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秋 五年級音樂上冊 第五單元 雷鳴電閃 波爾卡 教案 新人教版 一 教學任務(wù) 以審美為核心讓學生聆聽 感受 賞析管弦樂作品 雷鳴電閃波爾卡 初步了解波爾卡的相關(guān)文化 二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西洋樂隊的打擊樂器。
雷鳴電閃Tag內(nèi)容描述:
1、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于1868年創(chuàng)作了雷鳴電閃波爾卡。作者意在表現(xiàn):在一個令人高興的節(jié)日里,人們聚集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這時外面狂風大作、雷鳴電閃、暴雨傾盆,而廳里的人們卻舞興正濃。,奧地利作曲家。 有“圓舞曲之王”的美譽。,約翰.施特勞斯,各部分音樂描寫了什么?,A-a:這是一段描繪舞會盛況的音樂。它的情緒熱烈、歡快,以帶休止的“附點節(jié)奏”為特色。,A-b:這段音樂描繪的是正當人們舞興正濃的時候,烏云密布、暴風雨即將來臨。但是,人們并不介意,舞會依然進行。,B-a:音樂舒展、嫵。
2、繽紛舞曲,波爾卡,民間舞蹈 “波爾卡”Polka,波爾卡: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亞的一種民間舞蹈,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廣為流傳。其特點:二拍子,快速、活潑跳躍,通常以男女對舞為主。,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于1868年創(chuàng)作了雷鳴電閃波爾卡。作者意在表現(xiàn):在一個令人高興的節(jié)日里,人們聚集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 這 時外面狂風大作、雷鳴電閃、暴雨傾盆,而廳里的人們卻舞興正濃。,奧地利作曲家。 有“圓舞曲之王”的美譽。,約翰.施特勞斯,完整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再見啦!,同學們,來學校和回家的。
3、雷鳴電閃波爾卡,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波爾卡作品,名字叫雷鳴電閃波爾卡。請同學們欣賞這首作品,仔細聽辨作品中使用了什么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雷鳴電 閃”的?,雷鳴 ( ) 電閃 ( ),這首作品包括四個主題,請聽第一個主題,這個主題表現(xiàn)了人們在盡情地舞蹈,仔細傾聽這個主題的力度和情緒是怎樣的?,請再次傾聽第一主題,用動作表現(xiàn)第一主題的力度變化。,請同學們按樂譜的標記,隨老師彈奏的第一主題做聲勢游戲。,注:,拍腿,請同學代表隨音響完成第一主題的聲勢練習,其他同學默默練習。,注:,拍腿,請同學們傾聽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相比。
4、小嘴不??焖俨柨?波爾卡,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亞的一種鄉(xiāng)村舞蹈。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廣為流傳。這是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一般為二拍子,節(jié)奏活潑、歡快。其典型節(jié)奏為:,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1、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了解曲式結(jié)構(gòu),認識波爾卡這種舞蹈體裁,及作者約翰施特勞斯。 2、賞析樂曲,初步了解打擊樂器定音鼓、大鼓、小軍鼓、镲。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感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習目標:,人稱“小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
5、民間舞蹈 “波爾卡”Polka,民間舞蹈 “波爾卡”Polka,波爾卡: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亞的一種民間舞蹈。其特點:二拍子,快速、活潑跳躍, 通常以男女對舞為主。,波爾卡,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亞的一種鄉(xiāng)村舞蹈。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廣為流傳。這是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一般為二拍子,節(jié)奏活潑、歡快。其典型節(jié)奏為:,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 有“圓舞曲之王”的美譽。,約翰.施特勞斯,雷鳴電閃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于1868年創(chuàng)作了雷鳴電閃波爾卡。作者意在表現(xiàn):在一個令人高興的節(jié)日里,人們聚集在。
6、各部分音樂描寫了什么?,A-a:這是一段描繪舞會盛況的音樂。它的情緒熱烈、歡快,以帶休止的“附點節(jié)奏”為特色。,A-b:這段音樂描繪的是正當人們舞興正濃的時候,烏云密布、暴風雨即將來臨。但是,人們并不介意,舞會依然進行。,B-a:音樂舒展、嫵媚、輕巧。然而在進行中卻穿插了定音鼓的滾奏聲和大鈸的碰擊聲。于是它給人們帶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間。,定音鼓的震音雷鳴 銅鈸聲閃電,B-b:音樂輕巧、活潑,好像人們除了興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幾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尾聲,樂曲的尾聲用了兩次長的顫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將音樂情緒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