雄果蠅中灰身∶黑身=3∶1,故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灰身是顯性性狀。雜交后代的雄果蠅中直毛∶分叉毛=1∶1,而雌果蠅全為直毛,故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直毛為顯性性狀。由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推知,親代的基因型分別為BbXFXf和BbXFY,表現(xiàn)型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子代雌果蠅中灰身直毛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8BBXFXF、1/4BbXFXF、1/8BBXFXf、1/4BbXFXf,其中只有BBXFXF是純合體,其余為雜合體。子代雄果蠅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為BBXfY或BbXfY,黑身直毛的基因型為bbXFY。
答案:(1)常染色體 X染色體 (2)灰身直毛 灰身直毛 (3)BbXFXf BbXFY (4)1∶5 (5)BBXfY BbXfY bbXFY
13.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起初對此假說持懷疑態(tài)度。他和其他同事設計果蠅雜交實驗對此進行研究。雜交實驗圖解如圖所示:
P 紅眼(雌)×白眼(雄)
↓
F1 紅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紅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果蠅雜交實驗現(xiàn)象________(支持/不支持)薩頓的假說。根據(jù)同時期其他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3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的事實,摩爾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上述遺傳現(xiàn)象得到合理的解釋(不考慮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的情況)。
(2)摩爾根等人通過測交等方法力圖驗證他們提出的假設。以下實驗圖解是他們完成的測交實驗之一:
P 紅眼(F1雌)×白眼(雄)
↓
測交子代 紅眼(雌) 紅眼(雄) 白眼(雌) 白眼(雄)
1/4 1/4 1/4 1/4
(說明:測交親本中的紅眼雌果蠅來自雜交實驗的F1)
①上述測交實驗現(xiàn)象并不能充分驗證其假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充分驗證其假設,需在上述測交實驗的基礎上再補充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寫出該實驗中親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_,雄性________。(提示: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為W、w,親本從上述測交子代中選取)
解析:(1)在摩爾根的實驗中,F(xiàn)2中只有雄性果蠅出現(xiàn)了突變性狀,這說明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是與性別有關的,將控制眼色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體上可以圓滿地解釋相應的現(xiàn)象,這說明該實驗是支持薩頓假說的。(2)利用F1中的雌果蠅進行測交實驗時,無論基因在X染色體上還是在常染色體上,后代均會出現(xiàn)1∶1∶1∶1的性狀分離比。根據(jù)性染色體傳遞的規(guī)律,可以選用顯性的雄果蠅和隱性的雌果蠅雜交,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后代中的雄性與親本中的雌性具有相同的性狀,而后代中的雌性與親本中的雄性的性狀相同,與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的情況是不同的。
答案:(1)支持 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 (2)①控制眼色的基因無論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測交實驗結(jié)果皆相同 ②XwXw、XWY XWXw Xw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