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匯編 梯形》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3年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匯編 梯形(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3年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匯編 梯形
一、選擇題
1、(2012年福建福州質(zhì)量檢查)下列四邊形中,對角線不可能相等的是
A.直角梯形 B.正方形 C.等腰梯形 D.長方形
答案:A
2(2012荊州中考模擬)把長為8cm的矩形按虛線對折,按圖中的虛線剪出一個直角梯形,找開得到一個等腰梯形,剪掉部分的面積為6cm2,則打開后梯形的周長是( )
3cm
A.cm B.cm C.22cm D.18cm
答案:A
3、(2012山東省德州四模)若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邊分別為1和3,一條對角線長為4,則這個梯形的面積是(
2、)
A.16 B.8 C.4 D.2
答案:C
4、(2012石家莊市42中二模)如圖,在梯形ABCD中,AB∥DC,AD=DC=CB,若∠ABD=25°,則∠BAD是 ( )
A.40° B.45° ?C.50° D.60°
答案:C
二、填空題
1、(2012年上海黃浦二模)已知梯形的上底長是cm,中位線長是cm,那么下底長是
?。?
答案:9
2、(2012年浙江金華四模)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D∥BC,BD是對角線.添加下列條件之一:①AB=DC;②BD
3、平分∠ABC;③∠ABC=∠C;④∠A +∠C=180°,能推得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的是 (填編號).
A
B
C
D
(第1題)
答案:①③④
3(2012上海市奉賢區(qū)調(diào)研試題)梯形中, //,、是、的中點,若,,那么用、的線性組合表示向量 .
答案:
4、(2012江蘇揚州中學一模)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 ∠B=70°,∠C=40°,DE//AB交BC于點E.若AD=3 cm,BC=10 cm,則CD的長是 ▲ cm.
第1題
案答案:7
5、(2011學年
4、度九年級第二學期普陀區(qū)期終調(diào)研)如果梯形的一條底邊長為5,中位線長為7,那么另一條底邊的長為 .
答案:9
6、(海南省2012年中考數(shù)學科模擬)如圖,鐵路的路基的橫斷面為等腰梯形,其腰的坡度為1:1.5,上底寬為6m,路基高為4m,則路基的下底寬為 。
6m
4m
1﹕1.5
第16題圖
答案:18m
7(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一模) 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C=60°,
BC=2AD=,點E是BC邊的中點,△DEF是等邊三角形,
DF交AB于點G,則△BFG的周長為
5、 .
答案:
第1題
8、(2012年上海市黃浦二模)已知梯形的上底長是cm,中位線長是cm,那么下底長是 ▲ cm.
答案:9
9、(2012年上海金山區(qū)中考模擬)如圖,梯形中,∥,, ,,請用向量表示向量 .
答案:
;
10、(鹽城地區(qū)2011~2012學年度適應(yīng)性訓練)如圖,梯形ABCD中,AB∥DC,AD=DC=CB,若∠ABD=30°,則sin∠BAD= ▲ . 答案/2
11、(2012年普陀區(qū)二模)如果梯形的一條底邊長為5,中位線長為7,那么另一條底邊的長為
6、 ▲ .
答案:9
12、(2012年金山區(qū)二模)如圖,梯形中,∥,, ,,請用向量表示向量 .
答案:
13、(2012年香坊區(qū)一模)如圖,在梯形ABCD中,DC//AB,A+B=90,若AB=10,
AD=4,DC=5,則梯形ABCD的面積為
答案:18
三、解答題
1、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B=90°,BC=6,AD=3,∠DCB=30°.點E、F同時從B點出發(fā),沿射線BC向右勻速移動.已知F點移動速度是E點移動速度的2倍,以EF為一邊在CB的上方作等邊△EFG.設(shè)E點移動距離為x
7、(x>0).
⑴△EFG的邊長是____(用含有x的代數(shù)式表示),當x=2時,點G的位置在_______;
⑵若△EFG與梯形ABCD重疊部分面積是y,求
①當0<x≤2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②當2<x≤6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⑶探求⑵中得到的函數(shù)y在x取含何值時,存在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B E→ F→ C
A D
G
2、(2012山東省德州二模)(1) 填空:如圖1,在正方形PQRS中,已知點M、N分別在邊QR、RS上,且QM=RN,
8、連結(jié)PN、SM相交于點O,則∠POM=_____度 .
(2) 如圖2,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B∥CD,BC=CD,∠ABC=60°. 以此為部分條件,構(gòu)造一個與上述命題類似的正確命題并加以證明.
