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2024屆高三生物下學期二模試題[含答案]
-
資源ID:253605384
資源大?。?span id="5nzttz9" class="font-tahoma">991.20KB
全文頁數(shù):23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6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浙江省臺州市2024屆高三生物下學期二模試題[含答案]
臺州市2024屆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評估試題
生物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規(guī)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的作答一律無效。
3.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qū)域內(nèi),作圖時可先使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 生物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存在安全倫理問題,下列有關生物技術安全性等問題的觀點,正確的是()
A. 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考慮發(fā)展和生產(chǎn)生物武器
B. 鑒于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隱患,應禁止轉基因食品上市
C. 干細胞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不會帶來任何倫理問題
D. 我國禁止克隆人實驗,對治療性克隆實驗也進行嚴格審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技術安全性問題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環(huán)境安全三個方面。倫理問題主要在克隆人的問題上出現(xiàn)爭議。
【詳解】A、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識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蟲侵襲敵人的軍隊、人口、農(nóng)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標,以達到戰(zhàn)爭目的一類武器,這類武器危害大,后果難以控制,因此不應考慮發(fā)展和生產(chǎn)生物武器,A錯誤;
B、嚴格選擇轉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避免產(chǎn)生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減少人們對轉基因食物安全的擔憂,同時嚴格把關轉基因食品上市的每一道程序,適量上市,B錯誤;
C、干細胞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但是利用干細胞進行克隆等實驗,會帶來倫理問題,C錯誤;
D、當今社會的普遍觀點是禁止克隆人的實驗,特別是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對治療性克隆,應對治療性克隆實驗也進行嚴格審查,D正確。
故選D。
2. 某植物提取物是一種有潛力的抗腫瘤藥物,推測其作用機制最可能是()
A. 縮短癌細胞的細胞周期
B. 促進癌細胞的凋亡
C. 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
D. 促進腫瘤細胞的轉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細胞癌變的原因包括內(nèi)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種致癌因子(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內(nèi)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癌細胞的特征:能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改變;細胞表面物質發(fā)生變化。
【詳解】A、縮短癌細胞的細胞周期,這樣癌細胞會分裂得更快,不利于抵抗癌癥,A錯誤;
B、藥物促進癌細胞的凋亡,可以抗癌癥,B正確;
C、如果藥物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可能導致腫瘤細胞的擴散,C錯誤;
D、促進腫瘤細胞的轉移,可能導致腫瘤進一步嚴重,D錯誤。
故選B。
3. 大豆組織中富含多種有機物,且制成的勻漿呈白色,是物質鑒定的理想材料。下列有關鑒定試劑及相應顏色反應的描述,錯誤的是()
A. 利用大豆組織提取DNA,加入二苯胺后沸水浴可以顯藍色
B. 向勻漿中加入KI-l2試劑,搖勻后呈現(xiàn)藍色,說明含有淀粉
C. 向勻漿中加入蘇丹III染液,搖勻后呈現(xiàn)紅色,說明含有油脂
D. 向勻漿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搖勻后熱水浴呈現(xiàn)紅黃色,說明含有還原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1)本尼迪特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chǎn)生紅黃色沉淀。(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呈橘黃色。(4)淀粉遇碘液變藍。(5)DNA加入二苯胺后沸水浴可以顯藍色。
【詳解】A、大豆組織提取DNA,加入二苯胺后沸水浴可以顯藍色,A正確;
B、淀粉遇到KI-l2試劑呈現(xiàn)藍色,B正確;
C、向勻漿中加入蘇丹III染液,搖勻后呈現(xiàn)橘黃色,說明含有油脂,C錯誤;
D、使用本尼迪特試劑檢測,結果出現(xiàn)紅黃色沉淀,說明溶液中有還原糖,D正確。
故選C。
4. 銀杉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某地銀杉林中幼苗較多、幼樹較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種群密度的大小是判斷銀杉保護等級的重要依據(jù)
B. 對林下幼苗遷地保護可有效緩解銀杉的瀕危狀況
C. 該地銀杉林幼苗多幼樹少的原因可能與母株的遮蔭有關
D. 根據(jù)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預測未來種群數(shù)量變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響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因素分兩類,一類是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傳染病等;另一類是非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氣候、季節(jié)、降水等的變化,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沒有關系,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詳解】A、種群密度是種群的基本特征,根據(jù)種群密度的大小可以判斷判斷銀杉的保護等級,A正確;
B、林下幼苗由于光照不足,其生長會受到影響,故將林下幼苗遷地保護可有效緩解銀杉的瀕危狀況,B正確;
C、母株的遮蔭會影響幼苗對光的吸收,進而影響銀杉林幼苗的生長,因此該地銀杉林幼苗多幼樹少的原因可能與母株的遮蔭有關,C正確;
D、預測未來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是種群的年齡結構,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錯誤。
