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地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資源ID:3371662
資源大?。?span id="n7rp1lf" class="font-tahoma">886KB
全文頁數(shù):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地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一節(jié) 地圖
地圖學習核心是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1、 比例尺:
要掌握比例尺,重點要知道比例尺怎么來的。然后圍繞這個公式進行展開分析。
1.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單位:在做比例尺的計算式,要也別注意單位的換算,單位統(tǒng)一到厘米。
3.在進行比例尺大小的比較時,結合公式就很容易理解:
實際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內(nèi)容簡略,精確度較低;
實際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內(nèi)容詳細,精確度較高。
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數(shù)字式:1:500000 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千米 線段式:
線段式考察的比較多,主要是要求在實際圖中求兩點的實際距離,需要測量準確。
5.比例尺的縮放:
將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N 將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尺(1 +N)
將比例尺縮小到1/N=原比例尺 1/N
將比例尺縮小1/N=原比例尺 (1-1/N)
如果是區(qū)域面積的放大(或縮小)倍數(shù),則是比例尺的平方(或開方)。
實地面積=圖上面積/地圖比例尺的平方
2、 方向:
1.一般指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示北方。做題時要注意指向標箭頭在地圖上的實際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時候指向標是標示其他方向時要特別注意)
3.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三、圖例和注記
圖例:是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
注記:表示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
第二節(jié) 等高線地形圖專題
等高線地形圖是地球地圖部分的重點知識,是最常見的高考圖。掌握等高線的數(shù)值、彎曲、疏密、閉合,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四個重點。
先熟悉等高線的特點:
1、 等高線的基本特點
等高線特點:
① 同線等高:同一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均相等。
② 同圖等距:圖中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相對高度均一致。
③ 是閉合的曲線,一般不相交,若重疊則為陡崖。
④ 疏緩密陡: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⑤ 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線。
【數(shù)值判(地形)類型】
2、 等高線圖中常見地形部位的判讀:
等高線圖中的地形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自己畫圖)。
山地:閉合曲線,內(nèi)高外低
盆地:閉合曲線,外高內(nèi)低
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中間高于兩側
山谷:等高線凸向高處,中間低于兩側
鞍部:兩組表示山峰的等高線之間的區(qū)域。
(鞍部可以看作組合:兩側為谷,兩側為脊)
陡崖:若干條等高線重合
3、 五種常見基本地形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
2.丘陵:丘陵是指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海拔大約在200m~500m之間,相對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為低山,1000~3500米為中山,3500米以上為高山。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
(等高線中間稀疏,邊緣密集)
5.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shù)值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數(shù)值小。
6.海岸線: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線。
擴展一:典型的等高線地貌(結合常見的地圖冊)
1. 洪積扇:等高線呈圓弧形,并上密下疏。
2. 梯田(邊緣密集,中間稀疏)
3. 黃土塬(頂部平坦,邊緣密集)
4. 喀斯特峰林:山多陡峭孤峰,山峰等高線密集且平滑,等高線稀疏處數(shù)值小。
5.新月形沙丘:等高線呈封閉新月形。一側陡,一側緩,緩坡為迎風坡。
6.火山錐:等高線閉合,有規(guī)律的環(huán)狀,上密下疏。突出特點為中心海拔突然降低。
擴展二:海洋地形
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態(tài)特征,形成的主要地形有:
大陸架:(從低潮線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顯著增大的地方為止,水深200米以內(nèi));特點:深度淺,坡度緩,光照、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海洋生物豐富。
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延伸的部分(坡度大)
島弧:大陸與洋盆的過渡地帶,分布于大陸坡的前緣(弧形分布)
海溝:島弧外緣,一般是大陸坡與洋盆的分界線。板塊消亡邊界。
洋盆:海溝與洋中脊之間深度大,地殼活動相對穩(wěn)定,地形較為平坦。
海嶺(大洋中脊):板塊生長邊界,地殼運動較為活躍。
4、 地形剖面圖
1. 地形剖面圖:可直觀顯示出某條剖面線上地勢起伏和坡度陡緩狀況。它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
剖面線主要用來表示地勢起伏和坡度陡緩狀況。而在等高線圖的繪制中,一般水平比例尺是采用原圖的比例尺(保持不變);主要通過改變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圖的5~20倍,倍數(shù)越大,起伏越明顯。
注意:坡度大小是固定的,垂直比例尺擴大只是視覺上坡度陡緩更明顯而已,對實際坡度無法影響!