圖2
圖1
O
答案:(1) 90 ………………………………………………………………………3分
(2) 構(gòu)造的命題為: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且BC=CD,∠ABC=60°,若點E、F分別在BC、CD上,且BE=CF,連結(jié)AF、DE相交于G,則∠AGE=120…………………………………………………………………………6分
證明:由已知,
9、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且BC=DA,∠ABC=60° ,
∴∠ADC=∠C=120°.
∵BC=CD,BE=CF,∴CE=DF. ………………………………………………7分
在△DCE和△ADF中,
∴ △DCE≌△ADF(S.A.S.) ,∴∠CDE=∠DAF . ………………………9分
又 ∠DAF+∠AFD=180°-∠ADC=60° ,∴∠CDE+∠AFD=60° ,
∴∠AGE=∠DGF=180°-(∠CDE+∠AFD)=180°-60°=120°……………10分
(本過程僅作參考,其它形式可視情給分)
第1題圖
3.(2012年江蘇沭陽銀河學校質(zhì)檢題
10、)已知,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0,BC=CD=10,,
(1)求梯形ABCD的面積;
(2)點E、F分別是BC、
CD上的動點,點E從點B出發(fā)向
點C運動,點F從點C出發(fā)向點D
運動,若兩點均以每秒1個單位的
速度同時出發(fā),連接EF,求△EFC面積的最大值,并說明此時E、F的位置。
答案:(1)56;
(2)△EFC面積的最大值為10,此時E、F分別為BC、CD的中點.
4、(2012年中考數(shù)學新編及改編題試卷)用一條直線可將等腰梯形分成兩部分,用這兩部分能拼成一個新的圖形。
請你在原等腰梯形上畫出直線,并對這條直線進行必要的說明,
11、然后在框內(nèi)畫出要求的新圖形
(1)將等腰梯形分割后拼成矩形
(2)將等腰梯形分割后拼成平行四邊形(非矩形)
(3)將等腰梯形分割后拼成三角形
答案:(1)將等腰梯形分割后拼成矩形
(2)將等腰梯形分割后拼成平行四邊形(非矩形)
(3)將等腰梯形分割后拼成三角形
答案不唯一
5、(2012年中考數(shù)學新編及改編題試卷)學生在討論命題:“如圖,梯形中,,,則.”的證明方法時,提出了如下三種思路.
思路1:過一個頂點作另一腰的平行線,轉(zhuǎn)化為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思路2:延長兩腰相交
12、于一點,轉(zhuǎn)化為等腰三角形.
思路3:過同一底邊上的頂點作另一條底邊的垂線,轉(zhuǎn)化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A
D
C
B
請你結(jié)合以上思路,用適當?shù)姆椒ㄗC明該命題.
過點作交于點,
∵DE∥AB ,
又,
.
,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
.
答案不唯一
6、(2011年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中考預測)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BAD的平分線交BC于E,
13、聯(lián)結(jié)ED.
⑴求證:四邊形ABED是菱形;
⑵當∠ABC =60°,EC=BE時,證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答案:(1)∵AD∥BC,∴∠ADB=∠DBC,
又∵∠ABD=∠DBC,∴∠ABD=∠ADB.
∴AB=AD. …………………………………………………(2分)
同理有AB=BE. ……………………………………………(1分)
∴AD=BE.
又∵AD∥BE.
∴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 ……………………………(2分)
又∵AB=BE..
∴□ABED為菱形. …………………………………………(1分)
(2)∵AB=BE,∠ABC=60°,
14、 ∴⊿ABE為等邊三角形. ……………………………………(2分)
∴AB=AE.
又∵AD=BE=EC, AD∥EC.
∴四邊形AECD為平行四邊形. ……………………………(2分)
∴AE=DC.
∴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分)
7、(2012年南京建鄴區(qū)一模)(本題7分)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AD,BC=CD,BE⊥CD,垂足為E,點F在BD上,連接AF、EF.
(1)求證:DA=DE;
(2)如果AF∥CD,求證:四邊形ADEF是菱形.
(第23題圖)
證明:(1)∵AD∥BC,∴∠DBC=∠ADB.
又∵BC=CD,∴∠DBC=∠BDC.
∴∠ADB=∠BDC. 1分
又∵∠ADB=∠BDC,BA⊥AD,BE⊥CD,∴BA=BE.
在RT△ABD和RT△EB中, BD=BD, AB=BE.
∴△ABD≌△EBD. 2分
∴AD=ED. 3分
(2) ∵AF∥CD,∴∠BDC=∠AFD.
又∵∠ADB=∠BDC,∴∠AFD=∠ADB. ∴AD=AF.
又∵AD=DE,∴AF= DE且AF∥CD.∴四邊形ADEF為平行四邊形. 6分
∵AD=DE ,∴四邊形ADEF為菱形.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