故選D。
5. 果蠅唾液腺分泌的蛋白質Sgsf可調(diào)控個體生長進而影響其發(fā)育。該蛋白質的合成與分泌過程不涉及的細胞器為()
A. 溶酶體 B. 核糖體 C. 內(nèi)質網(wǎng) D. 線粒體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nèi)質網(wǎng)進行粗加工→內(nèi)質網(wǎng)“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詳解】蠅唾液腺分泌的蛋白質Sgsf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涉及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nèi)質網(wǎng)(進行初加工)、高爾基體(對來自內(nèi)質網(wǎng)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此外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不涉及溶酶體,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6. 氣孔是水分和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通道,由葉片表皮上的保衛(wèi)細胞環(huán)繞而成。保衛(wèi)細胞失水會導致氣孔關閉,吸水會導致氣孔開啟,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圖甲氣孔開放的原因是保衛(wèi)細胞外側壁的伸縮性大于內(nèi)側壁
B. 圖乙氣孔關閉至保衛(wèi)細胞液泡體積不變時,仍可能發(fā)生滲透作用
C. 當氣孔開啟足夠大時,保衛(wèi)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仍大于外界溶液濃度
D. 當光照逐漸增強時,保衛(wèi)細胞的細胞液內(nèi)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可導致氣孔開放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衛(wèi)細胞吸水,葉片氣孔開啟;保衛(wèi)細胞失水,葉片氣孔關閉。運用植物細胞滲透作用的原理: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
【詳解】A、圖甲氣孔開放的原因是保衛(wèi)細胞吸水,細胞壁向外伸展,保衛(wèi)細胞外壁的伸縮性大于內(nèi)側壁,A正確;
B、圖乙氣孔關閉至保衛(wèi)細胞液泡體積不變時保衛(wèi)細胞與外界溶液仍存在濃度差,仍可能發(fā)生滲透作用,B正確;
C、當氣孔開啟足夠大時,保衛(wèi)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不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濃度,C錯誤;
D、當光照逐漸增強時,保衛(wèi)細胞的細胞液內(nèi)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細胞液濃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強,可導致氣孔開放,D正確。
故選C。
7. 基因P的表達量可能與肝癌的發(fā)生有關,研究人員對正常肝組織及各期肝癌組織中基因P的mRNA水平進行了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正常肝組織 b纖維化肝組織 c極早期肝癌組織d早期肝癌組織 e晚期肝癌組織 f極晚期肝癌組織
肝癌不同階段基因P的表達情況
A. 基因P可能是抑癌基因
B. 基因P低表達可抑制肝癌細胞
C. 基因P的表達具有細胞差異性
D. 基因P表達量與肝癌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
【答案】B
【解析】
【分析】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移,等等。
【詳解】A、根據(jù)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因此基因P可能是抑癌基因,A正確;
B、根據(jù)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因此基因P低表達可能促進肝癌細胞,B錯誤;
C、根據(jù)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即基因P的表達具有細胞差異性,C正確;
D、根據(jù)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基因P表達量與肝癌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D正確。
故選B。
8. 西瓜受到NaCl脅迫后基因組中部分DNA分子會發(fā)生甲基化,且在個體發(fā)育中甲基化區(qū)域是動態(tài)變化的。將攜帶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耐鹽基因的重組質粒分別導入正常培養(yǎng)的西瓜細胞后,發(fā)現(xiàn)二者轉錄水平相同。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A. DNA甲基化未發(fā)生遺傳信息的改變
B. DNA甲基化可以影響細胞的分化
C. 西瓜細胞中可能存在去甲基化的酶
D. 若甲基化發(fā)生在啟動子部位,則會影響其與核糖體結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DNA某些區(qū)域結合一個甲基基團。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穩(wěn)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這種DNA甲基化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
【詳解】A、部分DNA分子發(fā)生甲基化,進而影響該基因的轉錄,但并沒有改變DNA的堿基序列,因此DNA甲基化未發(fā)生了遺傳信息的改變,A不符合題意;
B、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而DNA甲基化會導致mRNA合成受阻,即會影響基因表達,因此DNA甲基化可能會影響細胞分化,B不符合題意;
C、由題意可知,耐鹽基因的重組質粒分別導入正常培養(yǎng)的西瓜細胞后,發(fā)現(xiàn)二者轉錄水平相同,西瓜細胞中可能存在去甲基化的酶,C不符合題意;
D、啟動子甲基化影響與RNA聚合酶結合,進而影響了該基因的轉錄,D符合題意。
故選D。
9. 無菌操作是微生物培養(yǎng)成功的關鍵。在利用工業(yè)發(fā)酵罐進行醋酸發(fā)酵時,進入罐體的空氣通常采用下列哪種方式除菌()
A. 高壓蒸汽滅菌 B. 紫外線滅菌 C. 灼燒滅菌 D. 過濾除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用的滅菌法:
1、高壓蒸氣法:應用最普遍,效果亦很可靠。高壓蒸氣滅菌法用于能耐高溫的物品,如金屬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膠制品等;
2、煮沸法:適用于金屬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膠類等物品;
3、火燒法:適用于金屬器械;
4、藥液浸泡法:適用于銳利器械、內(nèi)鏡和腹腔鏡等不適于熱力滅菌的器械;
5、甲醛蒸氣熏蒸法:適用于金屬器械、玻璃、搪瓷及各種導管。
【詳解】對熱不穩(wěn)定的體積小的液體培養(yǎng)基(如動物血清、蛋白質、酶、維生素等)及氣體的滅菌采用過濾除菌法,故在利用工業(yè)發(fā)酵罐進行醋酸發(fā)酵時,進入罐體的空氣通常采用過濾除菌,D正確。
故選D。
