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化學 1.9 水的電離及溶液酸堿性教學設計.doc
-
資源ID:6230680
資源大?。?span id="82k0wci" class="font-tahoma">84.50KB
全文頁數: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高三化學 1.9 水的電離及溶液酸堿性教學設計.doc
2019-2020年高三化學 1.9 水的電離及溶液酸堿性教學設計
〖復習目標〗
(1)掌握水的電離過程以及離子積常數的定義。
(2)了解PH的定義,測定方法及簡單計算。
〖教學重點〗水的電離、pH的計算
〖教學難點〗pH的計算
〖教學過程〗
考點一 水的電離及離子積常數
【知識精講】
1、水的電離平衡
(1)水是極弱的電解質,能發(fā)生自電離:
H2O+H2O H3O++ OH- 簡寫為 H2O H++OH- (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2)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
①酸和堿:酸或堿的加入都會電離出 H+或OH-,均使水的電離逆向移動,從而抑制水的電離。
②溫度:由于水的電離吸熱,若升高溫度,將促進水的電離, H+]與OH-]同時同等程度的增加,pH變小,但 H+]與OH-]始終相等,故仍呈中性。
③能水解的鹽: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進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程度增大。
④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潑金屬,由于活潑金屬與水電離出來的 H+直接作用,使 H+]減少,因而促進了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
2、水的離子積常數
(1)定義:Kw= c(H+)c(OH-)
250C 時 Kw =1.010-14 mol2L-2 。
【注意事項】
①溶液中H2O電離產生的c(H+)=c(OH-)
②在溶液中,Kw中的c(OH-)、c(H+)指溶液中總的離子濃度。
酸溶液中c(H+)= c(H+)(酸)+c(H+)(水)≈c(H+)(酸),c(H+)(水)=c(OH-);
堿溶液中c(OH-)=c(OH-)(堿)+ c(OH-)(水) ≈c(OH-)(堿),c(OH-)(水)=c(H+);
鹽溶液顯中性時c(H+)=c(OH-)=c(H+)(水)=c(OH-)(水),水解顯酸性時c(H+)=c(H+)(水)= c(OH-)(水)>c(OH-),水解顯堿性時c(OH-)=c(OH-)(水)=c(H+)(水)>c(H+)。
(2)影響因素
①在稀溶液中,Kw只受溫度影響,而與溶液的酸堿性和濃度大小無關。
②在其它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溫度升高,KW增大,反之則減小。
如1000C 時Kw =1.010-12 mol2L-2
【方法精講】
1、溶液中的c(H+)和水電離出來的c(H+)不同
(1)常溫下水電離出的c(H+)=110-7 mol/L,若某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10-7 mol/L,則可判斷出該溶液中加入酸或堿抑制了水的電離;若某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10-7 mol/L,則可判斷出該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鹽或活潑金屬促進了水的電離。
(2)常溫下溶液中的c(H+)>110-7 mol/L,說明該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顯酸性的鹽溶液;c(H+)<110-7 mol/L,說明是堿溶液或水解顯堿性的鹽溶液。
2、水的離子積常數的應用
水的離子積常數適用于純水和酸、堿、鹽的水溶液。水的離子積常數KW=c(H+)c(OH-),其實質是水溶液中的H+和OH-濃度的乘積,不一定是水電離出的H+和OH-濃度的乘積,所以與其說KW是水的離子積常數,不如說是水溶液中的H+和OH-的離子積常數。
【典例精講】
【例1】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 )
A.圖中A、B、D三點處KW間的關系: B>A>D
B.100℃,向pH=2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等體積pH=10的稀氨水,溶液中 c(NH4+)/c(NH3H2O)減小,充分反應后,溶液到達B點
C.溫度不變,在水中加入適量NH4Cl固體,可從A點變化到C點
D.加熱濃縮A點所示溶液,可從A點變化到B點
【答案】D
【解析】A、溫度升高,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則水的離子積增大,溫度不變,水的離子積不變,所以圖中A、B、D三點處KW間的關系: B>A=D,錯誤;B、100℃,KW=10-610-6=10-12,pH=10的稀氨水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為0.01mol/L,因為氨水中存在未電離的一水合氨,所以等體積混合時,氨水過量,溶液呈堿性,而B點表示溶液呈中性,錯誤;C、溫度不變,則水的離子積不變,所以水中加入氯化銨后,促進水的電離,但離子積不變,不會達到C點,錯誤;D、A為中性,加熱會使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水的離子積增大,則可能由A點變化到B點,正確,答案選D。
【例2】室溫下,水的電離達到平衡:H2O H+ + OH-。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將水加熱,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Kw不變
