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春秋戰(zhàn)國1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二編 爭鳴時期 第三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 法制變革,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參考書目,1,、,春秋史,戰(zhàn)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2,、,春秋戰(zhàn)國法律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陳彭生、楊鶴皋著,3,、,中國古代的思想世界,春秋形勢圖,戰(zhàn)國形勢圖,戰(zhàn)國形勢圖,第一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制 變革的背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一、社會經(jīng)濟與政治的變革,(一)法制變革的經(jīng)濟基礎(chǔ),1,、生產(chǎn)工具 生產(chǎn)方式的變革,2,、土地私有步伐加快鼓勵開荒田,鐵器與牛耕,左:戰(zhàn)國鐵鋤 下:牛耕圖,右:春秋鐵劍,廢,井田 開阡陌,烽煙四起,(二)法制變革的政治背景,1,、,諸侯爭雄 禮崩樂壞,2,、郡縣制開始挑戰(zhàn)分封制,3,、官僚制開始挑戰(zhàn)世卿世祿制,二、思想爭鳴,(,一,),儒家的政治主張與影響,儒的含義,儒家的主張,禮治思想,為國以禮,德治思想,-,為政以德,人治思想,-,為政在人,禮法結(jié)合,-,寬猛相濟,適用國家:齊、魯、燕、衛(wèi),孔子與孟子,(二)法家的主張與影響,1,、獨任法治 韓非:貴法而不貴德,2,、刑無等級 商鞅: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3,、重刑輕罪 韓非:,4,、信賞必罰 商鞅:“懸金移木”,5,、主要適用國家:魏、楚、秦、鄭,商鞅徙木立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期。卒下令。,史記,商君列傳,(三)道家,道家的主要代表:,道家的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老子與莊子,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四)墨家,墨家的主張:,天志:法律源于上天,兼愛 非攻,(五)兵家,山東臨沂市銀雀山出土的西漢竹簡,孫臏兵法,(,六,),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主張,1,:五德始終說,在一年當中構(gòu)成萬物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勢力輪流當盛,君主在一年當中,應(yīng)配合著時令做事。,主張,2,:陰陽刑德說,(七)名家,尚辯論 重形式邏輯,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的,成文法公布運動,一、主要的頒布活動,鄭子產(chǎn)鑄刑鼎(公元前,536,年),晉趙鞅鑄刑鼎(公元前,513,年),鄭鄧析作竹刑(公元前,501,年),春秋時期各國成文法的公布,國別,名稱,制定或公布時間,公布者,鄭國,刑鼎,鄭簡公,三十年,子產(chǎn),竹刑,鄭獻公,十三年,駟顓(,鄧析,),晉國,被廬之法,晉文公四年,不詳,常法,晉文公時期,趙宣子,刑書,晉,平公時期,范宣子,楚國,仆區(qū)之法,楚,文王時期,不詳,茆門之法,楚莊王時期,子產(chǎn),(?,-,前,522,),姓公孫,名僑,字子產(chǎn),號成子。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出身于鄭國奴隸主貴族,前,544,年為鄭卿,前,543,年前,522,為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左傳,昭公六年,二、圍繞成文法公布的爭論,晉其亡乎,失其度矣,,,,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以業(yè)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孔子,1,、反對派觀點,叔向,“,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有爭心也。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將,棄禮而征之于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茲豐,賄賂并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國將亡,必多制,,其此之謂乎?”,2,、堅持派子產(chǎn)的觀點,“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三、春秋時期成文法公布的意義,打破了貴族壟斷司法、擅斷刑獄的局面,奠定了后世成文法典編篡的基礎(chǔ),提高了社會對法律的認同,標志著中華法制文明邁進了一大步,第三節(jié)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運動,一、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情況,國別,人物,內(nèi)容,魏國,李,悝,1,、“盡地利之教”,2,、“善平糴”,3,、制定,法經(jīng),楚國,吳起,1,、廢除封君爵祿,2,、“明法審令”,秦國,商鞅,商鞅,變法內(nèi)容見下,商鞅(前,390,前,338,),原名公孫鞅,戰(zhàn)國時衛(wèi)國人,又稱衛(wèi)鞅。又因封地在商,世稱商鞅。,左上:商鞅量斗左下:戰(zhàn)國天平和砝碼,商鞅變法,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fù)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二,、變法運動的杰出法律表現(xiàn),法經(jīng),(一)李悝,(前,455,前,395,),(二)法經(jīng),1,、含義,:,戰(zhàn)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李悝編篡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為完善的成文法典。主要內(nèi)容包括盜、賊、網(wǎng)(囚)、捕、雜、具。在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和立法精神上開創(chuàng)了后世成文立法的先河。,盜、賊、網(wǎng)(囚)、捕、雜、具,法經(jīng),晉書,刑法志,王者之法,莫急于盜賊,故其律始于,盜,、,賊,,盜賊須劾捕,故著,囚,、,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為,雜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減。,2,、法經(jīng)的歷史特點與地位,立法意圖、打擊重點明確,律典結(jié)構(gòu)具有 了總、分的雛形,編纂體例上改變了以刑統(tǒng)罪的模式,確立了,以罪統(tǒng)刑,的新體例,法律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法家重刑主義的思想,開創(chuàng)了成文法發(fā)展的新時代,三、變法運動的意義,請自學(xué)教材相關(guān)部分,本章思考題,:,簡論,:,1,、春秋時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義。,2,、何謂法經(jīng),如何認識其在中國法制,史上的地位?,3,、儒家治國思想的主旨是什么?,4,、簡述法家法制思想的內(nèi)涵。,解釋,:法經(jīng) 李悝 商鞅,竹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