10. 某團隊以臺灣榕莖段為材料獲得生根組培苗,通過設置不同移栽基質開展馴化研究。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組別
基質
成活率%
生長情況
I
河沙
100
+++
II
河沙:黃壤土=1:1
95
+++
III
河沙:蛭石:珍珠巖=1:1:1
97.78
++++
IV
腐葉土:河沙;黃壤土:珍珠巖=1:1:1:1
9444
+++++
注:+++表示好,++++表示更好,+++++表示最好
不同移栽基質對臺灣榕組培苗移栽馴化的影響
A. 選取的莖段最好帶有生長能力強盛的葉片
B. 對莖段消毒可將其置于50%的酒精中浸泡1分鐘
C. 第III組成活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蛭石能提供營養(yǎng)物質
D. 第IV組生長情況最好的原因可能是腐葉分解能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1、過程: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外植體)→愈傷組織→胚狀體→植株(新植體)。
2、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條件:
①細胞離體和適宜的外界條件(如適宜溫度、適時的光照、pH和無菌環(huán)境等);
②一定的營養(yǎng)(無機、有機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詳解】A、由于要獲得生根組培苗 ,要防止植物過度的蒸騰作用,因此選取的莖段最好不要帶有葉片,A錯誤;
B、對莖段需要消毒,先用70%酒精,再用無菌水清洗,再用5%次氯酸鈉消毒處理,最后再用無菌水清洗,B錯誤;
C、組培苗鍛煉時采用蛭石作為栽培基質的原因是蛭石比較松軟,持水性也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葉片的生長,但蛭石不能提供營養(yǎng)物質,C錯誤;
D、第IV組生長情況最好的原因可能是,腐葉中含有有機物,其分解以后能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D正確。
故選D。
11. 雞舌草常生長于山地,品種甲和乙分別生長在底部和頂部區(qū)域。在山地的中部坡度緩和區(qū)域存在大量甲和乙的雜交種丙,且形成了種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品種甲和乙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而發(fā)生了不同的變異
B. 品種甲和乙不同特征的出現(xiàn)是適應性進化的結果
C. 品種丙的出現(xiàn)說明品種甲和乙仍屬于同一物種
D. 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品種甲的表型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答案】A
【解析】
【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根據(jù)題意,品種甲和乙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題目并未提到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而發(fā)生了不同的變異,A錯誤;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性進化的影響,B正確;
C、雜交種丙繁殖形成種群,說明丙是可育的,說明品種甲和乙之間能進行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說明兩個種群之間無生殖隔離,是同一個物種,C正確;
D、自然選擇的作用是定向的,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品種甲的表型,最終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D正確。
故選A。
12. 熱帶雨林常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是鸚鵡、樹蛙等世界一半以上動植物的棲息地。下列有關其功能及價值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物種豐富度高,具有極強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
B. 常年高溫導致微生物代謝活躍,有利于物質循環(huán)
C. 作為頂極群落,其生產(chǎn)者的能量輸入與輸出基本相等
D. 雖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資源,但其間接使用價值遠大于直接使用價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總能量是生產(chǎn)者所固定太陽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復雜,自動調(diào)節(jié)能力強。
【詳解】 A、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數(shù)目多,因此物種豐富度高,營養(yǎng)結構復雜,因此具有極強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 A正確;
B 、熱帶雨林的常年溫度較高,潮濕濕潤,因此微生物代謝活躍,分解作用較強,能分解有機物,因此有利于物質循環(huán),人工濕地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B正確;
C、作為頂極群落,其生產(chǎn)者的能量輸入遠大于輸出基本,C錯誤;
D、雖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資源,但能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更加穩(wěn)定的間接價值遠大于直接使用價值,D正確。
故選C。
13. 長期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島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Ⅱ型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減少高糖食物的攝入
B.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C. 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的直接原因是部分胰島素無法與受體正常結合
D.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組織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導致功能下降屬于負反饋調(diào)節(jié)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調(diào)節(jié):由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濃度,促進血糖來源;由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降低血糖濃度,促進血糖去路,減少血糖來源,兩者激素間是拮抗關系。
【詳解】A、Ⅱ型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抵抗,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不能調(diào)節(jié)血糖的含量,故Ⅱ型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減少高糖食物的攝入,A正確;
B、血糖濃度升高會刺激胰島B細胞合成分泌胰島素,B正確;
C、由題意可知,長期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是胰島素不能與相應的受體結合而發(fā)揮作用,C正確;
