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章 新聞評論 媒體的觀點 5.12 社論兩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章 新聞評論 媒體的觀點 5.12 社論兩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ppt(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五章 新聞評論:媒體的觀點,學習目標,學法指導,新聞評論是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闡述觀點、發(fā)表議論、表達立場的評論性文章,它針對的往往是新近發(fā)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或公眾廣泛關注的社會話題等。以與新聞結緣為前提,舉凡各類具有新聞價值的論說文,不拘長短,不論署名與否,均可稱為新聞評論。新聞評論與其他評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它的特殊性表現:很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廣泛的公眾性。,學習目標,學法指導,新聞評論的寫作技巧: (1)要注重針對性。對人們普遍關心、迫切需要明確的思想問題,以及人們迫切需要明確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通過具體的
2、、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回答和指導。 (2)論點要新鮮。就一篇評論而言,論點是觀點,是靈魂。論點不鮮明,或者和報紙上發(fā)表過的雷同,讀者看了開頭就覺得興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3)論據要有典型性,具有說服力。評論的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新聞事實和有關材料。論據,既是論點的依據,又是評論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精心挑選作為論據的新聞事實,至關重要。 (4)說理要有深度。寫評論,要在說理上下功夫。一篇評論,說理有無深度,往往關系到它的成敗。,學習目標,學法指導,1.認識新聞評論的性質,理解新聞評論的特征。 2.掌握社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等幾種新聞評論的特征。 3.學會對新聞事件進行觀察
3、、分析、思考,把握其內在的思想意義。,學習目標,學法指導,1.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學會選題、立意,掌握幾種新聞評論的結構及其寫作上的基本要求。,12.社論兩篇,社論是代表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編輯部對當前國內外重大事件、重大問題或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事件和問題發(fā)表的具有很強指導性的重要評論。同其他的評論文體比較而言,社論的論題是針對當前重大事件、重大問題發(fā)言的,具有鮮明的政策性和指導性。它集中地反映政黨、政府、團體對當前重大事件和迫切問題的立場、觀點和主張,是影響并引導社會輿論的有力的評論形式。本課選取了兩篇典型性的社論,通過學習要了解社論的
4、特點,體會其中的觀點態(tài)度。,1,2,3,4,1.《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飽含深情,讀后令人振奮。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提示:(1)使用飽含情感的詞語和句子。 如“響徹寰宇”“洗雪百年恥辱”“揚眉吐氣”“舉世矚目”“永載史冊”“普天同慶”“舉國歡騰”以及“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熱血沸騰的中國人民,以千歌萬曲、千言萬語表達著自己歡樂、自豪、振奮的感情”等,洋溢著驕傲與自豪。 (2)使用排比結構。 如在回顧香港回歸的風雨歷程時,用三個以“為了這一天”開頭的段落構成排比段,一氣呵成,具有蕩氣回腸的氣勢。,1,2,3,4,2.在寫作方法上,《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熱烈慶祝
5、香港回歸祖國》這篇社論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提示:飽含激情,氣勢磅礴。第一段直奔主題,連續(xù)兩句感嘆,令人熱血沸騰。通讀全文,氣勢磅礴;敘事抒情,明快激昂;行文簡潔,言簡意豐。通篇沒有大話、空話、套話,也無冗繁和庸雜,處處體現出中華民族的不屈、睿智和偉大。 巧取角度,結構新穎。香港回歸,主題重大。百年歷程,紙短言長。這篇社論,做到了深遠立意和高超藝術手法的相得益彰。這得益于作者巧取角度——善于截取不同時期的歷史橫斷面;得益于作者布局謀篇的高超技巧——文章回顧“中國人民走過的不平凡的道路”時,連用三個以“為了這一天”為開頭的段落構成排比段,一氣呵成地概述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黨的幾代領導人的
6、戰(zhàn)略決策與非凡的創(chuàng)舉和巨大作用。此外,文中還多處運用排比句,且語言清新,鏗鏘有力,給人以美的享受。,1,2,3,4,3.《時代的軸線在此拉開》這一標題能夠很好地為主題服務。請簡要賞析這一標題。 提示:(1)標題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時代的軸線”,將澳門的回歸看作一條“軸線”,一條可以“拉開”時代的“軸線”,營造了一種略帶詩意的恢宏氣勢。 (2)“時代”在這里有兩重含義:從現實的時間而言,澳門回歸正值世紀之交,人類馬上就要跨入新千年新時代;同時,回歸對于澳門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個會有新的體驗和新的發(fā)展的時代,這個“時代”就不只是時間層面的了。,1,2,3,4,4.《時代的軸線在此拉開》這篇社論里,告訴我們澳門為什么能順利回歸? 提示:(1)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政策成功,特別是“一國兩制”的提出。(2)中國近2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國力得以提升。,