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物理 第三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習(xí)題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試題 魯科版必修1.doc
習(xí)題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二維選題表】
物理觀念
科學(xué)思維
科學(xué)探究
科學(xué)態(tài)度與責(zé)任
剎車類問題
1(易),7(中),11(中)
2(易)
推論式及比例式的應(yīng)用
3(中),5(中)
4(中),9(中)
追及、相遇
問題
6(中),8(中),
10(中),12(中)
基礎(chǔ)訓(xùn)練
1.(2017會寧高一檢測)一輛以12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駛的汽車,剎車過程中以4 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汽車在5 s內(nèi)的位移是( B )
A.10 m B.18 m C.24 m D.30 m
解析:汽車剎車到停止的時間t0== s=3 s<5 s
所以5 s內(nèi)的位移等于3 s內(nèi)的位移,則
s=v0t+at2=(123-49)m=18 m.
故選項B正確,A,C,D錯誤.
2.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警察測量出肇事車輛的剎車痕跡是20 m,設(shè)該車輛的剎車加速度大小是10 m/s2,該路段的限速為60 km/h,則該車( B )
A.剎車所用的時間為1 s B.超速
C.不超速 D.行駛速度為60 km/h
解析:根據(jù)位移速度公式v2=2as可得v= m/s=20 m/s= 72 km/h>60 km/h,故該汽車超速,所用時間t= s=2 s,故B正確.
3.(2017福建三明高一檢測)一小球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滾下并依次通過A,B,C三點,已知AB=6 m,BC=10 m,小球通過AB,BC所用的時間均為2 s,則小球經(jīng)過A,B,C三點時的速度分別為( B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解析:BC-AB=aT2,a= m/s2=1 m/s2
vB== m/s=4 m/s
由vB=vA+aT,得vA=vB-aT=(4-12)m/s=2 m/s,
vC=vB+aT=(4+12)m/s=6 m/s,選項B正確.
4.(多選)關(guān)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C )
A.在前1 s、前2 s、前3 s的時間內(nèi)位移之比是1∶4∶9
B.在開始連續(xù)的三個1 s內(nèi)通過的位移之比是1∶4∶9
C.在開始連續(xù)的三個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從開始運動起連續(xù)通過三個相等的位移所經(jīng)歷的時間之比為1∶∶
解析:由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guān)系式可知,前1 s、前2 s、前3 s的時間內(nèi)位移之比是1∶4∶9,開始連續(xù)的三個1 s內(nèi)通過的位移之比s1∶s2∶s3=1∶3∶5,開始連續(xù)的三個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v1∶v2∶v3=1∶2∶3,通過三個連續(xù)相等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t1∶t2∶t3=1∶(-1)∶(-),所以選項A,C正確,B,D錯誤.
5.(2017合肥一中高一段考)(多選)如圖所示,物體自O(shè)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C,D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四點,測得AB=2 m, BC=3 m.且物體通過AB,BC,CD所用的時間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
A.可以求出物體加速度的大小
B.可以求得CD=4 m
C.可以求得OA之間的距離為1.125 m
D.可以求得OB之間的距離為3.25 m
解析:因為物體通過AB,BC,CD所用的時間相等并令時間間隔為T,由Δs=sBC-sAB=aT2可得物體的加速度a的大小為a===,因為不知道時間T,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故A錯誤;根據(jù)sCD-sBC=aT2,sBC-sAB= aT2,sBC-sAB=1 m可知sCD=3 m+1 m=4 m,故B正確;
B為A到C的中間時刻,則物體經(jīng)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為vB===,再由 -0=2asOB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OB兩點間的距離為sOB==3.125 m,易得O與A間的距離為sOA=sOB-sAB=(3.125-2)m=1.125 m,故C正確,D錯誤.
6.(2017雅安中學(xué)高一月考)在一條寬馬路上某一處有甲、乙兩車,它們同時開始運動,取開始運動時刻為計時零點,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在0~t4這段時間內(nèi)的情景是( D )
A.甲在0~t1時間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t1時刻改變運動方向
B.在t2時刻甲車速度為零,然后反向運動,此時兩車相距最遠(yuǎn)
C.在t4時刻甲車追上乙車
D.在t4時刻,兩車相距最遠(yuǎn)
解析:由圖看出,甲在0~t1時間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t1時刻速度仍為負(fù)值,說明其運動方向沒有改變,故A錯誤;分析兩車的運動情況:乙車一直沿正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而甲車在0~t2沿負(fù)方向運動,兩者距離增大;在t2~t4時間內(nèi),甲沿正方向運動,兩車同向運動,乙車在前,由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兩者的距離繼續(xù)增大,在t4時刻之后,甲車的速度將大于乙車的速度,兩者距離減小,所以t4時刻兩車相距最遠(yuǎn),故B錯誤,D正確;圖象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所以在t4時刻甲車沒有追上乙車,故C錯誤.
7.汽車初速度v0=20 m/s,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a= 5 m/s2,求:
(1)開始剎車后6 s末汽車的速度;
(2)開始剎車后2 s內(nèi)汽車行駛的距離;
(3)汽車剎車后行駛的最后20 m所用的時間.
解析:(1)設(shè)汽車經(jīng)過時間t1速度減為零,則由0=v0-at1,得t1=4 s,
故開始剎車后6 s末汽車的速度為零.
(2)由(1)知汽車4 s后就停止運動,所以開始剎車后2 s內(nèi)汽車一直做勻減速運動,根據(jù)2 s內(nèi)汽車的位移s1=v0t-at2,
解得s1=30 m.
