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信息技術 全國青少年奧林匹克聯(lián)賽教案 遞歸算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中信息技術 全國青少年奧林匹克聯(lián)賽教案 遞歸算法(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高中信息技術 全國青少年奧林匹克聯(lián)賽教案 遞歸算法
遞歸算法的定義:
如果一個對象的描述中包含它本身,我們就稱這個對象是遞歸的,這種用遞歸來描述的算法稱為遞歸算法。
我們先來看看大家熟知的一個的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他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他說……
上面的故事本身是遞歸的,用遞歸算法描述:
procedure bonze-tell-story;
begin
if 講話被打斷 then 故事結束
else begin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
2、bonze-tell-story;
end
end;
從上面的遞歸事例不難看出,遞歸算法存在的兩個必要條件:
(1) 必須有遞歸的終止條件;
(2) 過程的描述中包含它本身;
在設計遞歸算法中,如何將一個問題轉化為遞歸的問題,是初學者面臨的難題,下面我們通過分析漢諾塔問題,看看如何用遞歸算法來求解問題;
遞歸算法應用
例1:漢諾塔問題,如下圖,有A、B、C三根柱子。A柱子上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堆放了N個盤子,現(xiàn)在要把全部盤子從A柱移動到C柱,移動過程中可以借助B柱。移動時有如下要求:
(1) 一次只能移動一個盤子;
(2) 不允許把大盤放在小盤上邊;
(3) 盤子只能放在三根
3、柱子上;
算法分析:當盤子比較多的時,問題比較復雜,所以我們先分析簡單的情況:
如果只有一個盤子,只需一步,直接把它從A柱移動到C柱;
如果是二個盤子,共需要移動3步:
(1) 把A柱上的小盤子移動到B柱;
(2) 把A柱上的大盤子移動到C柱;
(3) 把B柱上的大盤子移動到C柱;
如果N比較大時,需要很多步才能完成,我們先考慮是否能把復雜的移動過程轉化為簡單的移動過程,如果要把A柱上最大的盤子移動到C柱上去,必須先把上面的N-1個盤子從A柱移動到B柱上暫存,按這種思路,就可以把N個盤子的移動過程分作3大步:
(1) 把A柱上面的N-1個盤子移動到B柱;
(2) 把A柱上
4、剩下的一個盤子移動到C柱;
(3) 把B柱上面的N-1個盤子移動到C柱;
其中N-1個盤子的移動過程又可按同樣的方法分為三大步,這樣就把移動過程轉化為一個遞歸的過程,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個盤子,按照移動一個盤子的方法移動,遞歸結束。
遞歸過程:
procedure Hanoi(N,A,B,C:integer;);{以B柱為中轉柱將N個盤子從A柱移動到C柱}
begin
if N=1 then write(A,’->’,C){把盤子直接從A移動到C}
else begin
Hanoi(N-1,A,C,B);{ 以C柱為中轉柱將N-1個盤子從A柱移動到B柱}
write(
5、A,’->’,C);{把剩下的一個盤子從A移動到C}
Hanoi(N-1,B,A,C); { 以A柱為中轉柱將N-1個盤子從B柱移動到C柱}
end;
end;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使用遞歸算法時,首先弄清楚簡單情況下的解法,然后弄清楚如何把復雜情況歸納為更簡單的情況。
在信息學奧賽中有的問題的結構或所處理的數(shù)據(jù)本身是遞歸定義的,這樣的問題非常適合用遞歸算法來求解,對于這類問題,我們把它分解為具有相同性質的若干個子問題,如果子問題解決了,原問題也就解決了。
例2求先序排列 (NOIPxxpj)
[問題描述]給出一棵二叉樹的中序與后序排列。求出它的先序排列。(約定樹結點
6、用不同的大寫字母表示,長度≤8)。
[樣例] 輸入:BADC BDCA?? 輸出:ABCD
算法分析:我們先看看三種遍歷的定義:
先序遍歷是先訪問根結點,再遍歷左子樹,最后遍歷右子樹;
中序遍歷是先遍歷左子樹,再訪問根結點,最后遍歷右子樹;
后序遍歷是先遍歷左子樹,再遍歷右子樹,最后訪問根結點;
從遍歷的定義可知,后序排列的最后一個字符即為這棵樹的根節(jié)點;在中序排列中,根結點前面的為其左子樹,根結點后面的為其右子樹;我們可以由后序排列求得根結點,再由根結點在中序排列的位置確定左子樹和右子樹,把左子樹和右子樹各看作一個單獨的樹。這樣,就把一棵樹分解為具有相同性質的二棵子樹,一直遞歸下
7、去,當分解的子樹為空時,遞歸結束,在遞歸過程中,按先序遍歷的規(guī)則輸出求得的各個根結點,輸出的結果即為原問題的解。
源程序
program noipxx_3;
var z,h : string;
procedure make(z,h:string); {z為中序排列,h為后序排列}
var s,m : integer;
begin
m:=length(h);{m為樹的長度}
write(h[m]); {輸出根節(jié)點}
s:=pos(h[m],z); {求根節(jié)點在中序排列中的位置}
if s>1 then make(copy(z,1,s-1),copy(h,1,
8、s-1)); {處理左子樹}
if m>s then make(copy(z,s+1,m-s),copy(h,s,m-s)); {處理右子樹}
end;
begin
readln(z);
readln(h);
make(z,h);
end.
遞歸算法不僅僅是用于求解遞歸描述的問題,在其它很多問題中也可以用到遞歸思想,如回溯法、分治法、動態(tài)規(guī)劃法等算法中都可以使用遞歸思想來實現(xiàn),從而使編寫的程序更加簡潔。
比如上期回溯法所講的例2《數(shù)的劃分問題》,若用遞歸來求解,程序非常短小且效率很高,源程序如下
var
n,k:integer;
tol:lon
9、gint;
procedure make(sum,t,d:integer);
var i:integer;
begin
if d=k then inc(tol)
else for i:=t to sum div 2 do make(sum-i,i,d+1);
end;
begin
readln(n,k);
tol:=0;
make(n,1,1);
writeln(tol);
end.
有些問題本身是遞歸定義的,但它并不適合用遞歸算法來求解,如斐波那契(Fibonacci)數(shù)列,它的遞歸定義為:
F(n)=1?? (n=1,2)
10、
F(n)=F(n-2)+F(n-1) (n>2)
用遞歸過程描述為:
Funtion fb(n:integer):integer;
Begin
if n<3 then fb:=1
else fb:=fb(n-1)+fb(n-2);
End;
上面的遞歸過程,調用一次產生二個新的調用,遞歸次數(shù)呈指數(shù)增長,時間復雜度為O(2n),把它改為非遞歸:
x:=1;y:=1;
for i:=3 to n do
begin
z:=y;y:=x+y;x:=z;
end;
修改后的程序,它的時間復雜度為O(n)。
我們在編寫程序時是否使用遞歸算法,關鍵是看問題是否適合用遞歸算法來求解。由于遞歸算法編寫的程序邏輯性強,結構清晰,正確性易于證明,程序調試也十分方便,在NOIP中,數(shù)據(jù)的規(guī)模一般也不大,只要問題適合用遞歸算法求解,我們還是可以大膽地使用遞歸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