B.向水中加入少量鹽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H+)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H-)= c(H+)
【答案】B
【解析】影響水電離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升溫促進電離;加酸、堿抑制電離;加入能水解的鹽促進電離;一定溫度下水的離子積為定值;A、將水加熱,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促進水的電離,KW增大,錯誤;B、向水中加入少量鹽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H+)增大,正確;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但溶液中c(OH-)增大,錯誤;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醋酸根離子水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H-)>c(H+),錯誤。
【考題精練】
1.25 ℃時,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 ②NaOH ③H2SO4?、?NH4)2SO4,其中水的電離程度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的一組是 ( )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從四種物質分析可知②NaOH、③H2SO4抑制水的電離,①NaCl不影響水的電離平衡,④(NH4)2SO4促進水的電離(NH水解),在②③中H2SO4為二元強酸、產生的c(H+)大于NaOH產生的c(OH-),抑制程度更大,故順序為(由大→小)④>①>②>③。
2.下列四種溶液中,室溫下由水電離生成的H+濃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
①pH=0的鹽酸?、?.1 molL-1的鹽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躳H=11的NaOH溶液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答案】A
【解析】①中c(H+)=1 molL-1,由水電離出的c(H+)與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10-14 molL-1;
②中c(H+)=0.1 molL-1,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3 molL-1;
③中c(OH-)=1.010-2 molL-1,由水電離出的c(H+)與溶液中c(H+)相等,等于1.010-12 molL-1;
④中c(OH-)=1.010-3 molL-1,同③所述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1 molL-1。
即(1.010-14)∶(1.010-13)∶(1.010-12)∶(1.010-11)=1∶10∶100∶1 000。
考點二 溶液的酸堿性和pH
【知識精講】
1、溶液的酸堿性
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
c(H+)>c(OH-),溶液呈酸性
c(H+)=c(OH-),溶液呈中性
c(H+)<c(OH-),溶液呈堿性
2、pH
(1)定義式:pH=-lg_c(H+)。
(2)pH與溶液c(H+)的關系
①由圖示關系知,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強。
②pH一般表示c(H+)<1 mol/L的稀溶液。
(3)pH測定
①用pH試紙測定
把小片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干燥的pH試紙上,試紙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即可確定溶液的pH。
②pH計測定:可精確測定溶液的pH。
3、pH相關計算
(1)總體原則
①若溶液為酸性,先求c(H+),再求pH;
②若溶液為堿性,先求c(OH-),再由c(H+)=求c(H+),最后求pH。
(2)計算類型及方法(室溫下)
①酸、堿溶液pH的計算
a.強酸溶液,如HnA,設濃度為c mol/L,c(H+)=nc mol/L,pH=-lgc(H+)=-lg(nc)。
b.強堿溶液,如B(OH)n,設濃度為c mol/L,c(OH-)=nc mol/L,c(H+)=mol/L,pH=-lgc(H+)=14+lg(nc)。
②酸、堿混合pH計算
a.兩強酸混合
c混(H+)=
b.兩強堿混合
c混(OH-)=
c.強酸、強堿混合(一者過量)
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再由下式求出溶液中H+或OH-的濃度,最后求pH。
c(H+)混或c(OH-)混=
將強酸、強堿溶液以某體積之比混合,若混合液呈中性,則c(H+)∶c(OH-)、V堿∶
V酸、pH酸+pH堿有如下規(guī)律(25 ℃):因c(H+)酸V酸=c(OH-)堿V堿,故有=。
在堿溶液中c(OH-)堿=,將其代入上式得c(H+)酸c(H+)堿=,兩邊取負對數得pH酸+pH堿=14-lg。
【方法精講】
1、溶液酸堿性的判斷
(1)等體積等濃度的一元強酸,一元強堿混合呈中性。
(2)等體積等濃度的一元弱酸,一元強堿混合呈堿性。
(3)等體積等濃度的一元強酸,一元弱堿混合呈酸性。
(4)強酸、強堿等體積混合
①pH之和等于14呈中性;②pH之和小于14呈酸性;③pH之和大于14呈堿性。
(5)pH之和等于14時一元強酸和一元弱堿等體積混合呈堿性;一元弱酸和一元強堿等體積混合呈酸性。
2、溶液的pH計算中常見的盲點
(1)不能掌握不同溶液混合后的pH計算技巧。若是強堿與強堿混合,一定要先將堿溶液的pH轉化為c(OH-)后再進行運算,絕對不能直接用pH,即用c(H+)進行運算。若是強酸與強堿混合,要先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在反應中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或何種物質過量,然后再計算。若不在常溫下,c(H+)和c(OH-)換算時按該溫度下的離子積常數進行運算。
