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第四單元 單元過關檢測 (含解析)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第四單元 單元過關檢測 (含解析)人民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元過關檢測(四)
考試時間:4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2019·衡水中學摸底)駙馬都尉石保吉請求兼相印,真宗征求參知政事李沆的意見。李沆認為石保吉沒有攻城作戰(zhàn)之功,恐怕招致眾人的非議,后來真宗又再三問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當初那樣堅持原議,此事即停止。由此反映出宋代( )
A.朝政混亂導致君權弱化
B.中樞機構有一定約束作用
C.強化了諫官的監(jiān)察權力
D.相權削弱君權得到了加強
答案 B
解析 根據真宗征求參知政事李沆的意見,并最終因李沆的堅持而否定石保吉請求兼相印的事,可以看出中樞機構對皇帝行為有一定程度上的
2、約束,故B項正確。材料并不能體現(xiàn)朝政混亂,宋朝君權的發(fā)展趨勢是不斷加強,故A項錯誤;李沆作為副宰相,并不行使監(jiān)察權,李沆的行為也不是監(jiān)察行為,故C項錯誤;D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故錯誤。
2.(2019·四川射洪中學開學考)據統(tǒng)計,《宋史》列傳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過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則超過二分之一,時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員入仕的途徑,在北宋初期以科舉出身的約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過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過五分之四。這反映了( )
A.科舉制更能選拔出最優(yōu)秀的官吏
B.選官制度的開放和階層的流動
C.北宋官僚隊伍膨脹問題日益嚴重
D.限制世家子
3、弟是科舉制的特點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在北宋通過科舉做官的平民階層越來越多,與宋代科舉制的改革擴大增加選舉名額等有關,說明了選官制度更加開放,更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的流動,B項正確。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員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優(yōu)秀的結論,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官員人數的激增,闡述的是官員來源的構成,C項錯誤;科舉制沒有對貴族子弟進行限制,D項錯誤。
3.(2019·寧夏育才中學月考)“省”這一名稱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書省、尚書省等,設在宮禁之中。元朝時,在全國重要地帶設立行中書省,作為中央行政機關中書省在外地的代理機構,亦簡稱為省。據此推斷,行省的設置( )
A.適應了加強皇
4、權的需要
B.體現(xiàn)國家權力中心的變化
C.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
D.破解了“藩鎮(zhèn)割據”難題
答案 C
解析 依據材料“最初是官署名,如中書省、尚書省等,設在宮禁之中”“在全國重要地帶設立行中書省,作為中央行政機關中書省在外地的代理機構”可以看出行省的設置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C項正確。行省制度是加強中央集權,而不是皇權,故A項錯誤;行省制度沒有體現(xiàn)國家權力中心的變化,國家權力中心仍然在中央,故B項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和史實,應排除。
4.(2019·廈門一中返???宋代是雕版印刷術的黃金時代,還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書籍生產和消費成為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國出現(xiàn)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
5、心。這種狀況表明( )
A.北宋經濟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中央集權制度取得突破性進展
C.技術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相輔相成
D.手工行業(yè)分工呈現(xiàn)精細化趨勢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體現(xiàn)經濟重心問題,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政治制度,故B項錯誤;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發(fā)展,說明了印刷技術的進步,材料中“書籍生產和消費成為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了社會的進步,印刷術的發(fā)明、書籍的生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所以說技術進步會推動社會發(fā)展,而社會發(fā)展也會促進新的技術產生和發(fā)展,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手工業(yè)的分工,故D項錯誤。
5.(2019·北京牛欄山一中月考)元朝王禎為官“惠民有為”,其所著《農書
6、》中繪制有100多種農具,《農器圖譜》占全書的五分之四。結合所學判斷,該書( )
A.關注民生,注重生產工具的推廣
B.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C.首先提出了“重農抑商”的思想
D.標志著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到頂峰
答案 A
解析 王禎的《農書》中繪制有100多種農具,《農器圖譜》占全書80%的篇幅,幾乎包括了傳統(tǒng)的所有農具和主要設施,堪稱中國最早的圖文并茂的農具史料,后代農書中所述農具大多以此書為范本,說明該書關注民生,注重生產工具的推廣,故答案為A項?!洱R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排除B項;“重農抑商”思想最早在戰(zhàn)國時期提出,C項錯誤;D項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