D、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組織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導致功能下降屬于正反饋調(diào)節(jié),D錯誤。
故選D。
14. Ff噬菌體只侵染具有菌毛的大腸桿菌,其遺傳物質為單鏈環(huán)狀DNA,復制時先形成雙鏈DNA,再進行復制。SSB是單鏈DNA結合蛋白,可與解旋的單鏈區(qū)結合,防止新形成的單鏈DNA重新配對形成雙鏈D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過程①形成的子鏈中堿基A與T數(shù)目不一定相同
B. 過程②SSB蛋白利用堿基互補配對與解旋的單鏈結合
C. 過程③新合成的子鏈沿著切口的5'末端延伸
D. 圖示過程可在所有的大腸桿菌體內(nèi)進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培養(yǎng)病毒時需要在含有宿主細胞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病毒以自身遺傳物質為模板、利用宿主細胞的營養(yǎng)物質和酶,進行遺傳物質的復制、蛋白質的合成等生命活動。
【詳解】A、單鏈中堿基A與T數(shù)目不一定相同,A正確;
B、過程②SSB蛋白與解旋的單鏈結合不通過堿基互補配方式,B錯誤;
C、過程③在雙鏈 DNA 環(huán)狀分子一條鏈上切一個切口,產(chǎn)生游離的3'端羥基作為延伸起點,C錯誤;
D、圖示過程只可在具有菌毛的大腸桿菌體內(nèi)進行,D錯誤。
故選A。
15. 天南星科植物的線粒體內(nèi)膜上具有細胞色素氧化酶(COX)和交替氧化酶(AOX),低溫條件下其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氰化物可抑制COX的活性而對AOX的活性無影響,細胞在AOX作用下消耗等量呼吸底物比正常情況產(chǎn)生更多熱量,這種呼吸方式稱為抗氰呼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氰化物主要影響需氧呼吸第三階段
B. 低溫條件下局部抗氰呼吸加強有利于提高細胞代謝速率
C. 低溫條件下COX合成缺陷型植株無法完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 與需氧呼吸相比,抗氰呼吸中有機物氧化分解生成的ATP較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nèi)膜。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階段是氧氣和NADH反應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詳解】A、由題干信息可知,線粒體內(nèi)膜上具有細胞色素氧化酶(COX)和交替氧化酶(AOX),低溫條件下其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氰化物可抑制COX的活性而對AOX的活性無影響,而線粒體主要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所以氰化物主要影響需氧呼吸第三階段,A正確;
B、由題干信息可知,低溫條件下其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氰化物可抑制COX的活性而對AOX的活性無影響,細胞在AOX作用下消耗等量呼吸底物比正常情況產(chǎn)生更多熱量,有利于提高細胞代謝速率,B正確;
C、由題干信息可知,低溫條件下其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氰化物可抑制COX的活性而對AOX的活性無影響,COX合成缺陷型植株,但其他的酶合成正常,依然可以完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錯誤;
D、細胞在消耗等量呼吸底物情況下有氧呼吸徹底氧化釋放的能量是相等的,其中一部分用來合成ATP,其余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抗氰呼吸比正常呼吸產(chǎn)生的熱量多,則生成的ATP更少,D正確。
故選C。
16. 某二倍體高等雌性動物(2n=4)的基因型為AaBb,其卵原細胞(DNA雙鏈被32P全部標記)在31P培養(yǎng)液中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與精子(DNA雙鏈被32P全部標記)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養(yǎng)液中進行一次分裂。分裂過程中某時期的細胞如圖所示,圖中①、②兩條染色體僅含31P。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參與受精的卵細胞基因型為Ab
B. 該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 圖中的染色體含32P的有6條,含31P的有8條
D. 圖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具有4對同源染色體
【答案】A
【解析】
【分析】該二倍體高等雌性動物(2n=4),圖示細胞每一極均含有4條染色體,說明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
【詳解】A、圖中①、②兩條染色體僅含31P,說明這兩條染色體是卵細胞中的染色體復制而來,參與受精的卵細胞基因型為aB,A錯誤;
B、圖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但相對的兩條染色體含有等位基因,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故發(fā)生了基因突變,B正確;
C、卵原細胞(DNA被32P全部標記)在31P培養(yǎng)液中分裂產(chǎn)生的卵細胞中,每條染色體所含的DNA均是一條鏈含32P,一條鏈含31P,與精子(DNA被32P全部標記)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養(yǎng)液中進行一次分裂,圖中①、②兩條染色體僅含31P,說明這兩條染色體是卵細胞中的染色體復制而來,則其余6條染色體均含32P,由于細胞質中存在DNA,所以圖示細胞中含31P的DNA大于8,但含有31P的有8條,C正確;
D、圖示細胞著絲粒(著絲點)分裂,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具有4對同源染色體,D正確。
故選A。
17. 某研究小組以福鼎大白茶為研究對象,采用黑網(wǎng)、紅網(wǎng)、藍網(wǎng)遮陰處理以改變茶樹生長的光環(huán)境,以自然光照條件下生長的茶樹為對照組,檢測不同遮陰處理下茶樹葉片的植物激素水平,相對含量變化如下表。
植物激素
對照組
黑網(wǎng)組
紅網(wǎng)組
藍網(wǎng)組
脫落酸
0.98
0.97
0.51
1.76
赤霉素
0.96
0.95
1.36
1.98
生長素
0.95
0.94
1.21
1.86
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不同遮陰處理下激素含量變化不同可能與體內(nèi)不同的光敏色素有關
B. 藍網(wǎng)遮陰處理對茶樹葉片中檢測的三種激素積累均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
C. 紅網(wǎng)遮陰處理脫落酸含量的變化可引起植株抗逆性增強
D. 黑網(wǎng)遮陰處理導致光照強度減弱,而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譜可能未發(fā)生改變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圖表,自變量為光環(huán)境不同,因變量檢測了各種植物激素含量。由結果可知,黑網(wǎng)遮陰處理對脫落酸、赤霉素、生長素影響不大;紅網(wǎng)處理可降低脫落酸含量,增加赤霉素與生長素的含量;藍網(wǎng)處理可增加脫落酸、赤霉素以及生長素的含量。
