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總復習課件:第16章 動量 第1講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
資源ID:9790594
資源大?。?span id="bjd5l7z" class="font-tahoma">468KB
全文頁數(shù):9頁
- 資源格式: PPT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高考物理總復習課件:第16章 動量 第1講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歡迎進入物理課堂 第六章 動量 第5講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題剖析 04 適時仿真訓練 07 目錄 例2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的定義為 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 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物體的速度 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e 1 非彈性碰撞的e 1 某同學借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 如圖所示 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是否為1 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 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 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典型例題剖析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 做好測量前的準備 并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 不放小球2 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 并落在地面上 重復多次 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落 典型例題剖析 點圈在里面 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 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C點 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 使它們碰撞 重復多次 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 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 即線段OM OP 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P點是 平均位置 M點是 平均位置 N點是平均位置 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 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系數(shù)的表達式 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 OP 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系 典型例題剖析 解析 P點是在實驗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點的平均位置 M點是小球1與小球2碰后小球1落點的平均位置N點是小球2落點的平均位置 小球從槽口C飛出后作平拋運動的時間相同 假設(shè)為t 則有OP v10tOM v1tON v2t小球2碰撞前靜止 即v20 0 OP與小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 OM和ON與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答案 見解析 適時仿真訓練 1 答案 1500750750碰撞過程動量守恒 同學們 來學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學們 來學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