(2)不能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規(guī)律。pH=n(n<7)的強酸和pH=14-n的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pH=7;pH=n(n<7)的醋酸和pH=14-n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鹽酸和pH=14-n的氨水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pH>7。
(3)不能理解弱酸、弱堿的稀釋規(guī)律
常溫下任何酸(或堿)溶液無限稀釋時,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或小于)7,只能接近7。
【典例精講】
【例1】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
A.c(H+)=10-6mol/L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c(H+)>c(OH-)的溶液 D.使紫色石蕊試液呈紅色的溶液
【答案】CD
【解析】酸性溶液是指c(H+)>c(OH-)的溶液;酸堿指示劑都是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中表現(xiàn)不同顏色的有機弱酸或弱堿。紫色石蕊試液呈紅色,說明溶液中c(H+)>c(OH-);由于未指明溫度,不能依據c(H+)=10-6mol/L或pH<7來判斷溶液的酸堿性。
【例2】常溫下,關于1L PH=3的H2SO4溶液說法正確的是 ( )
A.與等體積PH=11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PH小于7
B.與等濃度的CH3COONa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PH一定小于7
C.與PH=3的CH3CO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PH小于3
D.與10L Ba(OH)2溶液恰好完成反應,則Ba(OH)2溶液的PH等于10
【答案】D
【解析】A、氨水中氫氧根離子濃度與硫酸中氫離子濃度相等,等體積混合時,由于氨水中存在未電離的一水合氨,所以氨水過量,則溶液呈堿性,pH>7,錯誤;B、醋酸鈉與硫酸的濃度相等,但醋酸鈉溶液的體積未知,所以混合后溶液有可能呈堿性或中性,錯誤;C、醋酸與等pH的硫酸混合時,pH不變,錯誤;D、硫酸中氫離子的物質的量是10-3mol,設氫氧化鋇溶液的氫氧根離子濃度為x,則硫酸與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時,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相等,所以10-3mol=10Lx,則x=10-4mol/L,所以氫氧化鋇溶液的pH=10,正確,答案選D。
【考題精練】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在醋酸溶液的pH=a,將此溶液稀釋1倍后,溶液的pH=b,則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無色,則此時溶液的pH<7
C.1.010-3mol/L鹽酸的pH=3.0,1.010-8mol/L鹽酸的pH=8.0
D.若1mLpH=1的鹽酸與100m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則溶液的pH=11
【答案】D
【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釋則C(H+)減小,pH增大,b>a,故A錯誤;B酚酞的變色范圍是pH= 8.0~10.0(無色→紅色),現(xiàn)在使紅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間,故B錯誤;C常溫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無限的接近7;D正確,直接代入計算可得是正確,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設強酸pH=a,體積為V1;強堿的pH=b,體積為V2,則有10-aV1=10-(14-b)V2→=10a+b-14,現(xiàn)在=10-2,又知a=1,所以b=11
2.在某溫度時,測得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
(1)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______________。
(2)在此溫度下,將pH=a的NaOH溶液Va L與pH=b的硫酸V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為中性,且a=12,b=2,則Va∶V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液為中性,且a+b=12,則Va∶V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13?。?)①1∶10?、?0∶1
【解析】(1)由題意知,溶液中c(H+)=10-11 molL-1,c(OH-)=0.01 molL-1,故Kw=c(H+)c(OH-)=10-13。
(2)①根據中和反應:H++OH-===H2O。
c(H+)V酸=c(OH-)V堿
10-2Vb=10-13/10-12Va
==1∶10。
②根據中和反應H++OH-===H2O
c(H+)Vb=c(OH-)Va
10-bVb=10-13/10-aVa
==1013-(a+b)=10,即Va∶Vb=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