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導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年全國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導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高考考點】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键c)。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键c)。
3.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考向分析】
1、結合具體材料考查對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命題形式主要是選擇題。要注重本單元知識與歷史現實緊密聯系,結合相關史料或古文考查古代中華文化輝煌的歷程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2、圍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中華文化的作用測試,對理論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要求較高,選擇題和主觀題均有,并且主觀題常與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文化的多樣性等結合起來考查,綜合性強。
【學習
2、重難點】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學習方法或使用說明】:
①背誦、默寫主干基礎知識,小組內相互檢查;②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明確主干知識間的聯系;
③將復習中的疑問和收獲進行整理寫到反思欄中。
【知識鏈接】 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文化的多樣性
【自主學習 課前案】
Ⅰ、教材助讀梳理知識(勾畫課本并寫上提示語、注序號;將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到后面的我的疑惑處,限時15分鐘)
自主學習
自主探究
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是什么?
核心考點一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1、漢
3、字
(1)作用:漢字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_______
(2)特點:漢字文化內涵______,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_______
2、史書典籍
(1)作用:能夠將大量的史實________下來,將豐富的史料_______起來,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______
(2)特點:規(guī)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______
3、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中華文化也經歷了______的過程。
(2)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①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②全面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xié)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1)___________: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2)___________: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5、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__________千差萬別,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受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
(3)___________: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1)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_______,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
(2)各民族文化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
6、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________和_________,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___________。
提示 理解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可以聯系世界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以及哲學中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
核心考點二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一、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含義: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扒笸娈悺本褪悄芘c其他民族文化_______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_________中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______
2、意義: ?
?
?
?
判斷:
1、中華
7、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華民族仁愛、中和的善良本性
?
2、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
3、中華文化是各區(qū)域文化的總和,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
?
4、文學藝術等極具特色的“中國元素”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力量源泉
?
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僅得益于漢字和史書典籍
?
6、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質是由當地地理環(huán)境決定的
?
7、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盤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
?
?
?
Ⅱ 預習檢測(自主檢查、小組兩兩互查、老師抽查)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是什么? 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是什么
8、? 4、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的貢獻 5、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含義和意義
Ⅳ、知識體系構建
???
【課堂探究 課中案】
探究一
材料一 ?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漢語盤點 2014”活動中,“法”字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映出全社會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關注。
材料二 ?漢字發(fā)展總是在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尋求簡繁適度的造型。
??
漢字的構形往往具有可解釋性,即有理據。從理據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復雜,理據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寫作“灋”?!盀灐睆摹皬D” (zhi),
9、“廌”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它生性正直,有著明辨是非、判斷曲直的神性,賦予了“法”正直而無偏頗的價值;“灋”從“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棄”、“逐”的意思,延伸出懲罰、懲惡揚善的意義。
漢字歷經千古演變,其形體的發(fā)展趨勢是由繁向簡。從書寫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簡單,記憶、書寫速度就越快。為此“灋”字后來被人們簡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簡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懲惡揚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處理好漢字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關系的意義。 (6分)
10、
?
?
【課堂達標】
1、(廣東卷31)嶺南一年四季多濕熱,氣溫較高,人們用涼水沖淋以消暑爽身,粵語一般稱之為“沖涼”,沖涼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氣多寒冷干燥,人們喜用熱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話多稱之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隨處可見,這說明:
A.自然環(huán)境決定文化特性 ??????????? ?????B.中華文化內部存在差異和沖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異 ?????????????D.洗浴文化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2、下圖是漢字“文”的書寫變化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出:
①漢字的產生與發(fā)展是一種自然現象 ?②漢字在歷史變遷中進行傳承和發(fā)展
③文化都
11、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④文化的變化與發(fā)展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福建卷30)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吳楚多放誕纖麗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長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 ?? B.生動地展現了區(qū)域文化獨具特色的風采
C.說明了中華各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原因 ?? D.彰顯了中華文化五千年自強不息的品格
4、(海南卷16)近年來,海南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一批本土題材的劇目,如瓊劇《海瑞》、人偶劇《鹿回頭》、歌
12、舞詩《達達瑟》、舞劇《黃道婆》等,這些劇目在全國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深受觀眾喜愛,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熱。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劇目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劇目創(chuàng)作堅持市場至上的導向
③劇目創(chuàng)作堅持現實主義風格 ??????? ?④對本土歷史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掘與轉化
A. ①② ??????? ??B. ①④?? ??????C. ②③ ????? ?D.③④
5、(海南卷18)中國珠算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代發(fā)明”。2013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珠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珠算成功申遺:
①
13、提供了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
③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④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皩懮皆痪鲠隙?,狀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蔥蘢,恍逢豐木,鱒魴鰻鯉,如見多魚。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庇纱丝梢?,漢字( )
①是人類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谀軌驅κ挛镒鞒鲂蜗笊鷦拥母爬ê捅憩F
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審美意蘊?、艽_
14、立了中國作為人類文明發(fā)祥地的地位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4年是秦始皇兵馬俑發(fā)掘40周年。 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覽通過對彩繪俑頭和秦俑坑中各種彩繪遺跡的展示,向觀眾呈現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絢麗多姿”。該展覽( )
①是維系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紐帶?、谟欣谠鰪娭腥A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覺
③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④記載了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5、 D.③④
8.以河南為主體延及周邊的中原地區(qū),先后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漢字和姓氏以及啟迪中華民族的元典文化均起源并繁盛于此??梢哉f,中原地區(qū)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弘揚中原文化,有利于( )
①突顯我國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谠鰪娙藗儗χ腥A文化的認同感
③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顯示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夢回唐朝,千古一夢……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唐朝一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
16、一。而在當時的都城長安,說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為朝野的時尚,唐代的這種生活景觀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 ②中華文化是一種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 ④中華文化求同存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古建筑,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以它獨特的風格和歷史意義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認古不認近”的保護觀,導致了一批喪失經濟功能與生活功能,但極具文化與研究
17、價值的近現代建筑被拆除損毀;“喜新厭舊”的建設觀導致看起來破舊的真文物被拆毀,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與仿古街區(qū)泛濫。具有民族風貌的建筑加速消失的同時,一批造型奇特的建筑爭相登臺,“千城一面”愈演愈烈,致使中國地標性建筑卻看不到中國味。
古建筑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載體,傳承離開保護就會消亡,如何保護古建筑是業(yè)界人士深思的問題?!俺酥?,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唐朝詩人司空圖的這句詩,道出了傳統(tǒng)建筑保護與發(fā)展的真諦,保護傳統(tǒng)古建筑不是簡單的復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與古為新”。
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保護和發(fā)展傳統(tǒng)古建筑對傳承中華文明的意義。
?
?
?
?
18、
7、對于其他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敞開其博大的胸懷,發(fā)揚其“包容性”的特點,揚棄吸收,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同時必須堅持文化發(fā)展的獨立性。
探究參考答案:
????①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保持傳統(tǒng)文化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②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創(chuàng)新;
????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中華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促進世界文化繁榮。
CDBBD CBCB
?
12、答案 (1)傳統(tǒng)古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標志。保護和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有利于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促進中華文明的延續(xù)與發(fā)展。
(2)傳統(tǒng)古建筑是中華文明的物質載體,保護和發(fā)展傳統(tǒng)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護傳統(tǒng)古建筑有利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提高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