(3)汽車剎車后行駛的最后20 m是一個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運動.可以認(rèn)為汽車做反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s′= at′2,
解得t′=2 s.
答案:(1)0 (2)30 m (3)2 s
8.(2017廣西桂林市高一月考)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向同一方向運動,其中甲以8 m/s的速度勻速行駛,乙以2 m/s2的加速度由靜止啟動,求:
(1)乙車追上甲車前與甲車的最大距離是多少?
(2)乙車經(jīng)過多長時間追上甲車,此時乙車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1)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同向運動,因初始時刻甲車速度大,故在速度相等前,甲前乙后且距離逐漸增大,直到速度相等,距離最大,設(shè)這個過程的耗時為t1,乙的加速度為a=2 m/s2,
則t1末甲、乙兩車的速度分別為
v甲=8 m/s,v乙=at1,v甲=v乙,
得t1=4 s
t1內(nèi)甲、乙兩車的位移分別為s甲=v甲t1=32 m,
s乙=a=16 m
兩車最大距離為d=s甲-s乙=16 m.
(2)乙車追上甲車,必有位移相等,設(shè)這個過程耗時t2,
甲、乙兩車的位移分別為s甲′=v甲t2,
s乙′=a,
s甲′=s乙′,
得t2=8 s
此時乙車的速度為v乙′=at2=16 m/s.
答案:(1)16 m (2)8 s 16 m/s
素養(yǎng)提升
9.(2016大同高一檢測)(多選)如圖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個長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體由A點靜止釋放,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B )
A.物體到達(dá)各點的速度之比vB∶vC∶vD∶vE=1∶∶∶2
B.物體到達(dá)各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tE=2tB=tC=
C.物體從A運動到E的全過程平均速度=vC
D.物體通過每一部分時,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解析:通過前s、前2s、前3s…時的速度之比v1∶v2∶v3∶…=1∶∶∶…,即物體到達(dá)各點的速度之比為vB∶vC∶vD∶vE=1∶∶∶2,選項A正確;通過前s、前2s、前3s…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t1∶t2∶t3∶…=1∶∶∶…,所以物體到達(dá)各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tE=2tB=tC =,由tE=2tB知B點為AE段的時間中點,故=vB,選項B正確,C錯誤;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若時間相等,速度增量相等,故選項D錯誤.
10.(2017福州八縣一中高一期末)(多選)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關(guān)于6 s內(nèi)甲、乙的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ACD )
A.兩物體相遇的時間是2 s和6 s
B.0~1 s內(nèi)甲在乙前面,1~4 s內(nèi)乙在甲前面
C.兩個物體相距最遠(yuǎn)的時刻是4 s末
D.4 s時乙的加速度為-1 m/s2
解析:在2 s和6 s時,甲、乙兩物體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相等,則位移相等,兩物體相遇,故A正確;0~1 s內(nèi)甲的位移大于乙,則甲在乙前面,1~2 s內(nèi)甲仍在乙的前面,第2 s時刻兩者相遇;2~4內(nèi)乙在甲前面,選項B錯誤;在0~2 s內(nèi),兩物體的距離先增大后減小,在t=1 s時,速度相等,相距最遠(yuǎn),最遠(yuǎn)距離Δs=12 m=1 m,在2~6 s內(nèi),兩物體之間的距離先增大后減小,在t=4 s時,速度相等,相距最遠(yuǎn),最遠(yuǎn)距離Δs=22 m=2 m,知4 s末相距最遠(yuǎn),故C正確;4 s時乙的加速度為a== m/s2=-1 m/s2,選項D正確.
11.汽車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剎車后經(jīng)2 s速度變?yōu)? m/s.求:
(1)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
(2)剎車后2 s內(nèi)前進(jìn)的距離;
(3)剎車后8 s內(nèi)前進(jìn)的距離.
解析:(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vt=v0+at得,剎車過程的加速度為a== m/s2=-2 m/s2
“-”說明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公式得,
剎車后2 s內(nèi)前進(jìn)的距離為
s1=t=2 m=16 m.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vt=v0+at得,
汽車剎車到停止所需的時間為t0== s=5 s
8 s>5 s,即車已停止運動,8 s內(nèi)的位移等于5 s內(nèi)的位移,
則s′=t0=5 m=25 m.
答案:(1)-2 m/s2 (2)16 m (3)25 m
12.(2016沈陽高一期末)汽車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進(jìn),突然發(fā)現(xiàn)正前方有一輛自行車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汽車立即關(guān)閉油門做加速度大小為6 m/s2的勻減速運動,汽車恰好不碰上自行車,求關(guān)閉油門時汽車離自行車多遠(yuǎn)?
解析:在汽車做勻減速運動的過程中,自行車仍在做勻速運動.當(dāng)汽車的速度大于自行車速度時,兩車間距離在減小;當(dāng)兩車速度相等時,距離最小,當(dāng)汽車速度小于自行車速度時,距離增大;因此,當(dāng)汽車速度減小到與自行車速度相等沒有碰撞時,便不會碰撞.因而開始時兩車間距離等于汽車與自行車位移之差.
汽車減速到4 m/s時發(fā)生的位移和運動的時間分別為
s汽= m=7 m
t== s=1 s
這段時間內(nèi)自行車發(fā)生的位移為
s自=v自t=41 m=4 m,
汽車關(guān)閉油門時離自行車的距離為
s=s汽-s自=(7-4) m=3 m.
答案: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