【詳解】A、根據(jù)題意,光作為信號對植物生長發(fā)育起調(diào)節(jié)作用,過程需要光敏色素接收光信號。因此,不同遮陰處理下激素含量變化不同可能與體內(nèi)不同的光敏色素有關,A正確;
B、由題表可知,藍網(wǎng)處理組與對象組相比,脫落酸、赤霉素以及生長素含量均增加,則說明藍網(wǎng)遮陰處理對三種激素積累均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B正確;
C、脫落酸可通過促進氣孔關閉提高植物抗旱等抗逆性,紅網(wǎng)遮陰處理導致脫落酸含量下降,說明紅網(wǎng)遮陰處理可能引起植株抗逆性減弱,C錯誤;
D、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譜指各種光合色素對各種波長的光的吸收百分比,黑網(wǎng)遮陰處理不影響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譜,D正確。
故選C。
18. 某人因患細菌性感冒,注射頭孢呋辛鈉治療,醫(yī)囑2周內(nèi)不能飲酒。頭孢類藥物和酒精作用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抑制乙醛脫氫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細菌侵入人體后,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吞噬細胞識別
B. 雙硫侖樣反應屬于過敏反應,因此酒精屬于過敏原
C. 啤酒酒精度較低,注射頭孢后飲用啤酒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D. 靜脈滴注頭孢呋辛鈉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更多針對細菌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過敏反應又稱為變態(tài)反應是人體接觸某些特殊的過敏原所發(fā)生的異常反應,發(fā)作較急促,多在1~10min后出現(xiàn),但也有在幾日后出現(xiàn)的。其可由多種物質引起,包括異種血清(如破傷風抗毒素),某些動物蛋白(雞蛋、羊肉、雞、魚、蝦、蟹等),細菌,病毒,寄生蟲,動物毛皮,空氣中的植物花粉及塵螨,以及油漆、染料、化學品、塑料、化學纖維和藥物等,甚至淀粉也可導致過敏,以上這些物質均稱為過敏原。過敏反應的程度與過敏原的數(shù)量并不呈正比,即癥狀的出現(xiàn)或嚴重程度與數(shù)量沒有關系。
【詳解】A、細菌侵入人體后,其表面的抗原吞噬細胞識別并呈遞,再由B細胞作用,漿細胞分泌抗體殺死,A正確;
B、雙硫侖樣反應屬于過敏反應,因此頭孢類藥物屬于過敏原,B錯誤;
C、盡管啤酒酒精度較低,注射頭孢后飲用啤酒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引起過敏反應,C錯誤;
D、靜脈滴注頭孢呋辛鈉可引起機體發(fā)生過敏反應,機體不會產(chǎn)生針對細菌的抗體和記憶細胞,D錯誤。
故選A。
19. 某雌雄同株異花植物的籽粒顏色由兩對基因控制,籽粒的紫色和黃色分別由基因A和a控制,基因B使基因型為Aa的個體籽粒呈現(xiàn)白色,但基因型為Bb的個體表型會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某小組利用黃色籽粒和紫色籽粒長成的植株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雜交得F1,F(xiàn)1再進行自交,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實驗
親本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實驗一
黃色×紫色
全為白色
白色:黃色:紫色=3:2:3
實驗二
全為紫色
白色:黃色:紫色=1:2:5
A. 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
B. 實驗二中B基因對b基因為完全顯性
C. 實驗一F2中的紫色和黃色個體雜交,子代中黃色個體所占比例為1/8
D. 實驗二F2中的紫色和黃色個體雜交,子代中黃色個體所占比例為3/10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題意籽粒顏色由兩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為黃色,基因B只對基因型為Aa的個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籽粒呈現(xiàn)白色可知,紫色基因型為AA_ _或Aabb,黃色基因型為aa_ _,白色基因型為AaB_。
【詳解】A、由題意可知,紫色基因型為AA_ _或Aabb,黃色基因型為aa_ _,白色基因型為AaB_。實驗一的親代表型為黃色×紫色,而F1表型全為白色,而F1自交,所得F2表型為紫色:黃色:白色=6:4:6(是9:3:3:1的變式),故F1的基因型為AaBb,故親本的黃色與紫色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或AAbb、aaBB,A錯誤;
B、基因型為Bb的個體表型會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與BB表現(xiàn)型不完全一致,B基因對b基因不為完全顯性,B錯誤;
C、實驗一F2中的紫色籽粒個體為AA_ _:Aabb=2:1,黃色籽粒個體為aa_ _,子代中黃色個體aa_ _所占比例為1/3×1/2=1/6,C錯誤;
D、實驗二F2中的紫色籽粒個體有AA_ _、Aabb之外還有環(huán)境因素變化導致的籽粒AaBb,AaBb:AA_ _:Aabb=2:2:1,黃色籽粒個體為aa_ _,子代中黃色個體aa_ _所占比例為3/5×1/2=3/10,D正確。
故選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2分)
20. 高寒草原因其海拔較高、氣候寒冷、區(qū)域差異顯著,形成了獨特的生態(tài)屏障,在維護我國生態(tài)安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卮鹣铝袉栴}:
(1)高寒草原群落處于頂極狀態(tài),該狀態(tài)主要是由年平均溫度和_________決定的。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此地的優(yōu)勢種草地早熟禾和短芒披堿草正在被矮火絨草所取代,該過程稱為_________。草原食物鏈大多以死亡生物或現(xiàn)成有機物為起點,所以常以_________食物鏈為主。
(2)草地早熟禾等不同牧草和雜草混播后,表現(xiàn)出明顯的斑塊狀鑲嵌,這屬于群落的_________結構。且雜草的分布范圍明顯大于牧草,說明雜草的生態(tài)位寬度較_________。
(3)草地生產(chǎn)力的大小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表現(xiàn)為正相關,隨著物種豐富度提高,不同植物間的功能互補效應增強,種間關系更多以_________為主,從而提高群落對水分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草地生產(chǎn)力還會受到_________和放牧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牧草返青期通常是植被生長較為脆弱的時期,因此常采用_________(春季休牧/春季放牧)措施保護牧場,原因是_________。
(4)高寒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土壤保護工作迫在眉睫,微生物作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_________,在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轉換中處于關鍵地位,常作為評價土壤質量和性能恢復的重要指標,原因是_________(答出兩點)。
【答案】(1) ①. 降雨量 ②. 群落演替 ③. 腐食
(2) ①. 水平 ②. 大
(3) ①. 互助 ②. 氣候因素、土壤養(yǎng)分 ③. 春季休牧 ④. 降低牲畜對返青期牧草的踩踏、減少對植物幼苗的啃食等