剖面圖的考察知識一般不會要求學生畫剖面圖,考察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學生會結合區(qū)域分析判斷剖面圖,通過區(qū)域特殊剖面圖分析出該區(qū)域所在位置。
2.根據(jù)剖面圖確定剖面線:(重點)
其基本的思路是:
(1) 觀察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中的一些關鍵點,如起點、中點、終點等;
(2) 分析剖面線穿越的最高等高線、最低等高線與剖面圖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看這些點在等高線圖上的高度與剖面線的高度是否相同;
(3) 可粗略地觀察剖面線與所經(jīng)過的大的地形部位與剖面圖是否一致,如穿過谷地或山脊等特殊地形區(qū)時等值線的遞變規(guī)律不同。
3.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地圖冊)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亞,非洲等的剖面圖。熟悉運用。
5、 等高線的計算及運用:
(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常見計算
1.陡崖高度的計算
(1)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
計算陡崖或任意兩點間的相對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對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對高度。
公式:(n-1)d≤H<(n+1)d (H為相對高度,d為等高距,n為重合的或兩點間的等高線條數(shù))
蝴蝶法求陡崖高度
(2)陡崖的絕對高度
a.陡崖崖頂?shù)慕^對高度:H大≤H頂<H大+d。圖中崖頂?shù)慕^對高度的取值范圍為400米≤H頂<500米。
b.陡崖崖底的絕對高度:H?。璬<H底≤H小。圖中崖底的絕對高度的取值范圍為0<H底≤100米。
2.估算某地形區(qū)的相對高度
一般來說,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任意兩點之間有連續(xù)的變化的n條數(shù)值不同的等高線,等高距為d米,則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3.坡度的大小的比較
(1)在同幅圖,只要看等高線的疏密來判斷。
(2)不同圖中判斷坡度陡緩(重難點)
4.判斷閉合等高線區(qū)域內(nèi)的海拔
嚴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guī)律。
5.判別兩點間可否通視
①等高線“上密下疏”為 凹形坡,可通視;等高線“上疏下密”為凸形坡,不可通視。
②由觀察點向目標點劃直線,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如山脊、山頂、房屋等)所切斷,表示通視良好,否則不能。但要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要求是仰視還是俯視,注意陡坡下方附近的地點可能不能通視。
小技巧:在凸坡和凹坡考察中通常是借助等高線的分布推理是否能夠通視,在操作中應將其轉化為立體圖,按照等高線比較密集就畫得比較陡,比較稀疏就畫得比較平緩,從而觀測可得。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規(guī)律
(1)等高線地形圖與氣候
①氣溫: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約下降6℃;陽坡熱量條件好,陰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熱,但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氣的滯留。
②降水:迎風坡降水量多(從山麓到山頂由少到多再到少),背風坡降水量少(由山頂向山麓逐漸遞減);
1. 山谷和山地陽坡和陰坡的區(qū)別
2. 干熱河谷,焚風效應及意義
3. 凍土消融、植被生長
(2)等高線地形圖與河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嶺(山脊處等高線彎曲最大處的連線稱為分水線);山谷常有河流發(fā)育,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即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大,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陡崖處有時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qū)域面積)和所處迎風坡、背風坡有關;河流流出出口處常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
(3)等高線與生產(chǎn)活動
①選點
水庫
建設
壩址
應選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其次還應避開地質(zhì)斷裂地帶,并要依據(jù)壩高考慮移民、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
庫區(qū)
宜選在河谷地區(qū)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等深線密集的港灣地區(qū),保證陸域平坦、港闊水深
社會經(jīng)濟條件:①經(jīng)濟腹地廣闊;②以城市為依托;③陸上交通便捷,利于貨物的集散
航空港
(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占地廣,要有平坦開闊,利用跑道建設,以及飛機起飛有保證;坡度適當?shù)牡匦危岳潘?;良好的地質(zhì)條件,保證地基穩(wěn)定;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于飛機逆風起飛和降落;
航空港騷擾性較大,與城市應有一定的距離,并有快速交通干道連接。
氣象站
應選在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點
療養(yǎng)院
應建在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的地方
舉例:上海港的區(qū)位優(yōu)勢有哪些?
(1) 黃浦江和長江為港口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航行、停泊空間,淡水資源豐富。(2)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利于筑港。(3)依托上海市巨大的人、財、物優(yōu)勢。(4)經(jīng)濟腹地是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地區(qū),為上海港的發(fā)展起到了顯著推動作用。
②選線
公路、鐵
路線
一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選擇坡度平緩、線路平穩(wěn)、距離較短、彎路較少的線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線修筑的原則,避免通過陡崖、沼澤、永久凍土區(qū)、地下溶洞區(qū)等,盡量少過河建橋,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并保證運行安全
引水線路
線路盡可能短,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并盡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
輸油管線
線路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③選面
a.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布局
b.工業(yè)區(qū)、居民區(qū)選址
一般選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處。
第3節(jié) 等值線專題
【等值線專題】
(一)等值線描述
1.描述某一特定線條:如年等降水量線:可從走向、延伸方向去考慮。如果等值線有拐點,就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條線狀地理事物的總體分布特點。描述其分布特點、數(shù)值變化趨勢,可從極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彎曲方向等。
【描述語言】描述可以從延伸方向和彎曲凹凸來描述。
其中描述延伸方向可用:沿緯線(東西)方向;沿經(jīng)線(南北)方向;沿河流;沿地形;沿海岸等等。描述彎曲凹凸可以用:向低緯突(凸)出;向高緯突(凸)出;向南凸;向北凸;向高海拔;向低海拔;向河流上游;向河流下游等
描述地形特征:
地形類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類型(復雜)多樣或單一(地形以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區(qū)
地勢
高、低
①地勢低、地勢自向傾斜;
②地形崎嶇(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線
平直、曲折
①海岸線平直;
②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冰川地貌發(fā)育、風力地貌發(fā)育
多火山(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
【重中之技巧】等值線的彎曲及疏密要素變化判讀技巧:
1、 等值線發(fā)生彎曲,要判斷出向哪邊彎曲:
向數(shù)值變大的方向彎曲,說明其彎曲中心比兩邊數(shù)值要小,從而推測較小的原因;
向數(shù)值變小的方向彎曲,說明其彎曲中心比兩邊數(shù)值要大,從而推測較大的原因;
2、 等值線疏密的原因:
等值線稀疏,說明其單位事物的變化率較?。?
等值線密集,說明其單位事物的變化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