7、排除。
6.(2019·寧波十校聯(lián)考)下圖是宋代畫家文同的《墨竹圖》,該圖( )
A.講究布局,氣勢雄壯 B.對比強烈,富有個性
C.吸收了西方繪畫特色 D.注重反映詩意的特點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墨竹圖》是文人山水畫,反映出中國繪畫注重寫意的特點,故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氣勢雄壯,富有個性,故A、B兩項排除;《墨竹圖》屬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沒有吸收西方繪畫的特色,故C項錯誤。
7.(2018·中原名校聯(lián)考)北宋儒學大師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把“陽變陰合”這個根本矛盾作為引起事物發(fā)展的原因,在萬物變化發(fā)展中使用了陰陽、動靜、剛柔、始終、生死、善惡等一系列
8、用語。據此,對《太極圖說》評述正確的是( )
A.屬于唯物主義哲學 B.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學重建任務
答案 C
解析 周敦頤認為意識在物質之前,不符合唯物主義哲學,故A項錯誤;《太極圖說》是對宇宙的解釋,其內容與封建迷信色彩無關,故B項錯誤;《太極圖說》汲取了佛教“始終、生死、善惡”思想,吸收了道教“陰陽、動靜、剛柔”等思想,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明顯的信息體現(xiàn)儒學重建的標志,故D項錯誤。
8.(2019·四川棠湖中學開學考)朱熹曾強調:“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降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蓖蹶柮鲃t指出:“愚夫愚婦只要在日常
9、行為的‘事上磨練’,同樣可以成為圣人。”從中可以得知( )
A.成圣是理學的終極目標
B.儒學對倫理道德的重視
C.儒學呈現(xiàn)出世俗化特點
D.儒學家提倡“經世致用”
答案 C
解析 無論是朱熹還是王陽明都將儒學思想與日常的行為相結合,用儒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行為禮儀,由此可以得出世俗化的特點,C項正確。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B項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經世致用”是明清之際儒學思想的內容,D項錯誤。
9.(2018·云南澄江一中質檢)宋人詩云:“小麥青青大麥黃,原頭日出天色涼。婦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繭門前香??壾囙朽兴骑L雨,繭厚絲長無斷縷。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痹娭蟹从?/p>
10、了( )
A.手工產品質量低下 B.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龐大
C.農戶經營方式多樣 D.農民家庭生活閑適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婦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繭門前香”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小農經濟,從“小麥”“大麥”“繅車”“織絹”等可知,經營方式多樣,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手工產品的質量,排除A項;古代中國的小農經濟以一家一戶為單位,B項說法錯誤;D項中“生活閑適”的說法與材料中的信息“有忙事”不符,排除。
10.“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所反映的現(xiàn)象最早可能發(fā)生在( )
A.漢都長安 B.唐都洛陽
C.宋都東京 D.元都大都
11、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夜市直至三更盡……通曉不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都長安對商業(yè)進行嚴格的控制,沒有夜市,故A項錯誤;唐都長安實行坊市分開的制度,也有嚴格的限制,故B項錯誤;宋都東京商業(y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故C項正確;元都大都不是該現(xiàn)象最早發(fā)生的時期,故D項錯誤。
11.北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贍(人名)初造墨,遇異人傳和膠法。……贍死,婿董仲淵因其法而加膠,墨尤堅致。恨其即死,流傳不多也?!边@表明當時民間手工業(yè)( )
A.開始超越了官營手工業(yè)
B.產品與市場聯(lián)系日益密切
C.在官府壓制下艱難發(fā)展
D.手工技術的傳承有封閉性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中“
12、贍死,婿董仲淵因其法而加膠……恨其即死,流傳不多也”描述的是贍創(chuàng)造了墨,死后傳技術給女婿,但因其女婿早亡,技術失傳的故事,說明了古代手工技術具有不外傳的特點,故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xiàn)官府對于私營手工業(yè)的干預,也沒有體現(xiàn)產品和市場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官營、私營之間的發(fā)展情況的對比,故排除A、B、C三項。
12.(2018·湖北黃石三中高三階段檢測)據北宋畢仲衍《中書備對》所記,神宗熙寧年間杭州、明州和廣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35萬多斤,其中明州所收4739斤,杭州637斤,而廣州則有34萬多斤。據此能夠得出的歷史結論是,北宋時期( )
A.海外貿易管理較為松懈
B.海外貿易區(qū)域差異明顯
C.商業(yè)
13、市鎮(zhèn)促進海外貿易
D.區(qū)域貿易販運規(guī)模巨大
答案 B
解析 從材料“其中明州所收4739斤,杭州637斤,而廣州則有34萬多斤”來看,廣州的對外貿易比其他地區(qū)更為繁榮,反映出北宋時期海外貿易區(qū)域差異明顯,故B項正確。從材料采取的措施看,不能說明海外貿易管理松懈,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商業(yè)市鎮(zhèn)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對外貿易,不是本國內的區(qū)域貿易,排除D項。
二、非選擇題(共2道小題,13題26分,14題14分,共40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規(guī)定州郡長官由文臣擔任,長官之外另設通判,使其互相牽制。后來,又把全國州郡劃分為15路,陸續(xù)在各路設轉運使、