(4) ①. 分解者 ②. 微生物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對生存環(huán)境十分敏感,能對環(huán)境變化做出快速反應
【解析】
【分析】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tài)位;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jù)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問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生態(tài)位重疊越多,競爭越激烈。
【小問1詳解】
高寒草原為草原群落的一種植被類型。它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環(huán)境為寒冷而潮濕,日照強烈,紫外線作用增強,空氣稀薄,土壤溫度高于空氣溫度,晝夜溫差極大,年平均溫度不到1℃,植物生長季短,年降水量約400毫米,相對濕度70%以上,所以高寒草原群落處于頂極狀態(tài)時主要是由年平均溫度和降雨量決定的;此地的優(yōu)勢種草地早熟禾和短芒披堿草正在被矮火絨草所取代,該過程稱為群落演替;由于草原食物鏈大多以死亡生物或現(xiàn)成有機物為起點,所以常以腐食食物鏈為主;
【小問2詳解】
由題意可知,草地早熟禾等不同牧草和雜草混播后表現(xiàn)出明顯的斑塊狀鑲嵌狀態(tài),這是群落的水平結構;雜草的分布范圍明顯大于牧草,說明雜草的生態(tài)位寬度較大;
【小問3詳解】
隨著物種豐富度提高,不同植物間的功能互補效應增強,種間關系更多以互助為主,從而提高群落對水分等資源的利用效率;草地生產(chǎn)力還會受到氣候因素、土壤養(yǎng)分和放牧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牧草返青期通常是植被生長較為脆弱的時期,此時應降低牲畜對返青期牧草的踩踏、減少對植物幼苗的啃食等,因此常采用春季休牧措施保護牧場;
【小問4詳解】
由題意可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微生物屬于分解者,在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轉換中處于關鍵地位,由于微生物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對生存環(huán)境十分敏感,能對環(huán)境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因此常將微生物作為評價土壤質量和性能恢復的重要指標。
21. 自然界用簡單材料和巧妙的設計解決了植物適應光環(huán)境變化難題,它環(huán)環(huán)相扣展現(xiàn)出縝密性,形式多樣體現(xiàn)出靈活性,就地取材極具經(jīng)濟性。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最大規(guī)模的能量物質轉換和生物固碳過程是_________。自然界的演化以最佳的生存和_________為目標,而非人類所追求的最大生物量。
(2)光反應是一個_________(吸能/放能)反應,其過程如下圖,光系統(tǒng)進行捕光并完成電荷分離,實現(xiàn)從光能到_________的轉換,生成的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鏈最終生成_________;并使氫離子形成_________,驅動ATP合酶生成ATP的過程。
光反應示意圖
(3)葉綠素作為天然光催化劑,驅動水分解產(chǎn)生_________,這是維持地球上好氧生命的關鍵過程。通過銅的修飾可以提高葉綠素a的穩(wěn)定性,因此可利用Cu取代葉綠素a中心的_________以提高其穩(wěn)定性。此外,葉綠素還可與碳材料形成多元催化劑使光合作用顯著增強,因為碳材料在300-400nm范圍內(nèi)表現(xiàn)出很強的吸光度,可以有效地將這些光子轉化為可見的_________光以被天然葉綠素用于光合作用。
(4)2021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xiàn)了無細胞條件下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速率為玉米的8.5倍。寫出這項技術具有的重要意義有_________(寫出兩點)。
【答案】(1) ①. 光合作用 ②. 繁衍(繁殖)
(2) ①. 吸能 ②. 電能 ③. NADPH ④. 質子梯度(H+濃度差)
(3) ①. H+、O2、e- ②. Mg2+(鎂) ③. 紅光和藍紫光
(4)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緩解溫室效應、實現(xiàn)碳中和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發(fā)生場所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色素吸收、傳遞和轉換光能,并將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氣,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應發(fā)生場所是葉綠體基質中,首先發(fā)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結合形成兩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應產(chǎn)生的NADPH和ATP被還原。
【小問1詳解】
地球上最大規(guī)模的能量物質轉換和生物固碳過程是光合作用。自然界的演化以最佳的生存和繁衍(繁殖)為目標,而非人類所追求的最大生物量。
【小問2詳解】
據(jù)圖可知,光反應是一個吸能反應,主要完成水的光解生成NADPH以及ATP的合成,需要太陽能為其提供能量,光系統(tǒng)進行捕光并完成電荷分離,實現(xiàn)從光能到電能的轉換,生成的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鏈最終生成NADPH;并使氫離子形成質子梯度(H+濃度差),驅動ATP合酶生成ATP的過程。
【小問3詳解】
葉綠素作為天然光催化劑,驅動水分解產(chǎn)生H+、O2、e-,這是維持地球上好氧生命的關鍵過程。鎂是構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通過銅的修飾可以提高葉綠素a的穩(wěn)定性,因此可利用Cu取代葉綠素a中心的Mg2+(鎂)以提高其穩(wěn)定性。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葉綠素還可與碳材料在300-400nm范圍內(nèi)表現(xiàn)出很強的吸光度,可以有效地將這些光子轉化為可見的紅光和藍紫光以被天然葉綠素用于光合作用。
【小問4詳解】
2021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xiàn)了無細胞條件下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速率為玉米的8.5倍。寫出這項技術具有的重要意義有決糧食短缺問題、緩解溫室效應、實現(xiàn)碳中和。
22.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悲觀、認知功能遲緩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自殺傾向。大鼠為抑郁癥研究的常用實驗動物,科學家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卮鹣铝袉栴}:
(1)抑郁癥模型大鼠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且甲狀腺激素水平與病程、病情嚴重程度具有相關性,據(jù)此推測其甲狀腺激素含量_________,原因是甲狀腺激素具有_________作用。
(2)科學家利用抑郁癥模型大鼠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 軸)功能亢進,其致病機理如圖。糖皮質激素含量的升高將導致突觸前膜上5-羥色胺轉運體數(shù)量_________,引起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數(shù)量降低,導致突觸后膜無法正常產(chǎn)生_________,從而導致抑郁。據(jù)上分析5-羥色胺屬于_________(興奮性/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
(3)抑郁癥患者體內(nèi)往往存在神經(jīng)元損傷的現(xiàn)象,造成神經(jīng)元興奮性_________。小膠質細胞作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常駐免疫細胞,與神經(jīng)元保護密切相關,其激活存在兩種模式:M1模式,活化后會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等損傷神經(jīng)元;M2模式,活化后能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等有利于神經(jīng)元損傷的修復,這兩種激活模式變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藥物厚樸酚可通過影響小膠質細胞來進行抑郁癥的治療,推測其作用機理為_________。
(4)除了科學用藥之外,更好地緩解抑郁的途徑還有_________(寫出1點即可)。
【答案】(1) ①. 降低 ②. 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
(2) ①. 增多 ②. 動作電位(興奮) ③. 興奮性
(3) ①. 降低 ②.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③. 誘導小膠質細胞向M2模式轉化,抑制向M1模式轉化
(4)適量運動、經(jīng)常與朋友聊天、適當減壓等
【解析】
【分析】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突觸完成的,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后膜和突觸間隙,突觸前膜內(nèi)的突觸小泡含有神經(jīng)遞質,神經(jīng)遞質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引起突觸后膜所在神經(jīng)元興奮或抑制;由于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因此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小問1詳解】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悲觀,認知功能遲緩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自殺傾向。甲狀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的功能,據(jù)此可推測抑郁癥患者體內(nèi)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
【小問2詳解】
糖皮質激素含量的升高將導致突觸前膜上5-羥色胺轉運體數(shù)量增多,引起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數(shù)量降低,導致突觸后膜無法正常產(chǎn)生動作電位(興奮),從而導致抑郁。據(jù)上分析5-羥色胺屬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
【小問3詳解】
抑郁癥患者體內(nèi)往往存在神經(jīng)元損傷的現(xiàn)象,造成神經(jīng)元興奮性降低,M1模式,活化后會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等損傷神經(jīng)元;M2模式,活化后能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等有利于神經(jīng)元損傷的修復,這兩種激活模式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藥物厚樸酚可通過影響小膠質細胞來進行抑郁癥的治療,推測其作用機理為誘導小膠質細胞向M2模式轉化,抑制向M1模式轉化。
【小問4詳解】
除了科學用藥之外,更好地緩解抑郁的途徑還有適量運動、經(jīng)常與朋友聊天、適當減壓等。
23.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可侵染BmN細胞,其基因組中的Bm90基因在病毒感染周期中的表達以及對病毒增殖和組裝均有一定作用。為進一步研究其功能,科學家構建了Bm90基因缺失型病毒(簡稱缺失型病毒)及Bm90基因補回型病毒(簡稱補回型病毒)2種重組病毒,與野生型病毒一起進行實驗?;卮鹣铝袉栴}:
(1)自然界中病毒粒子的構造簡單,通常包含一個外殼和核衣殼包裹的_________。精確有效地研究某病毒特定基因的功能,往往需要在該病毒的基因組中誘變或_________該基因。
(2)為了獲取大量的Bm90基因,可通過檢索基因數(shù)據(jù)庫獲取序列,利用_________法合成,再根據(jù)合成的序列設計_________,在_________酶的作用下,通過PCR技術實現(xiàn)Bm90基因的體外擴增;也可將Bm90基因與_________載體連接,導入到大腸桿菌實現(xiàn)Bm90基因的菌體內(nèi)擴增。
(3)構建Bm90基因表達載體后,需導入____(狀態(tài))的大腸桿菌細胞中,培養(yǎng)后收集菌體經(jīng)超聲波處理使細胞_________,然后進行蛋白質電泳分析鑒定。得到電泳條帶后在相應部位割膠以純化Bm90蛋白。再以Bm90蛋白為_________,注射到大白兔體內(nèi),利用相關技術制備Bm90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可用于Bm90基因表達的研究。
(4)將3種病毒的基因組DNA經(jīng)脂質體法分別轉染BmN細胞,收集轉染后24、48、72和96h的BmN細胞,加入細胞裂解液和_________制備蛋白質樣品,以未轉染病毒的細胞總蛋白質為陰性對照,利用蛋白質凝膠電泳檢測Bm90蛋白的表達,結果如圖。從表達時相來看,Bm90蛋白的表達特點是_________。
CK:正常BmN細胞1-4:野生型病毒轉染后24、48、72、96h;5-8:缺失型病毒轉染后24、48、72、96h; 9-12:補回型病毒轉染后24、48、72、96h;Bm90基因缺失型和補回型病毒轉染BmN細胞后Bm90蛋白的表達情況
(5)為進一步研究Bm90 基因在病毒增殖中的作用,取3種病毒的基因組DNA經(jīng)脂質體法分別轉染BmN細胞,收集轉染后24、48、72和96h的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測定病毒濃度。結果表明Bm90基因是病毒增殖的必需基因,Bm90 基因缺失使病毒失去了產(chǎn)生子代病毒粒子的能力,而Bm90基因的補回可使病毒恢復產(chǎn)生子代病毒粒子的能力。根據(jù)實驗結論,用坐標曲線圖表示實驗結果_____。
【答案】(1) ①. 核酸分子 ②. 敲除
(2) ①. 化學合成 ②. 引物 ③. TaqDNA聚合 ④. 克隆(復制)
(3) ①. 感受態(tài) ②. 破碎 ③. 抗原
(4) ①. 蛋白酶抑制劑 ②. 病毒轉染后72h有表達,96h表達水平明顯上升
(5)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目的基因的獲??;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裂。
(2)DNA連接酶:連接的是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
(3)運載體:常用的運載體有質粒、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小問1詳解】
病毒結構簡單,外殼和核衣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即核酸分子,要研究某基因的特定功能,可以使得該基因被誘變,或者敲除該基因,以觀察給基因缺失后病毒的性狀,從而推知該基因的功能。