14、提點刑獄(管司法兼監(jiān)察)、按撫使(管軍事,有時也兼管民政)、提舉常平(管長平倉救濟、農田水利等)等四司,統(tǒng)稱“監(jiān)司”,也都由文臣擔任,只有安撫使使用武人。
——摘編自朱紹候《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基本仿照漢法,以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分裂為前提。地方行政機構是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長官為丞相。全國分十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由中書省直轄的山東、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稱為腹里,有關事務由中書省下轄的六部掌管。中書省和行中書省以下的行政區(qū)劃為路、府、州、縣,其長官均稱達魯花赤。基層行政機構,農村有社、鄉(xiāng)、都,鄉(xiāng)設里正,都設
15、主首。城市有隅、坊,設隅正、坊正。至元七年二月,元政府下令全國各地以自然村編社,50~100家為一社,設社長,專管農業(yè)。元朝明令限制蒙古貴族在封地內自行派遣官吏之權,不允許其在封地內橫征暴斂。
——摘編自朱紹侯、張海鵬等
《中國古代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宋代為加強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元朝地方行政機構改革的特點。(8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宋元時期地方行政機構改革的意義。(8分)
答案 (1)措施:抽調地方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任用文臣擔任地方官;設通判監(jiān)督;設轉運使,將地方大部分的財政收入收交中央;
16、地方分權相互制約等。(10分)
(2)特點:繼承中國傳統(tǒng)地方行政機構管理;中書省、行省制具有創(chuàng)新性;帶有民族特色;注重基層管理。(8分)
(3)意義:有效地防止地方分裂,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有利于組織地方經濟發(fā)展;行省制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初步奠定了明清以后的地方政治格局;對后世具有深遠影響。(8分)
解析 第(1)問,根據“州郡長官由文臣擔任”“長官之外另設通判”“把全國州郡劃分為15路,陸續(xù)在各路設轉運使、提點刑獄(管司法兼監(jiān)察)、按撫使(管軍事,有時也兼管民政)、提舉常平(管長平倉救濟、農田水利等)等”“只有安撫使使用武人”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依
17、據“元朝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基本仿照漢法”“地方行政機構是行中書省”“中書省直轄”“行政區(qū)劃為路、府、州、縣,其長官均稱達魯花赤”等信息歸納。第(3)問,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言之成理即可。
14.(2019·江蘇如皋調研)歷代王朝的商業(yè)政策蘊含著一以貫之的經濟思想,也會因時代變化而作出調整。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孟子對于農商一列平視,從無重農抑商之主張。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視農為“本富”,商為“末富”,所謂“崇本抑末”之思想,漸成為中國流行的經濟思想。
——摘編自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
材料二 隨著西漢社會經濟
18、的發(fā)展,商人勢力逐漸膨脹,……嚴重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令“初算緡錢”,向工商業(yè)主、高利貸者征收資產稅,并處罰隱瞞資產或申報不實者。后又下令“告緡”,鼓勵民眾告發(fā)不如實申報的商人,結果“商賈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新編中國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詔曰:“關市之租,其來舊矣……征算之條,當從寬簡。宜令諸路轉運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參酌裁減,以利細民?!庇衷t“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稅”。
——馬端臨《文獻通考》
(1)根據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對“農商”的態(tài)度。并據所學知識概述
19、商鞅持此主張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三,說明宋代商業(yè)政策與漢代的不同點。(4分)
(3)依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政府調整商業(yè)政策的認識。(4分)
答案 (1)態(tài)度:孟子:農商平等;商鞅:重農抑商。(4分)
原因:商業(yè)與農業(yè)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yè)生產。(2分)
(2)不同:漢代征收算緡、告緡,抑制商業(yè);宋代重視商業(yè),如適當減免商稅。(4分)
(3)認識: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當政府感到有財政等方面需要時,也會對政策有所調整,放寬對商業(yè)的限制,甚至鼓勵商業(yè)發(fā)展。(4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態(tài)度,孟子:根據“孟子對于農商一列平視”得出農商平等;商鞅:根據“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得出重農抑商。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業(yè)與農業(yè)爭奪勞動力,會影響農業(yè)生產。第(2)問,根據材料二“漢武帝令‘初算緡錢’,向工商業(yè)主、高利貸者征收資產稅”“后又下令‘告緡’,鼓勵民眾告發(fā)不如實申報的商人”“商人勢力逐漸膨脹……嚴重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和材料三“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比較得出答案。第(3)問,可從中國古代政府對商業(yè)的基本政策是重農抑商,但也會根據需要適時調整分析的角度回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