【小問2詳解】
獲取大量的Bm90基因,可在獲取序列后利用化學合成法合成,然后利用PCR技術進行擴增,PCR技術使用時先設計引物,然后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進行體外擴增;也可將Bm90基因與克?。◤椭疲┹d體連接,進行體內(nèi)擴增。
【小問3詳解】
感受態(tài)細胞能夠吸收遺傳物質,因此構建Bm90基因表達載體后,需導入感受態(tài)的大腸桿菌細胞中,培養(yǎng)后收集菌體經(jīng)超聲波處理使細胞破碎,再然后進行蛋白質電泳分析鑒定,以測定轉入的基因是否被正常表達;要制備Bm90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則以Bm90蛋白為抗原注射入大白兔體內(nèi),得到的是能抗Bm90蛋白的抗體。
【小問4詳解】
將3種病毒的基因組DNA經(jīng)脂質體法分別轉染BmN細胞,收集轉染后24、48、72和96h的BmN細胞,加入細胞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劑,以防止表達的Bm90蛋白被酶水解;根據(jù)圖示,野生型病毒轉染后72h、96h和補回型病毒轉染后72、96h的電泳檢測結果表明,這兩種情況下Bm90蛋白被表達,從表達時相來看,Bm90蛋白的表達特點是病毒轉染后72h有表達,96h表達水平明顯上升。
【小問5詳解】
結果表明Bm90基因是病毒增殖的必需基因,Bm90 基因缺失使病毒失去了產(chǎn)生子代病毒粒子的能力,而Bm90基因的補回可使病毒恢復產(chǎn)生子代病毒粒子的能力。根據(jù)實驗結論,用坐標曲線圖表示實驗結果如圖:
24. 為探究某植物果皮與果肉顏色形成機制,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
(1)該植物果肉顏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黃色與果肉白色植株雜交,F(xiàn)1果肉均為淡黃色、F1自交所得F2果肉顏色及比例為_________。
(2)果皮的紫色與白色性狀受D/d、E/e兩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當其中一對為隱性時表現(xiàn)為白色?,F(xiàn)用果皮為白色的甲和乙進行雜交實驗,F(xiàn)1均表現(xiàn)為紫色。F1自交產(chǎn)生的F2中紫色和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1,據(jù)此推測F2中紫色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_,出現(xiàn)該比例的原因為_________。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合成花青素并轉運至液泡儲存使該植物果皮呈紫色,花青素合成過程如圖。
根據(jù)上述代謝途徑,解釋F1果皮呈紫色的原因_________。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D蛋白為一種_________,能與E基因的啟動部位特異性結合,現(xiàn)欲利用這一特性測定E基因的啟動子序列,請利用下列材料完善實驗思路。
材料:含有E基因的DNA分子,D蛋白,PCR反應體系,DNA水解酶,蛋白酶
實驗思路:
①:利用含有E基因的DNA分子和PCR反應體系對E基因進行擴增
②:_________。
③:一段時間后加入_________降解未結合的DNA片段,分離得到的產(chǎn)物用_________處理
④:_________。
(4)有一果皮紫色變淺的突變株丙,其中D、E基因均未突變,而M基因轉錄水平顯著提高,推測M基因使紫色變淺的原因是_________。欲為此推測提供證據(jù),實驗組的材料選擇及檢測指標應選擇_________(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M基因沉默突變體b.D基因沉默突變體c.E基因沉默突變體d.野生型植株e.檢測M基因表達量f.檢測D基因表達量g.檢測E基因表達量h.檢測果皮花青素含量
【答案】(1)黃色:淡黃色:白色=1:2:1
(2) ①. DdEe ②. 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1產(chǎn)生De和dE兩種配子比例為1:1
(3) ①. F1具備D基因和E基因(同時含有D蛋白、E酶),能夠使前體物質最終形成花青素 ②. RNA聚合酶 ③. 獲得E基因片段后與D蛋白混勻 ④. DNA水解酶 ⑤. 蛋白酶 ⑥. 對剩余的DNA片段進行測序
(4) ①. 抑制D基因或抑制E基因或抑制D、E基因或促進花青素的降解 ②. a、f、h 或a、g、h 或a、f、g、h 或a、h
【解析】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小問1詳解】
該植物果肉顏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黃色與果肉白色植株雜交,F(xiàn)1果肉均為淡黃色,說明淡黃色為雜合子,黃色、白色為純合子,則F1自交所得F2中果肉顏色及比例為黃色:淡黃色:白色=1:2:1。
【小問2詳解】
依據(jù)題干信息,白色的基因型為ddE_、D_ee、ddee、紫色的基因型為D_E_,現(xiàn)用果皮為白色的甲和乙進行雜交實驗,F(xiàn)1均表現(xiàn)為紫色,說明白色的甲和乙的基因型為ddEE、DDee,F(xiàn)1的基因型為DdEe,F(xiàn)1自交產(chǎn)生的F2中紫色和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1,這說明D/d、E/e兩對等位基因并不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假設D/d、E/e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dE位于一條染色體上,De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dE//De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dE//dE:dE//De:De//De=1:2:1,表現(xiàn)為紫色:白色=1:1,符合題意,因此F2中紫色和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1的原因為D/d、E/e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1產(chǎn)生De和dE兩種配子比例為1:1。
【小問3詳解】
據(jù)圖分析可知,親本果皮呈白色是由于缺少基因D或基因E,進而使細胞缺少D蛋白或E酶,缺少E酶,含有D蛋白,F(xiàn)1具備D基因和E基因(同時含有D蛋白、E酶),能夠使前體物質(無色)最終形成花青素,進而使F1果皮呈現(xiàn)紫色。RNA聚合酶能與啟動子特異性結合,進而啟動轉錄過程,由此推測D蛋白為一種RNA聚合酶,能與E基因的啟動部位特異性結合。
為測定E基因的啟動子序列,可設計實驗為:
①:利用含有E基因的DNA分子和PCR反應體系對E基因進行擴增。
②:獲得E基因片段后與D蛋白混勻(D蛋白為一種RNA聚合酶,能與E基因的啟動部位特異性結合)?! ?
③:一段時間后加入DNA水解酶降解未結合的DNA片段,分離得到的產(chǎn)物為D蛋白與E基因的啟動部位特異性結合的部分,用蛋白酶處理可水解D蛋白,剩余部分為E基因片段。
④對剩余的DNA片段進行測序,即可得知E基因的DNA分子序列。
【小問4詳解】
D基因和E基因(同時含有D蛋白、E酶),能夠使前體物質(無色)最終形成花青素,進而使果皮呈現(xiàn)紫色,由此推測,M基因使紫色變淺的原因是抑制D基因或抑制E基因或抑制D、E基因或促進花青素的降解。據(jù)圖示信息可知,D、E基因均未突變,而M基因轉錄水平顯著提高,M基因使紫色變淺的原因是抑制D基因或抑制E基因或抑制D、E基因或促進花青素的降解,所以對照組應選擇野生型植株,實驗組應選擇M基因沉默突變體,其他無關變量保持相同且適宜,因變量是檢測D基因和M基因的表達量和檢測果皮花青素含量,即實驗組材料的選擇和檢測指標為a、f、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